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蛇会游泳。基本上所有蛇都会游泳,这使得它们在陆地上和水中都能捕获猎物。
当在水里时,将身体弯曲成独特的“S”形状,利用身体侧面的波动,借助水的反作用力,使身体向前移动。蛇是脊索动物门、爬行纲下的一类动物。是一种体温随气温而变的变温动物,因为本身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来产生和维持恒定的体温。
菜花蛇之所以这么猛,能被冠以百蛇之王的美誉,主要是在体型和防御这两个方面对大多数蛇类具有优势,并且以其它蛇类为食。
1,体型大,攻击力强
在自然界中,体型大确实是很大的一种优势。蟒和蚺就是体型十分巨大的蛇类,虽然它们没有毒牙,但仅凭物理攻击就足以让手无寸铁的人闻风丧胆。
一只成年的菜花蛇可以长到2.5米以上,并且躯体比较粗,一些较大的菜花蛇,体重可以达到20斤。在自然界中除了蟒和蚺,很少有蛇类的体型能够如此巨大。正是依仗着这一优势,所以菜花蛇的攻击能力也比较强,能够轻松碾压无毒蛇类。
在自然界中讲究的是弱肉强食,菜花蛇除了攻击力比较强,防御能力也比较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当菜花蛇遇到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就会像臭鼬那样放出臭气,用来迷惑对手,然后逃之夭夭。这个臭气来自于菜花蛇肛门内的肛门腺。
2、毒液免疫
此外,菜花蛇还拥有毒免技能,能够免疫部分蛇毒的攻击。菜花蛇能够吃掉部分毒蛇,就是因为拥有这项技能。研究显示,菜花蛇只对血液循环毒素具有较强的免疫能力,蝰蛇、腹蛇、竹叶青、五步蛇等毒蛇的毒液都是此种毒素,因此它们见到了菜花蛇都很害怕。正是因为菜花蛇性子比较烈,攻击性强,并且对部分蛇毒具有免疫能力,会以其它蛇类为食,所以在菜花蛇出没的地方,很少会看见其它毒蛇,故而被称之为百蛇之王。
但是,菜花蛇的免疫能力也不是万能的,对于拥有神经性毒素的金环蛇、银环蛇,以及拥有混合性毒素的眼镜蛇、眼镜王蛇等蛇类,菜花蛇也不敢攻击,因为很容易两败俱伤。
我国主要毒蛇分类:
神经性毒蛇:金环蛇、银环蛇、海蛇
出血性毒蛇:烙铁头、尖吻蝮蛇(俗名五步龙)、竹叶青、蝰蛇
出血性混合神经性毒蛇:眼镜蛇、眼睛王蛇(俗名过山峰)、蝮蛇
其中尤以眼睛王蛇的毒性最为剧烈,被咬伤后应紧急注射抗眼镜蛇毒血清和抗银环蛇毒血清,否则极少能够存活。
以上十大毒蛇是我国分布最广、毒性最大、也最为常见的毒蛇种类。以皖南山区、武夷山、雪峰山、南岭、十万大山、云开大山等地密度最高。
金环蛇Bungarusfasciatus
金环蛇
[学名]Bungarusfasciatus
[分类地位]蛇目眼镜蛇科
[形态特征]全长1200~1800mm,具前沟牙的毒蛇。通身黑色,具较宽的金黄色环纹,体尾共有19~27+3~5环,黑黄二色宽度约相等。头背黑褐色,枕部有浅色倒"V"形斑。背脊隆起呈脊,故躯干横切面略呈三角形,尾末端圆钝。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头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无颊鳞,上唇鳞7,2-2-3式。背鳞平滑,通身15行,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腹鳞214~230,肛鳞完整,尾下鳞单行,29~39枚。
[分布]我国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云南南部,在东部向北可达江西南昌。国外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180~1014m的平原或低山,植被覆盖较好的近水处。夜晚活动。吃蛇,偶尔吃蜥蜴或其他脊椎动物。卵生,5~6月产卵6~14枚于腐叶下或洞穴中,卵径45~54mm×20~24mm。
