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植物提取物百科网!

作物抗虫性在害虫防治上有何作用

更新时间: 2024-09-27 23:34:36 责编:网友投稿 浏览

作物抗虫性在害虫防治上有何作用

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生物防治的方法有很多。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内容包括:(

1)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见的有应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如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真菌),苏云金杆菌各种变种制剂防治多种林业害虫(细菌),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虫、泡桐大袋蛾等(病毒),5406防治苗木立枯病(放线菌)微孢子虫防治舞毒蛾等的幼虫(原生动物),泰山1号防治天牛(线虫)。

(2)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最常见有赤眼蜂、寄生蝇防治松毛虫等多种害虫,肿腿蜂防治天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

(3)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这类天敌很多,主要为食虫、食鼠的脊椎动物和捕食性节肢动物两大类。鸟类有山雀、灰喜雀、啄木鸟等捕食害虫的不同虫态。鼠类天敌如黄鼬、猫头鹰、蛇等,节肢动物中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螳螂、蚂蚁等昆虫外,还有蜘蛛和螨类。[5] [4] [3]

3防治方法

利用天敌

利用天敌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应用最为普遍。每种害虫都有一种或几种天敌,能有效地抑制害虫的大量繁殖。这种抑制作用是生态系统反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这一生态学现象,可以建立新的生物种群之间的平衡关系。

用于生物防治的生物可分为三类:

①捕食性生物,包括草蛉、瓢虫、步行虫、畸螯螨、钝绥螨、蜘蛛、蛙、蟾蜍、食蚊鱼、叉尾鱼以及许多食虫益鸟等

②寄生性生物,包括寄生蜂、寄生蝇等

③病原微生物,包括苏芸金杆菌、白僵菌等。在中国,利用大红瓢虫防治柑桔吹绵蚧,利用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虫和玉米螟,利用金小蜂防治越冬红铃虫,利用赤小蜂防治蔗螟等都获得成功。[2] [1]

抗性作物

即选育具有抗性的作物品种防治病虫害,如选育抗马铃薯晚疫病的马铃薯品种、抗花叶病的甘蔗品种,抗镰刀菌枯萎病的亚麻品种、抗麦杆蝇的小麦品种,都已经取得成果。作物的抗虫性表现为忍耐性、抗生性和无嗜爱性。忍耐性是作物虽受有害生物侵袭,仍能保持正常产量;抗生性是作物能对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或生理机能产生影响,抑制它们的生活力和发育速度,使雌性成虫的生殖能力减退;无嗜爱性是作物对有害生物不具有吸引能力。

耕作防治

耕作防治就是改变农业环境,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不育昆虫防治是搜集或培养大量有害昆虫,用γ射线或化学不育剂使它们成为不育个体,再把它们释放出去与野生害虫交配,使其后代失去繁殖能力。美国佛罗里达州应用这种方法消灭了羊旋皮蝇。遗传防治是通过改变有害昆虫的基因成分,使它们后代的活力降低,生殖力减弱或出现遗传不育。此外,利用一些生物激素或其他代谢产物,使某些有害昆虫失去繁殖能力,也是生物防治的有效措施。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人类健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物的抗虫性是指寄主植物所具有的能抵御或减轻某些害虫的侵袭或为害的能力,即某一作物品种在相同虫口密度下,比其他品种获得高产、优质的能力。

作物的抗虫性分为抗虫性、拒虫性和耐虫性。

如何利用抗性树种防治病虫害?

植物抗病虫性是指同种植物在某种害虫为害较严重的情况下,某些品种或植株能避免受害、耐害,或虽受害而有补偿能力的特性。在林间与其他种植物或品种植物相比,受害轻或损失小的植物或品种称为抗性植物或抗性品种。针对某种害虫选育和种植抗性品种,是农林业害虫综合防治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1)培育植物抗病虫性的方案

A.寻找抗病虫性的来源

有抗病虫性的植物常存在于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地区,所以可进行野外检查,由此寻找抗病虫性,如能发现在相同的条件下某些植株或品系受害较轻或不受病虫为害,便可选定他们作为抗病虫性的来源。另一个途径是对一种植物的不同品系或所收集的种质进行系统检查,由此寻找抗病虫性。有抗病虫性的植物品系虽常出现在有病虫害的地区,但从不发生病虫害或外地引进的品系也可发现抗病虫性。此外还可以从植物原产地近缘植物来寻找抗病虫性,并在育种工作中加以利用。

B.对抗病虫性的测定

一般是通过将植株或植株的一部分暴露于病虫为害的条件下进行。如抗虫性测定,首先准备好一定数量的害虫,使要测定的作物品系受到同等程度的为害。测定时可用植物受损害的程度或害虫的生命表作为标准。前者包括茎叶被食害的程度、苗木减少百分率、减产百分率等。茎叶被食害的程度可进行目测,按照自行规定的标准分为五级,或精确地比较叶片的面积或茎叶的重量等。在野外进行测定实际是一个取样问题,可应用调查种群数量时的同样原理,包括害虫对不同品系的反应,如聚集的程度、嗜食差异、生长发育的时间、死亡率、产卵数量和寿命等。对于生活史较短的种类如叶螨、粉虱、蚜虫等以其产卵量或产仔数作为标准。

C.抗虫品系的培育

有了抗虫性的来源和测定方法之后,便可进行植物抗虫品系的培育。抗虫性常发现于许多不合乎人们要求的作物品系中,例如某些对墨西哥豆瓢虫有抗性的大豆品系的茎是藤状的,而非一般品系那样直立,因此要进行植物育种,把抗虫性基因转移到改良后品系的种质中去。其过程包括:把有抗虫性的品系进行杂交以提高其抗虫性,或把有抗虫性的近缘植物与栽培的作物品系杂交,使抗虫性基因转移到栽培品系中去;研究抗虫性的遗传规律,查明基因作用的特点以及与其他性状的连锁作用;综合遗传抗虫性与其他优良的农艺特性而成为可栽培推广的新品系。

D.对培育成的抗虫品系进行评估

培育出果树、林木的抗虫品系后便可在害虫的综合治理中加以利用,这时应研究它与其他治理措施配合时的特点,例如对害虫的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敌昆虫是否有影响,如需施用杀虫剂,应查明可把杀虫剂的施用减少到何种程度。

(2)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抗性品种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培育抗病虫害的植物提供了新的手段,从而开辟了植物抗病虫害育种的新时代。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病虫害植物品种可克服常规育种的不足:①它不仅利用存在于植物中的抗病虫基因,还可以利用某些动物、微生物中的抗性基因,将其重组到植物染色体上,并使之在植物体内特定地遗传及表达,从而产生抗病虫害性状,因此基因资源非常丰富。②该性状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即可控制任何时期内、在植物任何部位(如叶下表面、根等农药难以到达起作用的部位)发生的病虫害。③育种周期短、成本低。④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病虫植物还具有不污染环境及抗病虫物质不易被环境因素所破坏的优点。因此,植物抗病虫害基因工程在国内外受到了普遍关注,也成为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抗植物虫害的基因有多种,目前经常使用的主要有3种。a.从微生物苏云金杆菌分离出的苏云金杆菌杀虫结晶蛋白基因,简称Bt基因;b.从植物中分离出的昆虫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c.植物凝集素基因(lectin gene)。

关注我们

微信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