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课收藏药方在中医识方APP里面找。
具体方法:打开中医识方APP,点击屏幕中间的相机图案,拍摄你手上的药方。系统识别药方之后会跳转出一个页面,右上角有一个星形符号,点击符号之后就能成功保存你的药方啦。或者在首页输入药方点击输入你的药方,点击保存就能成功保存。
以后当你需要查询的时候,点击首页右下角的“我的收藏”就能轻松找到你保存的药方啦!
1.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
2.彭子益(1871-1949),《生命宇宙篇》,。《古方基础篇》总结了六种治疗处方的标准方法;《时方汤头改错篇》审定了传统的《汤头歌诀》中的错误;《医案读法篇》系统整理了古代各著名医师的医案;《注释王梦英医案》则化难为易,通俗简明地对王案进行了解释。这四种著作辨析精微,毫发毕现,有正本清源之效
3.医学家时逸人。他的著作有《复兴中医杂志》、《中国时令病学》、《中国儿科病学》、《时氏诊断学》等书。
4.汪逢春(公元1884—1949),江苏苏州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中医病理学》、《泊庐医案》等。
1、身是芭蕉喻,行须筇竹扶。
医王有妙药,能乞一丸无。
——《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唐代:刘禹锡
译文:自己身体病弱,如芭蕉一样空了,走点路都离不开拄杖。他们善治一切众生烦恼病,对于我这个病夫,自然能向他们乞讨一丸治病之药。
2、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医人》唐代:苏拯
译文:古人的医术在于心,内心正直药自然就真。
3、药物辨真伪,方书通古今。
有时能起虢,一剂直千金。
——《吾乡陈万卿儒者能医见宜春赵守盛称其医药之》宋代:戴复古
译文:辨别药物的真假,专门记载方剂的书籍就可以知晓古今。有时候医术高明,能起死回生,一剂药方值千金。
4、井臼每苦烦,药食则不暇。
不药得中医,默符覆器。
——[宋]晁说之 《十二弟季所和邵子文病中感怀之作复次韵寄子》
译文:家务常常烦躁,药食则没有时间。中医药能不,沉默符覆盖器。
5、不但针经熟,言谈语语真。
练形如铁佛,信手合铜人。
——《赠针医范秀才》宋代:戴表元
译文:先生不但针经熟练,言谈也是句句真切。练形像铁佛一样,信手之间就能合上桐人。
中国素来有中医调理身体的传统,而中医养生,则是以传统中医学理论为指 导,遵循四季变化规律,对身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健康与活力。我们不妨从老中医的实用养生顺口溜里找找传统的养生智慧。1。 喝粥有讲究:要想皮肤好,粥里放红参。若要不失眠,粥里添白莲。
腰酸腎气虚,煮粥放板栗。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圆肉。头昏多汗症,粥里加薏仁。润肺又止咳,粥里加百合。消暑解热毒,常饮绿豆粥。乌发又补肾,粥加核桃仁。若要降血压,煮粥加荷叶。滋阴润肺好,煮粥加银耳春季防流脑,荠菜煮粥好。健脾助消化,煮粥添山棱。利尿消肿治脚气,赤豆粥里胜补剂。
消热生津又和胃,甘蔗做粥来补胃。伤风感冒又腹痛,生姜上场来做粥。滋肾补肝又明目,构杞加上粥里香。2。 果蔬有学问:生梨润肺化痰好,苹果止泻营养高。黄瓜减肥有成效,抑制癌症猕猴桃。 西红柿补血养颜,莲藕除烦解酒妙。橘子理气好化痰,韭菜补肾暖膝腰。
萝卜消食除胀气,芹菜能治血压高。白菜利尿排毒素,菜花常吃癌症少。冬瓜消肿又利尿,绿豆解毒疗效高。木耳抗癌散血淤,山药益肾浮肿消。海带含硪散麻结,蘑菇抑制癌细胞。胡椒驱寒兼除湿,葱辣姜汤治感冒。鱼虾猪蹄补乳汁,猪肝羊肝明目好。益肾强腰吃核桃,健肾补脾吃红枣。
3。
饮食藏偏方:红薯甘甜治便秘,香菇赛过抗癌药;苦瓜清心又明目,黄瓜减肥清热好;玉米抑制胆固醇,山楂降压抗衰老;花生降脂治贫血,健脑乌发吃核桃;芝麻润肤又乌黑,蜂蜜益寿又润燥;香蕉通便解胃火,葱蒜解毒蚊不咬;预防中风食紫菜,护脑血管土豆好;湿疹瘙痒用花椒,常吃洋葱除病灶;依据情况选食乃,多样进食营养好。
公丁香
13种中药材分别是,公丁香10克,白蔻10克,山奈15克,呵魏20克,八角10克,乳香10克,草果15克,灵草15克,桂皮15克,香叶5克,山楂干20克。香松10克,大黄10克。总重量为165克。可同时泡制5斤曲酒。
做好的窝料
然后取一斤碎玉米,放进锅中小火慢慢抄香,可以抄的轻一些,但是千万不能抄过了,抄香后放凉,加入100克泡制的中药酒快速搅拌均匀。再加入一包麝香米粉,和一包牛b鲫,搅拌均匀就可以使用了。
鲫鱼
此窝料的使用方法,取本窝料同时打两个窝,窝点的距离保持10米左右。打窝后必须等待2小时以上才能钓鱼,钓鱼时也要两个窝点循环钓鱼。即在这个窝点钓几条鱼后,改换另一个窝钓鱼。这样两个窝点循环作钓,一天都不会断鱼。
当然实用。汤头歌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汤头里最有名、后人最推崇的是清代汪昂所著的《汤头歌诀》,《汤头歌诀》是所有学习中医的入门课程,三百年来深受大家喜爱,一版再版。
当年汪讱庵公写了一本方剂学巨著《医方集解》,考虑到为了方便后人快速记住这些方剂的组成和功效,另外写了这本《汤头歌诀》,采用诗歌的方式,将药物组成、功效、附方表现出来,让后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了然于心。
可信.中医几乎是世界上最可信的医术了,那是经过很多代人的不断尝试,死了很多人才试出来的,所以它很安全.人生在世,难免生病。在医疗水平低的时代,人们常常会就地取材,找到一些治病的“材料”治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偏方。这些偏方被沿袭了下来,虽然现在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有一部分人在坚持使用偏方。偏方是否真有神奇疗效,怎样使用偏方才更安全,就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 偏方就是流传民间的一些单方、验方,也称为“土方”。它具有简便易行、省钱省事的特点,在人们的防病治病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用偏方时,必须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取其精华,并注意它在应用时的安全问题
