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不可以上供的,除非是土地庙可以上供茄子,但是要保存完整茄子。
以下介绍一下可以上供的物品以及食品;莲藕、香草、灶糖、香、黄纸、蔬菜(不包括辣椒、韭菜、圆葱、肉类、鸡蛋、葱姜蒜等等。)、蜂蜜、牛奶、中草药(不包括动物性中药)、各种水果、干果、朱砂、牛黄、驴宝、狗宝、马宝、素酒、豆制品、鲜花、假花、军功章、太岁、灵芝、人参、何首乌、金刚石等等等等。
道教可以上供白酒,坟墓、陵墓也可以上供白酒(按照民族风俗)。
龟山古刹位于莆田以西 15 公里的华亭镇境内的三紫山顶,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是,山脉从仙游县何岭东走至此,于群山丛叠中一片平坡如龟壳状,南倚紫帽山昂耸如龟首,故名龟山,古称龟洋。
龟山寺是莆田四大名刹之一,依北面南,对面是一列如屏的几座小山峰,左为笔筒峰,右为笔架山。龟山寺庙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由无了禅师创建。现存的建筑物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建。奇峰绕峙、列岫争耸、松林叠翠、泉声如弦,这是古刹四大景观。
古刹千年,沧桑迭变,几度废兴,慧灯不绝。法堂祭台上供着三位祖师的佛像,中间的开山祖师无了是有1145年历史的镀金全身真人宝像。祭台正中央悬挂着“千年真身”牌匾。
唐黄滔《龟洋灵感祥院东塔和尚碑》叙述无了开山灵迹云:“初,大师之卜龟洋也,云木之深,藤萝如织,狼虎有穴,樵采无径,俄值六眸之巨龟,足蹑四龟,俯仰其首如作礼者三,逡巡而失,遂驻锡卓庵,名其地曰龟洋焉。”故亦名六眸山,为唐代福建佛教名山之一。
龟山寺旧貌则呈现清时建制,现总面积1.16万多平方米,大小殿堂30多厅,僧房寮舍150多间,整个建筑群错落有致、结构谨严。寺院整体布局沿袭历史不变,其中大雄宝殿、法堂、禅堂、方丈室、放生池均建在历代旧址上,其石柱、石础皆为宋原物,斗拱结构系明代风格。现尚存唐“龟泉井”、五代“六眸池”残碑、宋元祐年间的蓄水石槽、明石柱联和清大铁鼎等。
无了在唐长庆二年(822年)于此开山,结庵潜修。后三年收仙游陈姓9岁儿为童子,至15岁落发,法名慧忠。师徒二人,天天只采野生的苦盖菜为早晨的“卯斋”,苦行修持,世称龟洋二菩萨僧。会昌五年(845年)灭佛,勒令僧徒还俗,附近善信迎无了易俗妆藏匿于民家;慧忠伏处岩穴,仍以苦盖菜充斋,始终不离本山。及宣宗复寺,莆山四众迎无了主持灵岩寺修复功德,由慧忠一人修建龟洋道场。咸通三年(862年)灵岩寺工程告竣,无了回归龟洋,咸通八年(867年)十月圆寂,徒众奉其全身建塔于院西,国子四门博士薛承裕撰塔铭。
咸通十一年(870年)建成院宇9座,名龟洋灵感禅院,有僧众500多人,无了手辟的18处茶园盛传名产。慧忠向慕清净,心厌烦扰,于咸通十三年(872年)另于院南的五步里独居一庵潜修,后人称此地名南舍。至中和二年(882年)三月初十日圆寂,终年66岁,建塔于菜池西的东岗。御史里行黄滔撰《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世称广济禅师。光启年间(885~888年),王审知奏闻朝廷,封真寂大师,塔名灵觉。至今人但称为真身大师,塑夹輶镂金像,历代奉于法堂中,“文化大革命”此像被毁,1986年复寺,重塑金像。
唐末,龟洋名冠闽山,僧众达千人,后梁贞明年间(915~921年)闽王王审知奏请,赐名龟山福清禅院。
