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植物提取物百科网!

银杏水杉都是活化石,还有那些是活化石

更新时间: 2024-09-27 23:34:59 责编:网友投稿 浏览

银杏水杉都是活化石,还有那些是活化石

“活化石”的正规名称是“孑遗生物”。就是从主要的远古生物灭绝事件中存活下来,并保留过去原始的特性的生物。

植物中的“活化石”比较多。除银杏、水杉外,还有多种。常见的有:

银杉:松科 、银杉属,常绿乔木。银杉起源于新生代的第三纪,距今约6 500万年前,同时也是第四纪冰川期后遗留至今的孑遗植物。松科银杉属仅存银杉一种植物,且只有中国才有分布。

红豆杉:红豆杉科、红豆杉属,常绿乔木。红豆杉起源于中侏罗纪,经第四纪冰期后其濒临灭绝,仅在我国有少量野生分布。

松叶蕨:又名松叶兰、铁石松、铁刷把、石寄生、石龙须,属于松叶蕨科、松叶蕨属,为多年生小型蕨类,是最古老、最原始的陆生高等植物。为古代孑遗种。

桫椤:高大的蕨类植物。在距今约1.8亿年前,桫椤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一样,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也是恐龙的主要食物之一。桫椤名列中国国家一类八种保护植物之首。新西兰是桫椤产地之一,也是新西兰的国花。

珙桐:也称“鸽子树”,是1000万年前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中国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中国特有,已引入欧洲和北美洲。

桫椤

活化石有植物活化石还有动物活化石,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化的过程中,它们的生长过程中间没有被间隔,并且到现在还在顽强的生存着的生物。

一、植物活化石有:银杏、水杉,它们及其珍贵,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它们同期的动植物早就灭绝了,只有它们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其他还有:苏铁、银杉,金花茶,水松,金钱松,珙桐,香果树。

银杏是落叶乔木,高约40米,枝开展上升,叶形像扇子、也像鸭掌。夏天树冠张开像华盖翠绿光润;秋天绿叶变黄。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在两亿七千万年前,银杏就已经出现了。到侏罗纪时已处于极盛时期遍布全球。到了白垩纪,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巨变,适应性更强的被子植物出现,银杏就趋向衰退了。到了第四纪,由于气候巨变、冰川的侵袭,银杏在欧洲、北美洲全部绝了迹,亚洲大陆也濒于绝种。再后来绝大部分的银杏也像恐龙一样灭绝了,只在我国的部分地区保存下来一点点。故此有“活化石”和植物中的“熊猫”之称。古老的较原始的裸子植物。

水杉是杉科乔木。水杉在白垩纪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后来也曾广泛地分布在北半球。到了第四纪,在巨大的冰川影响下,它被毁灭了,成为化石植物,终于退出生物界的舞台。

苏铁俗称铁树,是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在距今1亿多年前,一度是地球上的主要植物类群,与当时的恐龙并驾称雄地球。但现在绝大部分苏铁植物早已灭绝,只剩下苏铁科、蕨铁科和泽米科共3科11属约300种幸存下来,零星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二、动物活化石有:大熊猫、中华鲟、扬子鳄、拉蒂迈鱼、白鳍豚、鳄鱼、鸭嘴兽、鹦鹉螺、鲎、腔棘鱼、娃娃鱼、负鼠、霍加_、七鳃鳗、鳄蜥、蟑螂、紫蛙、皱鳃鲨、侏罗纪虾、三眼甲虫、天鹅绒虫、火星蚂蚁、螳螂虾等。

大熊猫:大熊猫的历史作为我国特有的国宝级动物--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距今已有800多万年的历史,它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远比人类早。据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大熊猫最迟出现于晚中新世,它们的直系祖先是始熊猫,生活在炎热潮湿的森林里。

中华鲟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有一亿多年的悠久历史,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我国珍稀动植物分布和数量和保护情况

中国珍稀动植物分布、数量、保护

1.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例如:我国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1800多种,其中爬行类300多种,鸟类1100多种,兽类400多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种类的10%。淡水鱼已见记载的近600种,海产鱼1500多种,也占世界鱼类种数的10%左右。此外,还有许多世界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如动物中的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植物中的银杏、水杉、珙桐等等。

由于我们过去对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缺乏认识,使我国在这方面的宝贵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由于滥捕乱杀而基本绝灭的鸟兽就有野马、高鼻羚羊、白臀叶猴、白鹤、黄腹角雉等近10种;长臂猿、坡鹿、虎、白鳍豚、儒艮、扬子鳄、象等20种野生动物也正处在绝灭的边缘。许多贵重药材的药源,也由于无计划的采集而枯竭了。

野生生物的灭绝也是普遍的国际问题。据近两千年来记录的统计,有110多种兽类和130多种鸟类,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当前,全世界有2500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2.我国部分珍稀动物简介

(1)大熊猫:亦称猫熊。哺乳动物。体肥胖,形似熊,长约1.5米,肩高约66厘米。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生活在2000米~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喜食竹子,有时也吃小动物。善于爬树,性孤独,不群栖。仅产于我国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2)朱q:鸟类。雄鸟体长近80厘米,雌鸟稍小。羽毛多是白色,有的部位粉红色,颈部有若干延长而下垂的柳叶形羽毛,额、眼周、头顶、嘴基部、跗跖及裸露的下胫为红色。生活于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栖于高大乔木上,以蟹、蛙、小鱼、田螺、甲虫等为食。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3)金丝猴:亦称仰鼻猴。哺乳动物。体长约70厘米,尾长与体长相等或更长些。背部有发亮的长毛,脸两侧、胸及后腿毛赤色。生活于2500米~3000米高山密林中,群栖,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南部。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4)白头叶猴:哺乳动物。体长约50厘米,头小,尾较体长,四肢细长。头白,有毛冠,体背的毛较腹面长而密。生活于热带、亚热带阔叶林中,群栖树上,很少下地,以野果、叶、花等为食。产于我国云南、广西南部及越南北部。我国一类保护动物。(此外还有黑叶猴,也是一类保护动物。)

