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算命
周易的第一种运用是算命,想来大家都非常清楚了。周易出现初期它是一本卜算书,还真是用来进行算命用的。古时候,社会的生产力非常的落后,农民们只能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来判断耕种事宜。同时,也有很多自然现象在当时无法被解释,统统归类于神明。周易是在对自然的长期观测下,资料的整合下,利用神明的旨意来起到趋利避害的作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算命,预测生活。
2、农耕生产
周易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规律的整合。周易在流传的历史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在农耕生产中得到运用。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测,结合周易上面的标注,可以知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我们现在的二十四节气就是从周易中演化而来,抓住耕种的最好时期,提高粮食的生产率。同时,预测天气的变化,提早做好准备来抵抗。
3、治国安邦
周易不单单只是一本卜算的书籍,里面蕴含着大量的哲学思想,同时具备治国安邦的效用。周易结合了自然规则、生辰八字、紫微斗数等等一些富有宇宙意识的思想。尤其在汉代,周易被统治者青睐,从中整理出了各种治国的方式。如果治理民众,如何巩固国家领土,如何抵御外部抗击等等,运用到实际中来。真正达到了治国安邦的效果,这也是周易的一个大运用。
学习易经会让人得到境界的升华,学好易经对你以后的谋生起到关键的作用。易经讲解的是做人的道理,自始至终强调的都是个人自身的修为,反省自身,提高自己的德和行,才能达到做人的最高境界。
境界提高了,在你的职业生涯里就会顺风顺水,看事长远,做事周全,会给你带来很大的财富,过上富裕的生活。
一般而言,阳与阳、阴与阴之间相互排斥,阴与阳之间相互吸引。“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条易学的基本原理,在《易经》爻与爻的相应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阴一阳两个爻相应,为叙述方便称之为甲阳爻与乙阴爻。甲乙之间还隔着其它两爻,甲与乙的阴阳还没有应合(应而结合)。至于能否应合,得看中间两爻的阻隔情况,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中间两爻皆阳。若乙阴爻往应(前往甲爻与之应合),途中异性相吸,往应将非常畅顺。反之,若甲阳爻往应乙,由于同性相斥,中间两个同性爻代表了双重阻隔,往应将无法成功。这时,如果甲坚持往应,阳与阳之间的刚性碰撞必然导致灾难。所以得出,该原理出自《易经》
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盛极而衰,物极比反,半途而废。
学巜易经》倒眉,
谬论!
学而不精,畏难而退,弃不有荒废光阴,虚度年华。
所以才蒙生出倒眉之感。
实则,不是《易经》之过,而是个体缺陷所至。
体代表本体,带我自己。用,就是所问所求的事情。一般体克用为吉,求财用克体也吉,因为等于是钱来找自己。
《易经》是贴近生活的,它所反映出的婚姻观念及家庭观念,如男女结合必须门当户对;婚姻中必须讲究礼仪,婚姻以干亲为基础,同时,夫妇家庭必须持久,等等。
除了反映了当时婚姻和家庭的有关实际需要;同时,也对后世的人们,处理家庭矛盾,维护家庭稳定、加强夫妻沟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孔子——为人之道
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2、老子——处事之道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宽容是处事第一法;
寡欲是养心第壹法;勿言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
勿进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
3、庄子——养性之道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的道义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
4、孟子——君臣之道
君臣相比,君属于强势,臣属于弱势,其关系由强势君主导。君讲礼,臣讲忠,故君臣之道在于礼。君礼于臣,臣必忠;臣忠于君而君不礼,其忠必退。
5、荀子——学习之道
谦虚学习,应对所有知识都是饥渴的才为最佳,持之以恒,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学习可以增长知识才干,修养品德气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态度。
要学习儒家经典,同时要善于向求贤者求教,也要善于教人;学习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6、孙子——韬略之道
意指文韬武略。中国的韬略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实为传统文化之瑰宝,历史遗产之精华。韬略犹如双刃古剑。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若藏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愿学者得其精髓,重其所用,发扬古道,利国利民。