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一向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称。《黄帝内经》、《难经》,阐发医理,为我国现存的两部权威理论医著;《伤寒杂病论》论述内伤外感各证的辨证施治及处方用药,肇启我国临床医学之端;《神农本草经》则载录药物性味功用,被后世奉为中药本草的祖书。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现一般认为,它不是一个时期、或某一个人的著作,而是从春秋、战国开始,一直到秦、汉几百年间,由许多医书汇集,不断增补而成,其大部分内容形成于战国。至于托名“黄帝”所作,诚如《淮南子·修务训》所分析的,是由于“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的缘故。当时托名“黄帝”的书有20多种,《内经》是其中之一。
《内经》集中反映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确立了我国医学独特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起了奠基和导向作用。历代医家的著作,有不少取材或取法于《内经》,而历史上各种医学流派的形成和倔起,其学术理论也大都滥觞于《内经》。所以《内经》是医学之宗,不但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医教学的必读教材,就是现代的高等中医院校也仍将其作为一门必修的主课。
今天中医界遵奉的一套基础理论,主要也是从《内经》中提炼发展而成。甚至当代医学科学的某些研究课题,如生命科学,气功原理,经络实质,医学心理学、气象学等,也或多或少地可从其博大精深的论述中获得新的发现或有益的启迪。《内经》包括《素问》9卷和《灵枢》9卷,两部分各列专题81篇,内容非常广泛,逐步形成了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以此渗透、贯穿到中医领域的各个方面,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和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脏腑经络学说:《内经》在长期医疗实践、活体观察和古代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讨论了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通过经络沟通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论病学说:包括邪正理论、病因、病机、疾病传变和病症5个方面,这些内容占了《内经》大部分篇幅。邪正理论,《内经》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因,讲到了六淫、七情、饮食、劳伤致病等。病机分析也很详细,特别是提出的“病机19条”,至今对临床实践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关于疾病传变,《内经》从阴阳、内外、寒热、虚实来归纳,给了后世医家很大的启迪。据初步统计,全书还有侧重地对200多种病症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作了具体的论述,为后世的临床各科发展奠定了基础。
诊法学说:《内经》诊法的主要内容为望、闻、问、切,尤详于脉诊,而且强调“四诊”合参,为中医诊法的渊薮。治则治法学说:提出了治未病、治病求本、标本论治、扶正祛邪、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等一整套治疗原则。还总结了许多治疗方法,如针灸、按摩、导引、薰熨、外敷、蒸浴、放血等。特别是针灸的很多手法,至今还在运用。
运气学说:主要内容包括在《素问》7篇大论内,着重探讨自然界气候的常变对人体生理、病理影响的变化规律,并试图按照这些规律指导人们趋利避害、防病治病。
养生学说:在“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等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内经》提出了协调阴阳、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等一系列防病健身益寿的养生方法,其中防重于治的思想尤为可贵。
综上所述,可以略见《内经》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多种译本的问世,它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难经》全称《黄帝八十一难经》,原题秦越人(扁鹊)所著。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它的成书年代,当在秦汉之际,至少也得在东汉以前,是经过较长时间不断地修改、补充而成。全书以设难答疑的形式,解释经络脏腑、疾病诊法等81个难题。具体内容为:第1~22难,论脉;第23~29难,论经络;第30~47难,论脏腑;第48~61难,论疾病;第62~68难,论穴道;第69~81难,论针法。
《难经》不但推演《内经》的微言奥旨,发挥至理,剖析疑义,垂范后学,而且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如首创独取寸口和分寸关尺的三部候脉法,一直沿用至今,为中医诊断的一大特色;系统地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和功能,弥补了《内经》经络学说的不足;提出了与《内经》不同的三焦、命门学说等等,都对中医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四库全书提要》称之为“历代以来,与《灵枢》、《素问》并尊,绝无异论”,至今仍被奉为中医重要的古典医籍。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