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质景观的主要材料园林植物是全球众多植物种类中的一小部分,它能在园林及建筑环境中起观赏、组景、分隔空间、庇荫、防止水土流失,美化地面的作用。主要分为园林树木及园林花卉和草坪等几类,其中有乔木类、灌木类、藤木类、露地花卉、温室花卉、冷季型草坪、暖季型草坪。常用的园林植物有千余种,若将形态各异,花色繁多的植物应用好,则需深入研究与不断实践总结。
软质景观材料园林植物对硬质景观建筑的作用园林植物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它甚至影响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的主题是由植物构成的,如杭州西湖十景中的“曲院风荷”,因荷花而使该建筑更具意境,存世较多的有牡丹亭、梅轩,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相得益彰,诗情画意油然而生。恰当的园林植物配置设计,常使生硬的建筑物变得柔和,映衬得建筑物更加艺术化,使建筑物这个凝固的音乐更动听。绿树掩映下的建筑物若隐若现,生气勃勃,使建筑这种人工品更好地融入自然。植物丰实的外形、弯曲的枝干,各种流畅的叶形与建筑物的直线形成对比,弱化直线的生硬。园林植物丰富的色彩往往可调和建筑物的色彩,浅色的建筑物与深色的植物可相互衬托又相互调和,从而产生优美的视觉效果,如鲜丽的花色、叶色与隔壁浅色的墙面形成对比。植物一年四季有不同的变化,建筑物也有了四季变化,打破了建筑的季相单调,仿佛有了生命,园林植物还可作为建筑的识别标记,特殊种植的植物还有导游作用;园林植物还可划分建筑物的空间,可加强建筑物的有机联系及平缓过渡;改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爬山虎可使建筑物墙体变绿,而降低室内温度,高大的植物可遮挡如厕所及垃圾点等建筑物。
硬质景观中的植物种植设计现代社会中建筑物可谓多种多样,新的各类建筑物不断产生,在园林中的建筑物也是异彩纷呈,各种流派思潮的影响都有一定的痕迹留下,对一些基本的建筑物及其部分植物配置的认识可启发人们对繁多建筑环境中植物种植的认识。
亭与植物的配置
亭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普遍存在,在现代的应用仍非常广泛,其形式多种多样,选址灵活,或伫立山岗,或依附建筑物,或临水,与植物配合形成各种生动的画面,产生种种诗情。在亭的四周广植林木,使亭在林中,令人有深幽之感,使在亭中之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质朴感。也可在亭的旁边种植少数大乔木作亭的陪衬,稍远处配以低矮的观赏性强的木本草木花卉,人在亭中既可观赏花,又可庇荫休息。树木少而精,以亭为重点配置,树形挺拔,枝展优美,保持树木在亭四周形成一种不对称的均衡,三株以上应注意错落层次,这样乔木花卉与亭形成一幅图画。
庭院的植物配置
园林中的庭院是室内空间的延伸,是人们室内活动范围的扩大,它由建筑或其他界面围合而成,现代庭院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专用空间及私人别墅。植物的配置要视其面积大小、布局形式、使用功能不同而因地制宜地设计。一般若建筑物的主轴线明确时,庭院亦按此轴线对称布局,则绿化一般对称布置,加强建筑的秩序感,突出对称美。若建筑或庭院有明显的几何形状时,绿化也应有相似的几何形状来求得统一,从而产生谐调美;有的庭院可配植大乔木、小灌木和山石,丰富景观层次,追求自然天成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
墙体、角隅、基础的植物配置
古典园林常有以白墙为背景的植物配置,如几丛修竹,几块湖石形成一幅图画,现代的一些墙体常配置各类攀援植物进行立体绿化,攀援植物根据土壤及墙基的状况可以从下往上攀附生长,也可从上往下攀附垂吊生长。建筑物的转角处形成角隅,常成为视觉焦点。在这种地方应多种植观赏性强的园林植物,并且要有适当的高度,最好在人的平视视线范围内,以吸引人的目光。也可放置一些山石,地形处理配合植物种植,可以缓和生硬、增加美感,对于较长的建筑与地面形成的基础前宜配置较规则的植物,以调和平直的墙面,同时也可有统一美的体现。
用园林植物突出园林个性,表现地方园林特色早为前人所运用。诸如:以蔷薇、牡丹、梅花、杜鹃等观赏植物为内容的专类园。在大型园林中选用观赏价值较高、季相景观突出的植物,如樱花、月季、荷花、槭树等作为不同园林不同时节的景观特色。由于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各异,园内应有本地区的代表性观赏植物。地区性的乡土树种是体现园林地方特点的最好材料。如我国华南地区的木棉、凤凰木、蒲葵、芭蕉、羊蹄甲、榕树等热带植物与东北地区的云杉、冷杉、杜松、水曲柳、桦树等寒带植物,不论是生态习性还是季相景观表现,都有很大差异,各有自己的景观特色。这种因自然条件形成的地方性特征,也是园林植物自然美素质的表现。
学校图书馆里有一本北方园林植物的书
你是要植物材料方面的 还是种植方法一类的?