宋宝元二年(1039年)觉空和尚来龟山参无了道场,受十方拥戴,留为院主。宋末,僧刹中衰,只有住僧10多人,寺宇仅存中刹。元泰定、天历年间(1324~1330年)住持越浦十方抄化,历时5年,全面修复。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始升为寺。景泰五年(1454年)火毁,天顺三年(1459年)重建后又圮坏,至万历十四年(1586年)北京正觉寺僧胜权、号月中,来闽参谒龟山,见此情景,发愿重兴,捐募闽籍缙绅十方善信,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全面重建完成,僧众云集,再次达500多人。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住持良忠又一次重建。200多年后,至光绪元年(1875年),仅存一座法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长基雨花院僧成慧、妙性偕徒众18人来龟山立志重兴。历时4年,修复大雄殿后,创龟山法派辈行46字,即:“怀成本茂定真禅宽如满正增自显道最昌圆志融文平聪;香金福兹法灿永寂良心慎户智鸿长品实聚上敏秀藏密”。
民国3年(1914年)僧平章南渡马来亚,住持马六甲青云亭,以后龟山僧不断南渡,寄回侨汇修建祖寺。龟山海外廨院以青云亭为主,其主持僧相继为平章、香霖、上宏、定光、金星、金明、禅道、寂晃、理证等。1950~1958年,龟山寺宇建筑渐次修复完整,“文化大革命”遭破坏。
1986年,81岁高龄的定光带病回国察勘祖寺,返抵麻坡净业寺不久,以大愿已偿,欢喜示寂,徒弟真经等于龟山兴建一座高七级八角形的定光塔,以定光茶身所得舍利安于塔刹上。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六眸胜迹”匾悬于天王殿后檐。
唐代无了于此开山时,手持18斤重的锄头,手辟茶园18处。宋绍熙《莆阳志》记载,“莆诸山产茶,龟山第一。”明代月中引种的名种号称月中香,列为上供品。清末至民国年间垦复山北麓120亩唐代茶园,月中香茶树还遗存数千株。今龟山茶场总面积340多亩,年产茶叶1.5万多斤。
龟山福清寺建于唐长庆二年(公元 822 年)。亦是福建莆田四大丛林之一 ,无了祖师身莆田灵岩寺(兴化寺)登山西行,一路策杖披籁,攀藤附葛,翻山越岭,涉水过涧,来到三紫山峰恩赐的一处平坞里,发现密林复被一坳,泉水潺潺有声,禅师欲走向坳边掬水解渴,迎面走来一只六眸巨龟,引领四小龟,齐向禅师三复行礼,尔后消失无踪。明物眼前,须臾顿失,殊属不可思议。禅师闭目,顿然醒悟,仔细审视周遭景象,但见山深林密,群峰环屹,消然挺拔,气垫嵯峨,恍若世外,认为是所求之圣地。从此即结茅屋为庵,以山中野菜为粮充饥,素志坚心,白天开山种茶,夜间坐禅悟道。祖师盛名远播,归者千众,全部过着“一曰不作,一曰不食“的农禅并重的苦行僧生活。
龟山古刹座落于三紫山中峰后龙岭下,门前开阔,坐向依北朝南,面对笔架名山此乃无了祖师开山时所定,历千载而不易。整个梵宇依山势而建造,以天王殿至祖师殿为中轴线分两廊左右展开,错落有序,庄严别致,雄伟古朴,巍峨壮观。现存建筑物总面积 11600 多平方米,大小殿堂三十多厅,僧房窠舍 150 多间,有唐宗到明清等历代遗迹。
龟山盛产名茶。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名僧无了禅师来此开山,辟茶园18处。明代礼部尚书陈经邦题寺联云:“山半楼台天半寺,云中钟鼓月中僧”。相传明代这里所产的名茶“月中香”,曾被选为贡品。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又建寺院9座,僧徒多达千余人。到后梁贞明年间(915-920年),闽王王审知给寺院赐名“龟山福清禅院”。明代扩建为寺。现存建筑物乃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建的,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地藏殿、禅房、方丈室等。寺西有无了禅师墓塔,石雕装饰精美、古雅,颇有艺术特色。今寺中斋房有许多石槽,最大的可储水万斤,刻有“元ネ右 四年十一月”字样。
