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必要看的典故:三国时候,吴国侯官(今福建闽侯县)有一位叫董奉的人,是一位很高明的医生,传说有“仙术”。他“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裁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得十万余株,蔚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群兽游戏其下,…·后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不须报奉(不用告诉董奉本人),但将一器(容器)谷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常有人置谷来少而取杏去多者,林中群虎出吼逐之,大怖,急走路傍,倾覆,至家量杏,一如谷多少。或有人偷杏者,虎逐之,到家啮至死。家人知其偷杏,乃送还奉,叩头谢过,乃却使活。奉每年货杏得谷,旋以账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旅客断了盘费的),岁二万余人……。”后来董奉“仙去”了。
为了感激董奉的德行,有人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从此,许多中药店都挂上了“杏林春暖”的匾额,“杏林”也逐渐成了中医药行业的代名词。
这篇小说通过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暗中颂扬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精神,指出了辛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的局限性。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小时候我听一位老中医讲过“葛根”的故事。
据《本草纲目》记载:葛根,性凉、气平、味甘、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项强痛,具有止渴、消渴、清热、排毒等诸功效。对治疗“三高”,老年痴呆症、记忆力减退等病有显著疗效。
在古时候,有一位老者住在大山上,无儿无女,一个人靠采挖中草药、给老百姓看病为生。一天,老者正在山上采药,忽然听到山下人喊马叫,一片嘈杂声。过了一会,一个少年慌乱的跑到山上来,见到老者就跪在地上,哀求老者救救他,少年说:“老人家救救我吧!我是京城户部尚书的儿子,父亲被奸臣诬陷造反,被昏君不问青红皂白就抓进了天牢准备问斩,还要赶尽杀绝……全家几十口人就我一个人逃了出来……”老者听闻是贤臣之后,就把少年藏在了山上。追捕少年的官兵在山上搜了两天也没找到,就回京城复命了。原来老者把少年藏在了山顶悬崖边上的山洞里,这个山洞非常隐蔽,外人根本就找不到。老者也是常年累月在这大山上采药,无意中才发现这个山洞的。这个山洞在山顶的悬崖边上,面朝南方,采光相当的好,非常隐蔽也非常惊险,洞口都被树木和草药遮挡着,是一个天然避难所。
官兵走了之后,少年就拜老者为师,跟着老者学习采药制药、看病医术,少年是官宦之后,打小就读书识字,又聪慧伶俐,所以学习起来得心应手,很快就掌握了各种采药制药和医术。
时光如梭,转眼三年过去了,少年的医术更加精湛,完全可以自己给百姓诊断开药了,而老者的身体却大不如前。一天,老者带着少年又来到了山顶的山洞,站在洞口眼望着悬崖上的几株草药说:“徒儿,看到那几株药了吗?那是能救百姓命的好药啊!可惜这药材极少,又是长在最险峻最朝阳的地方,我年轻的时候还能过去采一点,现在是不行了……在咱们屋前我曾经栽种过,可就是活不成。这两年我在一本古书上找到了这种草药的记载,书上说要想移种此药必须得用人的鲜血浇灌才能活。”
少年听了大吃一惊,“师傅您莫不是要……”
老者缓缓说:“附近的百姓们需要这药材救命,可是就这几株完全不够用。只能把它们移植,才能增加药材的量。我老了,不久就归西了,想在临死前为百姓,为后人再做一点贡献……”
少年遵从老者的愿望,从悬崖边上移下来那几株草药,种在了屋前最朝阳的地方。用来浇灌草药的,正是老者的鲜血。老者自己用刀划开手腕,鲜血一滴一滴的浸落在草药上,老者始终是微笑着直到血尽。老者驾鹤西去了,草药长的异常旺盛,不多久就长遍了整个半山腰,少年用这些药救活了无数的百姓。少年用老者的姓氏给草药取了一个名字,叫做“葛根”。每年清明节,附近的百姓都会自发的来到大山上,在老者的坟墓前烧纸叩头来祭奠葛姓老者。
一天,明朝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先后为两个病情相同的病人开方,待病人走后,他的学生不解地问老师:“刚才两个人都是发烧怕冷,为什么你对那个老人用药轻,而对那个小孩用药量反而重呢?”