[估计数量]野外已极稀少。
眼镜王蛇Bungarusmulticinctus
眼镜王蛇
[学名]Ophiophagushannah
[分类地位]蛇目眼镜蛇科
[形态特征]具前沟牙的毒蛇。外形一般与眼镜蛇相似,区别是眼镜王蛇
①体形较大,常长达3~4m,最大长度纪录几达6m
②头背除典型的9枚大鳞外,顶鳞之后尚有一对大的枕鳞
③颈部扩展时,扩展部位较窄而长,且无眼镜蛇的特有斑纹
④背鳞中段15行,尾下鳞部分成单。背面暗褐色或黑色,具横斑;腹面黄白色。颈部腹面橙黄色。幼蛇黑色,具34~45个黄白色环玟。
[分布]在我国一般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包括福建、贵州、广东、海南、广西,向北可达浙江南部、四川米易及西藏墨on$2。国外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
[生活习性]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m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白昼活动。主要捕食蛇,偶尔吃蜥蜴等。卵生,7~8月产卵20~40枚于枯叶筑成的窝内,卵径65.5mm×33.2mm。亲蛇有护卵习性。
[估计数量]估计国内野外已极少。
圆斑蝰Viperarusselii
圆斑蝰
[学名]Viperarusellisiamensis
[分类地位]蛇目蝰科
[形态特征]全长1米,重达1.5公斤.头比较大,与颈区分明显,吻短宽圆.头背的小鳞起棱,鼻孔大,位于吻部上端.体背呈棕灰色,具有3纵行大圆斑,每一圆斑的中央为紫色或深棕色,外周为黑色,最外侧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纹.腹部为灰白色,散有大的深棕色斑.
[生活习性]生活在平原,丘陵或山区.主要栖息在宽阔的田野中,很少到茂密的林区去,夏季一般在丘陵地带活动,炎热时喜欢栖息在荫凉通风处.受惊时并不逃离,而是将身体盘卷成圈,并发出呼呼的出气声,身体不断彭缩,持续半小时之久.以鼠,鸟,蜥蜴为食,采用突袭方式,躯干前部先向后曲,猛然离地再向前冲并咬住猎物,咬住不放直至吞食下去.9--10月咬伤人畜较多,是我国剧毒蛇类之一.平均每条蛇咬物一次排毒量约为200毫克.属于卵胎生,7--8月份产仔,每次产仔十几条左右.
[分布]福建,广东,广西;国外见于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泰国等地
白眉蝮Gloydiusblomhoffisiniticus
白眉蝮
[学名]Viperarusellisiamensis
[分类地位]蛇目蝰科
[形态特征]全长1米,重达1.5公斤.头比较大,与颈区分明显,吻短宽圆.头背的小鳞起棱,鼻孔大,位于吻部上端.体背呈棕灰色,具有3纵行大圆斑,每一圆斑的中央为紫色或深棕色,外周为黑色,最外侧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纹.腹部为灰白色,散有大的深棕色斑.
[生活习性]生活在平原,丘陵或山区.主要栖息在宽阔的田野中,很少到茂密的林区去,夏季一般在丘陵地带活动,炎热时喜欢栖息在荫凉通风处.受惊时并不逃离,而是将身体盘卷成圈,并发出呼呼的出气声,身体不断彭缩,持续半小时之久.以鼠,鸟,蜥蜴为食,采用突袭方式,躯干前部先向后曲,猛然离地再向前冲并咬住猎物,咬住不放直至吞食下去.9--10月咬伤人畜较多,是我国剧毒蛇类之一.平均每条蛇咬物一次排毒量约为200毫克.属于卵胎生,7--8月份产仔,每次产仔十几条左右.
[分布]福建,广东,广西;国外见于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泰国等地.
