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当前,中医药面临着传承不足、创新不够的局面,严重制约着中医药的发展。
传承是为了保根,没有传承就不能正本清源;创新是为了提升,没有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
惟有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一、注重中西医协同,中医药产业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疾病防治作用、保健康复作用以及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业内人士表示,中西医要实现协同创新,除了要让中医药事业与卫生健康工作协调发展。中西医还应在文化、科学、思维等领域实现融合,实现治未病与治已病的结合,让更多患者受益。
二、加强中药质量控制、信息化溯源,并以信息化支撑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巩固中医药基层服务阵地。质量是中医药产业的生命线,进一步提升中药材质量安全,能够更好的保障公众健康以及促进中药材产业和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目前从国家法律到国家政策,都在鼓励和推动中药溯源。而对于中药企业来说,建立溯源体系在发展中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三、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要素,从国家乃至地方政策来看,提升人才队伍整体水平都是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中的重点任务。
四、将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海内外传播,通过交流与合作加速中药化进程。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诸多政策都在推动中医药加速“出海”,但中医药走向世界,仍需要实现产业化和现代化。据悉,上部分国家出现了只认可针灸而不认可中药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快中药产业化进程,让数据说话,将传统中药优势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中药现代化。
五、推进“互联网+中医药”服务发展。目前,国内互联网+中医药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创业比较活跃,但大多数创业公司仍处于初创阶段。可随着发展中医药成为国家战略,等因素影响,互联网+中医药创业领域也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景象。而在互联网+中医药未来前景广阔的背景下,根据国家政策和行业特点梳理互联网+中医药领域重点创业发展方向就将变得十分重要。
促进中医药发展?这种事情你想都甭想。就中医理论体系而言,能在阴阳五行学说上搞创新发展的行为无异于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如果创新的层面越广、发展的进程越深,那么它离正确认识中医药是通过个人神经系统本来就具有的刺激反射机制才达到治愈目标的这一真实生理机制也就会越来越远。
古人把阴阳五行学说来引入中医理论体系的这一行为是出于迫不得已而为之,试想如果古人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形态及其功能作用,那他们还需要阴阳五行干嘛?有类似“生理学"、“解剖学"的知识储备难到还不够用!
正是因为古人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对于人体的认识几乎已是到了一个“黔驴技穷"的地步后,这才不得不把阴阳五行学说来给引入到中医的理论架构中。其目的就是要让这一能够自圆其说的理论来给尚不成熟的医疗实践活动指引方向,不然地话中医早就一命呜呼了哪能支撑到现在(什么都认识不清还怎么治病?唯有阴阳五行是清清楚楚的,不引入它还能引入谁呢?)。
古人有意无意所犯下的错误在这里我们也没有必要兴师动众的来予以讨伐,我们应该做的是怎样的来拨乱反正实现中医的华丽转身。如果继续沿着老路走下去必将是死路一条,现在唯有彻底的抛弃掉以阴阳五行来作为理论指导的旧版中医学,转而来创建以神经反射机制为理论指导的新版中医学,这才是能够让中医药发展起来的一条康庄大道。
基本原则:
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坚持发挥政府扶持作用,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中医药科技如何创新?
以下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赣江80后感谢您的支持:
1).中药企业经营现状分析:
2014-2018年品牌中药收入增速始终维持在10%以上,2017
年开始逐季提升,2018Q1受流感影响收入增速大幅提高至20%以上。14-18年品牌中药利润增速维持在10%-30%,业绩稳定。
而非品牌中药17年开始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且利润有所下滑。17年开始,品牌与非品牌中药净利率水平呈现分化趋势,品牌中药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中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分析预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7500亿元,同比增长21.1%。我们预计到2018年中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780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6.04%,2022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7680亿元。
3).中国中药材市场规模分析:
2010年我国中药材行业市场规模仅为232亿元。到2016年我国中药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670亿元。
2017年我国中药材行业市场规模约746亿元,同比2016年的670亿元增长了11.3%。
4).政策支持
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做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医药特点的重大制度创新,奠定未来中医药发展基础。《“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加快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实现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并提出“完善中医药国际标准,形成不少于50项药典标准和100项行业标准,实现20-30个中成药品种的药物注册以及5-10个中成药品种在欧美的药品注册;加强中医药研究的国际合作”等战略目标,为中医药产品的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5).市场需求大
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与城镇化、老龄化人口结构使得国民对医药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提升,疾病谱的变化也造成了医药消费结构的变化,过去以各类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为主的疾病谱患病率逐步下降,逐步被以心脑血管类疾病、消化类疾病为代表的各类与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所取代,而中成药对这些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已被不断的实践验证,因此国内对中成药的需求在未来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加强中医药的国际贸易,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中医药的海外市场需求也会逐步上升。
6).中医药+互联网+人工智能
近年来,智能药房开始进入大中型医疗机构,在中西医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智能中药房系统的出现,更是解决了中医医疗机构药房需要“确保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的药效一致”、“提升配药效率”、“方便患者服用中药与提升用药依从性”等痛点和棘手的问题。
7).推进中医药供给侧改革
在中医药产业领域,从六大方面推进中医药供给侧改革:从消费需求看,人们对中医药服务无论是质和量都产生了“井喷式”的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特征日益明显;从服务领域看,中医药服务正由主要提供药事服务和医疗服务向提供融药事、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全链条服务的方向发展;从服务供给看,中医药服务正从主要由政府举办向由政府和市场共同举办发展;从服务模式看,中医药服务正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发展;从服务产品来看,中医养生产品、小型保健理疗设备等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从国际形势来看,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重视开发和利用中医药,对国内发展形成倒逼态势。
未来,国家将着力推进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医
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中医国粹,根植民众。中医中药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精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医中药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等方面独具特色和优势,以其收费低、疗效好、副作用小等特点,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推崇。中医中药行业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对人类健康和世界文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上的回答希望能帮助到你^O^
中医药条例共有六章,由三十九条组成
《中医药条例》规定,国家保护、维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全面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
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传承好中医药,就是要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收集整理中医药理论文献中的理论方药和知识精髓,与此同时要将教育培育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人才摆在重要位置。
同时要弘扬中医药核心价值,创新中医药技术方法,让中医服务强起来,把中药质量提上来,建立健全中药材,中药饮片,让人民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
辩证否定观认为,对现存事物既要作出肯定的理解,也要作否定的理解,既要保留旧事物之合理积极的因素,也要克服旧事物中不合理、消极的因素,其实质是扬弃。
对于传统文化,也要辩证否定,汲取传统文化中精华,克服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将传统文化进行扬弃,即批判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