寺内墙壁、门窗镌刻的楹联、偈颂、人物、花鸟、物象、碑文等各种图案,书画并茂,简繁相衬,匠艺精湛,造诣炉火纯青,可谓“人间巧技夺天工”。
自无了、慧忠两师徒开山至今,历代名僧辈出。他们的道行高超,功业伟烈,郡中蜚声,四众景仰。
1,西藏林芝波密县过年习俗主要是松宗赛马节
西藏林芝节日一、松宗赛马节
时间:藏历三月十五日
松宗赛马节是波密县松宗镇扎西曲林寺在每年藏历三月十五日至十六日举行的祈祷大法赛马会,是融宗教活动与文化、体育活动为一体的民间传统盛会。赛马节上人戴哈达,马披红花,举行精彩的马术表演。其他群众则以村为单位身着统一的民族服饰,手拉着手,围成一圈,自发表演波密锅庄,千人齐舞的场面,恢弘壮观,热闹非凡。
2,西藏林芝地区的过年节日还有:
西藏林芝节日二、藏历新年
时间:藏历1月1日
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大、最隆重的节日。进入藏历十二月,人们就开始做着过年的一系列传统的繁杂的准备。(培育青稞苗、炸“卡赛”、酿青稞酒、打扫卫生、摆放供品、画吉祥符等等)以求在新年里幸福吉祥、人寿年丰。藏历“古突”之夜(藏历新年的前两天晚)即拉开藏历年的序幕。
藏历正月初一,人们在民间说唱老人祝福吉祥的“扎嘎”声中(现在多用录音机播放)迎来藏历新年。这天清早,人们换上新衣,坐在崭新的卡垫上,吃着用人参果、酥油、糖等做的“吉祥饭”。之后,家人、邻里间手持“切玛”(五谷丰收斗),互道“扎西德勒”,祝愿吉祥如意。午后,家家闭门欢聚,独享新年的快乐。初二开始亲朋好友彼此走访,拜年祝贺,持续半个月。
西藏林芝节日三、巴尔曲德松珠节
时间:藏历四月
巴尔曲德松珠节是林芝地区最大寺院朗县的巴尔曲德寺在每年藏历四月组织举行的一场宗教佛事活动,内容以跳神为主。节日一共四天,前三天为跳神表演,第四天为活佛摸顶。跳神,藏语称“羌姆”,是寺庙所举行的特定的祭神仪式,由僧侣头戴鬼头面具,身着五彩绚烂的袍服,跳跃着进入寺庙主殿前的一种宗教舞蹈,带有浓厚的密宗色彩,动作灵活多样,舞姿神秘热烈,沉重激烈中有轻松诙谐,华美隆重中有狰狞威严,体现了僧俗大众朝拜神佛,祈求今生福乐和来世转生的宗教文化。
西藏林芝节日四、苯日神山拜鹰节
时间:藏历四月三十日
苯日神山,据传是苯教祖师顿巴·辛绕米沃切的修行地,是苯教的圣地。相传六百多年前,一名叫多增热巴珠色的苯教喇嘛为拯救苯日山上的色迦更钦寺,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临终后在每年的藏历四月三十日都会化成100只大鹰,绕寺三圈,不舍而去。从那时起,人们拜鹰为神,并定藏历四月三十日为"拜鹰节"。每逢这一天,居住在苯日神山四周的村民,无论男女老少都将穿上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来到色迦更钦寺,跳起欢快的“切巴”(工布舞),进行歌舞擂台赛,迎接百鹰的到来,祈祷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西藏林芝节日五、巴松措转湖节
时间:藏历四月十五日
