图片 | |
拼音 | Shān Xiǎo Jú |
别名 | 山柑橘、野沙柑、酒饼木[广东] |
来源 | 为芸香科山小橘属植物山小橘Glycosmis citrifolia (Willd.)Lindl.,以根、叶和果实入药。夏季采叶,鲜用或阴干。根全年可挖,洗净切片,晒干或阴干。深秋摘果,用开水烫过再晒干。 |
原形态 | 直立灌木,高约4米。幼枝及芽被锈色毛。叶互生,有柄;单叶及羽状复叶杂见,小叶3,少为2,对生或互生,小叶片窄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3~6厘米,先端钝或急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有透明腺点。夏、秋开白色小花,组成腋生小形密花圆锥花序,花序轴薄被锈色小毛,花近无梗,花5数,萼极小,长不及1毫米,花瓣卵状矩圆形,长约3毫米,雄蕊10个,花盘肥厚。小浆果肉质,近球形,常略偏斜,直径约7毫米,淡红色或较深,略通明。 |
生境分部 | 生于山坡、灌丛、丘陵及村边。分布于广西、广东等省区。 |
性味 | 辛、甘,平。 |
功能主治 | 祛痰止咳,理气消积,散瘀消肿。用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积腹痛,疝痛;外用治跌打淤血肿痛。 |
用法用量 | 3~5钱;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
备注 | 同属植物酒饼叶Glycosmis pentaphylla的花蕾和嫩叶含山小橘甙(glycosmin,C[XB]22[/XB]H[XB]26[/XB]O[XB]10[/XB]),水解生成水杨醇(salicylalcohol),3,4-二甲氧基苯甲酸及一分子葡萄糖。 |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拼音 | Shān Xiǎo Jú |
别名 | 野沙柑、饭汤木、酒饼木(《广西药植名录》),山油甘、山橘(《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
出处 | 《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
来源 | 为芸香科植物山小橘的根及叶。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
原形态 | 灌木,高3米左右。嫩枝和芽常被褐锈色绒毛。叶有单叶和羽状复叶两种,单叶生于短柄上,羽状复叶具2~3片小叶;小叶长圆形,长6~18厘米,宽2.5~5厘米,有透明油点,全缘。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轴被褐锈色短柔毛;花白色或淡黄色;萼5,长不及1毫米;花瓣5,长约3毫米;雄蕊10,等长,着生于花盘周围;子房有腺状小窝点。浆果球形,径约1厘米,熟时橙红色,半透明。花期夏、秋季。 |
生境分部 | 生于低丘陵的灌丛或疏林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
化学成分 | 根含黄酮甙、氨基酸。 |
性味 | ①《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根:辛,温;叶:微甘,温。" ②《广西中草药》:"微辛苦,平。" |
功能主治 | 祛风解表,化痰,消积,散瘀。治感冒咳嗽,食积腹痛,疝气痛。跌打瘀肿,冻疮。 ①《广西药植名录》:"消肿,止血,散血,行气,消积。"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祛风发表,行气止咳。治感冒咳嗽,小肠疝气痛,冻疮。" ③《广西中草药》:"祛痰,散瘀,消积。治食积腹痛,跌打肿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8钱。外用:煎水洗;鲜叶捣敷。 |
注意 | 《广西中草药》:"孕妇忌服。" |
复方 | 治跌打肿痛:山小橘鲜叶,捣烂酒调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拼音 | Shān Xiǎo Jú |
英文名 | Root of Citrusleaf Glycosmis |
别名 | 野沙柑、饭汤木、酒饼木、山油甘、山橘。 |
出处 | 出自《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山小橘的根和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cosmis citrifolia (Willd.)Lindl.[Limonia citrifolia Willd.;G.parviflora (Sims)Little] 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叶鲜用。 |
原形态 | 山小橘 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m。嫩枝常被褐锈色绒毛且呈压扁状。叶互生,有单叶和羽状复叶两种;单叶生于短柄上;奇数现状复叶具小叶3-5;小叶柄长1-4mm;小叶片纸质,长圆形,长6-18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急尖而钝头,基部狭楔形,缘或为不规则的微波状,两面无毛,上面绿色,下面较淡,具透明腺点,干后两面苍暗。圆锥花序胞生,稀顶生,长2-6cm,花序轴初时被褐色短柔毛;萼5裂,广卵形,外被毛;花瓣5,白色或淡黄色,椭圆形,长约3-4mm,光滑;雄蕊10,等长,药隔无腺体,但在先端为延长的凸尖;于房上位,扁圆形,花柱短,有细小腺点。浆果近球形,直径1-1.5cm,淡红色或朱红色,熟时半透明,味甜可食。花期6-9月,果期10-11月。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生于低丘陵的灌丛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
性状 | 性状鉴别 叶片多皱缩,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4cm,宽3-6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灰绿色,微有光泽,下面浅黄绿色。叶脉稍隆起,两面有透明腺点;叶柄短。气微香,味苦、辛。 |
化学成分 | 根和茎皮含山小橘碱(Glycofoline)。 |
性味 | 苦;平 |
归经 | 肺;胃;肝经 |
功能主治 | 祛风解表;化痰止咳;理气消积;散瘀消肿。主感冒咳嗽;食滞纳呆;食积腹痛;疝气痛;跌打肿痛食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叶捣敷。 |
注意 | 《广西中草药》:孕妇忌服。 |
各家论述 | 1.《广西药植名录》:消肿,止血,散血,行气,消积。2.《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祛风发表,行气止咳。治感冒咳嗽,小肠疝气痛,冻疮。3.《广西中草药》:祛痰,散瘀,消积。治食积腹痛,跌打肿痛。 |
摘录 | 《中华本草》 |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