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的文化背景
花开二度
初春开花的连翘又在初冬二度绽放。在兴庆宫公园内,大片的连翘枝条翠绿,300 株枝间朵朵嫩黄的连翘花,与初春相似迎着初冬飕飕寒风竞相绽放。
据公园的育花专家讲,连翘属名贵花木,往年均在阳春三月开花,可能由于植物花期后气候与开花的季节相似,导致植物内部规律发生紊乱,诱使连翘反季开花。“二次开花”竞相争艳,实属罕见。
故事传说
在河南新密市岐伯山上,岐伯墓东有一个地方叫大臣沟。沟上沟下遍布连翘,连翘不仅是一剂名贵中药材,而且是一种适宜观赏的景观树,其叶是久传盛名的茶品原料,其果是清热解毒的佳品。说起连翘来,还流传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传,五千年前岐伯在这里采药、种药,岐伯有个孙女叫连翘,一日岐伯和孙女连翘在山上采药时,岐伯自品自验一种药物,不幸中毒,口吐白沫,神昏脑胀,双目直视,不省人事,在病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嘴里不停地喊着:连翘、连翘,连翘看爷爷中毒严重,有生命危险,泪流满面的抱着爷爷哭喊着:救命!救命!连翘呼喊了好久无人应答,心急之下她虽无抢救办法,也不忍心看着爷爷离去,无奈之下,她急中生智顺手捋了一把身边的绿叶,在手里揉碎后塞进爷爷的嘴里。稍过片刻,岐伯慢慢苏醒过来,把绿叶咽下肚里,两刻之后,岐伯面舌如常,连翘搀扶着爷爷回到家里,进行药物和膳食的调养,岐伯仙师逐渐恢复健康。从此,他开始研究起这绿叶来,经过多次试验,发现这绿叶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效果甚佳,便把这绿叶记入他的中药名录,取名为连翘,以孙女代名,又在他居住的大臣沟里栽种了许多连翘,故事流传至今。
是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比如:
杜若,白英,茵陈,淡竹,苍术,半夏,豆蔻,银朱,附子,首乌,玉竹,川穹,郁金,佩兰,神曲,莲心,紫菀,橘红,苁蓉,蝉衣,青黛,海月,伏苓,雪蚕,竹茹,香薷,忍冬,紫萍,苡仁,守宫,玳瑁,辛夷,续断,栀子,香橼,紫珠,雪茶,空青,卷丹,景天,苏木,将离,鸳尾,陆英,兰茹,夏冰冬青,水苏,宛童。
功效讲解:
川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半夏:药用植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作用,兽医用以治锁喉癀。在西藏也有分布,海拔3000m左右。
马蔺(ligrave;n):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粗,叶子线形,花蓝色。叶子富于韧性,可用来捆东西,又可造纸,根可以制刷子。
子苓:植物形态菌核球形、长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团块。表面有深褐色、多皱的皮壳。
云苓:味甘、淡,性平。
天冬:天冬性寒,味甘,微苦。具有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的功效。
白芨(jī):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植株高18-60厘米。主要花期在春季,但依各地气候之不同,晚冬至夏初都可能开花。
苏木:为豆科苏木属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
京墨:京墨味辛,吐衄下血,产后崩中,止血甚捷。治产后出血。
南星:南星又名山苞米、山棒子,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季抽花茎,顶端开出一大型花序。果实成熟时为红色,似玉米状。
贯仲:多年生草本,叶为单数羽状复叶,由根状茎密生成丛。
菘(sōng)蓝:又名茶蓝、板蓝根等。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止痛的功效。
寒水:中药名。是一种矿石中药材,清热泻火药,又称凝水石、水石、鹊石,本品为天然沉积矿物单斜晶系硫酸钙或三方晶系碳酸钙矿石。
徐长卿:最有典故的药名。传说文人门客徐长卿亲采一味草药为宋太祖赵匡胤治好了久治不愈的老胃病,却说不出此药之名,于是宋太祖将此味药材命名为徐长卿。实际上此药别名寮刁竹,并非一个好意象。但美好的典故似乎比潜在的意象更重要,人们依然喜爱这个名字。
忍冬:属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带叶的茎枝名忍冬藤,供药用。亦作观赏植物。中国大部分地区多有分布,不少地区已栽培生产,其中以河南、山东所产最为闻名。
空青:由于生成条件特殊,极不容易见到,是一种世上罕见的奇特矿石。
蔓菁:块根熟食或用来泡酸菜,或作饲料。
青黛:具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等作用,在古代亦常用于印染布匹、画眉等。
繁缕: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止痛。
商陆:根入药,以白色肥大者为佳。
木蓝: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
叶上秋
