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药材图片(蟾酥的入药部位)

蟾酥药材图片(蟾酥的入药部位)

来源:网友投稿 更新时间: 2023-04-24 阅读 30

蟾酥药材图片(蟾酥的入药部位)

蟾酥的入药部位

干蟾是蟾蜍的干体,蛤蚧是壁虎的干体,都可以入药,但二者区别很大,药效也不同。干蟾是有毒的,蛤蚧是无毒的!

蛤蚧别名大壁虎(学名:Gekko gekko)俗称蛤蚧、又称仙蟾,台湾称为大守宫体长可达30厘米以上。

蟾蜍是无尾目、蟾蜍科动物的总称。最常见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称癞蛤蟆。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癞疙宝。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则是我国紧缺的药材。

蟾酥的功能与主治

  滴水观音又叫海芋,我办公室种了两盆.同事送我的幼苗.  【草药名】: 海芋  【内容介绍】:  海芋 (《纲目》)  【异名】天荷(《本草拾遗》),羞天草(《庚辛玉册》),隔河仙、观音莲(《纲目》),尖尾野芋头、狼毒头(《生草药性备要》),独脚莲(《分类草药性》),野芋、木芋头(《岭南采药录》),广东万年青(《中国植物图鉴》),老虎芋(《贵州民间方药集》),大虫芋、毒芋头、天蒙(《广西中兽医药植》),老虎蒙、痕芋头(《南宁市药物志》),大叶野芋头(《中国药植图鉴》),野芋头、奚芋头(《岭南草药志》),土塘、天河芋(《湖南药物志》),广东狼毒(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朴薯头(《广西中草药》)。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海芋的根茎。  【植物形态】海芋多年生草本,高可达5米。  茎粗壮,粗达90厘米。  叶互生;阔卵形,极大,长30~90厘米,宽20~60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广心状箭头形,2裂,裂片先端浑圆,近叶柄处合生,裂口狭,全缘或微呈波状,侧脉约9~12对,粗而明显,绿色;叶柄粗壮,长60~90厘米,下部粗大,抱茎。  花单性,同株;花序柄粗壮,每一叶腋内约有2个,长15~20厘米;佛焰苞的管长3~4厘米,粉绿色,苞片舟状,长10~14厘米,宽4~5厘米,绿黄色,先端锐尖;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  雌花序长2~2.5厘米,位于下部;中性花序长2.5~9.5厘米,位于雌花序之上;雄花序长3厘米,位于中性花序之上;附属体长约8厘米,有网状槽纹;子房3~4室。  浆果红色。  花期:春末夏初。  生长山野间。  分布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本植物的果实(野芋实)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全年可采。  加工时以布或纸垫手,以免中毒,用刀削去外皮,切片,以清水浸漂6~7天,多次换水,取出晒干或鲜用。  【药材】干燥的根茎,呈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圆柱形,大小不一,长者可达90厘米,直径3~6厘米或更粗。  有时可见未除尽的栓皮及环状的节和圆形的根痕。  质坚实,横断面白色粉质,维管束呈淡黄色点状散在,内皮层环清晰。  气微,味淡,嚼之发麻。  主产于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此外,本品在广东地区,习惯作狼毒使用。  参见狼毒条。  【化学成分】球茎含水分17.4%,粗蛋白4.11%,粗脂肪0.84%,粗纤维4.99%,灰分3.76%,无氮抽出物68.9%。  另含山芋碱,有毒。  【性味】辛,温,有毒。  ①《纲目》:辛,有大毒。  ②《广西中药志》:味淡,性寒,有大毒。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有毒。  【功用主治】治瘴疟,急剧吐泻,肠伤寒,风湿痛,疝气,赤白带下,痈疽肿毒,萎缩性鼻炎,瘰疬,疔疮,疥癣,蛇、犬咬伤。  ①《纲目》:治疟瘴,毒肿,风癞。  ②《分类草药性》:治一切恶疮肿毒,末,酒涂。  ③《天宝本草》:敷疔疮、疥癣。  ④《广西中药志》:治肺结核,痧症,热病等。  ⑤《四川中药志》:治内外痔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须久煎),1~3钱(鲜者0.5~1两,切片与大米同炒至米焦后加水煮至米烂,去渣)。  外用:焙贴、煨热擦或捣敷。  【宜忌】不宜生食。  否则中毒而致口舌肿胀,甚至窒息而死。  体虚者慎服。  姚可成《食物本草》:误食之令人闷绝。  '  【选方】①治感冒暑气,头痛身倦:野芋根用湿纸封,煨热之,擦头额及腰脊、前后心、手弯脚弯,可令人遍身顺适。  (《岭南采药录》) ②治风热头痛:野芋头苗(切片),贴患部。  (《广西中草药》) ③治绞肠痧腹痛:野芋头四两(炒黄),扫管叶(岗松)二两(炒黄)。  先将野芋煎好,再将扫管叶趁沸放下煎片刻,去渣温服。  忌饮米汤。  (《岭南草药志》) ④治肠伤寒:野芋头(切片)四两,加米一两及生锈铁钉二枚炒黄,加水适量煎服。  (《广西中草药》) ⑤治妇人赤白带下:野芋切细和米炒,加糖煮食。  (《岭南采药录》) ⑥治风湿骨痛:野芋头一厚片。  先将樟脑少许置于芋片中央,用火烤樟脑,趁火未熄,速敷患处。  (《广西中草药》) ⑦治痔疮便血:痕芋头二斤煮鸡,煮十二小时,取汤饮之,亦可将鸡共服下。  (《岭南草药志》) ⑧治痈疽肿毒大疮:尖尾野芋头切片,火焙热贴,冷又换热者。  (《生草药性备要》) ⑨治背痈:痕芋头和酒糟捣烂敷患处(已溃者勿用)。  (《岭南草药志》) ⑩治慢性萎缩性鼻炎:独角莲100公分,蟾酥1.5公分,麝香1公分,冰片2公分,香油适量。  先将蟾酥用黄酒化开,后将独角莲根捣碎,周香油熬枯去渣,冷凉后,再加上麝香、蟾酥、冰片和原有的香油混合,便成油剂。  用时装入滴管滴鼻。  另外,膏剂配法:依上述处方中的药用量,蟾酥酒化,独角莲捣碎,挤出汁,去渣,再加上蟾酥、麝香、冰片和适量的甘油,混合成泥膏状,便成。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116,1957) ⑾治坐板疮:痕芋头、猪油,捣烂敷患处。  ⑿治毒蛇娱蚣咬伤:痕芋头二两,生油柑木皮一两。  用盐水和药捣烂,以湿纸或树叶包裹煨热敷患处。  ⒀治狂犬病:痕芋头四两,煎水坎。  亦有加入猪肉同煮,连服半个月。  亦有兼用痕芋头捶烂敷伤处。  (⑾方以下出《岭南草药志》)

