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植物提取物百科网!

参鱼的功效与作用(鱼参是什么)

更新时间: 2024-09-28 00:35:27 责编:网友投稿 浏览

 参鱼的功效与作用(鱼参是什么)

鱼参是什么

参条子学名叫翘嘴红鲌。

这种鱼的形状比较长,比较扁,身体表面有鳞片,而且有比较银亮的光泽,看起来比较明显。从生活环境来看,白水鱼是淡水鱼,在我国湖泊之中分布较多,在太湖之中的白水鱼就是比较有名的。从食性来看,白水鱼是肉食鱼,小鱼和小虾是它们的主食。它们还是可以食用的鱼种,肉质比较好。

鱼中的人参是什么鱼

银鱼的个头娇小,最小的只有三厘米,稍大点的也超不过十厘米,因其细嫩透明、柔若无骨无肠、洁白无鳞、色泽似银,故被称为银鱼。银鱼与其他鱼的区别就是不用去鱼鳞、鱼鳍等,是整体性食物百分之一百皆可食用,因此银鱼也被称作“鱼中人参”。

鱼参是什么字

不是,参鱼不是黑鱼。虽然它们有一些地方类似,但不是同一种鱼。这从它们所属的类别就可以明显看出来,参鱼属于鲤形目鲤科,而黑鱼则属于鲈形目鳢科。因此,它们是两种不同的鱼。从其它方面来比较参鱼和黑鱼,也有很多地方是不同的。比如从外观来看,黑鱼要比参鱼大很多。从性格来看,黑鱼十分凶猛,参鱼则相对温和。

参鱼是海鲜吗

学名翘嘴红鲌,也有叫太湖白鱼、白参、参条子、翘头参等,为淡水鱼的名贵品种, 主产太湖、巢湖流域及上海青浦朱家角淀山湖等地,尤以太湖产最为珍贵,是太湖名贵鱼类。《吴郡志》记载白鱼出太湖者胜,民得采之,隋时入贡洛阳,当时白鱼已作为贡品上贡皇庭。与太湖银鱼、白虾一起俗称太湖三白。白水鱼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是食肉性经济鱼类之一。目前尚未养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捞。白鱼肉质细嫩,鳞下脂肪多,酷似鲥鱼。

白条鱼喜欢群聚栖息于溪,湖及水库等水之上层,主要摄食藻类,也食高等植物碎屑,甲壳类及水生昆虫等,特别喜食河中的小型虾类,刁子鱼喜风喜浪,有追风逐浪的习性,每天早晨和傍晚有阳光照射水面时尤为活跃,喜群游,夜间也游动觅食。

参鱼是海鱼吗

答:圆嘴的海鱼是猫鲨

猫鲨属,真鲨目猫鲨科的1属。全世界约有13种,中国仅有1种。小型鲨鱼。眼狭长,椭圆形,具瞬褶。前鼻瓣伸达或不伸达口前,鼻须常消失。化石见于上白垩统至上新统。眼椭圆形,下眼睑上部分化为瞬褶,能上闭。鼻孔不与口相连;前鼻瓣鼻须有或无口宽大,弧形;下颌具唇褶;上颌口隅无唇褶。齿细小而多,多齿头型,多行在使用。嗤水孔小或中大。

鱼参是什么鱼丸吗

早在明代时,太湖银鱼、松江鲈鱼、黄河鲤鱼、长江鲥鱼并称中国四大名鱼!

春秋战国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清康熙年间,银鱼被列为贡品,与梅鲚、白虾并称为太湖三宝。银鱼形似玉簪,色如象牙,软骨无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铁、核黄素、钙、磷等多种成分。日本人称其为“鱼参”。银鱼可炒、可炸、可蒸、可做汤。银鱼炒蛋、银鱼氽汤、银鱼丸子、芙蓉银鱼等都是苏式菜肴中的名菜。太湖银鱼,历史悠久,据《太湖备考》记载,吴越春秋时期,太湖盛世产银鱼。宋人有“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将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

参鱼的功效

1. 将水发海参用刀开成一大片,洗净后摁平,片成薄片,放入开水中焯一下,立即捞出,再放在烧开的奶汤中,加入料酒、精盐,再氽一下捞出,倒去奶汤

2. 将葵菜(冬寒菜)剔去筋,只取菜心和嫩茎,洗净泥沙

3. 坐锅点火倒植物油,用旺火烧至八成热,放入整理好的葵菜略加煸炒,再加入奶汤煮一下约三四分钟,用漏勺捞出,挤出汤汁,将葵菜抖散,放在大碗中

4. 坐锅点火加入奶油,放料酒、精盐,再放入氽过的海参片,待汤烧开后,加入味精、胡椒粉,起锅倒在葵菜上,淋上香油即成。

食物相克

海参(水浸):海参与醋相克;不宜与甘草同服

参鱼的简介

  “刺身”是日本的传统食品.