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mucrosquamatus
原矛头蝮(龟壳花蛇)
[学名]Trimeresurusmucrosquamatus
[分类地位]蛇目蝰科
[形态特征]体长一般在70--90厘米,尾长16--18厘米,体重50--70克左右.头呈三角形,颈细,吻较窄,头顶具有细鳞,并有倒V形褐色纹斑.体背面为棕褐色,在背中央线两侧有并列的暗褐色纹斑.左右相连而成链状,在该纹斑下面还有不规则的小班纹.腹部为灰褐色,有许多斑点.
[生活习性]栖息于山区灌木林,竹林溪边,住宅区附近阴湿的环境中,常盘踞在柴堆内.多在晚上活动,尾有缠绕性,有时盘缠在树上或竹子上.由于身体瘦长,捕食,攻击都比较灵活.以鱼,蛙,蜥蜴,鸟为食.小雪至次年清明为冬眠期,常利用树洞,竹洞作为越冬场所.为卵生,每次产仔5--13枚,自然温度孵化,孵卵期一般在35--45天.烙铁头系管牙类毒蛇.
[分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on$2、河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四川、甘肃、贵州;国外见于印度、缅甸、越南等地.
舟山眼镜蛇Najaatra
舟山眼镜蛇
[学名]Najaatra
[形态特征]全长1000~2000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黑褐色或暗褐色,没有或具有若干白色或黄白色窄横纹,在幼体较为明显。受惊扰时,前半身竖起,颈部扁平扩展,显露出项背特有的白色眼镜状斑纹或此斑纹的各种饰变。腹面污白色,颈腹具灰黑色宽横斑及其前方的两个黑点。头呈椭圆形,与颈区分不十分明显,头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没有颊鳞;上唇鳞7枚,第三枚最大,它前切鼻鳞后入眶。第四、五两枚下唇鳞之间嵌有一枚小鳞。背鳞平滑,中段21(19)行;腹鳞162~182,肛鳞完整或二分,尾下鳞38~53对。
[分布]我国特有种。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西至广西东北部、贵州、重庆东南部,包括on$2、海南及香港。
[生活习性]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700m左右的平原、丘陵与山区,见于灌丛、竹林、溪涧或池圹岸边、稻田、路边、城郊,甚至进入花园或住房。白昼与夜晚均见活动。捕食鱼、蛙、蜥蜴、鼠、鸟及鸟蛋、蛇等。每年5月前后出蛰,11月进入冬眠。卵生,5~6月交配,7~8月产卵7~19枚,卵径42~54mm×26~31mm;约经50天孵出仔蛇,全长约200mm。
[估计数量]无研究资料。
银环蛇Bungarusmulticinctus
银环蛇
[学名]Bungarusmulticinctus
[分类地位]蛇目蝰科
[形态特征]全长1000~1800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黄色窄横纹;腹面污白色。头背黑褐,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背脊不隆起,尾末端较尖。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关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无颊鳞,上唇鳞7,2-2-3式。背鳞平滑,通身15行,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腹鳞203~231;肛鳞完整;尾下鳞单行,37~55枚。本种有2亚种:指名亚种B.m.multicinctusBlyth腹鳞203~218,背面白色横纹30~50个;云南亚种B.m.wanghaotingi腹鳞213~231,背面白色横纹20~31个。
[生活习性]息于从沿海低地到海拔1,300m的山区,常见于低海拔的平原、丘陵近水处。夜晚活动,到水边捕食鱼、蛙或蛇类。白昼则隐匿于石下或洞中。4月出蛰,11月进入冬眠。卵生,6月产卵3~15(最高纪录为20)枚,卵径29mm×16.5mm~52mm×19mm;孵化期1~1.5月,刚孵出的仔蛇全长200~270mm。
[分布]指名亚种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包括海南与香港。云南亚种仅见于我国云南省西南部。国外分布于缅甸、老挝及越南北部。
灰蓝刻扁尾海蛇Laticaudacolubrina
灰蓝刻扁尾海蛇
[学名]Hydrophiscyanocinctus
[分类地位]蛇目海蛇科
[形态特征]体型细长,体长可达200厘米,体重0.5--1.5公斤.身体前部为圆形,后部至尾部逐渐变成侧扁.体背部青灰色,从头至尾有51--68个青灰黑色的宽横纹环绕蛇体.腹部黄色或橄榄色.
