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志播种后生长2~3年收获为宜,以生长3年的产量最高,每667米2可收获远志筒90千克(干货)。
在春季出苗前或秋季回苗后采挖,将鲜根刨出或用耕耘机耕起后,拣出根部,除去泥土和杂质。趁鲜用木棒敲打,使其松软,抽去木心,晒干即可。
大者为远志筒,较小者为远志肉,最细小的根不去木心,晒干称远志棍,三者均可供药用。远志鲜根的折干率为37%。
细叶远志地上部称小草,也作药用。三年生植株约可收干货150千克。
营业额=产品平均单价x销售数量。
营业额不等于净利润。净利润=营业额-所得税,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扩展资料:
不同的销售形式确定收入有具体规定。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经营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确定销售额时应特别注意几种特殊销售方式条件下销售额的确认:
1、以折扣方式销售货物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销售额。这里涉及商业折扣(或称价格折扣)、现金折扣和销货退回与价格折让等几种处理方式。
2、在还本销售方式下,不能扣减还本额。
3、在以物易物销售方式下,应注意将其分解成销售货物与采购商品两个环节来处理,同时价格必须在合理的范围。
柴胡也称北柴胡、小柴胡,为伞型科、柴胡属植物,属多年生药用草本植物,柴胡为常用中草药,以根供药,具有解表和里、退热开阳、疏肝解郁的功能,柴胡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和消炎作用。
习性:柴胡性喜温暖、湿润环境,适应性强、能耐干旱怕水涝、耐寒冬性强、在土壤肥沃、疏松的加沙土地生长为好。
1、选地施肥:柴胡耐旱怕涝,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性较好的肥活沙性土壤地块,冬前结合深翻,亩施优质有机肥2000公斤,播前再施优质机肥1000公斤,复合肥25公斤。
2、夏季播种为了省工省力,柴胡可采取用夏播,即不占地又省工省时易管理,根据柴胡种子发芽慢保湿时间长等要求,可采用夏播和玉米间作,等玉米长到50厘米是时,直接把柴胡种子条播进玉米地里,覆土1厘米。这样就可以利用玉米荫、汛期雨多温高湿度大的自然条件,保证柴胡种子的发芽和出苗,这一种经验已被广大柴胡种植户所接受并易推广。
3、中耕除草春播出苗后及时揭去覆草,结合墒情除草松土,除草要早锄、勤锄、雨后必锄,以利透气增温,促进根苗生长。第二年还需中耕除草2—3次,若第一年割草入药后应用腐熟堆肥壅于根际,护根防冻,保苗越冬。
4、肥水管理播后若天气偏旱,应勤浇水保湿,直到出苗,苗齐后追施腐熟粪水或尿素5公斤,坚持小肥大水,开沟浇施。待苗长到30厘米高时,追肥一次。到8月上旬开花前,结合剪除花蕾,再追肥一次,促根快长。若留种子可任其生长,第二年最好在追肥1—2次。
5、 间苗补苗待苗高5厘米时,可间苗移栽,苗高10厘米时,结合定苗(株距5—6厘米),查苗补苗。
6、病虫防治柴胡的根腐病,多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生,可以农业防治为主,最好于禾木本科作物轮作(忌连作),雨后及时排水;叶斑病主要危害其叶部,产生2—3毫米的暗褐色圆形病斑,中央带灰色,发病初期可用1:120倍波尔多液喷雾防治。虫害主要有黄凤蝶和赤条椿橡,都可人工捕杀。可用90%的敌百虫800倍液,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7、适期收获播后第二年10月份,待地上部枯黄之后,挖去全株,除去茎叶,抖净泥土,晒干即成。若用全草,可在播种当年秋季(指春播的)与翌年收根前先割取茎叶,整理成把,尔后在刨根,各自晒干待售。