  一 刺身及其附带物品。

  1.刺身的材料和形状。刺身最常用的材料是鱼,多数是海鱼。常见的是金枪鱼(鲑鱼)、鲷鱼、比目鱼、鲣鱼、鱼春鱼、鱼参鱼、鱼师鱼、鲈鱼、鲻鱼,等等;也有鲤鱼、鲫鱼等淡水鱼。在古代,鲤鱼则是刺身的上品。但刺身并不限于使用鱼,所用材料的范围很广,有螺蛤类(包括螺肉、牡蛎肉和鲜贝),有虾(一种红色的甜虾)和蟹,有海参和海胆,还有鸡肉(sasami,鸡胸脯嫩肉),甚至有我们想象不到的但又很贵重的鹿肉和马肉。是不是就到此为止了呢?不,居然还有我们俗称“魔芋”的植物“蒟蒻”。至于早期,据说还有蔬菜,也可以作为刺身的材料。

  再深入一步,即使是鱼的刺身,除了用一般鱼类所制成的生鱼片之外,还有用一些特别的鱼制成的刺身,例如章鱼、鱿鱼、墨鱼、鲸鱼也是常见的材料。鲸鱼可以片成较厚的鱼片,但章鱼、鱿鱼和墨鱼却不能片成鱼片,而是利用这些鱼自身的体形切成不算太薄的鱼块,当然也可以算成鱼片。除了鱼片,还有整鱼,一些长不大的微型鱼,如果生吃、活吃的话,也就是一种美味的刺身。鱼肉之外,还有生鱼子,也可以成为刺身。至于香港人食用的生鱼翅,在日本人看来也是一种刺身,必须用刺身去翻译指称。

  刺身的形状不外乎片、块、条,一般要根据材料而定。鱼肉细腻的可切成薄片,也比较高级。一些大鱼,肉质较粗的就切成较厚的片(几乎可称为“块”了)或小长条。这些鱼的皮一般都去掉,但是也个别鱼的特殊做法是保留鱼皮的,例如在鲷鱼上浇热水的一种刺身(名叫“鹿の子作り”,其做法叫“烧霜作り”)。至于章鱼之类只能根据各部位体形切成各不相同的块了。还有的刺身,如牡蛎、螺肉、海胆、寸把长的小鱼儿、鱼子之类,则就无须劳动快刀,可以整个儿地食用。

  从上所述,我们翻译成“生鱼片”就其通常情况来说是可以的,生鱼和薄片状毕竟是最常见的形式。这样的翻译“虽不中亦不远矣”。

  2. 刺身的数量、佐料和盛器。除了食物本身外,刺身的特点还可以从数量、佐料、器皿三方面去观察。

  刺身的量不会太大,仅仅是一次用餐里的一小部分,最初的原因是刺身比较贵,以后就成为一种规矩,以此显示其身份。

  刺身的佐料大致有这样几种:酱油,山葵泥(浅绿色,类似芥末,日语称为wasabi),醋,姜末,萝卜泥,酒(一种“煎酒”)。在食用动物性刺身时,前二者几乎是必备的,后数者则视乎地区不同以及各人爱好和食肆特色增减。酒和醋在古代则几乎是必需的。有的地方在食用鲣鱼(katsuo)时使用一种调入芥末/芥子泥的酱油。在食用鲤鱼、鲫鱼、鲇鱼(ayu)时放入芥子泥、醋和日本黄酱(miso,汉字“味噌”),甚至还有辣椒末。

  盛刺身的器皿必须用浅盘,现在一般是陶瓷浅盘,形状则五花八门。根据器皿质地形制的不同以及片切、摆放的不同,可以有各种命名。

  二 刺身的名称。

  1.刺身的早期名称。 刺身至少在十四世纪末已经产生,并已相当流行。最早使用“脍”(namasu,也作鱼会)字来概括刺身和类似食品。“脍”是指生的鱼丝、肉丝,也可指醋泡的鱼丝、肉丝。而sashimi(刺身)在那时只是指“脍”的一种烹调技法。只是到了酱油传入日本并广泛使用后,“刺身”(sashimi)才发展成指称类似目前刺身的名称。

