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药材图片(全图神农本草经)
全图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在中国古代,大部分药物是植物药,故称为“本草”。此书也以“本草经”命名。由于汉朝盛行托古之风,人们尊古薄今,为提高该书的地位,增强人们的信任感,便借用“神农遍尝百草,发现药物”这妇孺皆知的传说,将“神农”冠于书名之首,定名为《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图解
神农本草经,简称 本经,成书约秦汉时期,书中记载的药物365种,分上,中,下,三等。南朝陶弘景为,神农本草经做注,并补充名医别录,编定本草经集注共7卷,把药物的品种树木增加至730多种。清朝孙星衍将神农本草经考订辑复,成为现在通行本。
神农本草经图文版
属于:本草学时期(前100—1753年)。《神农本草经》大概成书于的西汉时期,是中国第一部植物学专著,标志着本草学时期的开始。该时期的专著还有《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这些专著中收载的植物均尚无拉丁学名。该时期在学科发展史上属于植物分类的阶段。植物分类学尚未形成学科。
神农本草经全集
黄帝内经成编於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该书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载“神农本草,四卷,雷公集注”。
神农本草经带图
白芨
黄精在古代的时候就是很受重视的一种中药材了,并且还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民间传说古代的道士喜欢吃黄精,认为吃它不仅可以延年益寿,而且还有可能得道飞升,并且在古代还有不少这样的民间故事,这也是它被称为“仙人余粮”的原因。
神农本草经合集
《神农本草经》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全图神农本草经书籍
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在李时珍出版《本草纲目》之前,该书一直是被看作是最权威的医书。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神农本草经介绍
神农不是单人,《本草经》是由多人选编而成。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传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神农本草经书图片
中国百年经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这些被尊为中国的传统医学,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明确指出,人的自然生命力具有本来的规律与特征,我们只要尊重这个规律,认清这个特征,全面把握人生历程及各个年龄段的生理特征,并在各个年龄段认真做好自我保健,精细的防疾病防衰老才能实现健康与长寿!
神农本草经药物图片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于东汉末年(公元25~200年)问世。全书载药365种,按药的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能补养、无毒、可久服;中品120种,能治疗补虚、无毒或有小毒,应斟酌病情使用;下品125种,多为活性强的专科治疗用药、毒性大、不可多服、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