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中仁)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又称草大青。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主产河北安国、江苏南通。安徽、浙江、江西亦有栽培,但浙江钱塘江两岸和江西是菘蓝的南缘产区。菘蓝以根和叶入药,其根叫板蓝根,叶叫大叶青。根含靛甙、靛红、芥子甙、水苏糖、1-硫氰酸-2-羟基-3-丁烯、表告依春、告依春、β-谷甾醇、棕榈酸以及多种氨基酸等。叶含大青素B、靛甙和靛红甙。药理试验证明对流感病毒和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根及叶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功能。主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传染性肝炎及咽喉肿痛等症。
一、形态特征
株高40―120cm。主根长圆柱形,肉质肥厚,灰黄色,直径1―2.5cm,支根少,外皮浅黄棕色。茎直立略有棱,上部多分枝,稍带粉霜,基部稍木质,光滑无毛。基生叶有柄,叶片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5―30cm,宽1―10cm,蓝绿色,肥厚,先端钝圆,基部渐狭,全缘或略有锯齿;茎生叶无柄,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15cm,宽1―5cm,有白粉,先端尖,基部耳垂形,半抱茎,近全缘。复总状花序,花黄色,花梗细弱,花后下弯成弧形。短角果矩圆形,扁平,顶端钝圆而不凹缺,或全截形,边缘有翅,长约1.5cm,宽约5mm,成熟时黑紫色。种子1粒,稀2―3粒,呈长圆形,长3―4mm(图14―108)。染色体2n=14。
图14―108(A) 落蓝形态图
1.植株上部 2.植株下部和根 3.花 4.花瓣 5.去花瓣后示雄蕊
二、生物学特性
(一)气候
菘蓝(草大青)
原产我国北部,对气候适应性很强,从黄土高原、华北大平原到长江以北的暖温带为最适生长的地区,长江流域以南是它的南缘产区,东北平原和南岭以南地区不宜栽种。
(二)土壤
菘蓝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酸碱度要求并不严。一般以内陆及沿海一带微碱性的土壤最为适宜,PH6.5―8的土壤都能适应。但耐肥性较强,肥沃和深厚的土层是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地势低洼易积水土地不宜种植。
(三)物候期
3月上旬至中旬为抽茎期,3月中旬为开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结果和果实成熟期,6月上旬即可收获。当然随着地理纬度的差异和每年气候的变迁,南部产区物候期提早;春季较冷的年份,物候期推迟。
菘蓝为越年生长日照型植物,按自然生长规律,秋季种子萌发出苗后,是营养生长阶段。露地越冬经过春化阶段,于翌年早春抽茎、开花、结实而枯死,完成整个生长周期。但生产上为了利用植株的根和叶片,往往要延长营养生长时间,因而多于春季播种,秋季或冬初收根,其间还可收割1―3次叶片,以增加经济效益。
(四)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
板蓝根的主要成分是靛甙,水解后生成吲哚和葡萄糖,以此来表示板蓝根的有效成分的量。经连续两年从板蓝根南部产区田间取样测定结果:
1.根部还原糖含量的年变化
不同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见图14―109。由图看出,从6月下旬到10月底,地上部生长茂盛,根部还原糖含量上升,10月下旬后,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大,根部积累开始增多,到11月下旬出现初霜后,含量急剧升高。12月下旬后的“三九寒天”是全年温度最低时间,含量达最高峰。越冬植株于翌年春季抽茎、现蕾、开花、结籽,则根部还原糖含量迅速下降,此时,地下根部开始萎缩,耗尽了越冬时贮存的养分而逐渐祜死。由此可见,板蓝根于头年春季播种出苗到翌年抽茎前这段时间,根部还原糖含量的变化是随着秋冬季节气温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天气越冷,含量越高(图14―109)。因此,掌握好当地最佳收获期,便可获得还原糖含量高、质量好的板蓝根原料。
图14―108(B) 欧洲菘蓝形态图
1.植株上部 2.植株下部和根 3.花 4.花瓣
图14―109 板蓝根还原糖含量的年变化
注:碘量法测定,含量为消耗0.1NI2液的m1数。
2.板蓝根不同品种在同一时间播种和同一时间收获,根部还原糖含量没多大差异。
即使这些品种的根部外形、长短不一,粗细相差悬殊,但还原糖含量的差异均在0.5ml以内(表14―90)。
表14―90 板蓝根不同品种还原糖含量的比较3.根部还原糖含量与折干率及产量的关系
折干百分率是指收获时根的鲜重与晒干或烘干后干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反映了收获时根部含水量高低和实际收获量。秋冬季节,随着气温的下降,根部还原糖含量不断升高的同时,含水量却逐渐下降,因而折干率的数值有所差异,但随着根部还原糖含量的增加,含水量下降,折干率升高的趋势却是一致的(表14―91)。
表14―91 根部还原糖含量与折干率(实产)的关系
三、栽培技术
(一)种和品种