  2.刺身的书写形式。“刺身”二字是用训读汉字书写的形式;古时也常用假名书写(如《御汤殿上日记》文明十五年十月一日,即公元1483年)。前两个音节sashi现在用“刺”来书写,那完全是一种想当然。最初写法并不稳定,古代曾经使用过“指味、差身、差味、差酢、刺子、刺躬”,读音都是sashimi,较多的是用“指身”来书写(见《铃鹿家记》,应永六年,即公元1399年)。“指”读音也是sashi;后来觉得与“指”无关,而是动刀子的,于是找到了有立刀旁的“刺”,于是也就把sashi解释成“切拼盘”和“切好并摆好”。这确乎有点俗词源学的味道。后一个音节mi 倒是多用“身”来书写,意思是指肉。至于用“味”来书写,则显然也是望“音”生义的想当然。

  3.刺身的异名。“刺身”原是关东地区的称呼,有的时候也被称为“uchimi”(“打身”,义为覆盖物)和“tsukurimi”(“作身”,义为拼盘。是关西的一种称呼,一般简单称为tsukuri;也可称为tsukuritoiu)。

  至于“刺身”一词在日本还有多种方言的语音变异,如:富山县的sashin和shyashin;八丈岛的sasumi;静冈县、鸟取县的shyashimi。

  三 “刺身”的语源。据现在了解,sashimi(刺身)一词是日本室町时代(1392-1573年)开始产生的。关于这个词的来源有许多种说法:

  一种解释是“刺身”是tachimi的转音。tachi是日本的刀的称呼。(《言元梯》)

  一种解释则认为“刺身”是“左进”之义。(《黄昏随笔》)“左”的音读是sa;“进”的音读是shin。富山县正好把“刺身”读成sashin。

  一般的解释是:“刺”为切成小块或薄片,或解释为切成并摆放成拼盘。至于“身”则大多解释为肉。

  另一种解释是:“刺”是串起来的意思,因串起鱼腮而得名;而“身”就是腮的称呼。

  此外,还有将“刺身”解释为覆盖品,因切成薄片的鱼肉可以在做寿司时覆盖其上而得名。

  1954年12月21日郭沫若曾在日本《朝日新闻》上发表《刺身论》。郭认为:sashimi来自中国语的“三渗”。所谓三渗可能就是用酱油、醋和生姜汁三种来食用生鱼片。他说:samsham(三渗)的发音因日本人不能发鼻音而说成sashimi。正如日本人把“甘”(kam)发成ama,把“暗”(am)念成yami那样。这个解释十分符合郭沫若的十分浪漫和想象力超常的特点,可惜的是,至今还没有发现什么具体的材料可以支持他的说法。

  比较有价值的是日本安田德太郎的在《〈天孙族〉附表》中的考证,他指出:“肉”在马来地区的Suman语里称为sich,在Sakay语里是sach,在喜马拉雅地区的Repucha语中则是man。sich,sach可以同 sashimi 中的 sashi 相联系, man 则可以同 sashimi 中的 mi相联系。他认为在这前后两种语言里存在着日语sashi 和mi的来源。

参参鱼的学名是什么

“莹”开头的诗句

1、蓓蕾树上花,莹絜昔婴女。——出自宋·梅尧臣《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殇小女称称三首》

2、莹质方从纶阁内,凝辉更向画堂中。——出自唐·杨巨源《和人与人分惠赐冰》

3、掷地金声信有之,莹然冰玉见清词。——出自唐·卢纶《酬崔侍御早秋卧病书情见寄时君亦抱疾在假中》

4、浑似蟾光大,莹静长天外。——出自元·王丹桂《黄鹤洞中仙 本名卜算子 示众》

5、定如拱北极,莹若烧玉英。——出自唐·元稹《分水岭》

6、粹然秀眉宇,莹彻真璠玙。——出自宋·宗泽《赠鸡山陈七四秀才》

7、莹彻冰壶操,皎月映秋霜。——出自宋·无名氏《水调歌头》

8、莹为沧海镜,烟霞作荒标。——出自唐·神颖《和王季文题九华山》

9、莹澈通三岛,岩梧积万层。——出自唐·韦庄《渔塘十六韵》

10、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出自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11、银轮玉兔向东流,莹净三更正好游。——出自唐·姚合《对月》

