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一、天冬种子的准备:选取生长健壮的雄、雌株上的果实,待果实从绿色变为黄色时,及时采收;
步骤二、种子的选取:将采收的果实放置在容器中堆积,使其充分发酵,将发酵后的果实手搓除去果肉,选取粒大充实的果核作为种子;
步骤三、种子的保存:准备细沙和消毒水,将细沙和消毒水按比例8:1~5:1混合搅匀形成湿沙,再将种子和湿沙按比例1:2~1:4混合搅匀,放置在5~10℃的温度条件下保存;
步骤四、种子的药剂处理:播种前,将步骤三中保存的种子取出洗净并沥干,再放在药剂中浸泡5~7小时,所述药剂按重量份数由赤霉素1~2份、蔡乙酸1~2份、玉米素1~2份、多菌灵8~10份和水800~900份组成,步骤五、种子的催芽处理:将步骤四中浸泡后的种子取出沥干,放在玻璃板上,使种子经受脉冲射频电场处理15-25分钟;
步骤六、播种:播种时期为2月,将经受脉冲射频电场处理后的种子洒在苗床上,每亩苗床洒种子10~12kg,播种后需给苗床浇水,保持苗床湿润;
步骤七、苗期管理:经常拔除杂草,苗期施肥3次,第一次施肥为苗高4cm,第二次施肥时期在6~7月,第三次施肥时期在9~10月
天冬是医学生上有名的中药材,它的经济价值很高,在我国多个地区都有栽培,一般三年每亩的产量是在450~500公斤左右的干货,按照市场价格30~50元左右的话,则三年天冬亩产量产值是在13500~25000元左右,需要的成本大概在11600~12000元左右,每亩的利润为1900~13000元左右
天门冬始载于《本经》。《别录》云:“生奉高山谷。二月、三月、七月、八月采根,暴干。”
《本草经集注》引《桐君药录》云:“叶有刺,蔓生,五月花白,十月实黑,根连数十枚。”
《新修本草》云:“有二种,苗有刺而涩者,无刺而滑者,俱是门冬。”
《本草图经》谓:“今处处有之。春生藤蔓,大如钗股,高至丈余。
叶如冬茴香,极尖细而疏滑,有逆刺,亦有涩而无刺者,其叶如丝杉而细散,皆名天门冬。
夏生白花,亦有黄色者,秋结黑子在其根枝傍。入伏后无花,暗结子。其根白或黄紫色,大如手指,长二三寸,大者为胜,颇与百部根相类,然圆实而长,一二十枚同撮。”以上所述茎有逆刺者与本品原植物基本相符。故而叫天门冬。
一亩地可以插苗1800-2000株,改良天冬种子价格价格在1200-1500之间,当然了干燥程序不一样,价格有所变化,我们从2018年天冬的种苗价格来看,天冬苗子价格在2元/株,地租一亩一年约2000元,人工、肥料、除草等杂项一年一亩约1500元,所以丽江天冬种植成本一亩大概在1.5万元左右。
答:金银花树苗有以下几个品种
金银花,又名忍冬,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材品类,作为大众药物,金银花需求量极大,市场常年供不应求。而除了药用之外,金银花在保健食品、香料、化妆品等许多领域均有涉及。正因为前景广阔,金银花在我国种植分布十分广泛。那么在种植金银花的时候,选什么苗木品种好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1、树形四季金银花
大毛花的改良品种,茎粗枝壮,叶片厚大,徒长枝少,结花枝多。但是需要借助外物的支撑,通过多年修剪才能成为树形,且成年后的树较矮。其主要优势有:生长快、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根系发达、产量稳定等。
2、红金银花
红金银花是树形四季花的改良品种,花朵呈奇特的紫红色。它的花蕾在开放前会由紫红变为大红,花朵开放后再由粉红变成红、黄、白三色相间。亩产干花50-100斤,药用及保健价值一般,花蕾是茶饮料中的极品,入口后具有幽雅的芳香。
3、北花1号金银花
北花 1 号是金银花优良品种,与传统大毛花比,有四大优势。花蕾期超长,采摘十分自由方便;有效成分含量远高于普通金银花,属于道地产品;花蕾硕大,单产量高;直立性适应性强,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等优点。
4、金花3号金银花
金花3号是杨凌金山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合作,成功培育出的金银花优质高产新品种。其彻底改良了传统金银花所具有的弊端,当年栽植当年见效,丰产期亩产量达260公斤以上,一年开5茬花。
5、渝蕾1号金银花
产自生庆秀山,是高产质优的品种,其有效药用化学成分绿原酸、异绿原酸、挥发油含量比其它种类高一倍以上,药用价值高,而且单株产量高,亩产鲜花3000公斤左右。
6、藤本大毛花
大毛花这个名字听起来很俗气,但却是金银花最古老的品种。耐干旱和瘠薄,不需要大肥大水,靠自然降雨就可以生长的很好。大毛花品种适合于瘠薄山岭地种植,其产量也是比较好,亩产干花150斤到200斤之间。
天门冬种子一斤有1万粒左右。
天门冬是雌雄异株植物。一般自然情况下,雌雄比例为1:2左右,一年生的天门冬苗栽培3年后可以开始结籽,采用分株,繁殖栽培的1—2年后可以结籽,但种子的产量不高。由于人工栽培后的天门冬比野生集中,留种地的天门冬雌雄比例可以保持在2:1左右 。对雌株应增施肥料,勤加管理,使之生长旺盛,以利多结种子,天门冬种子每千克有2万粒左右。