[生活习性]生活在近海处,特别喜欢河口的地方.善游泳,离开水则笨拙,呼吸时投身出水面,换入新鲜空气后又潜入海水中,有趋光习性.主要以鳗类鱼为食.卵胎生,每次产仔蛇3--5条.海蛇是一种神经性毒蛇,主要含神经毒素,能麻痹被咬动物的横纹肌,人咬伤严重时可以致死.
[分布]产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岛沿海;国外见于印度半岛沿海等地.
白唇竹叶青Trimeresurusalbolabris
白唇竹叶青
[学名]Trimeresurusstejnegeri
[分类地位]蛇目蝰科
[形态特征]体长60--75厘米,尾长14--18厘米,体重约60克.头呈三角形,其顶部为青绿色,瞳孔垂直,呈红色,颈部明显,体背为草绿色,有时有黑斑纹,且两黑斑纹之间有小白点,最外侧的背鳞中央为白色,自颈部以后连接起开形成一条白色纵线,有的在白色纵线之下伴有一条红色纵线.有的有双条白线,再加红线.亦有少数个体为全绿色.腹面为淡黄绿色,各腹鳞的后缘为淡白色,尾端呈焦红色.
[生活习性]栖息于山区阴湿溪边,杂草灌木丛和竹林中,由于绿的体色和善于缠绕的尾巴,很适应树上生活,它们常吊挂或攀绕再溪边的树枝或竹枝上,体色与栖息环境均为绿色,极不容易被发现.有时也盘踞在石头上,头朝着溪流,若受惊扰就缓缓向水中游去.昼夜均活动,夜间更为频繁.竹叶青是常见的毒蛇,属管牙类.平均每条蛇咬物一次的排毒液量为28毫克左右.捕食鸟,蛙,鼠类,有冬眠习性.冬眠期由大雪至惊蛰,5月份出洞.为卵胎生,7--8月产仔,每次产7--8条.刚出生的小蛇就有毒牙,也能伤人.
[分布]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安徽、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国外见于尼泊尔、越南等地
尖吻蝮Deinagkistrodonacutus
尖吻蝮(五步蛇)
[学名]Agkistrodonacutus
[形态特征]头大,呈三角形,吻端有由吻鳞与鼻鳞形成的一短而上翘的突起。头背黑褐色,有对称大鳞片,具颊窝。体背深棕色及棕褐色,背面正中有一行15-21+2-6个方形大斑块。腹面白色,有交错排列的黑褐色斑块。体形on$2短,最长的雄性1335+206mm,雌性1238+165mm。背鳞21(23)-21(23)-17(19)行,最外1~3行仅有极细的弱棱,其余均具有结节的强棱,体表on$2糙;腹鳞雄性152~169,雌性162~171。肛鳞完整。尾下鳞雄性51~61,雌性48~63,大多为双行。尾尖一枚鳞片侧扁而尖长,俗称"佛指甲"。
[分布]在我国分布范围大致在东经104°以东,北纬25°到31°之间。已知的分布地区有安徽(南部)、重庆、江西、浙江、福建(北部)、湖南、湖北、广西(北部)、贵州、广东(北部)及on$2省。国外只见于越南北部。
[生活习性]生活在海拔100~1.400m的山区或丘陵地带。大多栖息在300~800m的山谷溪涧附近,偶尔也进入山区村宅,出没于厨房与卧室之中,与森林息息相关。炎热天气,尖吻蝮进入山谷溪流边的岩石,草丛,树根下的阴凉处渡夏,冬天在向阳山坡的石缝及土洞中越冬。喜食鼠类、鸟类、蛙类、蟾蜍和蜥蜴,尤以捕食鼠类的频率最高。
