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没有药学专业,但其中药学是优势专业。
截止2013年11月,学校建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个,国家重点学科数居全国中医院校第二、上海地方高校之首。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3个硕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专业覆盖全部中医药学科。在2010年的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估中,中药学科被评为全国唯一的中药一级学科“优秀”流动站。有38个中管局重点学科,9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高校一流学科),5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学校中药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医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二,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三。
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
博士后流动站(3个):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
国家重点学科(4个):中医外科、中药学、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学
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个):中医医史文献学、针灸推拿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38个):药用植物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药工程学、中医肝胆病学、中医传染病学、中医肾病学、中医肿瘤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岳阳)、针灸学、推拿学、古汉语与医古文、内经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复杂科学、中医史学、中医文化学、中医文献学、中医痹病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护理学(龙华)、中医急诊学、中医乳腺病学、中医养生学、中西医结合临床(普陀)、中医全科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曙光)、中医护理学(曙光)、中医药信息学、中医“治未病”学、中医康复学、中医皮肤病学、中医血液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神志病学
上海市重点学科(9个):中医妇科学、中医诊断学、中医系统实验方剂学、中医医史文献、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内科学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4个):中药学、科学技术史、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5个):中药临床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脾胃病学、中西医结合基础
痹症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屈伸不利,关节肿大灼热的一类病症。
中医有以下几种治疗方法。清热散痹法即用除热燥湿、清热利湿药来治疗热邪为主所致的痹症。补肾壮骨法即用具有温补肾阳,强壮筋骨作用的药来治疗痹症。散风宣痹法即用疏散风邪的方药来治疗由于风邪外袭,经络所致痹症的方法。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为主,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校。目前比较好的学科很多。好的专业比较多,就看你怎么去选择了。如: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省级重中之重学科,中医临床基础;省级重中之重学科,中药学;省级重中之重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省级重中之重学科,针灸推拿学;部局级重点学科,中医脾胃病学;部局级重点学科,金匮要略部局级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部局级重点学科,中药药剂学部局级重点学科,针灸学;部局级重点学科,中医血液病学;部局级重点学科,中医肿瘤病学;部局级重点学科,中医痹病学;部局级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部局级重点学科,中医肺病学;等等。
痹 bì(ㄅ一ˋ)
(一)、〔痹症〕中医指由风、寒、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的病。
(二)、〔麻痹〕见“麻”。
基本词义
(一)、 (形声。从疒( chuáng ),畀( bì )声。本义:痹症。中医指由风、寒、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的病。
痹,湿病也。——《说文》
(二)、 又如:痹厥(神经系病。肢体疼痛麻木);痹顽(人体某一部分的感觉完全或部分丧失)
词性变化
● 痹 bì
〈形〉
气郁闷 [gloomy]
冬刺夏分,病不愈,气上,发为诸痹。——《诊要经终论》
痹 ;拼 音 :bì 部 首 :疒 笔 画: 13;基本释义 ;1.〔~症〕中医指由风、寒、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的病。;2.〔麻~〕见“麻”。;相关组词;麻痹 痹症 麻痹 喉痹 癃痹 湿痹 痠痹 痹厥 痿痹 痹顽寒痹 痛痹 顽痹 痹民 ;百科释义;痹,痹症,中医指由风、寒、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的病。又指粗心,也指马虎不经心,缺乏警惕性:麻痹大意。
一附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中研院及天津市中研院都不错。
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在2018中国中医院综合实力排行中排名第四。中国针灸中心就挂靠在一附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学校的中医药研究院拥有多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基地,科研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及附属医院的 皮肤科——中西医结合皮肤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重点科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药监局认定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54年,现为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全国中医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天津市中医医学中心。在2018中国中医院综合实力排行中排名第四。
医院在职员工250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中国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3名,岐黄学者3名,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12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13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名,天津市政府授衔专家5名,天津市名中医、天津市中青年名中医26名,博士生导师24名。“针刺治疗脑病研究”和“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先后进入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风病、冠心病),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专科)30个,包括教育部重点学科2个(针灸推拿学和中医内科学),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4个(针灸科、儿科、推拿科、肿瘤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中医心病学、中医肾病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中医神志病学、中医痹病学、中医血液病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护理学、推拿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3个(儿科、针灸科、肾病科、肿瘤科、推拿科、血液病科、风湿病科、急症部、心血管科、内分泌科、骨伤科、心身科、护理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6个(针灸科、心血管科、儿科、肿瘤科、骨伤科、推拿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1个。作为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已在全国建立60多个分中心
