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历史,体现人文情怀,当前古籍善本存量有限,有收藏的价值。
古籍善本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讹文脱字的古代书籍。善本,简单讲就是好的书本。善本最初的概念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讹文脱字的书本。
印刷术产生前,书籍大都是写本。把原稿或别本认真缮写下来,经过与原文校核无误,就成为善本。唐以后,雕版印刷术出现,书籍开始出现“版本”的概念。不同版本书籍收录文献多寡、校勘精劣程度各不相同,就有了足本和残本、精本和劣本的差别;书籍版本出现早晚、珍稀程度不同,就有了古本和今本、孤本和复本的差别。
众所周知,中国古籍善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也是人类精神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华夏子孙收藏古藉善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先秦庄子云“惠施多放,其书五车”,即知华夏藏书之肇兴,乃至宋、元、明、清发扬广大,经久不衰,并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藏书大家。我国古籍存世总量大约20万种,可谓浩如烟海。其中,善本大约占其三分之一。总体来说,善本价值大致如下:
一是,中华文化中最核心、最有价值的部分: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不仅品位高,包容性和连续性强,而且全面开花,在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文学、艺术、伦理、医药、建筑、科技、礼仪、典制等方面都有彪炳千秋的成就。而善本,无疑是这些成就最重要、最根本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的根脉。
二是,中华文脉最波澜壮阔的呈现。我国是“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以其雅致精炼、含蓄内敛、温柔敦厚的气质,成为中华文脉当之无愧的璀璨珍宝。诗词歌赋、小说、戏剧,乃至书法、绘画等,都是最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艺形式。刻板印刷的出现,一方面使得艺术珍品得以更好地流传,另一方面还以印刷本身的版本与刻印艺术进一步增益了艺术珍品的价值。
三是,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文化、传扬文化的高贵品质。古籍传刻,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之一。纸张的发明与改进,刻板、活字、影刻、套印、拓印等印刷方式,简策、卷轴、旋风、蝴蝶、包背、线装、金镶玉等装帧形式,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杰出的聪明才智。可以说,古籍流传本身就是一个自成系统的文化圈。
题主提的问题,真不叫个问题。
农家普通磨盘,三百年之内也没什么价值,所以,要看什么样的磨盘:
外形上独一无二?
具有哪些文化附加价值?
携带哪些重要历史文化信息?
我打个比喻:
假如是秦始皇用过磨盘,和张三李四用过的磨盘能一样吗?
我也不知道题主说的「价值」是什么,是指金钱价值吗?
其实,古代的一些磨盘已经成了非常有价值的文物。但是,恐怕金钱价值不大。对于收藏来说「知识就是金钱」,你问别人某东西到少年以后的「价值」,这没有人能回答你。
相信我,如果你真的偏好某种收藏,应该我尽可能的去了解这方面知识,自己思考判断。
我听到有人说「石磨历史」无法考究,这个世界上只有跟人有关的东西,就能考究。
恰好的「考据癖」发作,将我掌握的一些知识线索和自己的思考写出来,供题主参考。
我真不是唬人,在中国农业史的研究中,【石磨】也是研究对象,就是比较冷僻,在考古学中叫做【旋转石磨】【转磨】。
在【考古类型学】上,石磨分为【四型十二式】 :
李发林. (1986). 古代旋转磨试探. 农业考古(2), 146-167.-------------------------------------------------------------
磨盘作为人类的一种食物加工器具,文物的价值在哪里?
磨盘重要在哪里?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个很特殊的器官,大脑运转所需的能量是葡萄糖,不能利用脂肪。
所以,我们将富含淀粉的谷物当做主食。
谷物淀粉就是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人类必须持续的摄入谷物,否则,大脑不能正常工作。
这就是为什么血糖低容易头晕。而我们人类是如此的酷爱甜食。人类的婴儿不需要任何口味培养,天然的喜欢甜食。
在人类的各种语言中,「甜」都有「美好、愉悦」的意思。
但是,天然的糖在大自然中是很稀缺的,比如:蜂蜜,有些原始人恐怕有人一辈子都没吃过。
谷物,就是人类糖分的主要来源。对我们人类来说,谷物是生存之命脉。民以食为天,食以谷为先,谷以麦为主,麦子为什么会广泛种植?