在藏历四月份,尤其是藏历四月十五日,相传是释迦牟尼降生、成道、圆寂的纪念日。来自四面八方的佛教信徒云集巴松湖,以顺时针方向转湖朝圣,同时还有各类民间庆祝仪式。除了巴松措转湖节,附近的拉巴寺举行隆重的会供法会,寺庙四周布满了来自嘉黎县和朱拉区农牧民的帐篷。他们一是来参加一年一度的法会、二是专程来看“飞来的帐篷”。尼姑庙右侧的杂日(意为草山)上部有一块固定的山坡,法会开始前几分钟,会有一团来自空中的白云缓缓降落,人们欢歌跳跃,尼姑们敲钟擂鼓全场一派欢腾。
西藏林芝节日六、西巴斗熊节
时间:藏历六月十五日
波密多吉乡西巴斗熊节是在每年藏历六月十五日,位于当地一座神山下的西巴村自行举办的一项民间传统活动。节日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活动内空丰富多彩,形式独具特色,主要以斗熊、制熊、放熊为主线,集小品、山歌、舞蹈等于一体,向人们灌输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意识,体现了当地群众自古以来就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观念。
西藏林芝节日七、门巴转山节
时间:夏季(6-7月间)
门巴族认为,神山是升天之路,为了死后让灵魂升天,就须在生前熟悉通天之路,于是由神山崇拜而产生了“转山”的宗教活动。墨脱的门巴族群众常去转的主要神山有桑多白日、布达次崩和衮地宁。夏季(6-7月间)在桑朵白日山山脚绕一圈,耗时一天。但此时只是围绕桑朵白日山的下面转,每天可以绕山脚转一圈;到了冬天人们开始爬到桑朵白日山峰上,一天绕山尖转3圈。人们相信转了桑朵白日神山,死后灵魂才可以升天。
西藏林芝节日八、朗县望果节
时间:藏历七月
“望果”,藏语意为转庄稼田。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一带,每年藏历七月,当庄稼黄熟的时候,每个村落都要举行盛大的望果节活动。据说这个节日源于公元2世纪前后藏王布德贡杰时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望果节那天,每家出一个人,身穿节日盛装,由村里有声望的人率领,沿着全村的土地按顺时针方向绕行。前面有人焚香开路,紧接着是背经书的人,随后是身着古代服装,头戴红穗帽的骑马男子,最后是全村的男女老少。人们一边缓缓行进,一边观望庄稼长势,一边发出祈祷的呼喊,同时,唱起热烈的悠扬的歌。场面非常热烈,气氛极为庄严。转完庄稼地,人们在柳树阴影下,在田边草坪上,烧茶做饭,开始别开生面的野餐。
西藏林芝节日九、娘古拉苏节
时间:藏历八月十日
“娘古拉苏”是藏语的音译,意为“娘域(尼洋河流域)人的迎神节”,“拉苏”即“迎神”。娘古拉苏节是苯教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每逢藏历马年8月10日,林芝县卡色母、尼赤、达则、孜普等村的群众和前来朝拜的信教群众在卡色母村举行宗教活动,内容包括祭神、跳神、跳民间“博”舞、跳牦牛舞等,主要是为了驱魔镇邪,庆祝丰收、祈祷风调雨顺。迎神节一般持续两三天。
西藏林芝节日十、工布新年
时间:藏历十月一日
工布新年是林芝地区最为隆重的热闹的传统节目,和大部分藏历新年不同的是,工布新年是在每年的藏历十月一日。传说在很久以前工布地区面临外敌入侵,工布部落的青壮年即将远赴战场迎敌。为激励将士奋勇杀敌,当地的百姓遂将藏历新年提前到了藏历十月一日,并将此习俗延续至今。
工布新年体现了林芝地区古老浓厚的原始祭俗和工布藏族的民俗特色,一般分“驱鬼”、“请狗赴宴”、“吃结达”(一种面制品),“背水”和“祭丰收女神”等几个步骤。从初一开始,白天男子多为骑马射箭、摔跤、抱石头等等。女子除了为骑士和箭手唱歌助兴外,大都聚在一起玩各种游戏。晚上草原上、农田边篝火熊熊,火堆旁一边放一个木桶,凡来跳舞的人都带一壶青稞酒倒进大木桶里,然后围着篝火,人们边饮酒边跳舞,通宵达旦,场面热闹非凡。