7、管子——教练之道
教练不是知识训练或者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拓展信念与视野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教练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当事人的真实现状和局限,同时引发对方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给对方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8、韩非子——统驭之道
统驭理论:“精诚为道,运筹为术,组织为器,人才为本,制度为体,文化为魂”,带你修炼六个方面的能量,帮你完成从攻城略地到运筹帷幄、从创业有成到基业长青的惊险一跃,成长为新经济时代的新型领袖。
9、鬼谷子——权谋之道
权谋,是指在争夺、巩固、发展权力的过程中使用的一切灵活应变的手段。权力,是指能够直接支配他人,使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的力量。权力带来财富、地位、荣耀。
10、大学——修身之道
修身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过程。格物就是探究弄清事物的发展之道;致知就是获取知识,诚意就是赤诚、真诚、忠诚之心对待壹切事物;正心,就是使自己的心正,是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修为高深的人。
11、易经——天地之道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所谓天地之道,也不过是自然法则。你若遵从了便能遗世独立,飘飘欲仙。返之则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想那轮回之苦,却非人力所为也。故而道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天意实属难违。故,天地之道在于人心。
12、禅宗——死生之道
死生间观节,细微处品德。死亦生,生亦死,死是另一个生的开始,生亦是另一个死的结束。故,生则生、死则死,岂能赖着不死或就是不生。故来之则应,去留无意,随缘而行,不纠结、不着相
一、体会古人的经验、智慧以及思维方式
我个人读《易经》时,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与其说它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个系统。
但是,这一个系统并非是为了教人算命与看风水,而是综合体现古人认识天地万物以及人事的经验与智慧,或者说,通过特殊的思维方式体现出来。
甚至可以说,《易经》这个系统,存在一个观察者视角,高度总结出天地万物以及人事的演变规律。
而我们学习《易经》,就是为了认识并利用这些规律,这就是学习《易经》最大的意义之一。
二、开启自己的智慧
有人说,《易经》是大道之源。
我深以为然。
进一步的说,我们读后世诸子百家的作品,往往都能看到《易经》文化的“影子”。
甚至可以说,诸子百家的思想,大多都从《易经》之中得到启发,如我们读《周易》中卦辞、爻辞,就会发现怎么理解都对,怎么理解都可以,如《道德经》、《奇门遁甲》等,与《易经》都有许多可以相互参照的地方,有些内容甚至会与《易经》构成一个更为立体的体系……
由此可见,就个人而言,《易经》是可以帮助启发自己的智慧的。
言外之意,我们读《易经》,并不是要你去盲目相信风水,更不是教人盲目的相信算命,而是让你开启自己真实的智慧,形成自己的人格,或者说,是为了能够在为人 处事方面做到权衡利弊,扬长避短。
原始人类即能辨别自然界存在的无机物质的性质而加以利用。后来偶然发现自然物质能变化成性质不同的新物质,于是加以仿效,这就是古代化学工艺的开始。mt
如至少在公元前6000年,中国原始人即知烧粘土制陶器,并逐渐发展为彩陶、白陶,釉陶和瓷器。
公元前5000年左右,人类发现天然铜性质坚韧,用作器具不易破损。 后又观察到铜矿石如孔雀石 (碱式碳酸铜)与燃炽的木炭接触而被分解为氧化铜,进而被还原为金属铜,经过反复观察和试验,终于掌握以木炭还原铜矿石的炼铜技术。
以后又陆续掌握炼锡、炼锌、炼镍等技术。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即掌握了从铁矿冶铁和由铁炼钢的技术,公元前2世纪
中国发现铁能与铜化合物溶液反应产生铜,这个反应成为后来生产铜的方法之一。 N$u~
化合物方面,在公元前17世纪的殷商时代即知食盐(氧化钠)是调味品,苦盐(氢化镁)的味苦。
公元前五世纪已有琉璃(聚硅酸盐)器皿。公元七世纪,中国即有焰硝(硝酸钾)、硫黄和木炭做成火药的记载。明朝宋应星在1637年刊行的《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述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其中有陶瓷器、铜、钢铁、食盐、焰硝、石灰、红黄矾、等几十种无机物的生产过程。
由此可见,在化学科学建立前,人类已掌握了大量无机化学的知识和技术。{ :
古代的炼丹术是化学科学的先驱,炼丹术就是企图将丹砂(硫化汞)之类药剂变成黄金,并炼制出长生不老之丹的方术。