(5)羚牛:亦称扭角羚。哺乳动物。长1.7米~2.2米,肩高1米~1.3米,重可达350公斤。尾较短,雌雄均有短角。全身棕黄色或深棕色,眼周黑色。一般栖于3000米~4000米高地,夜出觅食,吃青草、树枝、竹笋等。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6)白鳍豚:又称白暨豚。哺乳动物。体长1.5米~2.5米,头圆,嘴长,约30厘米。体背面淡蓝灰色,腹面白色,鳍白色。生活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中。我国特产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7)黑颈鹤:鸟类。大型涉禽,体长约1.4米。头、颈及飞羽均黑色,尾羽亦黑色,体羽灰白色,外观黑白分明,易于识别。主要栖息在生长较高水草的沼泽地,以鱼、蛙、螺、虾等为食,在青海、四川西部3500米~5000米的高山沼泽繁殖,迁徒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越冬。鹤类中唯一的高山种,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8)扬子鳄:爬行动物。长2米余,背面角质鳞有六横列。背部暗褐色,有黄斑和黄条;腹面灰色,有黄色小斑和横条;尾部有灰黑相间的环纹。前肢五指,无蹼;后肢四指,有蹼。穴居池塘、沼泽底部,以鱼、蛙、小鸟及鼠类为食,冬季蛰居穴中。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我国特有,一类保护动物。

3.我国部分珍稀植物

(1)银杉:常绿乔木,高达20米。枝平列,小枝有毛。叶两型,长枝上的叶放射状散生,长4厘米~5厘米;短枝上的叶轮生,长2.5厘米,线形,下面有白色气孔带。球果。产于广西、四川、湖南、贵州等地。1956年发现,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2)水杉:落叶大乔木,高达35米,胸径达2.5米。侧生小枝对生,羽状。叶条形,扁平,长13毫米~20毫米,交互对生成两列,羽状。球果下垂,近四棱球形或短圆筒形,长约18毫米~25毫米。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1941年发现,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3)珙桐:又称水梨子。落叶乔木,高15米~20米。叶阔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锯齿。球形头状花序,花序基部有两片乳白色大型苞片,苞片矩圆形或卵形,长约7厘米,宽约3厘米~5厘米。我国特有,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开花时,白色苞片布满树梢,有如群鸽栖息,所以又有“中国鸽子树”之称。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

(4)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厘米~60厘米。纺锤形或圆柱形的肉质根,茎很短,掌状复叶,三至六枚轮生。花小,淡黄绿色,伞状花序。果扁球形,红色。产于我国东北、朝鲜等地,有极好的药用价值,为“关东三宝”之一

为了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样的地区就叫做自然保护区。我国已划建了400多处自然保护区,其中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就有10多个。1983年5月以后,邓崃山、岷山、秦岭等地熊猫分布区相继发生竹子开花枯死,严重威胁大熊猫的生存。国务院为抢救大熊猫,拨出了一笔专款,责成有关省认真做好保护工作。林业部和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先后成立了抢救大熊猫领导小组,组织了52个巡护观察组。国家还建立了一些大熊猫饲养场,用以收容、饲养受灾的大熊猫。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保护了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使它们得到发展,同时还可以利用自然保护区对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为大量繁殖、培育新品种提供种源。

由于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完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因此对人们研究自然资源、自然历史、自然条件、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保护监测活动等都有很大的价值,是人们进一步探索、深刻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基地。

从1995年开始,分别开展了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资源的调查;有计划地对大熊猫、金丝猴、朱huan、扬子鳄、华南虎、野马、雪豹、野驴、白唇鹿、麋鹿、海南坡鹿、丹项鹤、黑颈鹤、黄腹角雉、高鼻羚羊等60多种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和银杉、红豆杉、攀枝花、苏铁、金花茶、珙桐等多种珍稀植物进行分布、数量、生态和繁殖培植利用研究;开展了候鸟迁徙规律研究;开展了中国主要森林气候带生态多样性调查及生态系统演变趋势研究和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恢复研究,已建立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站11个。推广了大熊猫人工繁殖技术、丹顶鹤人工孵化技术、扬子鳄人工繁殖技术、鸟类环志技术以及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制订和推广应用了《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标准》和《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档案管理模式》。国家林业局还多次举办自然保护区管理、水禽湿地保护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自然保护区特种旅游、自然保护区信息系统管理等培训班和学习班,以提高在职人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管理水平。还初步建立起自然保护区信息系统。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建设对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50年代,经过近50年的努力,到2003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已经发展到1999个,面积14398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37%,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一个类型齐全、分布基本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在已建立的1999个自然保护区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6个、面积8871.29万公顷,省级655个、面积3997.72万公顷,市级339个,面积426.91万公顷,县级779个、面积1102.1万公顷。并有长白山、鼎湖山、卧龙、武夷山、梵净山、锡林郭勒、博格达峰、神农架、盐城、西双版纳、天目山、茂兰、九寨沟、丰林等14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扎龙、向海、鄱阳源、东洞庭湖、东寨港、青海湖等6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我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绝大多数都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较好的保护。同时,这些自然保护区还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稳定地区小气候等重要作用。

中国珍稀动植物分布、数量、保护

1.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例如:我国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1800多种,其中爬行类300多种,鸟类1100多种,兽类400多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种类的10%。淡水鱼已见记载的近600种,海产鱼1500多种,也占世界鱼类种数的10%左右。此外,还有许多世界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如动物中的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植物中的银杏、水杉、珙桐等等。

