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定方和复方,单方的范围就不一样。
复方和单方属于内经“七方”的内容,是组方原则。而协定方我虽然不是很了解它的具体内涵,但是在实际中,有点保密处方的意思。一些医院的名中医他们留下的方子称协定方,实际上由药方保管,但是在给病人的处方中不写出具体药物,只写“李二号方”之类。药房一般把这些方事先配好,处方中开到的时候直接放药既可,一般连去药房实习进修的不知道协定方的内容是什么。
单方是单用一味药,复就是内经所谓“奇之不去则偶之”,加用协同作用的药物,又分小,中,大三制,一君二臣为小制,君一臣三佐九则为大制(可能和原文有出入,记忆力不好,多多包涵~~)。
经方一般指的是伤寒论上的方,伤寒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所以称之。和它相对的是时方,是后人所用的方。如果用经方就是汉代原方,很少加以更改,所以能用经方治病都是高手。古代曾有经方时方之辩,论哪个更能治病。
验方是效验之方或者经验之方,确实是某病用某方而一般会有效,但是这样方在理论上却是悬而未决的,不懂其中的机理就不能得心应手的运用。
中医不是成法,如果相信某病用某方,就不能体现中医辩证施治的特色。
《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3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
经梁代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改名《补阙肘后百一方》。
此后又经金代杨用道摘取《证类本草》中的单方作为附方,名《附广肘后方》,即现存《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
可信.中医几乎是世界上最可信的医术了,那是经过很多代人的不断尝试,死了很多人才试出来的,所以它很安全.人生在世,难免生病。在医疗水平低的时代,人们常常会就地取材,找到一些治病的“材料”治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偏方。这些偏方被沿袭了下来,虽然现在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有一部分人在坚持使用偏方。偏方是否真有神奇疗效,怎样使用偏方才更安全,就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 偏方就是流传民间的一些单方、验方,也称为“土方”。它具有简便易行、省钱省事的特点,在人们的防病治病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用偏方时,必须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取其精华,并注意它在应用时的安全问题
1、《难经》萊垍頭條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萊垍頭條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頭條萊垍
2、《本草纲目》頭條萊垍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萊垍頭條
卷“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頭條萊垍
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頭條萊垍
3、《黄帝内经》萊垍頭條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條萊垍頭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萊垍頭條
4、《伤寒杂病论》條萊垍頭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垍頭條萊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萊垍頭條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條萊垍頭
5、《神农本草经》萊垍頭條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萊垍頭條
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萊垍頭條
传承保护中医药文化,能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逐步构建起继承传统、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中医药文化产业体系。
中医药文化对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有着引领和促进的作用。
开展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系统收集整理中医药典籍、出土医书、民间传承的医方医术、秘验单方等,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进行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
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建设中医药博物馆等形式,加强中医药文物、珍贵标本、医药古籍等的收藏保存。整理近代名医医案,研究其学术思想、技术方法和诊疗经验,做好国家和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支持藏医药、蒙医药文献整理出版工作。
做好整理传承工作,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院校、企业、国内外学术团体等机构部门的作用,利用并整合现有资源,争取举办各种节会、展览会、推介会上增加中医药文化内容,宣传推广中医药文化,开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持续推进,并发挥基地的宣传和示范作用,使之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医药文化、培养中医药科普人才、普及中医药知识的重要阵地。
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普及,也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内容。要建立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继续推进中小学中医启蒙教育活动。创作科学准确、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精品(包括科普图书、网络、动漫、戏曲、电影、电视等多种形式),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
还要通过培育中医药文化产业产品、探索发展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等方式发展中医药文化,并助推区域的发展。中医药在甘肃的广泛认同感,有利于深化中医药特色医改,引导民众的健康观向养生、保健方向转变,让人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使中医药真正成为破解民众“看病贵”难题的重要手段。
《肘后备急方》是葛洪编着的一部简便切用的方书,中医治疗学专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经梁代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改名《补阙肘后百一方》。此后又经金代杨用道摘取《证类本草》中的单方作为附方,名《附广肘后方》,即现存《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该书今有明、清版本10余种。1949年后有影印本和排印本。
所谓“肘后”,是指该书篇幅很小,可以挂于臂肘随身携带,相当于现代所说的“袖珍本”。“救卒”二字,则指救治突然发生的疾病。“备急”,就是应急的意思。书名的意思是可以常常备在肘后(带在身边)的应急书,是应当随身常备的实用书籍。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