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很好种的,白芨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易种植。
种植白芨之前要先选好地,土壤应松软透气一些,还要含有较多的腐殖质,栽种前还要加些基肥。多使用块茎进行种植的,在挖处白芨后选出没有病害、个头相同的以及芽眼比较多的块茎。涂抹草木灰后芽点向上栽种,埋土后浇水保湿就行,在出苗后要及时除草。
你好,白芨不算什么特殊的药,普通的药房都有卖的,价格不贵。
大约4毛几10g。
白芨没有什么副作用,白芨是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也叫做紫兰、苞舌兰、连及草、白给等,是一种有很高药用价值的中药材,白芨对疾病是非常有效的,一般不会存在什么副作用问题,在生活中,应用到的情况也比较多,如果达到治疗效果后不必长期服用。
白芨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作用: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本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
1100斤左右。
东北白芨的亩产量主要取决于种苗的大小和种植年限,一般情况下,种植3-4年的白芨其干品的亩产量大约为1100斤左右。
白芨的种植周期比较长,从种植到收获一般需要4年左右的时间,故它的生长周期为4年左右。白芨的花期为4-5月份,结果期为7-9月份,但是它在2年内通常只可以长出2-3个茎块,等种植时间进入第3年的时候其茎块数才会增长到4-6个,而种植时间进入第4年之后便会增长到8-12个。种植时间处于4年以上的白芨植株一般不会再长出茎块,因为此时的地下空间比较拥挤,其茎块容易烂 。
1、白芨喜凉爽气候及腐殖质丰富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半阳地也可栽培,但干旱、高温,会使叶片枯萎黄。3月下旬萌芽,霜后地上枝叶枯萎。
2、白芨常用分株繁殖。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掘起老株,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每株可分3-5株,每株须带顶芽。
3、白芨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花有紫红、白、蓝、黄和粉等色,可盆栽室内观赏,亦可点缀于较为荫蔽的花台、花境或庭院一角。
4、9-10月收获时,选当年生具有嫩芽的块茎及其与先年的老鳞茎毗连接生处切下,按行株距各33cm开穴,深10-13cm,每穴栽种3个,新芽向外,成三角形平放穴中。每1hm2用种茎22.5万个左右。栽后施猪粪水,并盖拦有猪粪水的草木灰或腐熟堆肥。北方于4月底至5月初,将先年贮藏带芽种茎切下,按行株距33cm×17cm开穴,每穴栽1个,覆土3-4cm,稍加镇压,浇水。
5、白芨喜温暖、阴湿的环境。稍耐寒,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宜栽培在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地栽前翻耕土壤,施足基肥。如用种子繁殖,播前种子用冷水浸泡,拌以草木灰和新高脂膜,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3月初种植,栽植深度3㎝。白芨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适时喷施药材根大灵,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药用含量大大提高。注意除草松土,每2周施肥1次。一般栽后2个月开花。花后至8月中旬施1次磷肥,可使块根生长充实。
指的是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一般情况下都禁止配合使用。 这句话来源于中药十八反歌诀,歌诀最早见于金代医家张从正所著的《儒门事亲》中,元代医家李东垣所撰《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中也载有这首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译文: 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 。 半(半夏)蒌(瓜蒌)贝(贝母)蔹(白蔹)芨(白芨)攻击或与乌(乌头)相对。
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
诸参(人参、党参、沙参、元参等所有的参)辛(细辛)芍(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叛 。
新鲜的野生白芨市场价在50~88元一斤,干货150~255一斤,以质论价,通常每斤在45元左右。有要的,一般药材市场收购。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