我国各地板蓝根产区所用的原植物均为菘蓝,由于长期栽培结果,形成很多地方品种,如河北、江苏和浙江三省栽培的菘蓝在植株形态、叶片大小、色泽,以至果实种子的形状、大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表14―92)。
表14―92 菘蓝不同品种间植物形态的差异
除兹蓝以外,我国引进了欧洲菘蓝(Isatis tincioria L.)虽功效相同,但尚未在国内产区应用和推广。它与菘蓝的主要区别特征如表14―93。
表14―93 菘蓝与欧洲菘蓝植株各部形态及染色体数目的比较
此外,小果菘蓝(Isatis minima Bunge)产于我国新疆,中亚、伊朗、巴基斯坦亦有分布,长圆果菘蓝(Isatis oblongata DC.),产于我国辽宁、内蒙古、甘肃、新疆、苏联西伯利亚,蒙古也有分布。功用与菘蓝基本相似。
(二)选地、整地、施肥
菘蓝喜温凉环境,耐寒冷、怕涝,宜选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内陆平原和冲积土地区种植。播种前一般先深翻土地20―30cm,砂土地可稍浅些,施足基肥,基肥种类以厩肥、绿肥和焦泥灰为主,然后打碎土块,耙平,在北方雨水少的地区作平哇,南方作高畦以利排水。畦宽1.5―2cm,高约20cm。
肥源充足的地区,在间苗时施清水粪,割第二次叶后,重施粪肥,对后期根的生长极为重要。
(三)繁殖方法
采用种子繁殖4月上旬播种。常用宽行条播或撒播。播前把种子浸湿、凉干,随即拌泥或细砂进行播种。播后再施一层薄粪和细泥,每亩用种量约1―2kg,按种子千粒重、发芽率、混杂度而定。播后7―10天出苗。长江以南产区,如遇茬口安排困难,可在麦收后进行夏播。
(四)田间管理
播种后,杂草与菘蓝幼苗同时生长,应抓紧时机,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同时按株距7―10cm定苗,多雨地区和季节,畦间沟加深,大田四周加开深沟,以利及时排水,避免烂根。如遇伏天干旱天气,可在早晚灌水,切勿在阳光曝晒下进行,以免高温烧伤叶片,影响植株生长。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1.霜霉病
(Peronospora isatidis Gaum.)
主要为害叶柄及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产生黄白色病斑,叶背出现似浓霜样的霉斑。随着病害的发展,叶色变黄,最后呈褐色干枯,使植株死亡。霜霉病在早春侵入寄主,随着气温的升高而迅速蔓延,特别在春夏霉雨季节,发病最为严重。防治方法:(1)清洁田园,处理病株,减少病原;(2)轮作;(3)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雨季及时开沟排水;(4)用40%乙磷铝200―300倍液喷雾,隔7天喷一次,连续2―3次。
2.菌核病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
为害全株,从土壤中传染,基部叶片首先发病,然后向上为害茎、茎生叶、果实。发病初期呈水渍状,后为青褐色,最后腐烂。在多雨高温的5―6月间发病最重。茎秆受害后,布满白色菌丝,皮层软腐,茎中空,内有黑色不规则形的鼠粪状菌核,使整枝变白倒伏而枯死,种子干瘪,颗粒无收。防治方法:(1)水旱轮作或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增施磷钾肥;(3)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温度;(4)施用石灰硫磺合剂于植株基部。
3.白锈病
〔Albugo candida(Pers.)O.Kuntze〕
罹病叶面出现黄绿色小斑点,叶背长出一隆起的、外表有光泽的白色浓疱状斑点,破裂后散出白色粉末状物。叶长成畸形,后期枯死。于4月中旬发生,直至5月。防治方法:(1)不与十字花科作物轮作;(2)选育抗病品种;(3)发病初期喷洒1∶1∶120波尔多液。
4.菜粉蝶
(Pieris rapae L.)
5月起幼虫为害叶片,尤以6月上旬到6月下旬为害最重。可用生物农药BT乳剂,每亩100―150g,或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
5.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Kaltenbach)
一般于早春为害刚抽生的花蕾,使花蕾萎缩,不能开花,影响种子产量。防治方法参见,红花蚜虫。
四、采收与加工
(一)留种
留种方法有春播和秋播两种。春播留种是在收割最后一次叶片后,不挖根,待长新叶越冬;秋播留种是在8月底至9月初播种,出苗后不收叶,露地越冬。以上两种方法均在翌年5月至6月收籽。此外在田间地头选瘦地下种,可使茎秆坚硬,不易倒伏,病虫害少,结籽饱满,密度约为30×60cm一株。有的产区挖取板蓝根后,选择优良种根,移栽留种,也能收获良好种子。
(二)采收
春播菘蓝地上部生长正常,每年可收割大青叶2―3次,第一次质量最好。采收时间:第一次在6月中旬,第二次在8月下旬前后,伏天高温季节不能收割大青叶,以免引起成片死亡。
收割大青叶的方法:一是贴地面割去芦头的一部分,此法新叶重新生长迟,易烂根,但发棵大;二是离地面几厘米处割去,另外也有用手掰去植株周围叶片的方法,此法易影响植株生长,且比较费工。
挖板蓝根应在晴天进行,挖时必须挖深,以防把根弄断,降低产品质量。每亩可收获鲜根300―500kg。
(三)加工
挖取的板蓝根,去净泥土、芦头和茎叶,摊在芦席上晒至7―8成干,扎成小y,再晒至全干,打包或装麻袋贮藏。以根长直、粗壮、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大青叶的加工,通常晒干包装即成。以叶大、少破碎、干净、色墨绿、无霉味者为佳。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