及己([jiacute; jǐ):功能有:舒筋活络,祛风止痛,消肿解毒。
常山:具有涌吐痰涎,截疟之功效。
箬(ruograve;)兰:主要花期在春季,但依各地气候之不同,晚冬至夏初都可能开花。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杜若:理气止痛,疏风消肿。
月见:可治疗多种疾病,调节血液中类脂物质,对高胆固醇、高血脂引起的冠状动脉梗塞、粥样硬化及脑血栓等症有显著疗效。
朝颜:就是牵牛花,清晨花开,傍晚花谢。
陵游:龙胆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其根和根茎入药具有清热、泻肝、定惊之功效。
芣苢:读作fuacute; yǐ,即车前草,多年生草本。
香薷:香薷能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风藤:子房球形,浆果球形,褐黄色,5-8月开花。
白前:入药功效:辛、苦,微温。降气化痰,止咳。
五加:,属伞形目,五加科灌木,高2-3米;节上通常疏生反曲扁刺。花黄绿色。
粉防已(又名白木香、土沉香),多以别名沉香出现,属瑞香科沉香属植物,是一种热带及亚热带常绿乔木,为中国特有的珍贵药用植物。生长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及云南等地。东莞(莞香)、香港就是曾因沉香贸易而闻达天下,并因此得名。
2012年是我国农历龙年,在中药材大家族中,也有不少带“龙”字的中药材。下面为您介绍8种带龙字的中药材。
五爪龙
学名乌蔹莓,是葡萄科植物乌蔹莓的全草,又名乌蔹草、五叶藤、母猪藤。生于旷野、山谷、林下、路旁。性平味甘、微苦。具有祛风除湿、祛瘀消肿、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尿的功能,可以治疗咽喉肿痛、疖肿、痈疽、疔疮、痢疾、尿血、白浊、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等症。
龙胆
为龙胆科植物及中药材龙胆的统称。中国有龙胆属240多种,多产于西南高山地区。龙胆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其根和根茎入药具有清热、泻肝、定惊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性味苦,涩,大寒,无毒。主治骨间寒热、惊病邪气,继绝伤,定五脏,杀虫毒。”龙胆对治疗头发全脱也有很好的疗效。
龙齿
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牙齿的化石。龙齿性凉,味甘涩,功能镇惊安神,清热除烦。主治惊痫,癫狂,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身热心烦。
龙骨
别名陆虎遗生、那伽骨、五花龙骨、青化龙骨、花龙骨、白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象类、犀类、三趾马、牛类、鹿类等的骨骼化石。由磷灰石、方解石以及少量黏土矿物组成。呈圆锥形或圆柱形,多煅后敲碎用。该品味涩性凉,能镇惊安神、除烦清热,治心悸、失眠等。
地龙
为环节动物门蚯蚓科动物参环毛蚓,俗称环毛蚯蚓的干燥体。主产于广西、广东、福建。性寒,味咸。可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麻痹、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等。
龙子衣
药方常写龙衣、蛇蜕,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锦蛇或乌梢蛇等蜕下的干燥表皮膜。春末夏初或冬初采集,除去泥沙,干燥。气微腥,味淡或微咸。具有祛风、定惊、解毒、退翳的功效。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角膜出翳,喉痹,疔肿,皮肤瘙痒等。
龙葵子
为茄科植物龙葵的种子,龙葵植物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取。种子所含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并含少量甾醇。味甘,性温,无毒。主治急性扁桃体炎,疔疮。
美丽胡枝子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拼音名】Měi Lì Hú Zhī Zǐ 【别名】三妹木、假蓝根、碎蓝本、沙牛木(《广西中草药》),夜关门、鸡丢枝、三必根(《广西药植名录》),红布纱、马须草、马乌柴、羊古草(《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美丽胡枝子的茎叶。春至秋季采收。【原形态】 美丽胡枝子,又名:马扫帚、马拂帚。直立灌木,高1~2米。幼枝有细毛。复叶有小叶3片,卵形、卵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5~9厘米,宽1~5厘米,先端急尖,圆钝或微凹,有小尖,基部楔形,下面密生短柔毛。总状花序腋生,单生或数个排成圆锥状,长6~15厘米;总花梗长1~4厘米,密生短柔毛;小苞片卵状披针形、狭矩形或线形,长约4毫米,被长柔毛;萼齿与萼筒近等长或较长,密被黄绿色短栗毛,裂片卵形,渐尖,或为披针形;花冠紫红色或白色,长1~1.2厘米,龙骨瓣在花盛开时较旗瓣为长,或近于等长;花梗短,有毛。