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人参(人参最早始于哪部著作)

第一代人参(人参最早始于哪部著作)

来源:网友投稿 更新时间: 2023-04-06 阅读

第一代人参(人参最早始于哪部著作)

1. 人参最早始于哪部著作

首次有明确记载的著作是明代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1596年),距今410多年。其关于三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的记载十分准确地表述了五加科三七的化学特征。

但三七的运用目前能查证的最早使用记载是明代杨清叟(1378年)的《仙传外科秘方》,其“飞龙夺命丹”一方中的配伍药材就有三七,距今已有630多年。

2. 人参最早的记载

人参的主要产地在中国东北。人参多生长在北纬40°-45°,东经117.5°-134°之间,分布于辽宁东部、吉林东半部和黑龙江东部,河北、山西、山东有引种。苏联、朝鲜和日本也多栽培。

生长于北纬33度-48度之间的海拔数百米的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人参的别称为黄参、地精、神草、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

人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叶片无气孔和栅栏组织,无法保留水分,温度高于32度叶片会灼伤,郁闭度0.7-0.8。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花期5-6月,果期6-9月。

扩展资料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人参并用文字记载人参的国家。《甲骨文合集》中查到刻在甲面上的“参”字,这是个典型的象形文字。该字为上下结构,上部为人参地上部分的集中表现,茎上生着多个核果状浆果,这是人参最主要的植物学特征。

2.人参喜冷凉湿润气候。喜斜射及漫射光,忌强光和高温。土壤要求为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腐殖质层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土的pH值5.5-6.2为宜。

参考资料:

3. 人参最早产于哪里

人参果原产于南美州安第斯山北麓,现产于中国青海、福建、安徽、河南、甘肃、四川、贵州、江西、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广西等地,海拔1000-2000米左右。人参果原名为香瓜茄,又称长寿果、艳果、凤果,属茄科类多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

4. 人参最早始于哪部著作中

80后的我们,童年怎能少了《西游记》。唐僧师徒一行四人,去往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牛魔王、白骨精、蜘蛛精、六耳猕猴……这些生动形象的妖魔鬼怪,早已深入人心。

《水浒传》中将宋江为首的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汉,视为伏魔殿下被“镇压”的妖怪群——被封禁的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山海经》《搜神记》《聊斋志异》《玄怪录》……关于妖怪的传说从古至今,绵延了几千年,妖怪文化早已深深扎根于华夏儿女的灵魂之中。

日本号称八百万神国,妖怪的数量多不胜数,其实很多日本妖怪都源自中国,姑获鸟、饕餮、天狗、玉藻前、河童其实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妖怪。日本著名的妖怪研究学者水木茂说:“如果将日本妖怪画出来,将它们“关”在同一个平面上比较、分类,就会发现日本妖怪中约有70%源自中国。“但中国描写妖怪具体形象的书籍却十分少见。

80后青年作家张云,自号搜神馆主,从小痴迷于妖怪故事,历时近十年查阅近300部历代古籍文献,整理了1080种妖怪及其故事,成就《中国妖怪故事》一书,堪称“妖怪大辞典”,获评搜狐文化2020年度十大人气好书,历史类排名第一。书中将妖怪分成统领、妖、精、鬼、怪五类,简明扼要介绍妖怪的相关故事,让我们遨游在妖怪的神奇世界,重拾那些被遗忘的妖怪文化。

01 妖怪是何物?

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就有了“妖怪”一词,由于当时认知条件的限制,古人将无法解释的怪异、反常的事物和现象,都用妖怪来合理化。《左传》中“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祅。”即将陆地上出现的反常事物统统归结为妖。

东汉王充的《论衡》中,“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托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试人。”即地上一切反常之物俱可以“妖怪”相称,这是广义的“妖怪”;而万物老而成精,能化人形而惑人者,即为狭义的“妖怪”。

张云在《中国妖怪故事》中妖怪进行了限定:神仙、异人、异象均不是妖怪。进而将妖怪分为四类:妖、精、鬼、怪。

妖:通常由动物通过修炼而幻化出人形,有法力,白天夜间均可活动,通常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危害性,比如我们熟知的狐妖妲己、蛇妖白素贞,如果这妖潜心修炼、一心向善,是有成为神仙的可能的。