效益分析:柴胡生长期为1—2年,如条件适宜,一般1年可收获,亩产干品100公斤。1年生的质量好,柴胡皂甙总含量高;2年生的产量高,折干率为1年生的3倍。亩产干品可达100—200公斤以上。按一般市场价元/公斤,年亩收入元。生产成本:化肥款元(其中亩施复合肥元、硫酸钾元、过磷酸钙元)耕地款元、浇地元、农药元、种子款元,共计投入元,去除成本,每亩纯效益3000多元。
差65%的重量
一般1斤鲜人参,晒干后得0.35斤干参。
生晒参虽然叫“生晒”参,但是现在工艺已经不用晒的了,而是烘干。现代有专用的烘干设备,可以随时观测温度湿度,可以掌控温度,排湿。
几斤鲜参出一斤生晒参,这个更是根据实际情况了。大的可以出的多些,小的出的就要少。
参龄的识别主要是看芦头上的芦碗。人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冬天茎杆枯萎,在芦头上留下一个坑,第二年又发。对于园参来讲,芦头的识别相对准确。野山参因为年头多,芦碗相互叠压,芦头只能作为一个识别的标志。
生晒参的好坏不仅是个头大小,而且要看成色。所谓成色好,就是干燥适度,表皮完整,参须长些的好,参须上要有珍珠疙瘩。
在中药制剂的研发中,人们在选择剂型时多考虑胶囊剂,因为胶囊剂具有制备工艺相对简单、能掩盖药物不良气味以及患者顺应性好等优点。但中药胶囊剂也普遍存在载药量有限导致服用粒数多、填充内容物易吸潮粘结、颗粒圆整度不好等问题。近年来,我国的科研人员从成型工艺的角度,改进制粒技术,得到一种新型制粒技术——挤缩制粒技术,为决解或改善中药固体制剂存在的上述共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组文章对挤缩制粒技术的特点、应用等进行了全面介绍,有较强的实用性。 ▲中药胶囊剂生产工艺难题待破解 中药胶囊剂普遍存在载药量有限导致服用粒数多、填充内容物易吸潮粘结、颗粒圆整度不好等共性问题,其中服用粒数多和填充内容物易吸潮粘结是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服用粒数较多中药胶囊普遍服用粒数过多,特别是一些含滋补性药材较多的复方,如:百令胶囊,一次5~15粒,一日3次;胃太平胶囊,一次8粒,一日3次;桂附地黄胶囊,一次7粒,一日2次。胶囊服用粒数过多主要与原料提取后过高的固形物收率、辅料的用量及中药各种制粒方法存在的不足有关。 对于固形物收率过高,目前常采用静置沉淀法、水提醇沉法、加入澄清剂滤过法、高速离心滤过法等工艺手段,减少原料提取中有关杂质,以降低其浸出物量。但由于中药制剂的物质基础研究中,特别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研究暂难取得突破,所以从提取艺工方面来减少胶囊服用粒数较为困难。 辅料应用在现代制剂的开发、使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目前中药提取物尚为粗提物,体积较大,加上辅料的使用,使得服用体积更大,胶囊剂服用粒数增多。而且,现有制粒技术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所制备颗粒不能达到减少胶囊剂粒数或缩小囊壳型号的目的。 吸潮粘结由于填充胶囊的内容物成分和形式复杂多样,大部分胶囊在贮藏过程中常出现颗粒吸潮、粘结甚至霉变的现象,成为影响药品质量和疗效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一般是通过使用包装材料来改善这种情况,常用的办法是在铝塑板外加防潮铝塑袋,以达到防潮目的。 中药胶囊剂的内容物一般为颗粒。但是由于现有制粒技术存在的问题,导致所制颗粒大小不均匀,外观不圆整。正是由于颗粒自身密度小,比表面积大的性质,致使其吸湿性无法有效改善,这也是胶囊剂内容物易吸潮粘结的原因之一,同时使得颗粒包衣技术较难实现,且不便于分装。 ▲我国学者提出挤缩制粒技术 中药制剂工艺分为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两部分,选择从研究相对较少的成型工艺切入,从制粒角度入手,或许能够有效解决中药胶囊剂的上述问题。