12、布衾纸帐间,莹若冰雪姿。——出自宋·包恢《寿家君克堂先生》

13、莹魄澄玉虚,以求鸾鹤踪。——出自唐·常建《第三峰》

14、我来尘外躅,莹若朝星析。——出自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

15、灯笼一样薄腊纸,莹如云母含清光。——出自南宋·陆游《灯笼》

16、寂尔方丈内,莹然虚白间。——出自唐·欧阳詹《同诸公过福先寺律院宣上人房》

17、岩壑恣登临,莹目复怡心。——出自唐·上官昭容《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18、凌波莫惜临妆面,莹锷当期出匣心。——出自唐·李绅《若耶溪》

19、圆晖挂太虚,莹净能萧洒。——出自唐·拾得《诗》

20、欲从石公乞,莹理平如璊。——出自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石板》

“莹”结尾的诗句

1、金玉本光莹,泥沙岂能堙。——出自北宋·王安石《东方朔》

2、锦绣乾坤莹,玲珑世界明。——出自元·侯善渊《南柯子》

3、笼处彩云合,露湛红珠莹。——出自唐·元稹《与杨十二、李三早入永寿寺看牡丹》

4、肌肤冰雪莹,衣服云霞鲜。——出自唐·白居易《送毛仙翁》

5、觉海神珠莹,禅天性月寒。——出自元·刘志渊《南柯子》

6、鲜意竦轻畅,连辉照琼莹。——出自韩愈、孟郊《城南联句》

7、魄散云将尽,形全玉尚莹。——出自唐·元稹《哭女樊四十韵》

8、君哦新诗我听莹,句里无尘春色静。——出自宋·陈与义《次韵富季申主簿梅花》

9、人倦影已散,依然雪花莹。——出自南宋·文天祥《纸帐》

10、七日七夜雪峰伴,不苦风砂乐晶莹。——出自现代·陈毅《乘车过雪峰》

11、已知瑕玷劳磨莹,又得官司重接连。——出自唐·徐铉《奉和宫傅相公怀旧见寄四十韵》

12、僧时不听莹,若饮水救暍。——出自唐·韩愈《送文畅师北游》

13、金叵罗中醽醁莹,玉玲珑畔歌珠缀。——出自宋·吴潜《满江红》

14、支流日飞洒,深处自疑莹。——出自唐·刘禹锡《海阳十咏·云英潭》

15、金色莲花满地生,佛光星斗灿晶莹。——出自戴伟贤《观佛灯有感》

16、泉澄寒魄莹,露滴冷光浮。——出自唐·方干《中秋月》

17、空令物象莹,岂兔川涂雍。——出自北宋·王安石《和冲卿雪诗并示持国》

18、江清心可莹,竹冷发堪梳。——出自唐·杜甫《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

19、巍巍鲁灵光,中天丽晶莹。——出自元·王冕《仁风》

20、满轮明月莹,光射透昆仑。——出自元·王哲《临江仙》

21、照人裴玉莹,鉴物宪陂明。——出自唐·李中《献中书张舍人》

22、性海淡淡寒潭莹,心天耿耿银河静。——出自宋·白玉蟾《赠周庞斋居士》

23、寿阳妆面靓,姑射冰姿莹。——出自宋·无名氏《千秋岁》

24、远求鸊鹈莹,同用玉匣盛。——出自唐·元稹《三叹》

25、冰彻杯盘莹,香和笑语薰。——出自宋·王之道《南歌子》

26、片玉若磨唯转莹,莫辞云水入庐峰。——出自唐·李群玉《劝人庐山读书》

27、晴光夜转莹,寒气晓仍深。——出自唐·丘为《竹下残雪》

28、清露泫珠莹,金波流玉徽。——出自唐·权德舆《刘绍相访夜话,因书即事》

29、试翦取纤条,玉溜青丝莹。——出自宋·无名氏《摸鱼儿》

30、风清玉蟾莹,霜薄翠鸾愁。——出自元·岳瑜《水调歌头 天香姓桂名真》

31、至道尚听莹,粗才终蹶张。——出自宋·苏轼《次丹元姚先生韵》

32、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33、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34、良匠曾陶莹,多居笔砚中。——出自唐·贯休《水壶子》