由于我们过去对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缺乏认识,使我国在这方面的宝贵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由于滥捕乱杀而基本绝灭的鸟兽就有野马、高鼻羚羊、白臀叶猴、白鹤、黄腹角雉等近10种;长臂猿、坡鹿、虎、白鳍豚、儒艮、扬子鳄、象等20种野生动物也正处在绝灭的边缘。许多贵重药材的药源,也由于无计划的采集而枯竭了。

野生生物的灭绝也是普遍的国际问题。据近两千年来记录的统计,有110多种兽类和130多种鸟类,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当前,全世界有2500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2.我国部分珍稀动物简介

(1)大熊猫:亦称猫熊。哺乳动物。体肥胖,形似熊,长约1.5米,肩高约66厘米。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生活在2000米~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喜食竹子,有时也吃小动物。善于爬树,性孤独,不群栖。仅产于我国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2)朱q:鸟类。雄鸟体长近80厘米,雌鸟稍小。羽毛多是白色,有的部位粉红色,颈部有若干延长而下垂的柳叶形羽毛,额、眼周、头顶、嘴基部、跗跖及裸露的下胫为红色。生活于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栖于高大乔木上,以蟹、蛙、小鱼、田螺、甲虫等为食。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3)金丝猴:亦称仰鼻猴。哺乳动物。体长约70厘米,尾长与体长相等或更长些。背部有发亮的长毛,脸两侧、胸及后腿毛赤色。生活于2500米~3000米高山密林中,群栖,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南部。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4)白头叶猴:哺乳动物。体长约50厘米,头小,尾较体长,四肢细长。头白,有毛冠,体背的毛较腹面长而密。生活于热带、亚热带阔叶林中,群栖树上,很少下地,以野果、叶、花等为食。产于我国云南、广西南部及越南北部。我国一类保护动物。(此外还有黑叶猴,也是一类保护动物。)

(5)羚牛:亦称扭角羚。哺乳动物。长1.7米~2.2米,肩高1米~1.3米,重可达350公斤。尾较短,雌雄均有短角。全身棕黄色或深棕色,眼周黑色。一般栖于3000米~4000米高地,夜出觅食,吃青草、树枝、竹笋等。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6)白鳍豚:又称白暨豚。哺乳动物。体长1.5米~2.5米,头圆,嘴长,约30厘米。体背面淡蓝灰色,腹面白色,鳍白色。生活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中。我国特产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7)黑颈鹤:鸟类。大型涉禽,体长约1.4米。头、颈及飞羽均黑色,尾羽亦黑色,体羽灰白色,外观黑白分明,易于识别。主要栖息在生长较高水草的沼泽地,以鱼、蛙、螺、虾等为食,在青海、四川西部3500米~5000米的高山沼泽繁殖,迁徒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越冬。鹤类中唯一的高山种,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8)扬子鳄:爬行动物。长2米余,背面角质鳞有六横列。背部暗褐色,有黄斑和黄条;腹面灰色,有黄色小斑和横条;尾部有灰黑相间的环纹。前肢五指,无蹼;后肢四指,有蹼。穴居池塘、沼泽底部,以鱼、蛙、小鸟及鼠类为食,冬季蛰居穴中。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我国特有,一类保护动物。

3.我国部分珍稀植物

(1)银杉:常绿乔木,高达20米。枝平列,小枝有毛。叶两型,长枝上的叶放射状散生,长4厘米~5厘米;短枝上的叶轮生,长2.5厘米,线形,下面有白色气孔带。球果。产于广西、四川、湖南、贵州等地。1956年发现,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2)水杉:落叶大乔木,高达35米,胸径达2.5米。侧生小枝对生,羽状。叶条形,扁平,长13毫米~20毫米,交互对生成两列,羽状。球果下垂,近四棱球形或短圆筒形,长约18毫米~25毫米。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1941年发现,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3)珙桐:又称水梨子。落叶乔木,高15米~20米。叶阔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锯齿。球形头状花序,花序基部有两片乳白色大型苞片,苞片矩圆形或卵形,长约7厘米,宽约3厘米~5厘米。我国特有,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开花时,白色苞片布满树梢,有如群鸽栖息,所以又有“中国鸽子树”之称。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

(4)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厘米~60厘米。纺锤形或圆柱形的肉质根,茎很短,掌状复叶,三至六枚轮生。花小,淡黄绿色,伞状花序。果扁球形,红色。产于我国东北、朝鲜等地,有极好的药用价值,为“关东三宝”之一

为了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样的地区就叫做自然保护区。我国已划建了400多处自然保护区,其中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就有10多个。1983年5月以后,邓崃山、岷山、秦岭等地熊猫分布区相继发生竹子开花枯死,严重威胁大熊猫的生存。国务院为抢救大熊猫,拨出了一笔专款,责成有关省认真做好保护工作。林业部和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先后成立了抢救大熊猫领导小组,组织了52个巡护观察组。国家还建立了一些大熊猫饲养场,用以收容、饲养受灾的大熊猫。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保护了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使它们得到发展,同时还可以利用自然保护区对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为大量繁殖、培育新品种提供种源。

由于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完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因此对人们研究自然资源、自然历史、自然条件、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保护监测活动等都有很大的价值,是人们进一步探索、深刻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基地。