荚果卵形、矩圆形、倒卵形或披针形,稍偏斜,长5~12毫米,有短尖,密被锈色短柔毛。花期7~9月。果期9~10月。【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或杂草丛中。分布于华北、华东、西南及广东、广西等地。【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治小便不利。【附方】治小便不利:美丽胡枝子鲜茎、叶一至二两,金丝草鲜全草一两,水煎服。(性味以下出《福建中草药》)国家医保局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组织开展了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现已顺利结束。本次调整,共计74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11种药品被调出目录。从谈判情况看,67种目录外独家药品谈判成功,平均降价61.71%。调整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为2860种,其中西药1486种,中成药1374种。中药饮片仍为892种。在这次医保谈判的过程牢牢把握保基本定位,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医疗保险给大家带来的实惠。
钩吻,灵仙,半夏,丁香,苏叶,白薇,泽兰,杜若,白英,茵陈,淡竹,苍术,半夏,豆蔻,银朱,附子,首乌,玉竹,川穹,郁金,佩兰,神曲,莲心,紫菀,橘红,苁蓉,蝉衣,青黛,海月,伏苓,雪蚕,竹茹,香薷,忍冬,紫萍,苡仁,守宫,玳瑁,辛夷,续断,栀子,香橼,紫珠,雪茶,空青,卷丹,景天,苏木,将离,鸳尾,陆英,兰茹,夏冰冬青,水苏,宛童。
目前已实施的16种;实际15种。 【人工牛黄、青黛、冰片、胆南星、阿胶、鹿角胶、龟甲胶、滑石粉 水牛角浓缩粉、龙血竭、珍珠粉、熊胆粉、蟾酥、鲜竹沥、西瓜霜】
《本草纲目》收药1892种(新增374种)《本草纲目》是一部中医学论述药物学的专著,其内容颇多博物学价值。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编撰于公元1578年,成书后几经周折,后初刊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全书共52卷,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药计有1094种,动物药443种,矿物药161种,其他类药物194种。
李时珍新补入药物374种。该书图文并茂,有药物图1109幅。作者为了增加该书的临床参考价值,于若干药的论述中附录临床处方11096首,其中8000多首来自作者临床经验之总结或多年之征集,有着较好的参考价值。
《本草纲目》共分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为纲,62类为目,其分部类的原则为“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搜罗群集,有谓其所参考之书多达800余种者,可谓“贯串百氏”的一代巨著。该书又在每药物之下,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故命名其书为《本草纲目》。
每药之论述内容,则详之于集解、辨疑、正误、修治(炮制加工)、气味(药性药理)、主治(药效)、发明(李时珍之心得体会和研究结论)、附方等。《本草纲目》之分类叙述方法是在前人基础上的一次创造性发展,条分缕析,使读者一目了然,其分类方法实际上已具备了现代生物进化思想的科学性。
《本草纲目》的分类是先无机而后有机,先植物后动物。 在植物类药物中,则先草、谷、菜而后果、木;在动物类药物中,则先虫、鳞、介而后禽、兽,最后则叙述人类药。《本草纲目》在药物学发展方面,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但订定了前人1518种药物,并以自己的亲身实践,调查研究,搜询访验,为中国医药宝库增加新药374种,这对一位学者来讲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数字。这里仅举若干例证说明之。
在药物鉴别方面,《本草纲目》纠正了明代之前《本草》中的许多错误和非科学内容。过去之本草著作往往将一物误认为二,如南星与虎掌,本来是一种药物,过去却误认为两种药物;又如本应当分述的却混而为一,《本草纲目》以前每将葳蕤、女萎并为一条,李氏经过鉴别则确认为两种;又如宋寇宗奭《本草衍义》中错误地“以兰花为兰草,卷柏为百合”,苏颂《图经本草》将天花、括楼分为两处图形,而实际上本是一种植物的根块与果实;前人错误认为“草子可以变鱼”,“马精入地变为锁阳”等等传说,也都一一经过《本草纲目》而予以纠正,并指出鱼乃鱼子所化,而锁阳本是植物。
关于水银的记述,更能说明李时珍严肃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无畏精神。《神农本草经》被封建社会尊为经典,其叙述水银“久服神仙”,晋葛洪《抱朴子》谓为“长生之药”,《大明本草》称其“无毒”,唐甄权言其“还丹元母”。故在六朝之下,企图贪生不死者因服之而成废身甚而夭者不知有多少。