[估计数量]尖吻蝮在我国分布较广,其中以武夷山山区和皖南山区贮量最多。根据各省产区历年收购尖吻蝮蛇干的数量及重点产区抽样调查,我国目前尚有野生状态尖吻蝮一千万条。蛇园人工饲养的约一万条
可以: 野外回来的蛇、以及蛇贩子手上买过来的蛇,进蛇场前都应该要消毒、打虫,老师傅都明白,这里不必详细的讲解。下面是我养殖大王种蛇的个人经验:我认为大王蛇的平均饲养密度宜在每平方米7~10条500克左右的。若投放的体型较大一些,每平方米可以减少2~4条; 刚投入蛇场的大王蛇,因对新环境不熟悉,短时间内难以适应,胆子会变得很小,有的竟白天躲在窝里,只有晚上才会出来觅食,待时间久了白天才敢出来活动(约5~10天左右)。但绝大多数大王蛇胆大,不怕人,即使有人在旁边也不妨碍它吞食。大王蛇的食量较其他蛇类大些,一条重约1000~1400克左右的,一次能连吞1~2只蟾蜍或2~3只小鸡雏,饱食一次后便爬回蛇窝静卧,消化时间约需7~15天。如有条件者,最好定期投放一些饲料蛇,以满足其食蛇所好,避免残食同类。另外,王锦蛇也食鸡蛋或鹌鹑蛋,不妨在食物缺乏时投喂一些,以解燃眉之急,营养均匀才能多产蛋哦。
这个看你喜欢什么口味的了。你可以烧烫、红烧、椒盐、香辣等。我告诉你两种烧法吧。
1.先把蛇杀洗剁块。准备好葱姜蒜郫、县豆瓣酱、三五香辣酱、十三香等。现在来做家庭版的香辣。你先把那个切好的蛇肉把它腌制一下,放那个盐,鸡精,味精,料酒、姜。大概腌个三五分钟,然后把那个姜挑出来,水倒掉,然后再放了一个鸡蛋黄,家庭里面放鸡蛋就可以了,再放那个淀粉,如果实在没有的话就放面粉也行,家庭里面凑合着用。在起锅烧油油温大概四成热那样子。在把那个刚才腌制好的那个蛇肉放进去,一块一块的放进去炸,注意那个蛇肉在锅边放进去,不然你手会溅到油。那个蛇肉炸至金黄色那样子就可以了。炸到金黄色了,然后把它捞出来,控油锅里面留一点底油,葱姜蒜放进去爆香,郫县爆香了,再把那个皮现代放假包厢下来站包厢爆香了,放那个干辣椒,干辣椒也爆香。如果你吃麻的话,花椒也可以放一点。然后再把那个蛇肉放进去翻炒翻炒几下,再放那个味精鸡精少放一点,不要太多,因为你之前放过了。鸡精味精少放、十三香,然后再翻炒几下稍微放一点老酒。差不多了就可以放一点香油进去,放进去就可以出锅了装盘。最后要是有的话,放点香菜在那蛇肉上面。
2.下面烧汤吧。蛇肉把它放到油锅里面煎,煎一下煎成金黄(也可以不煎清汤)。在放点生姜葱进去爆香,然后淋入料酒,放入水,大概你喝多少汤就多放一半水,然后开始调味盐,鸡精,味精,料酒。可以放一点胡椒粉也行。大概也就是烧个六七分钟那样子就差不多熟了。
菜青蛇身上是没有毒的,因为菜青蛇没有毒腺
菜青蛇属于卵蛇类动物,在一些南方地区,菜青蛇会在一年当中的5月进行交配活动,并且在6-7月进行产卵,蛇卵数量是在6-10枚。菜青蛇性情粗暴,在遇到敌人或者一些危险的时候,就会立马昂起头,大概是距离地面25厘米左右,身体呈现一种S形状,以表现出自己的强大,吓走来犯之敌。
菜花蛇也是属于卵蛇类动物,在一些南方地区,菜花蛇会在一年当中的5月进行交配活动,并且在6-7月进行产卵,蛇卵数量是在6-10枚。而且菜花蛇的幼崽孵化的过程也是十分漫长的。
好吃!