从1995年开始,分别开展了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资源的调查;有计划地对大熊猫、金丝猴、朱huan、扬子鳄、华南虎、野马、雪豹、野驴、白唇鹿、麋鹿、海南坡鹿、丹项鹤、黑颈鹤、黄腹角雉、高鼻羚羊等60多种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和银杉、红豆杉、攀枝花、苏铁、金花茶、珙桐等多种珍稀植物进行分布、数量、生态和繁殖培植利用研究;开展了候鸟迁徙规律研究;开展了中国主要森林气候带生态多样性调查及生态系统演变趋势研究和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恢复研究,已建立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站11个。推广了大熊猫人工繁殖技术、丹顶鹤人工孵化技术、扬子鳄人工繁殖技术、鸟类环志技术以及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制订和推广应用了《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标准》和《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档案管理模式》。国家林业局还多次举办自然保护区管理、水禽湿地保护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自然保护区特种旅游、自然保护区信息系统管理等培训班和学习班,以提高在职人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管理水平。还初步建立起自然保护区信息系统。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建设对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50年代,经过近50年的努力,到2003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已经发展到1999个,面积14398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37%,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一个类型齐全、分布基本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在已建立的1999个自然保护区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6个、面积8871.29万公顷,省级655个、面积3997.72万公顷,市级339个,面积426.91万公顷,县级779个、面积1102.1万公顷。并有长白山、鼎湖山、卧龙、武夷山、梵净山、锡林郭勒、博格达峰、神农架、盐城、西双版纳、天目山、茂兰、九寨沟、丰林等14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扎龙、向海、鄱阳源、东洞庭湖、东寨港、青海湖等6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我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绝大多数都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较好的保护。同时,这些自然保护区还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稳定地区小气候等重要作用。

保护措施

1.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

⑴立法工作取得成效,初步建立起以《野生动物保护法》为核心的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化建设的推进,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1979年,国务院颁布《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开始有法可依;1986至1988年,《渔业法》、《渔业法实施细则》和《野生动物保护法》相继颁布实施;之后,国务院又先后颁布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等行政法规,农业部先后制定了《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办法》、《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今年,国务院又颁布了《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为水生生物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⑵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监管体系,为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提供保障。为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农业部加大了机构建设力度。首先加强自身机构建设。2005年,在农业部渔政指挥中心成立了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全面承担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职责。同时,积极筹建全国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项目管理办公室,全面推动保护工作。其次,督促各地建立健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机构,尤其是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另外,组织全国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培训工作,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水平。

⑶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为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水生野生动植物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和手段。目前,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建立各类水生野生动植物及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约200处,是1999年及以前总数的4倍。其中国家级14处、省级43处、市(县)级约160处。在200处保护区中,海洋保护区约30处,淡水保护区约170处。保护区的建立,有效地保护了珊瑚礁、海龟、中华白海豚、白鳍豚等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使一批典型的海洋和内陆水域生态系统得以保存,初步建立起国家、省、市(县)三级自然保护区网络,为保护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水产种质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维护水域生态平衡,促进社会与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本着生态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努力提高保护区的管护水平,实事求是地对个别保护区的功能进行适当调整,力争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持续发展。

⑷广泛开展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大力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即通过各种途径,举办各类讲座、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制作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题节目、宣传画册、图片等,积极向社会普及保护知识。如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举办了“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地球村海龟湾活动营地”和“中美学生跨太平洋绿色行动”以及“珍爱生命、蓝色科普之旅”大型夏令营等活动,使海龟保护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另外,结合增殖放流、“中华鲟进京”等一些重大活动,组织开展集中宣传,增加宣传的实效性,扩大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近两年,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保护水生野生动植物的意识得到普遍提高,自觉保护行为屡见不鲜。

⑸积极推动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合理开发利用,努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水族馆、海洋馆和经济类野生动物养殖为主体的水生野生动物产业框架,驯养繁殖水生野生动物近百种,不仅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丰富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带动了地方旅游及经济发展。在我国现有行业中,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皮革、传统工艺等诸多行业需要利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涉及国民经济产值数百亿元,其中不少关系到我国传统文化和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另外,我国一些水生野生动物如鲟鱼类、淡水龟鳖类等的养殖已形成较大规模,其中许多已成为贫困地区的一项重要产业。

⑹大力推进水生野生动物增殖放流与救护工作,努力扩大自然种群数量和规模。目前,人工增殖水生野生动物已成为重建和恢复珍稀濒危物种种群的重要手段,并在全国得到广泛实施。据统计,从1983年至今,农业部组织放流中华鲟600多万尾,逐步重建中华鲟长江、珠江、闽江和近海种群,同时对大规格的中华鲟进行标志放流,效果显著;黑龙江省也在黑龙江组织放流施氏鲟、达氏鳇780余万尾;广东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流海龟6万多只,受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组织的表彰。近几年,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大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力度,救治、放生包括中华鲟、白鲟、中华白海豚、斑海豹、海龟、江豚等多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一万多头(尾),其间涌现出如江苏、四川救治白鲟等一大批先进事例,在社会上产生较好影响。今年以来,为配合《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贯彻实施,农业部今年组织开展了全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行动。各地积极行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据对30个省(区、市)不完全统计,截止9月底,各地已累计向天然水域投放各类渔业资源苗种159.8亿尾(粒),放流品种近90个,投入资金约1.8亿元。行动期间,各地举办各种形式的放流仪式达605次,其中由省政府或省级渔业主管部门主办的有68次。这是我国近年来在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方面组织开展的放流规模最大、投入资金最大、涉及省份最多、举办仪式次数最多的一次行动。

⑺落实行政许可法的各项规定,规范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行为。为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的各项规定,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农业部成立了专门的行政审批改革领导小组,对所有审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并设立了专门的综合政务办公室,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目前,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申报所涉及的审批项目都已纳入“一站式”办公。多年来,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严格依法行政审批,规范审批行为。截止今年7月,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发放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4571本、驯养繁殖许可证1199本、运输证28892本、捕捉证45本,没有发现行政审批重大违规案件。