蟾酥的入药部位是什么

蟾酥是蟾蜍表皮腺体的分泌物,白色乳状液体,有毒。干燥后可以入药。现在取蟾酥的方法一般比较暴力,基本上是杀鸡取卵.

蟾酥的入药部位在哪里

其全身是宝,蟾酥、干蟾、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均为名贵药材蟾酥可用于冠心成药中都有蟾酥病干蟾皮可用于痈肿疗毒等症改善血象蟾衣对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蟾蜍的头、舌、肝、胆均可入药具有扶正固本,攻坚破淤,搞癌消肿

蟾酥是什么药材

蛤蟆,也叫做蟾蜍。

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是我国紧缺的药材。

蟾酥的入药部位是

蟾蜍不是害虫,它们喜欢夜间捕食、活动,以甲虫,蛾类,蜗牛,蝇蛆等为食。

蟾蜍一般是指蟾蜍科的300多种蟾蜍,它们分属26个属。白天,大蟾蜍多隐蔽在阴暗的地方,如石下、土洞内或草丛中。傍晚,在池塘、沟沿、河岸、田边、菜园、路边或房屋周围等处活动,尤其雨后常集中于干燥地方捕食各种害虫。

大蟾蜍冬季多潜伏在水底淤泥里或烂草里,也有在陆上泥土里越冬的。它不但是捕食害虫的农业卫士, 而且集药用、 保健、 美食于一 身, 因而被誉为 “蟾宝 ” ,是经济价值很高的药用动物。

蟾酥的药用部位

蟾酥水分完全蒸发,会变成棕褐色、棕黄色或者棕黑色。可入库保存,成品蟾酥放置在阴凉干燥处,保存5年以上都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在入药使用的蟾酥都是干品蟾酥,相对于鲜蟾酥,干品蟾酥更易于运输和保存,同时干品蟾酥经过过滤炮制,纯度也更高一些。

蟾酥的入药部位是哪里

答案是;蟾蜍是无尾目、蟾蜍科动物的总称。

属蟾蜍科的两栖动物。最常见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称癞蛤蟆。皮肤粗糙,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位于头侧鼓膜上方的耳后腺。这些腺体分泌的白色毒液,是制作蟾酥的原料。蟾蜍一般是指蟾蜍科的300多种蟾蜍,它们分属26个属。

蟾酥的药理作用

是蟾宝

大蟾蜍冬季多潜伏在水底淤泥里或烂草里,也有在陆上泥土里越冬的。它不但是捕食害虫的农业卫士,而且集药用、保健、美食于一身,因而被誉为“蟾宝”,是经济价值很高的药用动物。

蟾蜍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从春末至秋末,白天多潜伏在草丛和农作物间,或在住宅四周及旱地的石块下、土洞中,黄昏时常在路旁、草地上爬行觅食。

★  蟾酥 药材 部位

分享到:
你觉得文章内容怎么样

最后更新

提取物标签

关注我们

官方QQ群:7xxx85d 植提业社区-网站交流

Qr code

提取物百科 是一个真实的植物提取物行业内交流社区,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最有价值的信息和最靠谱的供应商。
一键复制下载文档
免费下载
公众号:植物提取物百科复制
复制微信公众,搜索即可关注!

关注回复 :提取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验证码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支付
金额:
常见问题

请登录之后再下载!

下载中心

您的账号注册成功!密码为:123456,当前为默认信息,请及时修改

下载文件立即修改

帮助中心

如何获取自己的订单号?

打开微信,找到微信支付,找到自己的订单,就能看到自己的交易订单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