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白芍药材(安徽亳州芍药)

亳白芍药材(安徽亳州芍药)

来源:网友投稿 更新时间: 2023-04-24 阅读 36

亳白芍药材(安徽亳州芍药)

安徽亳州芍药

亳州芍花4月底五月初

芍药(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别名别离草、花中宰相,属毛茛科芍药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块根由根颈下方生出,肉质,粗壮,呈纺锤形或长柱形,粗0.6~3.5cm。

芍药花瓣呈倒卵形,花盘为浅杯状,花期5~6月,花一般着生于茎的顶端或近顶端叶腋处,原种花白色,花瓣5~13枚。园艺品种花色丰富,有白、粉、红、紫、黄、绿、黑和复色等,花径10~30厘米,花瓣可达上百枚。果实呈纺锤形,种子呈圆形、长圆形或尖圆形。

芍药是既能药用,又能供观赏的经济植物之一。根药用,称“白芍”,能镇痛、镇痉、祛瘀、通经;种子含油量约25%,供制皂和涂料用。

安徽亳州芍药价格

农历的三月是芍药花的盛华季

安徽亳州芍药花田

安徽省亳州市--芍药花

安徽亳州芍药种植合作社

玫瑰花还是平阴的好,山东平阴县从明朝起就开始种植玫瑰,那儿的玫瑰花以花大瓣厚色艳香味浓郁驰名中外,是中国传统玫瑰花的代表,可以泡茶,做玫瑰花酱,酿酒制糖,还可以做香脂香水,功效活血化瘀,美容养颜,观赏性也很强。亳州盛产芍药相比之下,玫瑰花就没有那么出名了

安徽亳州芍药花海

江苏扬州(中国仪征芍药节,仪征芍药园俗称中华第一芍药园)、四川中江(中国芍药之乡中国芍药谷4A景区)、亳州(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此外还有:菏泽(曹州百花园)、洛阳(国家牡丹园)、北京(景山公园)。

安徽亳州芍药花海门票

亳州市芍药花盛开的时候,举办的赏花会。

安徽亳州芍药收购市场

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一个地级市,包括谯城区(古有道教陈抟老祖、神医华佗、魏武帝曹操,当地盛产中药材,为全国四大药都之首,号称中华药都,世界中医药之都,江泽民主席曾经题词“华佗故里,药材之乡”,市区内有康美中药材市场、神农谷电商中药材市场等,4A级景点如花戏楼、华祖庵、曹操运兵道、南京巷钱庄等。古井贡酒也是当地的金字招牌,连续几年荣登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段冠名权)、涡阳县(为老子故里,当地生产高炉家酒,工业方面以化工煤炭为主)、蒙城县 ( 为庄子故里,有庄周梦蝶的典故,当地盛产牛肉)、利辛县(为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安徽亳州芍药种植

我国的四大药都,历史说法纷纭。药都之首'安徽亳州、江西樟树、河南百泉、河南禹州、河北安国。其中药都之首亳州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但不管是药都是哪几个,下面这几个值得大家铭记于心,一起来看下。

一、亳州

亳州目前可以算是国内当之无愧的药都之首了。最早的亳州境内是华佗的故乡,正因为这一代名医的原因,所以亳州的医药业也飞速的发展,甚至早在明清时期,亳州就已经早早的成为了闻名天下的药都之一。

二、禹州

有趣的是,除去亳州之外,其他的城市都是清一色的县级市。但千万不要小看这几座城市,比如禹州就是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都城之地。古时候还曾有一句话形容禹州的药,“药不到禹州不香”。只因为从春秋战国时期以来,不少的神医都曾来到这个地区进行采药行医,所以中药也与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

三、安国

安国这座城市一直以天下第一药市而著称,虽然到现代,第一药市之名已经易主。但安国这座城市仍然是我国的四大药都之一,如果说禹州是“药不到禹州不香”,那么安国就是“草到安国方成药了”。在这座小小的县级市中,还对于中药开设了一个专门的中药博物馆,如果想要深度了解中药的文化,可以来这里看看。