我国有学者设想采用“压缩颗粒装胶囊”(如压缩饼干)的理念来解决中药胶囊剂生产存在的共性问题。 假设胶囊总容积为V,制剂日服用量为M,根据公式M=ρV可知,由于M一定,要减少V,就必须增大颗粒的堆密度ρ,即要减少服用粒数就必须显著增大颗粒堆密度。若制备的颗粒比表面积缩小,外观光滑圆整,质地紧密,不仅自身抗引湿性强,且便于包衣。通过薄膜包衣,不仅可以更加有效地增强颗粒抗引湿性,还可以通过包裹特殊材料做成新型给药系统,同时还能改变颗粒外观色泽,提高患者顺应性。 目前各种制粒技术,包括湿法制粒、干法制粒、喷雾制粒、流化床制粒等,所制颗粒不是表面粗糙,比表面积大,就是质地疏松,堆密度小,没有一种方法能够满足既减少胶囊粒数,又解决或改善颗粒防潮粘结的要求。 为了使所制颗粒达到要求,在挤压制粒技术的基础上,我国的科研人员通过改进其制粒原理,得到了一种新型制粒技术——挤缩制粒技术,即采用双螺杆强压式制粒机为主要工艺设备,先将物料经过润湿混料后,制成软材,再通过硬性挤压、旋转切粒、摩擦滚圆、干燥膨胀成球4个步骤制成球形或类球形的颗粒,所制颗粒命名为“挤缩颗粒”或“压缩颗粒”。 挤缩制粒技术可增大颗粒堆密度,在不改变单服剂量的同时提高胶囊剂装量;制备胶囊剂时少用或不用辅料,从而达到减少胶囊剂服用粒数或缩小囊壳型号,提高患者顺应性的目的。另外,这一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小颗粒比表面积,增大颗粒紧密度,从而防止吸附较多水分,达到防潮的目的。同时由于所制颗粒外观圆整,真球度高,强度大,便于进行颗粒包衣,通过包衣,能更有效地起到防潮作用。 ▲挤缩制粒技术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挤缩颗粒技术为中药新药、新制剂的研究开发带来了新思路,可着重在以下领域进行推广应用。 一是应用于中药制剂的二次开发。某些改剂型品种,由于浸出物较多,导致单服剂量大,剂型选择时不能选择胶囊剂、片剂等载药量较小的剂型,而只能选择颗粒剂、丸剂等剂型,虽然载药量大,但是缺乏市场竞争力。某些服用粒数多的仿制品种,以增加药味薄层鉴别或提高样品含量限度来提高品种质量,经过仿制后,患者顺应性仍然很差。 若将挤缩制粒用于中药制剂的二次开发,通过减少服用粒数或缩小囊壳型号,不仅在剂型选择时可考虑胶囊剂、片剂等载药量较小的剂型,而且所制品种能明显提高患者顺应性,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是应用于新型给药系统。以缓释微丸释药机制中的脉冲释药系统为例,脉冲释药微丸亦称时控爆裂系统(TES),以定时控制方式在胃肠道特定部位(如胃、结肠)释药,其释药方式符合人体昼夜节律变化。 这种微丸从内到外分为四层:丸芯-药物层-膨胀层-水不溶性聚合物外层衣膜。通常以糖丸为丸芯,分别以亲水及疏水药物为药物层,再裹以膨胀层,最后以乙基纤维素为外层衣膜做成TES。 研究发现TES的大小取决于丸芯大小、药物层及膨胀层厚度,释药速度取决于药物的溶解性,而不依赖于外界的pH值(因为膜的破裂不受pH的影响),所以丸芯制备好坏决定了微丸好坏。所制丸芯要求大小均匀、圆整,成球性好,有一定强度,而压缩颗粒能够满足这些要求,故可考虑用来制备缓释微丸的丸芯。 此外,挤缩制粒技术不仅可用于胶囊剂的制备,还可以应用到颗粒剂、微丸等剂型。研究发现,含量在80%以上的物料制成挤缩颗粒后,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颗粒含润湿剂(一般为水和乙醇)在10%以上时,挤缩颗粒全部膨化成类球形粒子,其外观形状完全相同于微丸。利用这种粒子可制备颗粒剂、配方颗粒及速溶微丸等。所制颗粒中空膨化,溶化性和溶散性均较好。 挤缩制粒技术的推广应用还需解决一些基础问题。众所周知,正如中药粉碎一样,不同的粉碎程度可表现出不同的性质。通过100目筛的粉末称为细粉、过120目筛的称为最细粉、过200目的称为极细粉,那么过300目、400目又如何表达?因粉末达到一定的细度后,表现出与普通粉末不同的理化性质,于是有了粉体学概念。挤缩颗粒技术是否也有类似情况?