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吃做法:削去佛手外层表皮,食用里面的白肉即可,味道甜脆。
做法:胡萝卜1个,佛手1个。将二者洗净、切丝,加入植物油清炒,放点水,最后放适量盐和味精调味。
做法:佛手10~15克,大米50~100克,冰糖适量。
将佛手煎汤去渣,再放入大米、冰糖煮粥。
做法:将新鲜的佛手洗净沥干水,不用去皮,直接切成小丁,在炖盅内放入冰糖和佛手,不加水,搅拌均匀,隔水炖8小时。然后趁热装入消毒的玻璃瓶,低温保存,吃的时候取少量泡水喝即可。注意:由于体质差别,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每天用佛手泡水喝,需有医师指导。例如阴虚有火,无气滞症状的人就不能喝。
做法:佛手30克,低度优质白酒500毫升。
将佛手洗净,清水润透,切片成丁,待风吹略收水汽后,放入坛或瓶内,封口侵泡。10天后即可取食。注意:长期服用佛手酒需医师指导。扩展资料:佛手营养价值: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辛、苦、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舒肝健脾、和胃更多种药用功能。
对老年人的气管炎、哮喘病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对一般人的消化不良、胸腹胀闷,有更为显著的疗效。
佛手可制成多种中药材,久服有保健益寿的作用。参考资料:
1、生吃
成熟后的佛手表皮呈鲜黄色,内部呈白色,是可以和柑橘一样直接食用的。
做法:削去佛手外层表皮,食用里面的白肉即可,味道甜脆。
2、炒菜吃
佛手有理气化痰,止咳消胀,疏肝健脾和胃的功效,非常适合清炒。
做法:胡萝卜1个,佛手1个。将二者洗净、切丝,加入植物油清炒,放点水,最后放适量盐和味精调味。
3、煮粥吃
佛手煮粥的味道也是很不错的,非常适合年老胃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胸闷气滞的人食用。
做法:佛手10~15克,大米50~100克,冰糖适量。将佛手煎汤去渣,再放入大米、冰糖煮粥。
4、冰糖炖佛手
用冰糖炖的佛手具有养颜美容的功效,也可以润肺止咳。
做法:将新鲜的佛手洗净沥干水,不用去皮,直接切成小丁,在炖盅内放入冰糖和佛手,不加水,搅拌均匀,隔水炖8小时。然后趁热装入消毒的玻璃瓶,低温保存,吃的时候取少量泡水喝即可。
5、泡水喝
做法:将佛手连皮切片晒干,或直接购买佛手干片,每次取1~2片泡水喝。
注意:由于体质差别,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每天
用佛手泡水喝,需有医师指导。例如阴虚有火,无气滞症状的人就不能喝。
6、泡酒喝
佛手酒偏温性,可疏肝理气,和脾,健胃。
做法:佛手30克,低度优质白酒500毫升。将佛手洗净,清水润透,切片成丁,待风吹略收水汽后,放入坛或瓶内,封口侵泡。10天后即可取食。
注意:长期服用佛手酒需医师指导。
扩展资料:
佛手营养价值:
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辛、苦、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舒肝健脾、和胃更多种药用功能。
对老年人的气管炎、哮喘病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对一般人的消化不良、胸腹胀闷,有更为显著的疗效。佛手可制成多种中药材,久服有保健益寿的作用。
参考资料:
绿萼梅,中药名。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花蕾。冬末至次年早春采摘初开放的花朵,晒干。入药以白梅花为主,主产于江苏、浙江等地;花冠红色者称“红梅花”。
佛手,芸香科柑桔属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丈余,新枝三棱形,单叶互生,长椭圆形,有透明油点,皮鲜黄色,皱而有光泽,顶端分歧,常张开如手指状,故名佛手,肉白,无种子。佛手是香橼的变种之一,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严寒、怕冰霜及干旱
佛手花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佛手的花朵和花蕾。佛手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其中浙江金华佛手最为著名,被称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雅称“金佛手”。佛手不仅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佛手全身都是宝,其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辛、苦、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咳消胀、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
佛手跟佛手果不一样。 佛手既可以当作蔬菜食用,也可以当作水果直接生吃,它是葫芦科佛手瓜属植物的果实。
佛手的外观基本上呈梨形,果实表面有5条明显的纵沟,其顶部还有一条缝合线。较嫩的佛手表皮为绿色,较老的佛手则颜色发白,果肉呈乳白色。
佛手果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的果实,又叫佛手柑、五指香橼或五指柑等。
佛手果的外观与佛手有很大的区别,整个果实形如伸开的手指,或如拳头状。
佛手果较嫩的时候,表皮也是绿色的,充分成熟后则变成漂亮的金黄色,果肉白嫩且香脆甘甜,可鲜食,也可以加工成蜜饯佛手、甘草佛手、佛手茶、佛手露、佛手果冻或佛手香酒,还可以切成片制干后当中药材使用。