简单一点说,对自然环境没有水稻那么挑剔。
但是口味没有稻米好,但是,麦子经过磨盘的加工成面粉,就变成人类最喜欢的主食了。
从食料史和烹饪史的角度讲,有了磨盘这种东西,能够将谷物处理得更细的好处是
减少消化系统负担
能更好的发酵,口味更好,增加食物的营养。
「麦子」直接「粒食」口味是很差的,加工成粉状,经过发酵,才适合做成馒头、面包这样的美味又营养食物。
麦子如果没有磨盘,是很难作为主食的。所以,可以这么说磨盘这种简单的工具,改变了人类的历史。知名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3》曾经有一集就是谈这个问题,麦子做的麦饭小孩吃得吐。
中国在石磨普及以后,麦子从「粒食」变成「粉食」,才成为主食的主角。
详见: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石磨的意义就更大了。
我们知道中国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就是豆类,如果不是做成豆腐,其次是做酱,豆类真的不适合作为主食。
没有石磨,怎么做豆腐?那么,大豆这种植物可能不会这么普遍种植。
-------------------------------------------------
西方磨盘的历史我不是很清楚,我只能谈一下中国磨盘的历史以及考古中发现的磨盘。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磨盘也就是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中的这种磨盘,这种磨盘在新石器时代非常常见:
凭常识想,这种磨盘加工谷物肯定是费时费力的。
所以,别说新石器时代,就是在先秦中国人的主食中,粉面谷物类的食物非常少见,只有少量加工用以祭祖。文献的记载如:
《周礼·天官·笾人》:羞笾之实,糗饵粉餈。凡祭祀,共其笾荐羞之实。郑玄注:此二物皆粉稻米、黍米所为也。合蒸曰饵,饼之曰餈。餈同糍。
《说文》:餈,稻饼也。
《释名》:“餈,渍也,蒸燥屑使相润渍,饼之也。
所以,我们会发现古代的贵族将今天看起来极其平常的面粉食物用以陪葬:
(图引自:邱庞同. (2010). 中国面点史. 青岛出版社.,彩图)古代文献记载上下石牙交错的【旋转石磨】是鲁班发明的,从目前的出土文物来看,始见于战国,在秦汉普及。
这是战国、秦汉出土文物中所见的实用器和明器两类「石磨」及其出土地:
引自:赵梦薇. (2016). 战国秦汉旋转石磨的考古学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这是在山东发现的战国石磨,有两个加料孔:
《中国食料史》一书认为,石磨虽然出现在战国前后,但当时石磨很粗糙,可能加工谷物不是很精细,对饮食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
汉代面食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因为:农业技术的提高,北方小麦种植普及,石磨的改进:
引自:俞为洁. (2011). 上海古籍出版社),页73、页143--144中国北方麦子大面积种植是在秦汉,这也与石磨的出土地不谋而合,北方中原地区大面积种植以后,石磨也就开始大量出现:
引自:赵梦薇. (2016). 战国秦汉旋转石磨的考古学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出土的石磨文物,最有名的西汉满城汉墓石磨,虽然是明器,但也是以「事死如事生」的标准做的:
河南焦作汉墓出土的Mini小石磨:
对石磨的类型学和流行时代的归纳:
引自:赵梦薇. (2016). 战国秦汉旋转石磨的考古学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所以,石磨这种器具虽然很普通,但十分古老,有几千年的历史,今天依然没有被淘汰。
起码没有石磨,麦子这种「粒食」口感很差的谷物根本就无法普及,也就不会大面积种植。
没有石磨,豆腐也不会发明。
没有小麦,没有豆腐,那是怎样一种历史?
所以,石磨这个人不起眼的东西,改变人类的农业史,继而可能改变一切历史。
「今之视昔」如同「后之视今」,综上信息,你自己去想一想N年后有无价值。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