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中,I+G是最神奇的一种,堪称百味之王。I+G又称I&G,学名呈味核苷酸二钠,它是一种混合呈味苷酸,主要用作调味品,是新一代食品增鲜剂。其无臭、无味,为白色结晶粉末,由5'-肌苷酸二钠和5'-鸟苷酸二钠混合而成。它们分别是由淀粉葡萄糖发酵生产的肌苷和鸟苷经磷酸化精制而得。 呈味核苷酸的功能包括: 与味精混合使用可以产生鲜味倍增效果,降低产品成本。 可以增强食物本身鲜美、浓郁的香甜味。 与味精混合后添加于肉类制品中,可强化肉类香味,减少肉类用量,令成本降低。 抑制食品过咸、过苦、过酸等不良气味,并可减少异味(腥杂味、氨基酸味、面粉味等)。 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及在产品中的稳定性。 在任何一种菜肴中,假如使用的是100%真品纯I+G,保证其味道及香味就是不一样。而且只要按量使用,绝对不会因此增加菜肴的成本。因为在每100斤菜肴中只需用5克纯I+G(1钱)就足够,味素也可减半使用。因此I+G被誉为既省钱又神奇的鲜味之王。 但遗憾的是,市场上那些与真I+G包装一模一样的假I+G实在太多了,价格从几十到几百元不等,真是五花八门。甚至好多采买人员由于缺乏专业鉴别能力每公斤花几百元买来的却是不值10元钱的假次品。 造假者一般都是在少量I+G中,掺入大量的味素粉、盐粉、白糖或葡萄糖粉、淀粉等,这些假I+G直接用嘴品尝有时比真的I+G还鲜,但就是用到产品中没劲。 纯I+G是50%的IMP和50%GMP的混合物,I+G是一种白色粉末、一种微晶体,混合到一起在袋子中流动性非常好。鉴别真假I+G的简单方法是:掺入味素的I+G在火中烤会有移动、熔化甚至沸腾现象;掺盐会咸;掺糖粉会很甜;掺淀粉在冷水中会沉淀不溶解;掺糊精在水中会发稠,不澄清透明,且干粉状态下流动性也不好等。在每100斤汤菜使用2两味素的情况下,只需5克(1钱)真I+G就足够了,绝对比单用1斤味素效果要好得多,而假I+G则索然无味。 顺便提醒一句,真I+G本身是没有香味的,但它可以通过增鲜来间接提香,效果还很好。I+G与味素之间互相增效,在使用I+G时,味素必须同时使用,但用量上可以比平时减量。I+G∶味素=1∶20时效果最好。
你会给你的孩子买一瓶啤酒喝吗?答案是不会的,但是你给他买饮料时并不会犹豫太多。其实两者的危害并没有什么差别,你只意识到酒精对身体的伤害,却不知道平时喝的饮料中含有的大量糖分,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不亚于酒精。
有研究证明糖的成瘾性要比像酒精这类标准成瘾物还要强8倍,酒精至少会通过眩晕、呕吐等不良反应来警告你的大脑不要再继续摄入过量的酒精,而糖只会刺激你的大脑让你不受控制、更加疯狂地对其进行摄取,因此有科学家把糖称为“最甜蜜的杀手”“喝不醉的酒精”。
糖吃多了对身体的危害有多大?
糖由碳、氢、氧元素构成,我们常说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它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十分重要。糖作为我们身体必需的三大主要营养要素之一,为我们的身体提供了大量的能量。
如果没有摄入足够的糖分,我们身体里的细胞将无法进行正常地运转,我们的血糖含量会降低,在工作或学习的时候可能会感到疲乏、无力,甚至可能会因为低血糖而昏迷。
就像汽车需要加够了油、充足了电才能在马路上行驶一样,我们每天都需要补充营养来维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我们摄入的食物中,糖分占人体摄入的所需总热能60%-70%,一切糖类物质(除了纤维素以外)都是热能的来源,即便不是专门地去摄入糖分,我们每天吃的如米、面、根茎蔬菜类(如番薯、胡萝卜等)、水果(如西瓜、甘蔗、香蕉、葡萄、甜瓜等)、干果类、豆类等食物里都富含大量的碳水。
但是糖的摄入就像硬币一样具有双面性,我国营养专家认为摄入的糖转化的热量一旦高于人体摄入总热量的60%-65%,糖就会变成“杀手”,给身体各个器官带来危害。
相信我们在网上都看到过大量关于“戒糖利于好皮肤”的新闻,科学证明戒糖确实对皮肤具有拯救性的作用。因为在我们吃大量的甜食的时候,糖分进入身体后会与血液里本就存在的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叫糖化终产物的东西,而糖化终产物在医学里被看成是破坏皮肤的“危害分子”。
它不仅会破坏我们皮肤里的胶原蛋白,导致皮肤变得松弛下垂或者长满皱纹,还会让皮肤里的“天然抗氧化剂”酶失效,就像汽车刹车不再有用一样,皮肤失去“抵抗力”,再也招架不住紫外线等的外部侵害,从而加快皮肤老化的速度。
食用大量的甜食或者含糖分的食物不仅会出现黑头、长痘等让人产生容貌焦虑的皮肤问题,作为人体器官的第一道屏障,它就像家里的大门,一旦遭到破坏,家里就丝毫没有安全性可言。
皮肤作为我们身体的第一道屏障,尚且会受到糖的破坏,眼睛作为了解外界的窗口也难逃一劫。科学证明,一个人如果长期过量摄入糖分不仅会加深近视程度,还会诱发白内障和开角型高眼压性青光眼等眼部病症,情况严重甚至有致盲的危险。
有学者从“过度摄入糖分对眼睛的危害”的角度出发,发现50例白内障患者中34%的患者有“嗜糖”的习惯。如果你近视的话,在你早睡早起、作息正常的情况下,近视程度还是加深了,那可能就是由于你甜食吃太多了。