3,林芝地区波密县简介
波密县地处西藏林芝地区,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脚下,环境优美,风光迷人。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水资源非常丰富,形成了许多气势恢宏的峡谷,孕育了许多青翠欲滴的树林、草场等,拥有“雪域江南”、“西藏瑞士”的美誉。这里也有许多珍禽异兽,像是獐子、梅花鹿、罴、小熊猫、小獭、黑颈鹤等;有珍贵的云杉和天麻、虫草、贝母等等,资源丰富,让游客能够亲近这些少见的动植物,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来波密旅游,游客能沿途见到被誉为中国最美冰川的米堆冰川和号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的波密段,无论是骑行、自驾,还是徒步都能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而且当地的停车场、露营区、围墙等设施都在不断完善,为观光游客提供方便。
这里有海拔6800米、每条瀑布高800多米号称世界级冰瀑的、恢宏壮丽的米堆冰川,还有闻名遐迩的卡钦、则普、若果、古乡、郎秋等冰川,不愧被誉为“藏王故里、冰川之乡”。
这里有古木参天,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的、被誉为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之一的波密岗乡林芝云杉林,游客们可以在此感受森林的广袤与生机,感受自身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放飞疲倦的心灵,亲近自然。这里也有迷人烂漫的波密桃花沟,千姿百态,沁人心脾。这里三面环山,远处是银装素裹的冰川雪山;林木葱茏,春意盎然;山涧的流水清澈见底,欢快地流淌着;沟内野生的桃树自由生长着,桃花点缀,鸟语花香,让游客们感受到“西藏江南”的缱绻韵味。
如果想天长地久,除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和地仙之祖镇元大仙的人参果外,还有一个惯用的办法,那就是在宫观庙宇里,接受人间香火。
还有读者朋友可能会说,《西游记》里不是还说吃了唐僧肉会长生不老吗?
其实,这只是一个计中计。在《封神演义》里,也出现过吃了姜子牙的肉,会长生不老。
所以,“源易缘”小伙伴说,这里隐藏着一个个设计好的局。
真正吃了唐僧肉和姜子牙的肉,不一定会长生。但却有一个通用又效果不错的办法,可以延长神仙的寿命,那就是建庙宇受人间香火的供奉。
可以。人参果属于水果,水果供佛,这是许多佛徒常有的一种供佛方式,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供养,具有普遍性。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其中的意义,于是行仪不当,造成了食物浪费,污染环境,更有甚者给人于非正信的联想。
这种人参果在我国曾一度称之为香艳茄、香瓜茄、香艳芒果、金参果、长寿果、紫香茄、甜茄、香瓜梨、香艳梨等。虽其别名甚多.但应视为一物。这可能是因我国刚引进时,各地取名不一所致。