精:植物或者非生命体修行后形成,通常法力比较小,对人危害性不大。比如人参精、葡萄精、树精等。

鬼:主要是人死后的命魂,俗称鬼魂,通常只在阴间活动,力量也很弱,只有俗事未了、恩情未报的才会回到阳间。一旦被主管阴间的阴司抓到,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灰飞烟灭。比如掌管地府的阎王、阴曹地府的公务员黑白无常、牛头马面、钟馗等。

怪:多数长相奇怪,甚至达到吓人的地步,白天夜间均可活动,对人有一定的危害性。比如黄袍怪、天狗、巴蛇等等。

02 妖怪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妖怪文化在日本

大唐时期的文化输出,给日本带去了中国悠久的志怪传说,被日本人广泛接受,并与日本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日本的妖怪文化,可以说日本的妖怪文化根植于中国妖怪文化之上。现在无论是文学领域,还是美术、装饰、戏剧、日常用品、漫画、动画等领域都有妖怪文化的身影,千奇百怪的妖怪文化已经成为日本不容错过的亮点。

由于妖怪的产生最初是因为对自然、动物的敬畏,所以早期日本妖怪的形象往往非常恐怖,到平安时代,由于社会动荡、人心不稳,统治阶层把所有不能解决的问题都归结于鬼神作怪,还专门设立了阴阳师的职务。此时,妖怪已经不单单是传说,而是变成了一种信仰。

战后日本动漫迅速发展,妖怪的形象变得更加可爱和人性化。日本鬼怪漫画第一人水木茂创作的鬼太郎系列,号称日本国民三大动画偶像之一,和鬼太郎有关的玩具、服饰、游戏席卷全国。近年来宫崎骏的动画,将日本妖怪文化热潮推向了世界。

妖怪文化在中国

中国关于妖怪最早的记载应该是《白泽图》,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两本对妖怪文化至关重要著作:《汲冢琐语》和《山海经》。《汲冢琐语》中绝大多数都是关于占卜、占梦、神怪一类的记载,它的出现标志着志怪文化正式从传统的史部著作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志怪小说。而《山海经》中蕴含着大量的传说,极大地丰富了妖怪文化的内涵,其庞大的妖怪记载让它的影响超越了汲冢琐语》。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诞生了中国志怪文化的不朽高峰——干宝的《搜神记》,书中各种民间鬼怪故事、神仙方士的传说,对中国后世的妖怪文学发展影响极大。到了唐代,妖精鬼怪形象开始丰满起来,尤其是爱情题材方面,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井喷之势:《古镜说》《柳毅传》《广异记》《玄怪录》……

宋代的《太平广记》和《夷坚志》可以说是妖怪文化方面的标志性成果。到了明代时,罗贯中的《三遂平妖传》、吴承恩的《西游记》、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妖怪文化开始萌生新的内涵和形式。

而到了近代,由于社会动荡及复杂的历史原因,中国妖怪文化陷入了低谷,妖怪文化被贴上了“封建迷信”“腐朽落后”的标签。虽然妖怪文化的产生有其历史、环境的局限性,但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哲学和民间信仰来说,还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妖怪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秉承区分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一刀切的方士,让它彻底消失在中华文化之中。

03 重新挖掘妖怪文化的价值

研究妖怪文化,并不是让封建迷信重新抬头,而是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在那些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妖怪故事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道理。作为庞大宇宙中的渺小人类,在这些妖怪故事中可以让世人领会到:要时常对自然、对万物心存敬畏,懂得悲悯、懂得宽恕、懂得珍惜。

妖怪文化在很多民俗文化和节日中渗透着,比如很多年轻人知道有清明节、中元节,却不知道这些节日里的习俗和忌讳。妖怪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也能为这些逐渐被忘却的节日文化开辟复兴的道路。在学术研究方面,妖怪文化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从中看到当时百姓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从而修正古籍中内容的部分偏差。在文学和商业领域,妖怪文化潜力巨大,故事和形象中丰富的想象力,可以为创作者提供极大的创作空间,将这些妖怪元素稍加利用,在商业领域也能够推动创新、带动生产。

妖怪文化作为古代文化的半壁江山,涉及到民族学、文化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如同一座宝库,值得后世去研究和探索。我们应该珍惜并利用它们,将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部分发扬光大。

5. 中国人参最早生产区在哪里?