步骤一、天冬种子的准备:选取生长健壮的雄、雌株上的果实,待果实从绿色变为黄色时,及时采收;
步骤二、种子的选取:将采收的果实放置在容器中堆积,使其充分发酵,将发酵后的果实手搓除去果肉,选取粒大充实的果核作为种子;
步骤三、种子的保存:准备细沙和消毒水,将细沙和消毒水按比例8:1~5:1混合搅匀形成湿沙,再将种子和湿沙按比例1:2~1:4混合搅匀,放置在5~10℃的温度条件下保存;
步骤四、种子的药剂处理:播种前,将步骤三中保存的种子取出洗净并沥干,再放在药剂中浸泡5~7小时,所述药剂按重量份数由赤霉素1~2份、蔡乙酸1~2份、玉米素1~2份、多菌灵8~10份和水800~900份组成,步骤五、种子的催芽处理:将步骤四中浸泡后的种子取出沥干,放在玻璃板上,使种子经受脉冲射频电场处理15-25分钟;
步骤六、播种:播种时期为2月,将经受脉冲射频电场处理后的种子洒在苗床上,每亩苗床洒种子10~12kg,播种后需给苗床浇水,保持苗床湿润;
步骤七、苗期管理:经常拔除杂草,苗期施肥3次,第一次施肥为苗高4cm,第二次施肥时期在6~7月,第三次施肥时期在9~10月
常用播种繁殖。4月春播,种子大,用穴播,覆土2厘米,播后7-10天发芽,发芽迅速整齐。种子有自播繁衍能力。幼苗株高10厘米时可进行间苗或移苗,6月,每穴留苗1株。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并保持土壤湿润。花蕾形成时、蹭施1次磷、钾肥。花期注意设支撑物,以防风吹倒伏。
麦冬因其块根是名贵的中草药,而成为农民种植的一种高效经济作物。也是中国常用中药材,广泛用于中医临床,为多种中成药及保健食品原料。麦冬还具有很高的绿化价值,它有常绿、耐荫、耐寒、耐旱、抗病虫害等多种优良性状,园林绿化方面应用前景广阔。银边麦冬、金边阔叶麦冬、黑麦冬等具极佳的观赏价值,既可以用来进行室外绿化,又是不可多得的室内盆栽观赏佳品,其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国外开发了很多观赏麦冬品种。在种植麦冬应当是有利可图的。
种植一亩麦冬成本及利润
一般种植一亩可产鲜麦冬1500-2000公斤,按当前9.2-10的收购价效益可达1-2万元,另外种苗一般是6毛多一公斤,每亩能卖3000元左右,一般地块种植麦冬的毛收入在16000-2300元之间。麦冬一般每亩栽10000株左右,底肥50斤复合肥、50斤饼肥,期间追肥2次,7月中旬、9月中旬各一次,每次50斤复合肥。所以,种植麦冬每亩的净收入预计在14000-20000元之间,相对于农作物来说效益非常可观。
麦冬栽培技术
1.整地栽种
栽前须深翻土壤,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肥或厩肥1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栽种前再浅耕1次,整平耙细,做宽1.3米的平畦,畦沟宽40厘米,四周开好排水沟。
结合收获麦冬随收随种。选晴天傍晚或阴天栽种,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5-20厘米横向开沟,深5厘米左右,按株距8-10厘米栽苗3株。不能栽得过深或过浅。过深,难于发苗,且易产生高脚苗,产量低;过浅,根露在外面,易晒死或倒伏,影响成活率。将种苗垂直紧靠沟壁栽下,使根部垂直,不得弯曲,否则靠沟壁处不易发根。栽后覆土、压紧,使根部与土壤密接,再用双脚夹苗踩实,使苗株直立稳固。栽后立即浇1次定根水,以利早发新根。
2.田间管理
麦冬栽后约15天返青,发现死苗及时拔除,选阴天或傍晚补种。栽后15天须松土除草1次,以后选晴天每隔1个月或半个月除草1次,促进幼苗早分蘖,多发根。10月以后,宜浅松土,勿伤须根。麦冬植株矮小,应做到田间无杂草,避免草荒。
麦冬喜肥,合理追肥氮、磷、钾是麦冬增产的关键。一般每年追肥3次,第1次在7月,每亩施入人畜粪水2500公斤、腐熟饼肥50公斤;第2次在8月上旬,每亩追施入畜粪水3000公斤、腐熟饼肥80公斤、灶灰150公斤;第3次在11月上旬,每亩追施入畜粪水3000公斤、饼肥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以促进块根生长肥大。
麦冬生长期需水量较大,立夏后气温上升,蒸发量增大,应及时灌水。冬春若遇干旱天气,立春前灌水1-2次,以促进块根生长发育。
麦冬喜阴湿环境,种植时可实行间作。夏、秋季以间作玉米为好,可减少强烈目光的直射,有利于麦冬生长;冬春季有些地方间作大蒜,但此时正值麦冬地下茎膨大发育期,一般不间作为好。
3.麦冬采收
麦冬于栽后第2年或第3年的4月上中旬收获。选晴天先用犁翻耕土壤25厘米,使麦冬翻出,抖去泥土,切下块根和须根,分别放箩筐内,置流水中用脚踩搓淘净泥沙。将洗净的麦冬摊放在晒席或晒场上暴晒,干后再用手轻轻揉搓,再出晒,如此反复几次,直至搓掉须根,用筛子筛去杂质即成。若遇阴雨天,可用40℃-50℃文火烘10-20小时,取出放几天,再烘至全干,筛去杂质即成商品。一般可亩产干麦冬150公斤左右,高产时达250公斤。麦冬以粒大而长、形似棱状、肉实色黄白者为佳。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