医院确定南北院区的发展格局,北院区以中国针灸中心为核心,以中医针推技术的传承创新为抓手,带动整体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努力把医院建设成“国内一流、北方最大的以针灸为特色的现代化中医医学中心”;南院区以综合医疗急救和康复慢病管理、治未病健康管理为方向,突出中医特色,整合现代技术,形成辐射全国乃至世界的综合性中医医学中心。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
中医药研究院是以科研、新药研发为主要任务的天津中医药大学下属二级机构,依托于中医药研究院的实验室有:天津市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方剂学”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发现与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市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及分析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细胞生物学、中药毒理、中药制剂、中药化学、方剂配伍重点研究室,是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依托单位。
研究院建立了中药药理毒理、细胞及分子生物学、中药化学及分析、中药制剂、中医临床循证医学评价中心、中药新药研发及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等多个技术服务平台。拥有几十台套大型仪器设备,包括核磁共振波谱仪、三重串联四级杆液质联用系统、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超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实时影像系统、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系统、植入式生理信号遥测系统、双向电泳、高内涵筛选成像系统、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系统、磁性细胞分选仪、荧光实时定量PCR仪、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全自动膜片钳系统、多标记微孔板检测仪、基因测序设备以及具有大功能药物、生物、分子影像信息处理的计算机服务器和相关软件平台等。
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妇女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抑郁症的中医药防治,基于植物雌激素、神经递质等系统研究方剂配伍规律,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以组分配伍创制现代中药,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中药安全性研究,网络药理学,中药物质基础、提取分析、制剂及新剂型等,中医药对心脑血管等疾病预防的循证研究,中医药循证评价系列方法和关键技术。科研人员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973”计划项目3项,承担“973”计划课题、“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重要科研课题多项。
多年来在中医药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近5年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和地位。
天津中医药研究院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及附属医院是集科研、临床、教学、康复、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医疗机构,市直属三级甲等中医院。
医院简介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是经国务院1987年批准建立的全国六大中医药研究基地之一,1991年正式成立。为适应中医药现代化的需要,2001年9月天津市政府决定重新组建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重组后的中研院由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市中医医院,天津市长征医院,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共同组成。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共有职工1400余名,其中正高职称4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及授衔专家25人,硕士生导师24人。近五年来共承担各级课题70余项,获科技进步奖26项。中医肾病、脾胃病、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心身疾病、疮疡病等学科为国家和市级重点学科。研究院下设6个研究所,8个国家级实验室,实验药厂、化妆品厂及符合GPP标准制剂室各一所,同时设有中研院医疗中心、天津市中药有效处方筛选中心、中医药科技开发中心。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肾病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均设在此院。
风湿骨痛的出现,多是跟这3个原因有关,可用中医辨证施治法治疗
风湿骨痛多发于中老年人身上,是一种由于风寒湿邪入侵人体所导致的炎症反应。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出现风湿疼痛,关节疼痛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湿邪、寒邪入侵,或外伤等原因导致气血运行差、气血阻滞、瘀血堆积,经脉不能滋润关节、骨膜、肌肉等部位,而导致出现红肿疼痛。
对于风湿骨痛,患者很多时候都十分痛苦且无奈,痛苦的是发作时疼痛严重,难以忍受,无奈的是风湿骨痛无法达到痊愈的目的,只能够通过药物来控制症状,减轻疼痛,但该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的副作用大,有的花费高,而且只是治标不治本。
想要治疗风湿骨痛,就需要知道风湿骨痛的病因是什么?
1. 外因:主要是因为风寒湿热等邪气入侵,侵犯人体,常见是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如潮湿、受凉、涉水等等,都会影响人的行气活血功能,从而出现“痹症”。
2. 内因:中医认为出现“痹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气血不通,正气虚弱,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导致外邪乘虚而入,因此一些平时体质虚弱、劳逸失度、经期产后的女性均是高发人群。
3、外伤:当患者出现跌打损伤时,身体由于受到外力的原因,导致气血阻滞、瘀血凝阻,从而导致肌肉、经脉、关节部位出现肿胀、疼痛、麻木不仁。
治疗风湿骨痛,除了西医之外,中医也有不错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风湿骨痛,常用到一些行气活血、祛风除湿、滋润五腑的中药材,如桑寄生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生黄芪具有补气祛邪、利水消肿的作用、川牛膝具有活血行气、缓解疼痛的效果,均是治疗风湿骨痛良药。
除此之外,中医理疗也是治疗风湿骨痛不错的方法,如针灸、拔火罐、艾灸、推拿等等,都能够帮助人体祛除湿气、行气活络,减轻疼痛和红肿问题。
针对风湿骨痛、腰腿酸痛问题,(葛洪)桂龙药膏更是不错的选择。它由28味对人体有益,地地道道的广西药材制成,具有良好的祛风除湿、舒经活络、温肾补血的功效,祛风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的川芎,帮助人体行气活血,配合其它祛风除湿的药材,能够有效缓解因风湿疾病而引起的风湿疼痛、腰腿酸痛、气血亏虚等问题。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