佛手果里面肉质白嫩。
佛手果实皮色金黄,肉质白嫩,香脆甘甜,除鲜食外,是果品加工的重要原料。佛手果实可加工成蜜饯佛手、甘草佛手,还可加工成佛手茶、佛手露、佛手果冻和佛手香酒。花及幼果晒干均可入药。
佛手是常用的中药材。其果实干片有清香气味,味微甜稍带苦,性味辛、酸、无毒,能理气化痰,舒肝和胃的功效。
我们种植的广佛手一般亩产鲜果10000--15000斤,刨片晒干有1800---2700斤。
不是
佛手(学名:Citr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果实在成熟时各心皮分离,形成细长弯曲的果瓣,状如手指,故名佛手。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丈余,茎叶基有长约6厘米的硬锐刺,新枝三棱形。单叶互生,长椭圆形,有透明油点。花多在叶腋间生出,常数朵成束,其中雄花较多,部分为两性花,花冠五瓣,白色微带紫晕,春分至清明第一次开花,常多雄花,结的果较小,另一次在立夏前后,9-10月成熟,果大供药用,皮鲜黄色,皱而有光泽,顶端分歧,常张开如手指状,故名佛手,肉白,无种子。通常用作中药,或因其果形奇特,而作为观赏植物。佛手柑被大量制作成凉果食用及出售。
佛手别称佛手柑、五指橘、飞穰、蜜罗柑、五指香橼、五指柑,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中国长江以南各地有栽种。南方各省区多栽培于庭院或果园中。广西、安徽、云南、福建等省区也有栽培出产。
佛手为热带、亚热带植物,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严寒、怕冰霜及干旱,耐阴,耐瘠,耐涝。以雨量充足.冬季无冰冻的地区栽培为宜。最适生长温度22-24℃,越冬温度5℃以上,年降水量以1000-1200毫米最适宜,年日照时数1200-1800小时为宜。适合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沙壤土或粘壤土中生长。佛手不耐寒,较耐阴,过强光照会造成日灼或伤害浅根群。其生长适温为10~3l℃,0℃以下需移入大棚越冬,43℃下仍能正常生长。在广东、广西可露地种植。佛手对土质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透气、渗水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黄红砂土次之。苗木新梢转绿后四季均可种植,最佳植期为1~5月和8~9月。
佛手扦插、嫁接、高压繁殖均可。苗木新梢转绿后四季均可种植,最佳植期为2~4月和8~10月。 定植时对苗木修剪伤根,剪去过长主根和幼嫩的枝梢。植后淋足定根水或薄淋海精灵生物刺激剂,并做好树盘覆盖,防旱保湿工作,确保植株成活。
佛手在未进入结果期前应施好攻梢肥,即在春梢、夏梢、秋梢萌发前10天各施肥1次,一般每株用尿素约30克、过磷酸钙500克与鸡粪5公斤拌匀后,结合中耕除草,开挖宽30厘米、深25厘米的环状沟施下,然后覆土盖严,促使幼树早日形成丰产树冠。9月份后不能施肥,防止晚稍过生长,摘果后适当培土保护树盘,可恢复树势、增加养分积累,为第二年多结果打下物质基础.在结果期间喷施叶面肥和多效唑,促进果实膨大,提高单果重.刚出棚的幼苗施肥量要减半,待其生长稳定后再适当加大施肥量。
小苗定植或换盆时短截主干,多留侧枝,以仰制主干向上生长。对幼树或更新树的壮旺枝要进行扭枝、牵枝整形,用绳将枝条向四周拉开伸展,使结果枝分布均匀。另外要做好抹芽工作,把没有花蕾的芽全部抹去。在花果期间应适当疏花疏果,以提高商品果率。
佛手主要病虫害有潜叶蛾、红蜘蛛、锈壁虱、蚧壳虫、炭疽病等。病虫为害与周围的环境、生理状况等密切相关,“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预防技术能大大提高预防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植物名称:佛手
别名:佛手柑、五指橘、飞穰、蜜罗柑、五指香橼、五指柑
花期:春季,夏季
寓意:佛手象征着有福之手,寓意着智慧和力量、勇气,它就像是佛祖的手,能够为你挡住一切的灾难,能够抚平你浮躁不安的心灵。
摆放位置:阳台,客厅,窗台
名贵程度:大众
净化空气:成熟的金佛手颜色金黄,并能时时溢出芳香,消除异味,净化室内空气,抑制细菌。挂果时间长,有3-4个月之久,形状犹如伸指形、握拳形、拳指形、手中套手形,状如人手,惟妙惟肖。
食用价值:佛手的果实营养丰富,可干燥后饮茶,也可鲜用,有很好的食疗效果。气芳香,果皮外部味辛微辣,内部味甘而后苦。
药用价值:佛手全身都是宝。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辛、苦、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舒肝健脾、和胃更多种药用功能。
养殖难度:中
生长习性:佛手为热带、亚热带植物,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严寒、怕冰霜及干旱,耐阴,耐瘠,耐涝。以雨量充足.冬季无冰冻的地区栽培为宜。最适生长温度22-24℃,越冬温度5℃以上
光照:喜光-阳生花卉
温度:中温花卉(0° ~35°)
湿度:宁湿勿干
施肥:保证充足的养分供应,佛手才能长得旺。在3-8月份,一般每月一次即可,可以用有机肥
土壤:适宜在中性偏酸或酸性的砂质土、粘质土或壤质土中生长
温馨提示:果皮淡黄色,粗糙,果皮甚厚,难剥离,内皮白色或略淡黄色,棉质,松软,瓢囊10-15瓣,果肉无色,近于透明或淡乳黄色,爽脆,味酸或略甜,有香气;对老年人的气管炎、哮喘病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对一般人的消化不良、胸腹胀闷,有更为显著的疗效。佛手可制成多种中药材,久服有保健益寿的作用。非常适合有老人的家庭养植。
药店的佛手是米白色,略有卷曲的丝状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