苏轼在《小圃五咏·人参》中有“上党天下脊,辽东真井底”、“移根到罗浮,越水灌清泚”、“青桠缀紫萼,圆实堕红米”等句,记述了人参本生长在山西的上党和辽东的高山深谷中,现移植到惠州,用南方水灌溉,生长得很好,移植非常成功。清初屈大均认为:“粤无人参,苏长公尝种于罗浮。”但清代檀萃认为:“人参、地黄、甘菊、薏米、枸杞,产自罗浮,非谓上党、辽东移而艺之罗浮也。罗浮人参肥大,味甚甘,土人取之盈筐,贸于市,但百钱。熬之成膏,力薄且劣于上党,毋论辽东也。”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则对罗浮人参记载甚详:“罗浮所产人参,殊与本草人参不类,状如仙茅。叶细茎圆,有紫花,三叶一花者为仙茅。一叶一花者为人参。根如人字,色如珂玉,煮汁食之,味与参无别,但微有胶浆耳。味甘带苦,生津养胃,补虚羸,润肺。”

对于广东移植人参是否如屈大均所述,始于苏轼贬居惠州,或是早在苏轼来惠州之前,惠州人已移植成功,或是檀萃所述,原本产自罗浮,现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苏轼在《小圃五咏·人参》这则记述,是至今为止发现的广东人种植人参的最早记录,惠州可能是岭南种植人参最早的地方。

6. 人参最早见于哪部著作

中国人吃人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对人参功效的记载。据史料表明,人参栽培史就有1660年。真正大规模人工栽培仅400多年。所以说在400多年前人们吃的人参都是野山参。

直到明朝后期,女真人少量模拟野山参的生长环境开始移植山参,并获得少部份成功。现在种的林下参也是根据此发展起来的。一

7. 人参起源于哪里

人参为神草,古人避其讳,又称土精,玉精,久微,人衙,鬼盖,海腴,草还丹,金井玉阑等,极信其通生死,达幽冥,竞长生的神奇功效。

历代文人墨客亦盛赞人参之神,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宋•苏轼《小圃人参》,清•杨宾《柳边纪略•参》,以及清•乾隆皇帝御制《人参》诗。上述那些人参的别名是什么意思呢?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如此解释的:“别录—名人微,微乃参字之讹也。其成有阶级,故曰人衔。其草背阳向阴,故曰鬼盖。其在五参,色黄属土,而补脾胃,生阴血,故有,黄参、血参之名。得地之精灵,故有土精、地精之名。

广五行记云:隋文帝时,上党有人宅后每夜闻人呼声,求之不得。

去宅一里许,见人参枝叶异常,掘之入地五尺,得人参,—如人体,四肢毕备,呼声遂绝。

观此,则土精之名,尤可证也。

礼斗威仪云:下有人参、上有紫气。

春秋运斗枢云:摇光星散而为人参。

人君废山渎之利,则摇光不明,人参不生。

观此,则神草之名,又可证矣。关于人参名字的来历有两种版本的民间故事,共同的特点是因为它长得像人体,所以叫人参。

一种说法是:很久很久以前,深秋的一天,有两兄弟要进山去打猎。进山后,兄弟俩打了不少野物。正当他们继续追捕猎物时,天开始下雪,很快就大雪封山了。

没办法,两人只好躲进一个山洞,他们除了在山洞里烧吃野物,还到洞旁边挖些野生植物来充饥。

一天,他们挖到一种外形很像人形的东西味道很甜,便挖了许多,充饥。

很快,他们发觉,这种东西虽然吃了浑身长劲儿,但是多吃会出鼻血。

为此,他们每天只吃一点点,不敢多吃。

转眼间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兄弟俩扛着许多猎物,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他们活着回到村里,而且长得又白又胖,人们感到很奇怪,他们就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并把带回来的根块给大家看。

村民们一看,这东西很像人,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有个长者笑着说:“它长得像人,你们两兄弟又亏它相助才得以生还,就叫它‘人生’吧!”

.后来,人们又把“人生”改叫“人参”了。

★  中药养生

分享到:
你觉得文章内容怎么样

最后更新

提取物标签

关注我们

官方QQ群:7xxx85d 植提业社区-网站交流

Qr code

提取物百科 是一个真实的植物提取物行业内交流社区,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最有价值的信息和最靠谱的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