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植物提取物百科网!

中药材黄花蒿供应(黄花蒿入药)

更新时间: 2024-09-28 00:58:47 责编:网友投稿 浏览

 中药材黄花蒿供应(黄花蒿入药)

黄花蒿入药

蒿-释义:多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如青蒿、茵陈蒿等。均可供药用。

黄花蒿入药部位

青蒿,别称草蒿、蒿子草、细叶蒿、草青蒿、草蒿子、牛尿蒿等,属于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桔梗目、菊科、蒿属。

青蒿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可入药,味苦,喜湿润、忌干旱,怕渍水,光照要求充足。

茎单生,高30-150厘米,上部多分枝,幼时绿色,有纵纹,下部稍木质化。全株绿色,有浓烈的挥发性香气。茎直立呈圆柱形,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

叶互生,两面青绿色或淡绿色;基生叶与茎下部叶三回栉齿状羽状分裂,有长叶柄,花期凋谢;中部叶长圆形、长圆状卵形或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5.5厘米,二回羽状分裂,每侧有裂片4-6枚,裂片长圆形,基部楔形;上部叶与苞片叶一(至二)回羽状分裂,无柄。

头状花序半球形或近半球形(如向日葵),直径3.5-4毫米,具短梗,下垂,基部有线形的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穗状花序式的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中等开展的圆锥花序;花淡黄色;雌花10—20朵,花冠狭管状,花柱伸出花冠管外;两性花30—40朵,孕育或中间若干朵不孕育,花冠管状,花药线形。

瘦果长圆形至椭圆形。

青蒿与黄花蒿一样,是一年生草本,靠种子繁育,黄河滩区和坝坡不多见,不如艾蒿普遍。幼苗时期,青蒿与黄花蒿很难区分,成株后开花结果后才有所不同,可以辨别。具体区别见上篇黄花蒿。初见多从叶色判断,青蒿茎叶的颜色青绿,光滑油亮,而黄花蒿叶茎的颜色绿中泛黄,表面有细微绒毛。植株成熟后黄花蒿的茎多褐色、紫色,而青蒿多不变色。

花蒿入药为

臭蒿和香蒿都是大自然,给予物质生活的一种特殊植物,臭蒿味道特别的臭,让人觉得氨气哪种感觉,但臭蒿如果端上餐桌是一道美味佳肴,吃到嘴里特别香,但香蒿让人闻到特别香,离一二米就闻到特香,但它不实合用餐,用来驱虫用,这就是两种区别。

黄花蒿中药名

图片小看不太清楚不过,如果它真是臭蒿子的话,学名就是“青蒿”啦。青蒿的别名(就是地方名)还有好多种说法:蒿、草蒿、方溃、臭蒿、香蒿、三庚草。希望对你有用啊 O(∩_∩)O

黄花蒿是什么中药

黄花蒿和黄蒿是两种不同的野蒿,这两种蒿有着本质的区别,黄花蒿是一种一年生植物,这种蒿一般都生长在麦田里,随着小麦的播种而出苗,到了小麦收获的季节,黄花蒿也成熟了,就会死亡。黄花蒿能够结出紫红色的种子,形状像米粒大小。黄蒿也叫臭蒿,青蒿,是一种多年生野草,也是一种中药材。

中药黄花蒿的功效与作用

可以吃,黄蒿子油是一种回应的全透明液體,它有浓厚的香气,是以绿色植物蒿子中获取出的食用油,它保存了蒿子中的绿色植物精粹,能立即擦抹肌肤也可以内服或是做推拿应用。

黄花蒿入药的主要功效有

它煮水的确很苦。

黄蒿味苦,生的汁液堪比黄连,但其实它是食药两用的植物,春天采摘黄蒿的嫩叶,经过焯水去除苦味,就可以当成蔬菜食用了,味道清凉回甘,还能消炎抗菌,每年春天的时候,我都会采摘一些让家人吃,也算是致敬这种春天最早的“野菜”了。

黄花蒿 中药

黄花蒿又叫黄蒿,是菊科蒿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在国内各省。

为中国传统中草药。

黄花蒿入药的功效

不可以,黄花蒿可以做香料。

因为黄花蒿也是一种自带臭味的野草,只要用手一碰到它就会散发出浓浓的臭味,所以人们又叫它臭蒿。

黄花蒿,又名青蒿、草蒿、苦蒿、香丝草等别名,它为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田边、路旁、荒地、山坡、林缘等处,为农村常见的一种野草。

黄花蒿的功效与作用,黄花蒿的副作用

屠呦呦与青蒿素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公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关注我们

微信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