与一般挤压制粒技术比较,同样都是通过机械力挤压制粒,不同的只是压力高低,但是颗粒所表现出来的与其他颗粒不同的理化性质,是否预示挤缩颗粒可能不同于以往任何颗粒,是否是一种全新的颗粒?这些问题还有待深入的实验研究来回答。 ▲相关链接 △挤缩制粒命名依据 第一,在工程学中,将通过外用力将物料压制成一定形状的制粒技术统称为压缩制粒技术,如干压制粒,在工程学中也可称为压缩制粒,而在药剂学中提到的挤压制粒,同样是压缩制粒的一种形式;第二,根据技术特点,采用强大推进力称之为“压”,与其他颗粒比较,单位质量颗粒比表面积减小称之为“缩”,本技术是在原有挤压技术上的改进,为了便于区分,故将技术暂命名为“挤缩制粒技术”。 应用挤缩制粒技术过程中,发现所制颗粒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干燥易产生膨胀,有时甚至发生爆裂现象;所制颗粒色泽普遍加深及某些全生药粉颗粒崩解时限不合格等现象。这些现象不同于其他制粒方法所制颗粒,证明强挤压后颗粒物理性质可能发生一定改变。故将挤缩制粒技术所制颗粒称为“挤缩颗粒”或“压缩颗粒”。 △挤缩制粒基本原理及技术特点 挤缩制粒采用双螺杆强压式制粒机为工艺设备,将润湿剂混料制成的软材通过机器后,经过硬性挤压、旋转切粒、干燥而制成球形的或类球形外观圆整、表面光滑的颗粒。 挤缩制粒技术主要特点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所制颗粒密度较普通颗粒大,使用这种颗粒填充胶囊,填充量将显著增加。以0号胶囊为例,最大填充量可达到0.65克(一般来讲,其他颗粒最大填充量为0.50克)。这种技术不但使胶囊载药量得到增加,而且在不改变原单服剂量的同时,减少了服用粒数。二是颗粒比表面积小,外观光滑圆整,质地紧密。三是能有效降低制剂辅料使用量,对于提取制剂,使用辅料的比例水浸膏为3%~8%,醇浸膏为8%~15%,中药原粉一般无需辅料。
干燥失重=(W1-W2)/W1*100%。
W1为干燥前的样品重量,
W2为干燥后的样品重量。
W1-W2就是干燥中减失的重量。
几乎是化学原料药的必测项目。其准确的测定与否影响着化学结构的判断和含量测定的结果。
含结晶水药物的水分(或含结晶溶剂时溶剂)测定,是结构确定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同一化合物含不同的结晶水往往会视为不同的药物。
那种数据不够水分凑,用随意的加××%吸附水,以改变计算值,使之与理论值相符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
严格的测定含结晶水的方法,首选晶体X 射线衍射(SXRD)。晶体X衍射是很繁琐的工作,单晶的培养、测试、计算工作量都很大,一般并不常做。用常规的四大波谱(IR、UV、NMR、MS)进行结构确证。
假如各论中要求采用毛细管塞称量瓶测定干燥失重,应该使用直径为225±25um的毛细管塞称量瓶,毛细管塞放在干燥器中,装有样品的称量瓶按规定干燥,维持干燥室内的压力在5毫米汞柱或者更低。
在加热结束时,可以把干燥的空气放进干燥室内,取出称量瓶,移入干燥器,盖上毛细管塞,冷却,称重。
按干燥品计算就是说这个东西的计算标准,记得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农民是要交稻谷,棉花和枝麻的,因为各家的干湿度不一样,所以粮食部门就对各种农产品规定了一个干湿度的数据,然后检测出真实水份,再按干燥标准计算出你是否交足了。
楼主你这问题是,产品销售环节 才检测的。
外加剂含固量 其实是氯离子含量、碱含量、硫酸钠等(按折固含量计)GB/T8077 检验 。密度,PH 都是是化学检验,主要是看混凝土中的钢筋跟外加剂的适应性能,以及水泥跟外加剂是融合能力。同样的道理砂为什么要检测:石粉含量,云母含量,轻物质,硫化物与硫酸盐,饱和面干吸水率。粉煤灰为什么要检测:含水量,氧化钙,游离氧化钙,碱含量。都是跟混凝土 及钢筋 有关系。谢谢!~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