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四大名医萧龙友、施今墨、孔伯华、汪逢春,以其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在20世纪30年代就享誉华夏。他们不仅因为妙手回春的医术成为政界名流的座上客,而且因为普救含灵的仁心成为贫苦患者的救命人。
萧龙友(1870.2.13-1960.10.20),医学家。四川三台人。1897年考中清朝丁酉科拔贡。曾任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名誉院长,中央文史馆馆员。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施今墨(1881.3.28~1969.8.22),原名毓黔,字奖生,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孔伯华(1885--1955),谱名繁棣。中医学家。山东曲阜人。与汪逢春、萧龙友、施今墨并称北京四大名医。学自家传。早年任北京外城官医院医官。
汪逢春(公元1884—1949),擅长治疗时令病及胃肠病,对于湿温病多所阐发,启迪后学。他的门人冯仰曾医生在《中医杂志》1958年第8号中介绍他的医案数例,可见他的学术一斑。
扩展资料
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医条例,规定对所有中医实行考核立案。医术精湛、颇负盛名的萧龙友、施今墨、孔伯华、汪逢春作为主考官,负责命题与阅卷,从此即有“京城四大名医”之称。 “四大名医”不仅因其妙手回春的医术成为政界名流的座上客,更因其普救含灵的仁心成为贫苦患者的救命人。
q
现在学术界一般把《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看做是中医四大经典。條萊垍頭
张仲景写出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頭條萊垍
1、先秦时期
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著作:《汉书·艺文志》载《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均佚。现存《难经》系后人托名扁鹊之作。
2、西汉时期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3、东汉时期
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
华佗到处走访了许多医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的炮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使患者服下、失去知觉,再剖开腹腔、割除溃疡,洗涤腐秽,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因此,华佗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
4、隋唐时期
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千金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要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
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千金要方》还流传至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5、明清时期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注意运用比较方法,所以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除此之外,下列的每一本书籍,都堪称中医的经典: 温病条变、景岳全书、类经、脾胃论、千金要方、诸病源侯论、医宗金鉴、濒湖脉学、医林改错、中藏经、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温病条辨、删补名医方论、脉经、本草纲目、济阴纲目、内经知要、金匮要略、温热论、汤头歌诀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武松打虎”是《水浒传》里的一个经典片段。“四大名著”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因为并没有谁公开提出这个概念,“四大名著”,是现代叫法,之前古人都称“四大奇书”。是四部长篇通俗小说,社会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是悠悠中国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一笔;承载着我国古典文学无数文化精华,为我们提供了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机会,在怡情悦性的同时,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是青少年学习成长过程中不可多得的优秀读物。
1、《青囊书》
据说这本书在古代历史中属于最为顶尖的中医药学著作之一,作者是神医华佗。此书将华佗毕生心血和行医经验一一记载,只可惜已经失传。
2、《六韬》
《六韬》也叫《太公兵法》,相传这本书是先秦时期黄老道家古籍,是《封神榜》的主角姜太公所著。
3、《连山易》
据说为盘古开天地后第一代君主天皇氏所创。
4、《山海经》
玄幻的奇异古书,不知何人所著,这本书记载的内容骇人听闻,对历史很多领域的研究价值很高。
5、《太公阴符》
西周的开国丞相姜子牙所著。这本《太公阴符》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这本奇书不仅有兵法韬略和治国方针,还有占卜异术和养生秘诀。姜子牙被封齐国以后,《太公阴符》被历代齐王秘藏和学习,后流传民间,然而秦始皇焚书坑儒把所有民间版本都烧掉了。
6、《太平要术》
据说是南华老仙赠与张角的,使其掌握了权谋韬略和符咒道术,三年内就聚集了十万黄巾军,席卷东汉半壁江山,直至张角被灭,东汉朝廷才将《太平要术》销毁。
第一本,四库家藏,图解周易,学医先学易。不学医放在家里也有益。
第二本,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及续。和易经,黄帝内经配着看,不懂没关系,理解很漫长。
第三本,简明针灸学,中医药出版社。粗浅的认识针灸,记记经络穴位即可。
第四本,黄元御医学大全。厚点儿,不用全看。那里有些作者对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本草的注解。作者恃才傲物,虽狂放,但对中医理解颇深。
以上四本,不用通读。这只是一条贯穿线。从别的路也可入医。这是这条路的底子,然后再读彭子益,傳青主,他们的东西好理解些。当然,你会带着怀疑的眼光去看另类医书,这是对的。读书时有主见的思考,辩识很辛苦,但得到的也多。
然后就是跟着对的(係认为),实践和检验,多学多看多思考,加上点儿天分和运气。也许会成就中医。不过最好点到为止,毕竟这条路坎坷难行,人生苦短,何必执着。
中国文化之所以是中国文化,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都是因为一直有中医的存在。
中医四大名著:既是中国人宝命全神的经典,也是养育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母地。
《中医四大名著》则具体向你介绍了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的有关知识。
中医四大经典名著:《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
1:《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2.《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
3.《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
4.《温病条辨》最主要的成就在于吴氏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由上及下、由浅入深,旨在“认证无差”。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