三叶草
(一)展览温室
分为Ⅰ区、Ⅱ区和Ⅲ区。Ⅰ区收集和展示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热带果树、、热带观赏植物400余种;Ⅱ区收集展示热带潮湿地区植物近千种,游客在这里可看到藤蔓悬垂缠绕和附生植物形成的等热带雨林中的奇特景观;Ⅲ区保存引自美洲、非洲和澳洲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物600余种,收集有澳洲特有的植物瓶干树 (Brachychiton rupestris),原产南非的珍稀植物龟甲龙 (Discoria elephantipes) 和拟态植物生石花 (Lithops) 等。
(二)禾草园
禾草园以草坪和观赏草为主进行整体造景,并对粮食作物、牧草、草坪草、观赏草以及其他禾本科植物种类等进行集中展示。计划搜集禾本科植物100余属400余种(品种)。建成后的“禾草园”不仅作为该所研究成果的展示基地,也将成为南京及周边地区中小学的科普基地和大专院校的实习基地。 禾草园位于南京中山植物园南园东侧三角地位于新的主入口东侧,地势平坦,略具起伏,非常适合建设以草坪、观赏草和地被植物为特色的专类园区。在这里,可以展示中国东部独一无二的“四季常绿、四季花开”的草坪及地被植物景观。
禾草园分为矮墙小院区、草坪休闲区和品种展示区三个主要部分。
1、矮墙小院区 。
由南园主入口进入并右拐,可以看到一组由石砌矮墙与绿篱围合而成的小院落,其间并有木板平台与水池等,各种观赏草和地被植物以矮墙为背景、以花镜的形式布置在院中,向游客们展示多姿多彩的观赏草世界,也为人们在生活中布置自家庭院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范例。
2、草坪休闲区。
位于禾草园的中部区域,大草坪周围安排较为密集的乔、灌、草立体配置树丛及花镜,。
3、品种展示区 。
禾草园的北部,集中展示国内外禾草植物100余种,以自然弯曲的小径把展示区分为若干小区,把草坪、牧草、经济作物等不同种类的禾草植物分门别类予以安排,同时兼顾观赏性及科学性。
(三)水生园
1、自然水生植物区。
主要安排在前湖的南侧,在沿湖的浅水区布置芦苇、茭草、菖蒲、香蒲、水葱等挺水植物及萍蓬草、水浮莲等漂浮植物,在较深的水区植苦草、狐尾藻、眼子菜、金鱼藻等沉水植物。
2、水生花卉区 。 在月牙池内及两侧湖岸,重点展示植物园已收集的260种荷花、16种睡莲以及有“莲中之王”美誉的克鲁兹王莲 (Victoria cruziana) 和亚马逊王莲 (Victoria amazonica) 。王莲原产南美亚马逊流域,不能在南京露地过冬,植物园科技人员早春在繁殖温室里育苗,当室外温度达到其生长要求时才能把王莲种植到露天的王莲池里。王莲具有硕大的绿叶、雍容华贵的花姿,被称为水生花卉中的王者,待到夏季花繁叶茂时,王莲池中百株王莲竞相开放的壮观场面,可谓全国之最。
3、水生经济植物区。 位于月牙池的东南,成片有序地布置水生经济植物如菱、茭白、席草、慈姑、荷藕、芡实等30余种,可让游客了解形形色色的水生经济植物。
4、湿生植物区。
位于月牙池的北部,现有部分沼泽地,模拟自然湿地植物群落布置池杉、垂柳、河柳、枫杨、两栖蓼、水蓼、苔草、芒苇、海芋、芦竹、毛茛等湿地植物50余种,
(四)城市景观植物区
城市景观植物区位于展览温室西北部空间开敞的位置,主要向广大游客及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者展示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园林绿化适生植物种类,比如七叶树、银鹊树、紫茎、乐东、拟单性木兰、美国山核桃、连香树、秤锤树、南方红豆杉、粗榧、山茱萸、绣球荚o、火炬花、石蒜等等。
(五)岩石园
位于展览温室北部,自然块石之间留有种植空间,种上藿香蓟、匍匐婆婆纳、老鹳草、白芨、石蒜、桔梗、沙参、淫羊藿、酢浆草、水仙、各种石竹、景天类等植物。
(六)森林休闲区
位于南园北部,太平门路南侧。以组团的种植方式配置林下灌木和耐阴地被,如八仙花、八角金盘、洒金东瀛珊瑚、厚皮香、石蒜、蝴蝶花、连钱草、吉祥草、沿阶草、诸葛菜等,重点区域适当丰富植物种类。
(七)孢子植物区
孢子植物是一大类特殊的植物的总称,它们以孢子而不是种子的形式进行繁衍。孢子植物主要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五类。主要是蕨类和苔藓植物,如鳞毛蕨、星蕨、凤丫蕨、蹄盖蕨、仙鹤藓、绢藓、青藓、灰藓等,将游客引入到又一个奇妙多姿的孢子植物世界。
(八)竹园
在前湖西侧,展示华东地区的观赏竹类,如毛竹、金镶玉竹、桂竹、乌哺鸡竹、茶杆竹、紫竹、淡竹、苦竹、孝顺竹、鹅毛竹、菲白竹、菲黄竹等。
(九)经济植物展示区
位于南园西部角落,主要收集和展示南京中山植物园有研究基础的十字花科、伞形科、薯蓣科植物等有重大经济利用价值的植物。
植物园花卉最多的大都是热带植物。热带温室是植物园的亮点,比如热带雨林展区,四季花园展区,沙漠植物展区,专类植物展区,分别展示了不同气候条件下典型的植物景观。植物展览区分为观赏植物区、树木园和温室区三部分。观赏植物区由专类园组成,主要有月季园、桃花园、牡丹园、芍药园、丁香园、海棠兆釉啊⒛纠荚啊⒓阍埃ㄖ裨埃⑺薷茉昂兔吩啊T录驹笆俏夜壳肮婺W畲蟮脑录咀嘣埃耘嗔私1000个月季品种。
看那个植物园,植物园太多了,各有各得特色。
植物园里好玩的有很多,有很多景点。有广场喷泉、大花钟、美人鱼码头、海棠园、牡丹亭、郁金香花园、药用植物园、热带植物温室。还有高尔夫球场、炎黄历史文化城、好时光欢乐城大型游乐场等等。祝您玩得愉快!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