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漏电保护器,简称漏电开关,又叫漏电断路器,主要是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以及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保护,具有过载和短路保护功能。
2、漏电保护器的作用是保护线路或电动机的过载和短路,亦可在正常情况下作为线路的不频繁转换启动之用。
3、漏电保护器工作原理将漏电保护器安装在线路中,一次线圈与电网的线路相连接,二次线圈与漏电保护器中的脱扣器连接。当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时,线路中电流呈平衡状态,互感器中电流矢量之和为零(电流是有方向的矢量,如按流出的方向为“+”,返回方向为“-”,在互感器中往返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正负相互抵销)。
4、漏电保护器可以分为漏电保护继电器、漏电保护开关和漏电保护插座三种,它们的作用各不相同。
(1)漏电保护继电器:该产品具有对漏电流检测和判断的功能,而不具有切断和接通主回路功能的漏电保护装置。
(2)漏电保护开关:不仅与其它断路器一样可将主电路接通或断开,而且具有对漏电流检测和判断的功能。
(3)漏电保护插座:具有对漏电电流检测和判断并能切断回路的电源插座。
会触电,不会电死人。
如果接地线很标准的话,接地电阻值能达到4欧姆,正常情况下去触碰,会触电但不会有触电的感觉,因为通过人体的电流小于感知电流,你感觉不到,所以常人习惯说没有触电!如果接地线要求不标准,接地阻值大于4欧姆很多的话,而人体又因流汗,或者什么别的原因,使人体的阻值很小的话,那么就会感觉得到触电了,因为现在的电流大于了感知道电流,人体能感觉得到了
你对该回答满意吗?
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能量。所以是无形无色无处不在的。而我们能看到的电的状态都只是它的一种表现。电是静止或移动的电荷所产生的物理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电的机制给出了很多众所熟知的效应,例如闪电、摩擦起电、静电感应、电磁感应等等。
电子(electron):在原子中,围绕在原子核外面带负电荷的称为电子。
电路(electrics circuit):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等连接组成的电流通道,分为闭合电路和开合电路。不经负载的闭合电路被称之为短路。电子元器件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基本形式。
电压(voltage)或称电势差,是趋使电子流经导线的一种潜能,若把电荷从一点移到另一点必须对电场做功就称两点之间存在电压(电势差)。
电流:是电荷的移动,通常以安培(Ampere)为度量单位。任何移动中的带电粒子都可以形成电流。
电荷(electric charge)是电子负荷的量,电场之源。当正电荷发生净移动时,在其移动方向上即构成电流。
电阻(electric resistance):限制电路中电流的量,亦称为电流的阻力。
阻抗(impedance):交流电路中对电流限制能力(以同电阻用于直流电路非常相似的方式)的一种度量。定义为电压除以电流
电功率(electric Power):定义为单位时间内所作之功。因导线不积存电荷,故在一闭合电路中有多少电荷通过电池必有相同量之电荷通过电阻。
电场(electric field):正或负电荷周围产生电作用的区域,电场方向由高电势指向低电势。
电容(capacitance):加电压至金属平行板上,电荷会分布于其上,而其所表现的比例常数值,也是存储电荷能力的度量。
电感(inductance):线圈由变化磁场对另一个线圈(互感,M)或自身(自感,L)产生电压能力的度量
电源(power supply):干电池与家用的110V/220V 交流电源是常见的电压源。
电压源:可以维持定值大小的电压且不受负载变动的影响的来源。
电流源:可以维持定值大小的电流且不受负载变动的影响的来源。
充电(electrify):给蓄电池等设备补充电量的过程。
变压/整流(rectification/commutation):把交流电(不断改变方向的电流)变为直流电,只允许电流朝一个方向流动。电灯和电机使用交流电,但大多数电子设备需用直流电。
导体(conductor):能够让电流通过的材料。
接地(ground connection; grounding; earthing)
电击(electric shock):经由导体接触到某程度的电压源,人体只要1mA就会有触电之感觉,5mA以上就会有肌肉痉挛现象,在严格控制下可作为医疗使用,但未受控制下将会造成生命危险。
触电或雷击是由于人体直接接触电源,受到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致使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触电时间越长,人体所受的电损伤越严重,自然界的雷击也是一种触电形式,其电压可高达几千万伏特,造成极强的电流电击,危害极大。 触电,有三种情况,按照从强到弱排列:
1、火线--人--零线。
2、火线--人--大地 例如:从手进去,经过脚出去。
3、零线断了。火线-用电设备--人--大地 。
音节:jiē chù
“接”的基本含义为连成一体,如接合;引申含义为迎接,如接场。
在日常使用中,“接”字多用作嫁接,如接头。
“触”的基本含义为抵、顶,如抵触、“羝羊触藩,赢其角”;引申含义为碰,撞,如触礁、触电;遇着,如接触、触类旁通。
在日常使用中,“触”常做动词,表示从角,蜀声,如触抵,触搏。
家庭触电,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情况,在家庭中,虽然电流较小,不会造成直接死亡,但是家庭触电也是很可能会导致死亡的,比如触电的时间过久等等。
而且人在触电的时候,很容易造成休克,昏迷,当电流流经人体的时候,对触电部位和人体内部器官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380V是属于线电压是比较危险的,其中单相abc,其中某一项对地的电压是220V,这比较容易触电一点,380V的电触电的话,其中与人体已经接触了其中的某一箱电线,另外又接触到另外一条电信线b或者是c项,这种电压触电对人体伤害特别大,大可能就是截肢或者是死亡!