⑻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滥捕乱捞、非法经营和走私贩卖水生野生动物活动。针对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滥捕乱捞、非法经营和走私贩卖水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情况,多年来,农业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开展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清理整顿和执法监管活动,查处了一批重大案件。各地渔业主管部门也着力开展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好效果。

2.当前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各省、区、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下,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总体来讲,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形势仍然严峻,主要表现在濒危物种数量不断增加,濒危程度不断加剧。究其原因,主要是:

⑴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执法力度有待加强。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保护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对一些违法行为的性质界定和处罚标准不明确,使有关规范管理工作难以推行。二是各地方的法制建设发展不平衡,有些地方法规建设很完善,有些地方立法设计不合理,甚至出现法律法规的缺位。三是执法力量比较薄弱,执法缺位或不到位,一些捕杀、非法经营利用水生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⑵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有待提高,宣传教育工作有待加强。一是一些政府部门对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给各地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一些地方“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社会各界对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社会上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还有待提高,一些地方食用野生动物的风气盛行,全社会关爱水生野生动植物的氛围还未真正形成。

⑶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与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是一对矛盾,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矛盾更加突出,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围湖造田、航道航运等建设逐渐增多,并且都是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项目。这些工程建设破坏了水生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及其生存环境,造成大量物种的生存空间被挤占、洄游通道被切断、产卵场遭到破坏。近年来,我国珍稀水生野生动植物的濒危程度不断加剧。2001年-2002年,农业部组织开展全国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据统计,需要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植物已达400多种类。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一些重要的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如白鳍豚、长江鲥鱼等已濒临灭绝。

⑷科研基础工作薄弱,资源状况不清。近年来,由于没有加强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和评估工作,对物种濒危程度和分布情况掌握不清,难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如现有长江流域自然资源的资料都是七、八十年代的,依据类似资料开展保护工作,降低了工作的科学性。此外,缺乏对基础科研工作的投入,也是保护工作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3.加强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今年初,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纲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全局,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提出了重大养护行动和保障措施。学习、宣传和贯彻《纲要》是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中心任务。农业部将以《纲要》为指导,统领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全局,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⑴加大立法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积极推动《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法》等法律法规的起草、修订工作,加强水生生物管理工作力度。二是督促各地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制定相关配套规章和制度。三是尽快完成《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植物名录》的修订工作。

⑵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规范管理,努力提高管护水平。一是加快保护区建设进程,继续推进以濒危物种保护为主的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水生生物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精神,切实履行法律赋予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加强对水生生物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抢救性地建设一批水生生物湿地保护区。三是加强保护区管理,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落实管理经费,加大监管力度。杜绝保护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管而不力”的现象,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保护区管理工作。

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社会氛围,这也是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加强专业性宣传;二是结合重大活动进行集中宣传;三是充分发挥水生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和保护机构的科普宣传教育基地作用,面向广大青少年,突出宣传重点,创新宣传方式,进行重点宣传;四是借助一些中介组织和关爱动物的志愿者,通过制作、发布公益广告等方式扩大影响。

⑷加强放流效果监测,努力提高放流实效性。增殖放流是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容易引起社会关注的热点工作。在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的同时,还将加强增殖放流效果监测和综合评价工作,以求取得实效。一是对放流种类、放流时间和放流地点进行科学评估;二是对放流对象自然种群数量变动情况进行监测;三是积极开展放流标志研究,通过扩大高科技标志放流规模,研究确定放流效果。

⑸加强监管,严格执法,切实履行保护管理工作职责。一是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整合力量,营造声势,培育良好的社会氛围。明年,计划组织开展一些全国或区域性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二是加强自然保护区内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的监管,依法加强环评工作。三是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产品标识制度研究,推进水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利用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产品市场监管。

⑹强化驯养繁殖管理,提高驯养繁殖水平。驯养繁殖是解决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利用矛盾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加强对驯养繁殖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对于符合条件的,将进行鼓励、引导和扶持;对于一些确实没有条件的,要进行清理整顿。通过不断提高驯养繁殖水平,逐步减缓水生野生动物濒危程度加剧的趋势。

⑺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提高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200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即将生效并开始实施。农业部将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和该条例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依法行政,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服务意识,简化手续,把管理转化成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行政审批这个窗口,把渔业主管部门的良好形象和服务意识展示给社会公众。

⑻加强基础研究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一是对资源状况进行调查。今年年底,启动长江上游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工作,争取用一年到两年时间把长江上游的资源状况摸清。在这个基础上,逐渐把资源调查范围扩大到珠江、黑龙江等重大河流。二是进行一些基础理论性研究,如标志放流和濒危物种繁殖技术攻关等。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例如:我国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1800多种,其中爬行类300多种,鸟类1100多种,兽类400多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种类的10%。淡水鱼已见记载的近600种,海产鱼1500多种,也占世界鱼类种数的10%左右。此外,还有许多世界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如动物中的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植物中的银杏、水杉、珙桐等等。

由于我们过去对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缺乏认识,使我国在这方面的宝贵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由于滥捕乱杀而基本绝灭的鸟兽就有野马、高鼻羚羊、白臀叶猴、白鹤、黄腹角雉等近10种;长臂猿、坡鹿、虎、白鳍豚、儒艮、扬子鳄、象等20种野生动物也正处在绝灭的边缘。许多贵重药材的药源,也由于无计划的采集而枯竭了。

野生生物的灭绝也是普遍的国际问题。据近两千年来记录的统计,有110多种兽类和130多种鸟类,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当前,全世界有2500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2.我国部分珍稀动物简介