35、明月光中腾莹莹,清风飚上出么么。——出自元·王哲《望蓬莱》

36、坐看月华生,射玉楼清莹。——出自宋·杜安世《采明珠》

37、寒光乍洗山川莹,清影遥分草树纤。——出自北宋·王安石《咏月三首》

38、视身琉璃莹,谕指芭蕉黄。——出自唐·元稹《春月》

39、学道恨日浅,问禅惭听莹。——出自宋·苏轼《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

“莹”在中间的诗句

1、前有寒泉井,聊可莹心神。——出自魏晋·左思《招隐二首》

2、凤池开月镜,清莹写寥天。——出自唐·张聿《圆灵水镜》

3、飘素莹檐溜,岩结噎通崋。——出自南北朝·佚名《阻雪连句遥赠和》

4、中若莹龙剑,外唯叠蛇矛。——出自唐·皮日休《太湖诗·石板》

5、澄莹含元和,气同自相亲。——出自唐·吴筠《步虚词十首》

6、我投冰莹眼,君报水怜鱼。——出自唐·元稹《哭吕衡州六首》

7、红照日高殷夺火,紫凝霞曙莹销尘。——出自唐·李绅《望鹤林寺》

8、羽帔云轻苍佩响,宝冠星莹绀纱笼。——出自宋·张鎡《梦游仙》

9、耿耿银潢净,窗月莹如冰。——出自宋·林正大《水调歌》

10、潜滑不自隐,露底莹更新。——出自唐·孟郊《寒溪》

11、露簟清莹迎夜滑,风襟潇洒先秋凉。——出自唐·白居易《池上夜境》

12、珠莹光文履,花明隐绣栊。——出自唐·元稹《会真诗三十韵》

13、一室清羸鹤体孤,气和神莹爽冰壶。——出自唐·唐彦谦《寄徐山人》

14、光明疑不夜,清莹欲无坤。——出自北宋·王安石《陪友人中秋夕赏月》

15、身同莹澈尼珠净,语并锋铓慧剑坚。——出自唐·夏鸿《和赠和龙妙空禅师》

16、心莹红莲水,言忘绿茗杯。——出自唐·钱起《山斋独坐,喜玄上人夕至》

17、自非磨莹工,日日空叹息。——出自唐·韦应物《杂体五首》

18、天地莹无尘,巾袂凉如水。——出自宋·魏杞《卜算子》

19、冰条耸危虑,霜翠莹遐眄。——出自唐·孟郊《石淙》

20、清诗舞艳雪,孤抱莹玄冰。——出自唐·韦应物《答徐秀才》

21、有酒今不同,思君莹如玉。——出自唐·韦应物《春中忆元二》

22、碧海莹子神,玉膏泽人骨。——出自唐·常建《白龙窟泛舟寄天台学道者》

23、英英香蕙莹朝华,收拾东风作一家。——出自南宋·文天祥《所怀》

24、颟顸冰面莹池心,风刮瑶阶腊雪深。——出自唐·和凝《宫词百首》

25、翡翠通帘影,琉璃莹殿扉。——出自唐·元稹《月三十韵》

26、茶爽添诗句,天清莹道心。——出自唐·司空图《即事二首》

27、方寸莹然无一事,水声来似玉琴声。——出自唐·刘禹锡《奉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

28、天台南洞一灵仙,骨耸冰棱貌莹然。——出自唐·张祜《寄王尊师》

29、銛锋莹鷿鹈,价重百砗磲。——出自北宋·王安石《示蔡天启三首》

30、公府适烦倦,开缄莹新篇。——出自唐·韦应物《酬张协律》

31、云母透蜀纱,琉璃莹蕲竹。——出自宋·苏轼《次韵子由浴罢》

32、爱君风措莹如冰,伴我情怀清似水。——出自宋·无名氏《玉楼春》

33、夜半沙上行,月莹天心明。——出自唐·卢仝《月下寄徐希仁》

34、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出自李白《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35、凝融为漪澜,复结作莹琇。——出自唐·陆龟蒙《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