(对大多数人来说)蛇长相可怕,攻击性强,有些品种还有毒。假设蛇肉不好吃,那根本就不会有大众市场了嘛。
其实中国人吃蛇的习惯,古已有之。《山海经·海内南经》就有记载: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
说的是有一种名叫巴蛇的巨蛇,吃下一头大象,过了三年消化完,才将象骨吐出来。这种象骨服食后,可以让人不得心脏、腹腔内的疾病。可见在先秦时期,蛇的药用价值就被人发掘了。
▲传说这条巴蛇在洞庭湖里为非作歹,被后羿所射杀。死后蛇骨聚在一起,人称巴丘,又称巴陵。这就是巴陵(今湖南岳阳)城名的起源。
我最早吃蛇是在家里。小时候到了夏天爱长痱子,我妈不知从哪里听说吃蛇不长痱子,特地托了当厨师的表哥弄了条菜花蛇回来,用小砂锅给炖了喝汤吃肉。蛇胆苦,泡在可乐里吃(非常现代的吃法)。说实话,这蛇是当药吃的,做法上不讲究,蛇肉都炖烂了,所以也没有留下什么美味的印象。
第一次觉得蛇肉好吃,是在杭州西湖边一家知名的杭帮菜酒楼,红泥花园里。虽然是2000年左右的事了,我现在还能清晰地记得那是一条大蛇,展开的蛇段有接近成人手掌那么宽,裹着椒盐料的蛇段在滚油里煎的酥脆,端上桌来。蛇肉算不上肥厚,但肉质鲜美,嚼劲十足,连同两侧的蛇谷一起嚼碎了囫囵下肚,那味道回想起来也叫人直吞口水。我这才发现原来蛇是这么好吃的一种东西。
▲原本位于学士路上的红泥花园,是杭帮菜的经典。
那会儿应该是江浙一带吃蛇的最风靡的阶段,很多稍上档次的馆子都会在摆着几个铁篓子,里面装着大王蛇、水律蛇之类的无毒蛇,还有五步蛇、眼镜蛇之类的毒舌,风光一时无两。
但这股风气随着一场非典,和有关部门对野生动物的严管,而逐渐消散。餐厅里的蛇篓消失了,再也没有摆回来,我吃蛇的经历也就这样中断了。
▲因为租约到期,红泥搬到了南山路上。新店已经不卖蛇了,但地道的杭州菜还是值得一试。
直到。。。。直到我去了广东。广东人吃蛇的历史太悠久了,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就有记载:“越人得蚺蛇以为上肴”,东汉《南裔异物志》中记载不仅吃蛇,还用来招待贵宾,到唐代,如《投荒录》、《北户录》、《酉阳杂俎》等作品中,都有岭南人吃蛇的描述。
苏轼这个著名吃货,被贬岭南的时候,不光日啖荔枝,还爱上了吃蛇。《正月九日有美堂饮醉归径睡五鼓方醒不复能眠》 中写道:“平生嗜羊炙,识味肯轻饱。烹蛇啖蛙蛤,颇讶能稍稍。”说的是以前喜欢吃羊肉,现在觉得蛇肉和蛙肉也挺好吃的。
南方湿热,多丛林灌木,本来就适合蛇类繁殖,而广东厨师对蛇的理解,和烹饪水平,相比内地,实在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在国道325线顺德龙江段,有一条集北美食街。这里交通算不上方便,装修也很简单,却是广州和四乡食客觅食的必到之地,为的就是吃上一碗最正宗的水蛇粥。
最地道的店名叫“廖飞记”。早年集北盛产水蛇,老板廖飞明1998年创业,自己研发出了水蛇粥的做法,又添了白灼、椒盐、美极、清蒸的蛇段做法,单是靠熟客口口相传,生意就火爆得不行,一天能卖上千斤。还有人专门从广州、中山赶过来,没位置了只好坐在店外等翻桌。每天都要做到三四点才能收工。