(1)大熊猫:亦称猫熊。哺乳动物。体肥胖,形似熊,长约1.5米,肩高约66厘米。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生活在2000米~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喜食竹子,有时也吃小动物。善于爬树,性孤独,不群栖。仅产于我国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2)朱q:鸟类。雄鸟体长近80厘米,雌鸟稍小。羽毛多是白色,有的部位粉红色,颈部有若干延长而下垂的柳叶形羽毛,额、眼周、头顶、嘴基部、跗跖及裸露的下胫为红色。生活于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栖于高大乔木上,以蟹、蛙、小鱼、田螺、甲虫等为食。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3)金丝猴:亦称仰鼻猴。哺乳动物。体长约70厘米,尾长与体长相等或更长些。背部有发亮的长毛,脸两侧、胸及后腿毛赤色。生活于2500米~3000米高山密林中,群栖,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南部。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4)白头叶猴:哺乳动物。体长约50厘米,头小,尾较体长,四肢细长。头白,有毛冠,体背的毛较腹面长而密。生活于热带、亚热带阔叶林中,群栖树上,很少下地,以野果、叶、花等为食。产于我国云南、广西南部及越南北部。我国一类保护动物。(此外还有黑叶猴,也是一类保护动物。)

(5)羚牛:亦称扭角羚。哺乳动物。长1.7米~2.2米,肩高1米~1.3米,重可达350公斤。尾较短,雌雄均有短角。全身棕黄色或深棕色,眼周黑色。一般栖于3000米~4000米高地,夜出觅食,吃青草、树枝、竹笋等。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6)白鳍豚:又称白暨豚。哺乳动物。体长1.5米~2.5米,头圆,嘴长,约30厘米。体背面淡蓝灰色,腹面白色,鳍白色。生活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中。我国特产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7)黑颈鹤:鸟类。大型涉禽,体长约1.4米。头、颈及飞羽均黑色,尾羽亦黑色,体羽灰白色,外观黑白分明,易于识别。主要栖息在生长较高水草的沼泽地,以鱼、蛙、螺、虾等为食,在青海、四川西部3500米~5000米的高山沼泽繁殖,迁徒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越冬。鹤类中唯一的高山种,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8)扬子鳄:爬行动物。长2米余,背面角质鳞有六横列。背部暗褐色,有黄斑和黄条;腹面灰色,有黄色小斑和横条;尾部有灰黑相间的环纹。前肢五指,无蹼;后肢四指,有蹼。穴居池塘、沼泽底部,以鱼、蛙、小鸟及鼠类为食,冬季蛰居穴中。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我国特有,一类保护动物。

3.我国部分珍稀植物

(1)银杉:常绿乔木,高达20米。枝平列,小枝有毛。叶两型,长枝上的叶放射状散生,长4厘米~5厘米;短枝上的叶轮生,长2.5厘米,线形,下面有白色气孔带。球果。产于广西、四川、湖南、贵州等地。1956年发现,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2)水杉:落叶大乔木,高达35米,胸径达2.5米。侧生小枝对生,羽状。叶条形,扁平,长13毫米~20毫米,交互对生成两列,羽状。球果下垂,近四棱球形或短圆筒形,长约18毫米~25毫米。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1941年发现,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3)珙桐:又称水梨子。落叶乔木,高15米~20米。叶阔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锯齿。球形头状花序,花序基部有两片乳白色大型苞片,苞片矩圆形或卵形,长约7厘米,宽约3厘米~5厘米。我国特有,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开花时,白色苞片布满树梢,有如群鸽栖息,所以又有“中国鸽子树”之称。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

(4)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厘米~60厘米。纺锤形或圆柱形的肉质根,茎很短,掌状复叶,三至六枚轮生。花小,淡黄绿色,伞状花序。果扁球形,红色。产于我国东北、朝鲜等地,有极好的药用价值,为“关东三宝”之一

为了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样的地区就叫做自然保护区。我国已划建了400多处自然保护区,其中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就有10多个。1983年5月以后,邓崃山、岷山、秦岭等地熊猫分布区相继发生竹子开花枯死,严重威胁大熊猫的生存。国务院为抢救大熊猫,拨出了一笔专款,责成有关省认真做好保护工作。林业部和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先后成立了抢救大熊猫领导小组,组织了52个巡护观察组。国家还建立了一些大熊猫饲养场,用以收容、饲养受灾的大熊猫。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保护了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使它们得到发展,同时还可以利用自然保护区对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为大量繁殖、培育新品种提供种源。

由于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完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因此对人们研究自然资源、自然历史、自然条件、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保护监测活动等都有很大的价值,是人们进一步探索、深刻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基地。

从1995年开始,分别开展了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资源的调查;有计划地对大熊猫、金丝猴、朱huan、扬子鳄、华南虎、野马、雪豹、野驴、白唇鹿、麋鹿、海南坡鹿、丹项鹤、黑颈鹤、黄腹角雉、高鼻羚羊等60多种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和银杉、红豆杉、攀枝花、苏铁、金花茶、珙桐等多种珍稀植物进行分布、数量、生态和繁殖培植利用研究;开展了候鸟迁徙规律研究;开展了中国主要森林气候带生态多样性调查及生态系统演变趋势研究和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恢复研究,已建立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站11个。推广了大熊猫人工繁殖技术、丹顶鹤人工孵化技术、扬子鳄人工繁殖技术、鸟类环志技术以及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制订和推广应用了《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标准》和《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档案管理模式》。国家林业局还多次举办自然保护区管理、水禽湿地保护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自然保护区特种旅游、自然保护区信息系统管理等培训班和学习班,以提高在职人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管理水平。还初步建立起自然保护区信息系统。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建设对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50年代,经过近50年的努力,到2003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已经发展到1999个,面积14398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37%,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一个类型齐全、分布基本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在已建立的1999个自然保护区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6个、面积8871.29万公顷,省级655个、面积3997.72万公顷,市级339个,面积426.91万公顷,县级779个、面积1102.1万公顷。并有长白山、鼎湖山、卧龙、武夷山、梵净山、锡林郭勒、博格达峰、神农架、盐城、西双版纳、天目山、茂兰、九寨沟、丰林等14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扎龙、向海、鄱阳源、东洞庭湖、东寨港、青海湖等6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我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绝大多数都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较好的保护。同时,这些自然保护区还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稳定地区小气候等重要作用。