李时珍笑了笑说:“那个老人已是风烛残年,他反复说自己病重难好,回去后必定会多喝药汁,药量轻些反倒合适,而那小孩年幼无知,刚才看他烦躁啼哭,等到大人喂药时想必哭哭闹闹、撒撒泼泼,能喂进多少呢?所以药量自然要大些。俗话说;‘十个病人十个样’,可不能一样对待啊!”
成人药量大、小儿药量小,这是常理,反其道而行之,是一件趣事,但经过李时珍解释却趣得合理,这对那些纸上谈兵,不懂权变的医生倒有些启发。
华佗。很多人了解华佗都是通过一个故事。说曹操有偏头痛的毛病,便找来华佗医治。华佗一看说要开颅,要将里面的“风”放出去。
而曹操认为华佗要图谋不轨,要杀他,于是就把华佗给关起来后来,后来华佗死在牢中。
曹操还不解气,还把华佗的所有医书也给烧掉了。
华佗擅长针灸疗法和外科手术,他还发明了麻醉剂叫“麻沸散”。而且华佗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全身麻醉方法进行外科手术的医生!
一、苍生大医
唐代药王孙思邈少时因病学医,不但对医学有较深的研究,而且博涉经史百家学说,兼通佛典。
他医德高尚,堪称医界的楷模,在《千金要方》一书中,他提出了“大医精诚”的思想,并被后世视为行医的道德标准。
他主张:“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深心凄怆,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成苍生大医。”后人便将医德高尚的医生尊称为“苍生大医”。
二、杏林春暖
三国时的名医董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他为人治病有个特点,既不受谢又不收礼,只要求治癒者在他房前栽杏树作为纪念。
重症愈者种五棵,轻症愈者则种一棵。多年后,住处蔚然成林,红杏累累。处方开药需要杏果时,他又嘱咐病家不用付钱,只要拿一斗谷子换一斗杏果即可。
这样一来,用杏果换来的谷子堆积满仓,等到灾年的时候,他就用这些谷子救济贫民。当地的人们非常感谢他,送给他的匾额上写着“誉满杏林”、“杏林春暖”等话语。
这些赞誉之词久经流传,便成了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代名词。
三、再世华佗
华佗是东汉著名医家,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施针用药简而有效,行医各地,声名颇着。
一次出诊的途中,华佗碰到有人家出殡,他看见棺材缝里流出来的血血色鲜红,凭着医生的本能,他认为病人尚未死亡,决定立即开棺救人。
经过抢救,终于救活了尚未死亡的休克产妇,遂被人们誉为“神医”。后来,人们在赞扬某位医生医术高明时,常会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说道:“您真是再世华佗啊。”
四、橘井泉香
相传西汉文帝时,湖南郴州人苏耽,医术精湛、助人为乐,为人治病不收报酬,笃好养生之术,人们称他为“苏仙翁”。有一次,苏耽有事外出,需三年方回。
对他的母亲说:“明年天下会发生一场大的瘟疫,咱院子里的井水和橘树就能治疗。患者如恶寒发热,胸膈痞满者,给他一升井水,一片橘叶,煎汤饮服,立可痊愈。”
后来的情况果然如苏耽所言,天下瘟疫大行,求井水橘叶者,远至千里;饮井水橘叶者,也即刻痊愈。此后人们便以“橘井泉香”来歌颂医家救人的功绩,医家也将书写在匾上以明志。
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有关的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的方法诊断赵子简的病,一个是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侯的病。
有一次,他到了晋国(今山西、河北、河南一带),正碰到了晋国卿相赵简子由于“专国事”,用脑过度,突然昏倒,已五天不省人事了。大夫(官名)们十分害怕,急忙召扁鹊诊治。扁鹊按了脉,从房里出来。有人尾随着探问病情,显得很焦急。扁鹊沉静地对他说:“病人的脉搏照常跳动,你不必大惊小怪!不出三日,他就会康复的。”果然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醒过来了。准确地用切脉诊病是扁鹊的首创。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高度赞扬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近代历史学家范文澜也说:扁鹊“是切脉治病的创始人”。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