非典同样影响了广东食客们的热情。因有传言称第一例患者是个蛇贩子,店里陷入了长达3年的“困难时期”,除了少数熟客几乎再无人光顾。本来集北食街有11家水蛇粥店,后来就只剩下4家了。
非典过后,靠着广佛食客的帮衬,店里的生意又逐渐好了起来。慢慢地,一天也能做上百斤的生意了。
做蛇的第一步是抓蛇,秘诀在于一个“松”字,要是过紧,蛇急了就会反咬一口。现在的水蛇基本都是从越南进口,越南水蛇成本比国内养殖的要高一些,但味道更接近集北蛇的鲜嫩。售价大约在120~160元/斤。
水蛇捞起去皮后切成3-4厘米的小段,进行下一步烹饪。厨房里,四口大铁锅一字排开,每一种口味的蛇肉对于油温和火候的要求都不一样。例如白焯蛇段需要快速在100摄氏度左右的花生油中来回汆烫,才能最好地锁住营养成分,而椒盐的油温要更高一些。所以每一款都要配不同的锅。
水蛇粥要用铝皮锅精心炖煮。粥底是每天早上用新白的珍珠米熬制两小时而成,将新拆下来的蛇皮、蛇骨、蛇胆、蛇肠置于其中,再加入姜丝、红枣和陈皮一起煲20分钟,香绵浓稠的水蛇粥便大功告成。
▲从左至右分别是美极、椒盐、白灼蛇段,锅里的是水蛇粥。
口感上,椒盐脆,美极嫩,白灼鲜,都将蛇肉细腻鲜美的特点呈现的很好,我个人偏爱白灼,听说蔡澜来这里最喜欢椒盐味的。水蛇粥则别具清甜滋味,蛇卵粉,蛇肉嫩,蛇皮爽口带韧,而翠绿的蛇胆据说有清肝明目的功效,一般都是就着粥生吞下去,也有人喜欢咬破之后苦味在口腔蔓延的感觉。
这家店我带一些朋友去过,只要是对蛇没有成见的,个个都赞不绝口。广东的美食很多,但最让人牵肠挂肚的,蛇肉肯定能排上一号。
一、海蛇的做法一
山龟海蛇汤
主料:山龟1只(重约2000克),海蛇肉约750克,猪瘦肉100克,北芪10克,党参10克,上汤1200克,姜3片,葱3条,味精,精盐,米酒适量。
1、山龟、花蛇分别去头,开腹除脏,洗净,连皮带壳斩成块件,猪瘦肉洗净切成小方块。三种料同时飞水,倒入疏壳滤去水分。
2、猛火烧锅,落油,入姜片、葱条爆香,下山龟、花蛇、瘦肉,赞姜汁、米酒炒匀,加上汤浸过料面,去掉姜葱渣,放入味精、盐、北芪、党参,煮滚后装入瓷质炖锅,上笼蒸炖约2小时,取出。
3、把炖锅中味料渣全部清除,撇去汤面浮沫,另用一干净炖锅装好炖品,蒙上纱纸,上笼再蒸30分钟,便可取出上席。
二、海蛇的做法二
口味海蛇
主料:海蛇肉1000克,鲜红辣椒75克,肉清汤1000克,植物油150克,香油5克,湿淀粉10克,鸡粉13克,老抽10克
辅料:姜25克,八角1克,桂皮1克,香叶1克
调料:辣妹子酱20克,豆瓣酱10克,花生酱5克
1、将活蛇宰杀后去皮,切成长约10厘米的段。
2、炒锅中放入油,加入辅料及调料,下入蛇段小火煸炒片刻,倒入肉清汤,改用文火煨制七成烂,取出留原汤。
3、把红椒切成10厘米左右的段,下锅片刻后,加入煨好的蛇和原汤,加鸡粉、老抽适当调味。
4、然后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香油,出锅即成。
三、海蛇的做法三
海蛇山参龙凤汤
主料:海蛇1000克,根据吃的人多少来定,人多就多买几条,人少500克即可;
辅料:乌骨鸡一只,人参1条;
调料:食盐适量,水适量;
1、海蛇杀好切短备用,乌鸡洗净
2、将清洗过的海蛇、乌鸡码入隔水炖锅内盅里;
