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免疫学时期。这里对各时期有代表性的事件做一简介。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16~17世纪)
经典代表是中国医生用接种“人痘苗”的方法预防天花取得成功,并传入邻国。
二、传统免疫学时期(18~20世纪初)
1.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方法的建立
(1)1798年,英国乡村医生Jenner发表了接种牛痘苗成功预防天花的研究报告。
(2)1880年,法同科学家Pasteur。制备炭疽、狂犬病等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炭疽、狂犬病等传染病。
(3)1890年,德国医生Behring和Kitasato用减毒白喉外毒素免疫动物,获得抗血清(即白喉抗毒素),用以治疗白喉取得成功。Behring于1901年成为第一届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得主,他开创了人工被动免疫疗法之先河。
百白破疫苗是由百日咳杆菌、白喉类毒素以及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的。可以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婴幼儿接种百白破疫苗以后,免疫效果是相当不错的。可以维持免疫力五到十年,明显降低百日咳发病的概率。
tdap疫苗就是白日咳、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的联合疫苗,一般是能够防止青少年和成年人患上破伤风、白喉和百日咳这三种疾病。Tdap疫苗目前主要在外国使用的一种疫苗,建议一般在青少年11-12周岁的时候接种这种疫苗。
Tdap疫苗是相对于DTaP疫苗的,Tdap疫苗是专为成人设计的疫苗,而婴幼儿只能接受婴幼儿专门的DTaP疫苗,也是一种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疫苗。
血清疗法的发明在20世纪初期曾引起过巨大的轰动。由于应用白喉和破伤风杆菌的抗毒血清能抵抗白喉和破伤风杆菌毒素,血清疗法被认为是治疗细菌感染的有效方法。这项方法的发明人,德国医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荣获了1901年首次颁发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诺贝尔奖委员会的颁奖词高度评价了他“在血清疗法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应用于白喉方面。”并认为“他以这一项工作开辟了医学科学领域中的一条新路,从而给医生们一种和疾病与死亡作斗争的胜利武器。”
1901年,由于贝林在抗毒素血清治疗,特别是运用血清治疗法防治白喉和破伤风等疾病方面的功绩,他获得了第一次设立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当时传染病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一种疾病,而且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血清疗法给当时对传染病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在化学疗法和抗生素出现之前,医生们曾经在相当长时期内指望用血清疗法治疗其他传染病。这也成为冯·贝林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原因。虽然冯·贝林当时的资历和声望都比科赫与艾利希低,但他获得诺贝尔奖却比他的老师(科赫是在1905年因研究结核杆菌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和同事(艾利希是在1908年因免疫学方面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奖的)都早。
贝林以及北里柴三郎的血清治疗为征服传染性疾病提供了一种重要依据。但是,生产白喉抗毒素的方法最初是很不理想的。直到艾利希设计出了测量血清中抗毒素含量的定量方法,并且解决了大量生产白喉抗毒素的技术问题后,血清治疗才成了对付疾病的普遍有效手段。
贝灵:(1854-1971年)德国微生物学家 第一个获诺贝尔医学奖的人,其主要成果是发明了白喉抗毒素。
1.保护易感人群吸附白喉类毒素供6月~12岁儿童做基础及加强免疫用。
2.对传染源的措施(1)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并及时作疫情报告。患者要入传染病院隔离治疗,要隔离至症状消失后,鼻咽分泌物培养二次阴性,或经抗生素治疗症状消失后11天为止。(2)密切接触者,应于观察7日,对儿童机构在14日内应进行严格晨检,有条件可进行鼻咽拭子培养。(3)污染的外环境应进行消毒处理。可用5%来苏液喷雾消毒或擦拭消毒。(4)卫生宣传教育,对患家及周围人群宣传白喉预防知识。
3.切断传播途径对于病人的鼻咽分泌物及其污染的衣服、手帕、食具、玩具等都应进行随时消毒。病人隔离后对病人家,以及对病愈出院后的病房均应进行终未消毒。
双载体好。
使用单一载体的疫苗会出现CIES(载体诱导的抗原表位抑制)现象。通俗地说就是,接种以DT或者TT作为单一载体蛋白的疫苗后,会降低其他同时期接种的疫苗的抗原水平。双载体疫苗同时选择DT(白喉类毒素)和TT(破伤风类毒素)作为载体蛋白,有效克服了单一载体疫苗的这一缺点。
百白破疫苗是由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及破伤风类毒素适量配合制成的混合制剂,免疫成功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及破伤风。接种对象为3个月以上的正常婴儿。通常婴儿满3个月开始注射,连续注射3次,每次间隔1个月;18-24月龄进行加强免疫。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