中国金丹术始于公元前2、3世纪的秦汉时代。公元142年中国金丹家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最古的论述金丹术的书,约在360年有葛洪著的《抱朴子》,这两本书记载了60多种无机物和它们的许多变化。
约在公元8世纪,欧洲金丹术兴起,后来欧洲的金丹术逐渐演进为近代的化学科学,而中国的金丹术则未能进一步演进。)
金丹家关于无机物变化的知识主要从实验中得来。他们设计制造了加热炉、反应室、蒸馏器、研磨器等实验用具。
金丹家所追求的目的虽属荒诞,但所使用的操作方法和积累的感性知识,却成为化学科学的前驱。 >1TcG>
由于最初化学所研究的多为无机物,所以近代无机化学的建立就标志着近代化学的创始。
建立近代化学贡献最大的化学家有三人,即英国的玻意耳、法国的拉瓦锡和英国的道尔顿。EuH
玻意耳在化学方面进行过很多实验,如磷、氢的制备,金属在酸中的溶解以及硫、氢等物的燃烧。 他从实验结果阐述了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提出元素是一种不能分出其他物质的物质。
这些新概念和新观点,把化学这门科学的研究引上了正确的路线,对建立近代化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拉瓦锡采用天平作为研究物质变化的重要工具,进行了硫、磷的燃烧,锡、汞等金属在空气中加热的定量实验,确立了物质的燃烧是氧化作用的正确概念,推翻了盛行百年之久的燃素说。
拉瓦锡在大量定量实验的基础上,于1774年提出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不变。1789年,在他所著的《化学概要》中,提出第一个化学元素分类表和新的化学命名法,并运用正确的定量观点,叙述当时的化学知识,从而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由于拉瓦锡的提倡,天平开始普遍应用于化合物组成和变化的研究。 %Ij
1799年,法国化学家普鲁斯特归纳化合物组成测定的结果,提出定比定律,即每个化合物各组分元素的重量皆有一定比例。
结合质量守恒定律,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宣布一切元素都是由不能再分割、不能毁灭的称为原子的微粒所组成。并从这个学说引伸出倍比定律,即如果两种元素化合成几种不同的化合物,则在这些化合物中,与一定重量的甲元素化合的乙元素的重量必互成简单的整数比。
这个推论得到定量实验结果的充分印证。原子学说建立后,化学这门科学开始宣告成立。iOj
19世纪30年代,已知的元素已达60多种,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研究了这些元素的性质,在1869年提出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量的增加呈周期性的变化。
这个定律揭示了化学元素的自然系统分类。 元素周期表就是根据周期律将化学元素按周期和族类排列的,周期律对于无机化学的研究、应用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7
目前已知的元素共109种,其中94种存在于自然界,15种是人造的。
代表化学元素的符号大都是拉丁文名称缩写。中文名称有些是中国自古以来就熟知的元素,如金、铝、铜、铁、锡、硫、砷、磷等;有些是由外文音译的,如钠、锰、铀、氦等;也有按意新创的,如氢(轻的气)、溴(臭的水)、铂(白色的金,同时也是外文名字的译音)等。
pp\
周期律对化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根据周期律,门捷列夫曾预言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的存在和性质。周期律还指导了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系统研究,成为现代物质结构理论发展的基础。
系统无机化学一般就是指按周期分类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及其反应所进行的叙述和讨论。 )R
19世纪末的一系列发现,开创了现代无机化学;1895年伦琴发现 X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的放射性;1897年汤姆逊发现电子;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的放射性。
20世纪初卢瑟福和玻尔提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所组成的结构模型,改变了道尔顿原子学说的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v!
1916年科塞尔提出电价键理论,路易斯提出共价键理论,圆满地解释了元素的原子价和化合物的结构等问题。
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电子等物质微粒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理论;1926年,薛定谔建立微粒运动的波动方程;次年,海特勒和伦敦应用量子力学处理氢分子,证明在氢分子中的两个氢核间,电子几率密度有显著的集中,从而提出了化学键的现代观点。
k}L
此后,经过几方面的工作,发展成为化学键的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和配位场理论。这三个基本理论是现代无机化学的理论基础。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