3、带泥的鲜山参用清水浸泡一小会,捞出,放在水龙头下,拧开龙头,调最小出水量,用牙刷在流动的水流下轻轻刷去淤泥,清洗干净后放入盅内;
4、往内盅里加入开水,水量以没过食材为佳;
5、外盅也加入开水至警戒水位;
6、里外上盖,接电源,调至自动挡,约一个半小时后,断电,加盐调味。喝汤吃肉;
其实海蛇的吃法和做法还有很多,除了炒、炖以外,还可以炸、煎。在广东,最常见的做法是用海蛇煲汤,除此以外,还有烧烤海蛇,红烧海蛇,海蛇火锅等都非常有名。虽然海蛇有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滋补功效,但是在吃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吃半生不熟的蛇肉,以防有寄生虫的侵害。
菜花蛇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等地,喜欢在山地和丘陵生活,一般分为两种,一种被称为王锦蛇,一种被称为黑眉锦蛇,除此之外,人们也会把红脖锦蛇、虎斑游蛇、草花蛇也叫做菜花蛇,其中喜欢吃毒蛇的是王锦蛇,它们在蛇类中是无敌般的存在。
王锦蛇额部有鲜明的“王”字黑斑纹,故有“王蛇”之称,通体混杂着黑色和金色的鳞片,很像油菜花,虽然没有毒性,但性情凶猛,是其他蛇类非常惧怕的一种蛇,在农村长大的人都知道一句俗语:一里王锦蛇,十里无毒蛇,可见王锦蛇捕食毒蛇能力有多强。
主料:菜花蛇1条
蛇料:八角1把,香叶1把,陈皮四根,姜片6片,葱把2根,干红椒1把
辅料:红卤粉,花生酱,南乳汁,辣油,十三香,高汤,味精,椒盐各适量
做法
1、将菜花蛇剁成一段段,焯水,倒入高压锅。
2、锅内烧油,倒入蛇料,爆香后放入花生酱、南乳汁、辣油爆炒,加入适量高汤,烧开后放入十三香。
3、稍煮一会倒入高压锅内,汤汁要没过蛇肉,放入红卤粉,高压7分钟。
4、高压七分钟后,过两分钟拿开高压锅冒,放气打开,挑出蛇肉。
5、锅内烧大半锅油,大火烧开后小火将捞出的蛇肉沥干后倒入烧沸的油里翻炸几下捞出。
6、立即边翻抖边撒上味精和椒盐即可。
口味蛇,又叫宁乡口味蛇。湘菜,即湖南菜,是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地区和湘西山区等地方菜发展而成。是原宁玉饭店老板胡建明,为适应市场,选用高蛋白,低脂肪,肉质细嫩的本地毒蛇作菜肴,深受食客欢迎。后又根据不同食客的口味要求,精心研制原料,配制以鲜、香、辣为主要特征的口味。口味蛇制作方法 主料:活蛇1-2条调料:植物油,盐,味精,辣椒酱,酱油,蚝油,料酒,香油,生姜,大蒜,五香粉,香菜。
制法:
1. 将蛇宰杀剥皮,去内脏,去皮,洗净后剁成8厘米长的段备用。
2. 在高压锅内放水约三分之一高度,将蛇肉和八角茴一起放入高压锅,待安全阀跳动冒汽,约6--8分钟后关火。先煮再炒可以防止蛇肉不熟,祛除寄生虫。
3. 炒锅置旺火上,将植物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蛇段煸香,再放入调料,旺火爆炒,出锅装盘,放香菜点缀即可。功效:此菜能去湿通经,对风湿及类风湿病患者有利。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