36、带风棋阁竹相敲,局莹无尘拂树梢。——出自唐·李洞《宿叶公棋阁》

37、琥珀盏红疑漏酒,水晶帘莹更通风。——出自唐·刘禹锡《刘驸马水亭避暑》

38、肥羊甘醴心闷闷,饮此莹然何所思。——出自唐·韦应物《夏冰歌》

39、镜上磨莹一月馀,日中渐见菱花舒。——出自唐·薛逢《灵台家兄古镜歌》

40、埙篪鸣自合,金石莹逾新。——出自唐·杜甫《奉赠萧二十使君》

41、囊间久藏科斗字,銛锋新莹鸊鹈膏。——出自宋·苏轼《谢曹子方惠新茶 此诗为刘分攵作》

42、体轻嫌蔽膝,指嫩莹彄环。——出自元·李裕《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

43、中莹五寸剑,外差千叠莲。——出自唐·皮日休《五贶诗·太湖砚》

44、珠玉照乘光,冰莹环坐热。——出自唐·元稹《谕宝二首》

45、澄彻北湖水,圆镜莹青铜。——出自宋·吴镒《水调歌头》

46、色莹连城璧,形分照乘珠。——出自唐·钱众仲《玉壶冰》

47、仰视苍苍补其缺,染此绀碧莹且温。——出自宋·欧阳修《菱溪大石》

48、参差碧岫耸莲花,潺湲绿水莹金沙。——出自唐·上官昭容《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49、瑶策冰入手,粉壁画莹神。——出自唐·孟郊《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昭成寺》

50、朱家亭子象悬匏,阶莹青莎栋剪茆。——出自唐·章孝标《题朱秀城南亭子》

51、明窗莹几净无尘,月映幽窗夜色新。——出自宋·朱淑真《冬日梅窗书事四首 其一》

52、携瓢酌清甘,漻然莹心神。——出自宋·刘子翚《潭溪十咏·醒心泉》

53、颜笑洛阳花,肌莹荆山玉。——出自宋·曾觌《生查子》

54、冰莹怀贪水,霜清顾痛岩。——出自唐·元稹《送崔侍御之岭南二十韵》

55、瑞景森琼树,轻水莹玉壶。——出自唐·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

56、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出自唐·韩愈《南山诗》

57、再莹新金刹,重装旧石楼。——出自唐·白居易《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纪之》

58、笛材平莹家故藏,砚璞坳清此新得。——出自北宋·王安石《次韵信都公石枕蕲簟》

59、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出自唐·白居易《百炼镜-辨皇王鉴也》

60、其色莹琉璃,其冷胜冰雪。——出自宋·戴复古《大热五首 其三》

61、健笔凌鹦鹉,铦锋莹鸊鹈。——出自唐·杜甫《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

62、苦笋恐难同象匕,酪浆无复莹玭珠。——出自唐·韩偓《湖南绝少含桃偶有人以新摘者见惠感事伤怀因成四韵》

63、琼浆驻容发,甘露莹心灵。——出自唐·李华《云母泉诗》

64、欻然风生波出没,瀖濩晶莹无定物。——出自唐·窦庠《金山行》

65、自然莹心骨,何用神仙为。——出自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明月湾》

66、荷翻紫盖摇波面,蒲莹青刀插水湄。——出自唐·施肩吾《句》

67、皎澈虚临夜,孤圆冷莹秋。——出自唐·崔藩《暗投明珠》

68、霜空澄晓气,霞景莹芳春。——出自唐·许敬宗《奉和元日应制》

69、霜缕霏微莹且柔,虎须乍细龙髯稠。——出自唐·卢纶《和赵给事白蝇拂歌》

70、椎埋冲斗剑,消碎莹壶冰。——出自唐·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

71、象弭插文犀,鱼肠莹鸊鹈。——出自唐·郑锡《度关山》

72、于今腐草无莹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出自唐·李商隐《隋宫》

73、靖通菴外锁晴云,壁莹飞琼瓦叠鳞。——出自宋·白玉蟾《靖通菴》

74、恶念不生归莹素,触来勿竞证元初。——出自元·马钰《万年春》

75、兰焰凝芳泽,芝泥莹玉膏。——出自唐·刘禹锡《浙西李大夫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斐然继声》

76、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邪。——出自唐·韩愈《李花二首》

77、清肌莹骨能香玉,艳质英姿解语花。——出自宋·赵彦端《鹧鸪天》

78、了然莹心身,洁念乐空寂。——出自唐·岑参《青龙招提归一上人远游吴楚别诗》

79、振鹭翔鸾集禁闱,玉堂珠树莹风仪。——出自唐·唐彦谦《贺李昌时禁苑新命》

80、紫玉乳圆秋结穗,水晶珠莹露凝浆。——出自宋·张鎡《鹧鸪天》

关注我们

微信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