广东省烂柯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

广东省烂柯山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观赏植物88科159属188种,其中蕨类植物15科25属29种,裸子植物4科4属5种,被子植物69科130属154种。

乡土观赏植物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并且育苗容易,抗逆性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因此,乡土观赏植物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和林分改造中,但乡土观赏植物的选择与当地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密切相关。

1 自然环境

广东省烂柯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东部,西江南岸,面积7961hm2 ,与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DD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隔江相望,烂柯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北回归线南缘,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东经112°34′58〃~112°45′45〃,北纬23°03′30〃~23°09′17〃。年平均气温21.9℃,1月平均气温13◦C,极端最低气温C1◦C,7月平均气温28.9◦C,极端最高气温37.9◦C;年平均降水量1656mm,多集中在4C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0%,最大日降雨量216.3mm,11月至次年3月雨量较少,月平均降雨量不足50mm,尤其3月仅30mm左右;年蒸发量1463mm,接近降雨量,所以本区域较为湿润,干湿季交替较为明显。日平均气温≥10◦C连续积温7329◦C,热量丰富但冬季也出现明显的1C3次低温,每年均有霜冻4 d,偶有冰冻现象。保护区内雨水充足,植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在种类繁多的植物中,也蕴藏着丰富的野生观赏植物。

2 调查方法

采取线路调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野外调查时,在自然保护区内沿不同方向、不同海拔、不同生境设置50w50m的样方进行调查,并对部分种类进行了标本采集。

3 观赏植物资源

3.1种类统计

据调查和有关资料统计,烂柯山自然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163科586属1106种,分别占广东省科属种280种1645属7055种的58.2%、35.6%和15.7%,其中野生观赏植物88科159属188种,种数约占当地野生维管植物的1/6,占广东省野生观赏植物的1/5,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比较丰富(表1),其中被子植物占明显优势,从习性来看,以乔木和草本占优势。

表1 广东省烂柯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统计表

类别

乔木

灌木

藤本

草本

蕨类植物

15

25

29

-

-

-

29

裸子植物

4

4

5

3

-

2

-

被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

59

107

130

59

30

27

14

单子叶植物

10

23

24

1

2

2

19

合计

88

159

188

63

32

31

62

3.2园林用途

广东省烂柯山自然保护区的188种野生观赏植物具有广泛的园林用途,根据其观赏特性、在园林中的用途和应用方式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3.2.1林木类:58种。主要分布在植物群落中乔木层中的第一亚层,树高在20m以上,此类植物树体高大挺拔,树冠葱茏,枝繁叶茂,常成片栽植以构成森林之美。主要有木荷、枫香、黄杞、山杜英、珊瑚树等。

3.2.2荫木类:主要分布在乔木层中的第二亚层,含庭荫树和行道树。其中庭荫树14种,此类植物树冠浓密,树形挺拔,可植于庭园或公园中,主要有蒲桃、榕树、樟树、乌桕等。行道树15种,此类植物树姿幽美,枝叶茂盛,树性健壮,性耐修剪,可给行人、车辆遮荫并构成街景,主要有深山含笑、密花树、阴香、竹节树、红花油茶等。

3.2.3观花类:61种。主要分布在乔木层和灌木层,此类植物花色鲜艳,多姿多彩,有的还芳香怡人,并招蜂引蝶,特别是烂柯山的杜鹃花,早就闻名遐迩,种群数量特别大,当春暖花开时,满山遍野,一片姹紫嫣红,非常壮观,令人叹为观止。主要有吊钟花、杜鹃花、红苞木、红花油茶、五列木、 黄花倒水莲等。

3.2.4观果类:19种。主要分布在灌木层,高度在3m以下,由于上层较稀疏透光,林下灌木生长较密,不少喜光植物如桃金娘生长旺盛,此类植物有的以奇、特、巨、丰取胜,有的色彩艳丽,有的还可招引鸟类,带来生机。主要有珊瑚树、朱砂根、铁冬青、杨梅、桃金娘等。

3.2.5蔓木类:又称垂直绿化植物、棚架植物,29种。主要分布在草本层,此类植物在美化建筑物立面、挡土墙、高架桥、拱门、廊柱、棚架、采石场及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主要有白花油麻藤、红叶藤、麒麟尾、异叶爬墙虎等。

3.2.6绿篱植物:11种。主要分布在草本层,此类植物性耐修剪,可以起到功能分区、隔离和引导视线等作用。主要有草珊瑚、山指甲、棕竹、栀子等。

3.2.7地被植物:24种。分布在地被层,此类植物根系发达、植株低矮、茎叶茂密,常用于园林下层配置或草坪、路旁及水土流失的地方等等。主要有地稔、狗牙根、地毯草、假蒌、露兜草等。

3.2.8盆景植物:13种。主要分布在山顶矮林灌木丛中,此类植物或苍劲雄伟,或秀丽清新,或优雅如平,或高耸静谧。主要有岗松、朴树、雀梅藤、越南叶下珠、吊钟花、紫花杜鹃、映山红等。

3.3珍稀濒危植物

广东省烂柯山自然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植物7种,其中渐危6种,稀有1种;蕨类植物1种,裸子植物1种,被子植物5种。这些植物均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见表2)。

