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物质是荚膜,荚膜是细菌的表面结构,具有抗吞噬的作用,与侵袭力有关。
②荚膜是部分细菌在生活过程中,在细胞壁外产生的一种疏松透明的黏液层。内含多个细菌时称为菌胶团。荚膜按厚度分大荚膜、微荚膜、黏液层。其形成与菌种和营养条件有关。功能主要是保护、抗吞噬、抗干燥。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是由柱状细胞、鳞状细胞,还有锥体形细胞组成的,细胞的高矮不等,细胞核的位置也参差不齐,有好多层,每个细胞的基底层都附着在基底膜上,所以也称假复层。柱状上皮可以游离,可以到达游离面,细胞核的位置较高,细胞向基底部伸入时胞体逐渐变细,锥体形细胞紧靠着基膜,细胞核的位置也比较低。
在柱状上皮的游离面附着有摆动的纤毛,所以这种上皮也称之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主要分布在呼吸道的表面。在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之间分布有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分泌的黏液能附着并清除灰尘、细菌等异物,借助纤毛有节律的摆动,将含有灰尘和细菌的黏液排出到喉部。此外,黏液还有湿润干燥空气的作用。
纤毛是由微管构成的轴丝,主要由一对中央微管以及9组二联体微管组成,还有一些细胞质成分。
纤毛本质上是细胞向往伸出的一条细长突起,其表面是细胞膜向外延伸形成的。纤毛内是由微管构成的轴丝,总共有10对微管,中间的是一对中央微管,外周围绕着9组二联体微管。
中央微管被中央鞘包裹,一对中央微管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微管。外周的9组二联体微管中,每组分别由一个完全微管A和一个不完全微管B组成。二联体微管向着中央微管发出辐条连接,此外二联体微管之间和中央单管之间均有连接丝连接。
纤毛:
生物学名词。某些生物体细胞表面纤细的毛状原生质突起,一般较鞭毛短而多,能有节奏的颤动。如鞘藻的游动孢子、纤毛虫和某些无脊椎动物都有纤毛,作用是运动、摄食、呼吸等。脊椎动物的气管、食管等内腔上皮也有纤毛,称纤毛上皮,有保护或辅助排泄、分泌、吞咽等功能。
分布:
⒈原生动植物的运动器官,较鞭毛短而多。如绿虫藻、草履虫皆生有纤毛。
⒉高等动物器官中,皮膜组织的突起,能规律的颤动,清除杂物灰尘。如人体气管内壁细胞中的纤毛。
羊、牛、骆驼是反刍兽,只有通过反刍(二次咀嚼)才能把植物的粗纤维研磨得更细,充分混合唾液,在胃肠纤毛菌的充分发酵下,植物的营养成分才能被吸收。
翻嘴唇是因为他们在闻气味。而且不光是羊,几乎一切有蹄类动物(牛,马,大象,羊驼等),猫科动物,犬科动物都有这个现象。被称为裂唇嗅反应(Flehmen Response)。
主要区别有,性质不同、长度不同、组成不同、功能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纤毛
纤毛是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能摆动的较长的突起,比微绒毛粗且长,在光镜下能看见。
2、鞭毛
鞭毛是长在某些细菌菌体上细长而弯曲的具有运动功能的蛋白质附属丝状物,称为鞭毛。
二、长度不同
1、纤毛
纤毛一般长5~10微米。
2、鞭毛
鞭毛一般长约150微米。
三、组成不同
1、纤毛
纤毛本体、基体和纤毛小根组成。
2、鞭毛
有基础小体、钩状体和丝状体三部分组成。
四、功能不同
1、纤毛
纤毛的功能是能定向摆动,排出上皮表面的尘埃和细菌等物,纤毛的摆动与微管的相互滑动有关。
2、鞭毛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鞭毛菌在液体环境下可自由移动,速度迅速。
①、 化学趋向性运动,有助于细菌向营养物质处前进,而逃离有害物质。
②、与细菌致病性相关。
③、 可用以细菌的鉴定和分类 。
菌毛:在很多革兰氏阴性菌及少数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表面存在着一些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称为菌毛或称伞毛、纤毛。
菌毛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菌毛由结构蛋白亚单位菌毛蛋白(pilin)组成,具有抗原性。菌体指的是单个细菌,我们只有通过显微镜看到它的一些结构特征,如鞭毛、纤毛等,菌体特征是菌落特征的基础.菌落是由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所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群,我们能通过肉眼看到菌落的特征如形状、大小、高低、位置、表面的粗细、边缘的形状、色调、透明度,以及菌落的质地、软硬、粘稠度和特殊培养基的着色等.因此,菌落是菌种鉴别上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菌落又分为s型菌落和R型菌落,s型细菌为表面光滑,因为有荚膜表面有糖蛋白。r型细菌菌落表面粗糙
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充足的营养物质、能量和适宜的环境(温度、酸碱度、气体条件、渗透压)是细菌生长繁殖的必备条件。
细菌的生活条件:
一、基本的营养供应。
1.光合细菌只需要有光,水份及必需的矿物质,即可自行营生。
2.化合细菌随了水及矿物质外,只需有它所需要利用的化学物质,亦可以继续生存。
3.腐生及寄生的细菌都生存在细胞外,所以只需供应水份,矿物质及基本的能量供应物质,即可自行生活。由于寄生的细菌对其他生物体的健康影响甚大,所以它们生存所需的营养就更受人重视。我们必需要瞭解这些细菌生活所需,才能培养这它们。并设法有效地控制它们的生存,从而保障我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适当的温度。
细菌体积细小,不可能自行控制体内环境的温度,所以细菌的代谢速率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大。不同的细菌会适应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生存。寄生在不同生物体的细菌的最适温度亦有不同。从不同的适应生存温度,细菌可如被分成以下三种。
1.嗜冷菌,可生活在0oC到30oC之间的环境中,但以10oC到15oC最为适宜。此类细菌生活在海洋深处或雪柜食物中。
2. 嗜温菌,可生活在15oC到55oC之间的环境中,但以25oC到37oC最为适宜。此类细菌如一般的温血动物寄生细菌。
3.嗜热菌,可生活在25oC到90oC之间的环境中,但以50oC到60oC最为适宜。此类细菌生活在温泉水或深海海底的热盐水泉附近。
三、适当的酸碱度。
大部份细菌都适宜在酸碱度pH6.5至7.5之间生存,但以越接近其自然生长环境者越佳。如在血中生存的细菌,最适于pH7.3生长,因血液的pH为7.3。肠道细菌适于碱性环境生存,因肠道内为碱性。胃幽门螺旋菌适于酸性环境生存,因为胃内的环境为酸性。
四、 适当的湿度。
细菌都需要有一定的湿度才可以生存。一些细菌可以生活在水裏。大部份细菌的细菌营养体都需要水份维持。细菌的细胞壁和其外的纤毛都有吸引湿气的能力。在缺少水的情况下,细菌的细胞质会变得浓缩,代谢作用的效率下降。在严重的缺水状况下,一些细菌会死亡,但也有一些细菌会形成芽孢,把新陈代谢作用降到最低以维持生命。到它再遇到水份后再萌发成为营养体,然后再大量繁殖。通常这类细菌较难被消灭,对寄主的毒害也较大。如碳碳疽菌等。
五、 适当的水势。
六、 氧气的供应。
七、适当的光线。
八、 特殊的需要。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