就像蝴蝶效应,过量的糖进入身体后,由外而内对身体各个器官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长期的高糖摄入会让过量的糖分无法被身体吸收,那些我们身体吸收不了的糖会在体内转化成我们熟知的脂肪,脂肪又十分喜欢聚集在肝脏周围,不断地刺激肝脏,还会阻止身体代谢肝脏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坏胆固醇。
长此以往,肝脏逐渐被脂肪给“拖累”,慢慢变成“非酒精脂肪肝”。在调查英国人“嗜糖”习惯的相关数据显示,20%的人被“非酒精脂肪肝”问题所困扰,体内坏胆固醇水平和甘油三酯水平都较高,其中50岁以上的男性是“非酒精脂肪肝”的高发人群。
要是以为吃太多糖仅仅对皮肤、眼睛和肝脏造成影响,那就太天真了。在上面提到,那些我们身体吸收不了的糖会在体内转化成我们熟知的脂肪。
而这个转化过程是在咱们身体里极其狭小的血管里进行的,虽然转化后大部分脂肪聚集在肝脏周围,但仍有一部分“懒”脂肪选择就地“驻扎”,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我们体内血管的压力、导致血管收缩,而我们体内的冠状血管比A4纸还薄,任何的压力与堵塞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糖尿病患者患病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摄入过多的糖分,只要你每天超过正常范围内多吃150卡的甜食,你患糖尿病的几率就要比不爱吃甜食的人高出1.1%。
如果本身已经是糖尿病患者了,不控制糖分摄入量的话,对身体的危害会更大——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十分“好客”,无论你吃多少甜食,你摄入的大部分糖都会被它留在血液里“做客”,长此以往会严重损害人体机能,即便是服用相应的药,效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长期食用高糖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缩短20年。有科学家认为糖比起公认的、对人体有害的烟和酒精来说,对人体的危害还要大,世卫组织也曾通过调查23个国家人口死亡原因后得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饮酒”的研究结论。
与会让人上瘾且戒不掉的药品类似,糖分也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吃还好,越吃越觉得量不够,此后需要吃更多的糖才能产生快感。
摄入糖分确实会让你心情变好,但糖类带来的这种好处只能维持半小时,一旦你由于吃糖获得的兴奋度降低并消失殆尽后,你的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来刺激大脑,使你对糖的渴望更加疯狂。
在有关糖类上瘾的实验中,科学家给老鼠注射了大量糖分,而在停止摄入后,老鼠的身体出现了颤抖和焦虑等症状。如果你长期吃糖且时不时有头痛、心悸、焦躁等症状,那可能是因为你吃糖太多。
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我们要对糖分的摄入量进行严格控制,适量摄入糖分才不会让糖变成“杀手”,让身体各项机能在甜蜜中“死去”
口服葡萄糖有利于促进身体的代谢,增加热量,提升血糖,低血糖的人可以喝点葡萄糖,患有黄疸的宝宝喝点葡萄糖水还有利于去除黄疸,醉酒的人喝点葡萄糖水有解酒的功效,平时要注意饮食的口味要清淡,多吃高维生素和高蛋白含量丰富的食物补充营养。
不可以
白糖就可以认为是蔗糖(C12H22O11)
约50毫升的水能不可以无限制的溶解白糖
约50毫升的水在20度时能溶解白糖101g
蔗糖溶解度表
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181.9 190.6 201.9 216.7 235.6 259.6 288.8 323.7 365.1 414.9 476.0
50岁的人低压高,可以服用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或者是服用B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同时需要进行生活干预,戒烟戒酒,每天食用食盐不超过6克,食用油在25~30克,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适当进行运动,放松心情。
这种情况不用担心,多饮温开水,或者漱口。如果实在恶心比较严重,让医生开点护胃的药。在测糖耐量试验的时候,需要喝75g的葡萄糖,而且是50%的葡萄糖。50%属于高糖,病人喝下之后,会感觉比较腻,喝下甜分比较高的,会出现恶心的症状。
主要区别就是一个药用,一个食用。
药用糖是我国制药工业中重要的药用辅料之一,它既是重要的矫味剂,又是重要的赋形剂,广泛地使用于药品的颗粒剂、片剂、糖浆剂、口服液、膏滋、丸剂等口服制剂中,尤其是中成药制剂中。
普通白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营养物质之一,主要化学成分是蔗糖。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