牡丹燕菜、洛阳熬货、洛阳肉片、条子扣肉、西辣鱼片、奶汤炖吊子、烩四件、洛阳酥肉、料子凤翅、酸汤焦炸丸、水氽丸子、洛阳海参、油炒八宝饭、蜜汁人参果、米酒满江红、圆满如意汤。全席共设24道菜,包括8个冷盘、4个大件、8个中件、4个压 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上菜顺序极为考究,先上8个冷盘作为下酒菜,每 碟是荤素三拼,一共16样;待客人酒过三巡再上热菜:首先上4大件热菜,每上一道跟上两道 中件(也叫陪衬菜或调味菜),美其名曰"带子上朝";最后上4道压桌菜,其中有一道鸡蛋汤, 又称送客汤,以示全席已经上满。热菜上桌必以汤水佐味,鸡鸭鱼肉、鲜货、菌类、时蔬无 不入馔,丝、片、条、块、丁,煎炒烹炸烧,变化无穷。 不过,现在民间的水席做法仍然有很多种,比如有的最后一道菜是甜米饭。 时下,讲营养、求滋补为饮食时尚,洛阳水席甜咸适口,荤素搭配,其菜品清汁少油,洛阳水席的八个凉菜分别以“服、礼、韬、欲、艺、文、禅、政”为主题:“服”:用蛋黄作成蛋衣缚于菜上,蛋衣薄如透纸,金黄无杂,食用红绿丝在蛋衣上缀成龙凤图案,此也表示帝王黄袍加身。“礼”:去鹿筋濯白成勾,似躬状,(也有取其它料代替的)观感洁白晶莹,在盘中置放有序,体现出彬彬之礼。“韬”:用五香腐张卷起香馅(以雨后洛河堤岸上香艾丛中生出的土耳,菌类。土话叫“地圈儿”最佳。)外不知其内,内不知其味,吃进嘴里方有难以言喻之鲜美感。“欲”:取三岁狗外腰花切成片,中开口,嵌岁满公鸡内腰作形,点缀以枸杞子,用冬虫夏草围盘,看去峥嵘艳艳,食之壮阳补虚。“艺”:过去是用脆莲雀舌成菜。指莲如画,雀鸣春,乃喻如画江山,歌舞升平的意思。当然,今天我们要保护鸟类,雀舌已被取代。“文”:用青笋调鲤须成菜。笋为竹魂,竹为文友,文成天下之理(鲤)。“禅”:武则天曾经出家,算是与佛禅有缘。这盘菜是清素不沾油荤的。“政”:用雁脯、鹅掌作成。雁知寒暖而迁徙,鹅掌载身而浮水。比喻政权者当知天下冷暖,民意载覆之道。今天雁脯已被鹅脯所代替。洛阳水席的十六热菜分别以“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为主题:四镇桌1、燕菜——现在洛阳地区的燕菜已改称为“牡丹燕菜”。因为197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游览洛阳,洛阳市领导用水席招待。名厨用鸡蛋精心制作了一朵牡丹花放在燕菜上。周总理看了非常高兴,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开牡丹花”。从此,燕菜便改称“牡丹燕菜”。2、葱扒虎头鲤——鲤鱼以孟津黄河所产的长须鲤鱼为上品,装盘作张口昂首上扑状。现在,鱼头所向必是上座的尊者、长者,亦或贵朋,有坐在上座的人先动筷子,表示了一种尊敬和礼貌。3、云罩腐乳肉——坐在下座的人先动筷子。相传当年武则天所生四子皆令她不满,唯独对太平公主颇为赏心。后来太平嫁给薛绍为妻,送女儿出嫁时武氏以自己的乳汁涂于肉上叫女儿吃下,让女儿莫忘了老娘的一片心。4、海米升百彩——就是海米炖白菜,叫“百彩”为图一个吉利悦心。白菜有时素菜,实是为前面的两道荤菜利口之用。八大件(分前五后三)前五为“快三样”、“五柳鱼”、“鱼仁”、“鸡丁”、“爆鹤脯”。后三为三道甜食,一般有八宝饭、甜拔丝、糖醋里脊。四扫尾依次是“鱼翅插花”、“金猴探海”、“开鱿争春”、“碧波伞丸”。“碧波伞丸”是“丸子”,但是由于听起来像是“完之”,当年武则天病的时候吃到最后一道菜,听成了“完之”,她颓然长叹一声,此时方悟,但一切都晚了。便大叫,水席我也······一命呜呼。有了这个原因,以后的人吃水席不免有些扫兴,总是会想到一个女人的死。据说从北宋起,便在这最后一道菜改成了一碗酸爽利口的蛋衣汤,一直保留到今天。有一点是满好玩的,哪怕最后一道菜改了名字,可是人们聚在一起总是很难得,有点讽刺的把最后一道菜戏称为“滚蛋汤”。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