表2 广东省烂柯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观赏特性

植物名称

濒危度

生态习性

备注

(1)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

渐危

树形美观别致,树冠犹如巨伞,虽历经沧桑却万劫余生,依然茎苍叶秀,高大挺拔。

中国特有、孑遗种

(2)长叶竹柏Nageia fleuryi

渐危

树冠塔形,树干挺直,枝叶翠绿;叶长随圆形、厚革质,裸子植物中叶形最宽大的常绿树种。

(3)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稀有

树干挺直,枝叶稠密,花美芳香,果大(径达10cm的深棕色聚合果垂悬于老枝上)

中国特有、孑遗种、单种属

(4)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

渐危

终年常绿,枝叶繁茂,树姿优雅。花香四溢,果熟时期蒴果宛如一群群幼鸟围在树上,非常有趣。

(5)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

渐危

树冠雄伟;叶色深绿;花瓣淡黄绿色。

(6)红椿Toona ciliata

渐危

树干通直,羽叶潇洒,秋末叶色变红,姿色不凡。

(7)巴戟Morinda officinalis

渐危

根肉质念珠状;叶上面初被疏糙伏毛,下面沿中脉被短粗毛,脉腋有短束毛;果红色。

3.4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广东省烂柯山自然保护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分布在灌木层和乔木层,即桫椤、黑桫椤、金毛狗、苏铁蕨、樟树、土沉香、格木、红椿。这些植物均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其中蕨类植物4种,被子植物4种。桫椤、土沉香、格木、红椿同时还是珍稀濒危植物。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不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价值。

另外还有各种野生兰科植物11种。

3.5 经济用途

广东省烂柯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观赏植物除具有广泛的园林用途外,还具有较高的潜在经济价值。其中药用植物132种,如巴戟是著名强壮中药、了哥王是抗癌药,黄栀子是清热解毒药等;用材树种48种,如江南四大名木之一的樟树,有“铁木”之称的格木,优良薪炭材的黧蒴等;纤维植物27种,如青皮竹、买麻藤等;油脂植物23种,如油茶、山乌桕等;鞣料植物21种,如猴耳环、菝葜等;野生水果19种,如桃金娘、杨梅等;芳香植物12种,如阴香、樟树等;淀粉植物12种,如罗浮锥、福建观音座莲等;有毒植物9种,如大茶药、海芋等。对这些有毒植物的开发利用一定要慎重,原则上不用,如果一定要应用,也应该配置在人群不易触摸到的地方,或树立一些警示牌。

4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议

广东省烂柯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观赏植物比较丰富,达88科159属188种,种类约占广东省野生观赏植物的1/5。在这些植物中,不少种类已作为乡土观赏植物在园林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如阴香、车轮梅等。但也有不少观赏价值较高、很有发展前途的野生观赏植物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应用,今后可开发利用的主要特色树种有吊钟花、杜鹃花、映山红、红苞木、红花油茶、杨梅、多花山竹子、中华楠、桫椤、黑桫椤、苏铁蕨、金毛狗及各种野生兰花等。

4.1 烂柯山的各种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不仅具有科学考察价值,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4.1.1 珍稀濒危植物。通过开发,使旅游者认识这些珍稀濒危植物,对于拯救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4.1.2 吊钟花景观。在每年春节期间可见到吊钟花开灿烂,尤以尖峰顶、酒樽顶至烂柯山一带为数最多,初春花开季节,山头象片片红云缭绕,这一景观最为吸引游客。

4.1.3 杜鹃花景观。烂柯山的杜鹃花共有6种,种群数量较大,有的地方成片分布,每年春季花开季节,各种红、白、蓝、紫色杜鹃花争奇斗艳,景观十分迷人,近处赏花,远处观景,一坡接一坡,蔚为壮观。

4.1.4 五列木景观。属五列木科常绿乔木,一年抽二至三次新梢,新梢和嫩梢均为鲜红色,似红花开满枝头,点缀在山地常绿阔叶林中,万绿丛中点点红。

4.2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广东省烂柯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建议:

4.2.1 加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摸清资源状况

除调查清楚野生观赏植物的种类外,还对其数量、分布、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等进行调查和评估,为保护、采挖引种和推广提供依据和本底材料。

4.2.2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对周边群众的宣传教育,禁止周边群众进山乱采乱挖野生植物资源。如吊钟花在当地被认为是吉祥花,有的群众违禁上山采挖或剪枝到市场出售,从中谋利,因此今后必须加强管护,设卡拦截,同时加强对护林员的责任心教育,加大对进山人员的盘查力度,坚决禁止周边群众上山乱采乱挖野生植物资源。

4.2.3 协调好资源利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

广东省烂柯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的园林用途广泛,并具有较高的其它重要经济用途,如不加以保护或开发利用不当,这些野生观赏植物就有可能在当地灭绝,甚至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在开发利用这些野生观赏植物时,一定不能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采用一扫光的方式,而应在保护其再生能力的前提下适度地开发利用,并且在采挖时(最好是采种或剪插穗)时不要或尽量减少对周围植物及环境的破坏,做到可持续发展。

4.2.4 重视引种驯化工作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虽可自然更新,但所花的时间较长,且更新能力有限,再加上资源分散、采挖不便、数量不多、规格不一、运输困难、破坏生境等,难以满足园林建设和林分改造对苗木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其中观赏价值较高、园林用途较广、经济价值较高的观赏植物进行引种驯化,如格木、土沉香、樟树、红苞木、各种杜鹃及兰科植物等(如为中国植物红皮书中的珍稀濒危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则一定要遵守相关的法律),通过采种、扦插、嫁接、组培等技术措施来促进这些植物的大规模快速生产,从而满足园林建设和林分改造的需要,并提高经济效益。

关注我们

微信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