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适合秋冬滋补的几类中药 西洋参 西洋参除有补气养阴的功效外,还能清火生津,对津液不足,口渴舌燥具有相当的疗效。长期服用,能提神醒脑、生津止渴、调节平衡,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是进补强身的上佳之选。
川贝母 川贝母多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沙参 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之功,适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症,及温热病热伤胃阴或久病阴虚津亏所致的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
杜仲 杜仲是一种经典的补肾中药材,还具有强筋骨、安胎、养肝等作用,男女老少皆可服用,尤其是腰膝酸软,四肢无力的人。
党参 党参可以补气、补血、调理肠胃、滋阴养血。对于脾胃虚弱者,气虚弱的女性都有较好的疗效。
黄芪 古老的中药,可以补中益气、利水消肿、排毒,对于治疗中气不足有独特疗效。健脾和胃,开胃消食。
麦冬 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可以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常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但是由于麦冬性微寒,不宜用于脾虚引起的水湿、寒湿、痰浊及气虚明显的人群。
石斛
石斛味甘,微寒,能养胃生津、滋阴除热、明目退翳,对秋燥伴有近视、远视、轻度白内障者尤为适宜
杏仁 润肺、清积食、散滞。排在第一的就是润肺功能。每天食用一些杏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风燥感冒。
三款中药煲汤做法 西洋参鸡汤 做汤时每次放入西洋参片约5至10g,共煮即可。
西洋参鸡汤能补虚扶正、抗衰老、具有气血双补、固脱生津、安神之效,同时起到滋阴润燥的作用。
服用西洋参24小时内,避免吃萝卜、辛辣食物,以免影响西洋参的药效。
西洋参枫斗茶 西洋参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枫斗能养胃阴、生津,二味配伍为食疗茶饮,具有明显的滋阴养胃,生津止咳功效,对胃阴虚热型并发口腔炎患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最佳方法是加清水若干,大火煮沸,再小火煮2小时,连渣食用。
红枣石斛瘦肉汤 益胃养阴,除烦止渴。
红枣3枚,石斛15克,瘦肉250克,食盐适量。
做法:将石斛、红枣洗净备用,然后把瘦肉洗净,切块。接着将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瓦锅中,加入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煮2小时,最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1秋服中药会上火纯属谣传
中药有寒、热、温、凉之分,有些药具有温热性,有些药具有清热性,有些药能泻下,有些药能平调阴阳等。医生会根据病人的体质,而为其选择对症的中草药,患者完全不必有“上火”的`顾虑。适合秋季的中药方有很多,如生脉饮、桑菊饮、五味消毒饮等,这些方剂都能清热下火、消暑生津,服用后不但不会上火反而能治愈上火病症。
2秋季补药这样吃才对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可以服补药,但此季节进补不宜过猛,宜“清补”不宜“滋补腻补”,要遵守“温润、平补”两大关键。所谓“清补”主要是指补而不腻,具体而言就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一方面可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中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另一方面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进补奠定基础。此时不妨适当多喝点绿豆粥、荷叶粥、红豆粥、红枣莲子粥、山药粥等食品。对一些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朋友而言,此时一定要与滋腻的养阴之品如鹿角胶、阿胶等“划清界限”,否则非常容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脾胃虚弱的人若适当喝点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薏米粥、扁豆粥则对身体大有裨益。这个季节,除了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此外,秋季进补还应因人而异。因此,对于身体虚弱、患有慢性疾病的朋友,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进补,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3秋季养生不妨服用这些中药
中医认为“食药同源”,这也是我国从古到今的养生优势,王新本介绍了如下几类适合秋季养生的中药,可作为膳食的食材,或煮粥、或煲汤、或煮茶、或做菜,以融入人们的日常饮食。一是玉竹,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而且玉竹中所含维生素A,对改善干裂、粗糙的皮肤状况有不错的作用。
二是百合,可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尤其是鲜百合更是甘甜味美。百合特别适合养肺、养胃的人食用;另外,百合有清心润肺、安神定志的功效,失眠者可以多吃一些,但脾胃不佳者待将脾胃调理好后才能服用。三是西洋参,有补肺降火、养胃生津之功。日常生活中西洋参的食法多种多样,无论是煲汤还是泡水,可谓药食相宜。四是沙参,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的功能。五是菊花,可明目、清热和散风。七是杜仲,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特别适合老年人服用。七是山药,其补脾益肾效果比较明显。八是枸杞,枸杞有十大美名,即气可充、血可补、阳可升、阴可涨、目可明、神可安、肝可滋、肾可养、火可降、风湿可祛。它的主要功能是补肝肾、明目、安神。对于老年人,枸杞子还有润肠通便之功效。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