《本草纲目》批判了这一非科学的讹传,指出“水银……入骨钻筋,绝阳蚀脑,阴毒之物,无似之者。”他严肃地强调:“方书固不足道,本草岂可妄言哉。”历史和科学实验均证实了《本草纲目》所论述的水银,在当时达到科学发展的最新水平,对彻底根除服水银以求长生之荒谬做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关于生物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本草纲目》也有独到见解。
以动物药的描述为例,《纲目》对每一动物药的动物都有概括性的定义,多能抓住各类动物的生物学属性特征。如指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兽产于山,故毛似草”,又说:“毛合四时,色合五方”,这都正确地掌握了禽兽对环境之适应以求保护的变异特点。在动物相关变异方面,该书正确指出:“乌骨鸡但验舌黑”即可知其骨黑的鉴别方法。
《本草纲目》在有关药物的论述上,还强调了生物受到人工方法的干预而在生活习性方面产生改变的特性。如记述的动物变野生为人工驯养,家种植物可以优于野生等,说明当时对生物之遗传特征已有一些知识。 在制药化学和实验研究方面,《本草纲目》较以前也有着突出的成就。
所载制药化学包括有蒸馏、蒸发、升华、重结晶、风化、沉淀、干燥、烧灼、倾泻等许多化学反应的方法。 所制取的醋酸铅(铅霜);利用消石与矾石分解和氧化作用制取铅丹;以浓茶煎熬五倍子,使其产生沉淀;经曲菌发酵水解而析出没食子酸的白色结晶,都达到了较高的科学水平,甚至是最早的记录。
在科学实验方面,作者不但亲自验证了罗勒子治疗眼翳和自服蔓陀罗花以观察其治疗效果和麻醉作用外,还对若干药物的药理作用等进行了动物实验。他观察大豆、鸡肠草等之药理作用,他解剖鲮鲤、蛇等多种低等动物,以证实其解剖结构上的异同,进行了若干比较研究。这些方法在当时科学界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创举。 当然,未知或知之甚少在当时更是普遍的,在当时条件下不可知者也非少见。因此,作者对若干药物的记述客观地指出“未审然否”,或谓:“亦无所询证,姑附于此,以俟博识”,足可证明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本草纲目》问世后其影响面之广而深远是创记录的。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由金陵(今南京)胡承龙首次刊刻,世称“金陵本”,至今尚存有极少几部,除日、美、德均有收藏外,我国仅存两部。1603年由夏良心等刊行于江西刻本《本草纲目》,世称“江西本”,为仅次于金陵本之善本,现存于世者尚多。此后,重刻《本草纲目》者逐渐增多,如湖北本(1606年)、石渠阁本、立达堂本等,均刻于明末之前。清代刻本以张朝璘本(1657年)、太和堂本(1655)等为最早,其后刻刊者甚多。
据现存国内之刻印本统计,截止1949年约有70余版次。继《本草纲目》之后,我国药物学之发展在此基础上虽不如其广博,然在发挥、深化认识上和吸收外来药物上取得了不断的进步,如赵学敏撰《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等,几乎都是在其直接或间接影响下完成的。
《本草纲目》不但在国内有着如此深广的影响,早在公元1606年即传至日本。据统计,日本在1637—1714年间先后出现了《本草纲目》的8种刻本,此后还先后出版了日文节译和全译本多种。日本学者研究《本草纲目》并有著作者多达30余种。
《本草纲目》在朝鲜、越南等也有较大的影响。大约从18世纪开始,《本草纲目》即传至欧洲,英国大英博物馆、剑桥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法国国民图书馆等都收藏有《本草纲目》的多种明刻本或清刻本。德国皇家图书馆收藏有金陵本。此外,在俄国(前苏联)、意大利、丹麦等也都有收藏。美国国会图书馆也收藏有金陵本和江西本等。
据英国李约瑟博士考证,1732年法国医生范德蒙德曾将《本草纲目》中部分内容译为法文,几经周折于百余年后在巴黎发表,引起著名化学家和化学史学者的注目。据研究,《本草纲目》早在18世纪及以后的年代曾被部分摘译成法文、英文、德文和俄文,欧洲在19世纪对研究《本草纲目》与中国本学产生兴趣,并由此而获得博士学位者。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奠定进化论、论证人工选择原理的过程中,即曾参阅了《古代中国百科全书》,其内容即《本草纲目》之内容。如达尔文在《变异》中谈到鸡的变种、金鱼家化史等,均吸取和引用了《本草纲目》的内容。李约瑟博士在评价《本草纲目》时写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
”“李时珍作为科学家,达到了同伽里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隔绝的任何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中国博物学家中‘无冕之王’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至今这部伟大著作仍然是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化学史和其他各门科学史的一个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