触电的类型主要有:
1、直接触电:单相触电在特殊情况下:在高压不接地电网中,电容C变大,XC 容抗减小,Z 减小,通过人体的电容电流I b变大, 将危及人身安全。
两相触电人体同时触及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而发生的触电方式,人体电阻1700欧姆。
2、间接触电:电流经接地体或导体落地点呈半球形向地中流散。在距电流入地点越近的地方,电位越高;在距电流入地点越远的地方,电位越低。在离开电流流入点20 m以外的地方,电位接近于0,8~10m以内不要进入
3、跨步电压及跨步电压触电:电气线路或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在接地电流入地点周围电位分布区行走的人,其两脚处于不同的电位,两脚间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压。人体距电流入地点越近,承受的跨步电压越高。
4、接触电压触电
电气设备由于绝缘损坏或其它原因造成接地故障时,如人体两个部分(手和脚)同时接触设备外壳和地面时,人体两部分会处于不同的电位,其电位差即为接触电压。由接触电压造成触电事故称为接触电压触电。
几种触电的危险
1) 所有焊接的电源线电压较高(220/380V)一旦触及则往往较难摆脱。
2) 弧焊电源的空载电压(60~90V)已超过安全电压,在潮湿、多汗、登高或水下作业等不利条件,容易发生伤亡事故。
3) 电弧设备和电缆由于超载运行,或风吹、日晒、雨淋、腐蚀性蒸汽或粉尘的作用等原因,绝缘材料易老化、硬脆,龟裂而使绝缘性能降低或失效。
4) 焊工带电操作机会多。
触电事故的原因:
直接电击:1)在焊接操作中,手或身体某部接触到焊条、电极、焊枪或焊钳的带电部分,而脚或身体其它部位对地和金属结构之间又无绝缘防护。在金属容器、管道、锅炉、船舱里及金属结构上的焊接,或在阴雨天、潮湿地的焊接,比较容易发生这种触电事故。
2)在接线或调节焊接电流时,手或身体某部碰触接线柱、极板等带电体。
3)登高电焊作业触及或靠近高压网路引起的触电事故。
间接电击:
1)人体接触漏电的焊机外壳或绝缘破损的电缆。
2)电焊变压器的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之间的绝缘损坏时,变压器反接或错接在高压电源时,手或身体某部触及二次回路的裸导体。
3)操作过程中触及绝缘破损的电缆,胶木闸盒破损的开关等。
4)由于利用厂房的金属结构、轨道、天车、吊钩或其它金属物体代替焊接电缆而发生的触电事故。
安全操作要点
5) 先安全检查后工作;检查接地或接零装置、绝缘及接触部位是否完好可靠等。
6) 加强个人防护:干燥完好的工作服、皮手套、绝缘鞋等。
7) 更换焊条时一定要戴皮手套,禁止用手和身体随便接触二次回路的导电体,身体出汗衣服潮湿时,切勿靠在带电的钢板或坐在焊件上工作。
8) 在金属容器内或在金属结构上焊接时,触电的危险性最大,必须穿绝缘鞋、戴皮手套、垫上橡胶板或其它绝缘衬垫,以保障焊工身体与焊件间绝缘。并应设有监护人员,随时注意操作人员的安全动态,遇有危险时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救护。
9) 下列操作应在切断电源开关后进行:改变焊机接头、改接二次回路线、搬动焊机、更换熔丝、检修焊机。
首先用电安全是很必要的,如果在生活当中我们不安全用电,其一对自己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触电或者其他危害自己身体健康,其二是有时候我们会危害其他单位危害他人,好多人没有安全用电,私自乱接乱搭电线,会导致引发火灾,给其他人公共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答,63a漏电保护器人触电当然会跳闸,因为漏电保护器就是保护人的生命,如果人触电,当然在第一时间先跳闸,来保护卜。另外,漏电保护开关的工作原理说明漏电保护开关也不是万能的:漏电保护仅对漏电电流流出线路以外的人体触电有保护作用,即人站在地上或者接触到其他能够导电的物体,人体再接触到带电的导体时,漏电保护开关就能够动作,自动切断电源的。
但是如果对单相电的零火线接触触电或者三相电的相与相接触触电还是没有变化作用的。因此,即使已经所有了漏电保护开关,我们还必须保证做好安全用电工作。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