四、樟树

樟树也有句古话“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合着这四大药都古时候谁也不让谁啊。樟树的中药历史也相当悠久,自古以来,依然保留着各种各样古代制造中药的古迹。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人来到这里进行中药材交流,被人们称之为南国药都,虽然“南国药都”之称还有一些争议,但依然不能否认樟树这座城市是国内四大药都之一。

安徽亳州芍药花

亳州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相传为古南亳之地,是商王成汤建都之所在,距今3700多年。《史记》《孟子》等书中记载有 “汤居亳”的语句。当然,这里的“亳”与今天我们所谈的“亳州”,两者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学术界对此争论颇多。这并不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本文所要谈的是“亳”与“谯”的关系,即以“亳”命名的亳州、亳县,和以“谯”命名的谯郡、谯县、谯城、谯国等,它们所指示的地理范围的异同。从地域角度考虑,在历史上二者的概念曾经相同过,“谯”的称谓一度被“亳”所取代,如新中国成立后至2000年的亳县;但二者的概念不相同还是常态,这种情况下,“亳”的概念都比“谯”要广,前者包含后者,比如今天的亳州与谯城就是这样。

本文仅从地理角度疏理“亳”与“谯”在历史上的指代关系,以加深人们对千年亳州历史的了解。为简单明了地理清二者的关系,笔者以“亳州”这一称谓出现的时间为标准,从“亳州”称谓出现前和出现后两个历史时期加以说明。

“亳州”之名出现前的时期,即北周之前(579年)。这一时期,基本上是用“谯”来指代谯城的。事实上,从文化角度考虑,“谯”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并不比“亳”逊色。“谯”是从“焦”演化而来的。杜佑《通典》称:“武王克殷,封神农之后于焦”,是为焦国,在今天的谯城。东周时期,焦先被陈吞并,楚国灭掉陈国后,改“焦”为“谯”,突显了谯城重要的军事地位,因为“谯”的本意为“古代城门上建的楼,用于瞭望”。

秦朝建立后,废分封,行郡县,将此地设为“谯县”,先后属泗水郡和砀郡。西汉时实行郡国并行制度,谯县属沛郡,东汉时属豫州。曹魏时期称为谯郡、谯都;西晋太康九年(288年),司马逊被封为“谯王”,在此设“谯国”;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均在此设“谯郡”,北魏至北齐置南兖州或谯州,治所在谯县。这段时期朝代更迭较快,地名也比较混乱,谯郡下辖陈留、小黄和浚仪。但根据《魏书·地形志》记载,小黄县即在谯县之境内。北周宣帝大象元年(579年),“是时始改谯称亳,取南亳以名州”,自此“亳州”之名开始出现在历史典籍中。

“亳州”之名出现后的时期,即北周之后(579年)。这一时期,尽管谯城也多被称作“谯”,但亳州之名逐渐兴盛,遮掩了“谯”的风采,“谯”也往往只作为亳州的一个县而存在。

隋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改亳州为“谯郡”。唐贞观八年(634年),又改谯郡为亳州,下辖谯县、鹿邑、蒙城、永城等七县。宋朝在此设节度使,统领“谯县”等七县。亳州被金国占领后,被封为节镇,统领“谯县”在内的六县五镇。元朝张柔镇守亳州后,“以民户稀少”为由,将亳州境内的六县合并,此时亳州只辖谯县、城父和鹿邑三县。明朝明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将亳州降级为县,先后属于凤阳府和颍州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亳州为直隶州,下辖谯县、太和和蒙城三县。雍正十三年(1735年),亳州又被降为县,隶属颍州府。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亳州尽管是县,但比现在的谯城范围要大,1864年设立涡阳县时,将亳州划出去一部分后,亳州的范围和现在的谯城区才基本一致。1864年涡阳县设立后至2000年地级亳州市成立,谯城的名称被亳县或亳州取代。2000年至今,亳州与谯城又成了两个不同的概念,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谯”被称为“亳”的时期和“谯”的其他称谓。纵观亳州历史,“谯”被称为“亳”的时期相对来说较为短暂,大约有三个历史时段:一是北周大象元年(579年)至隋开皇初年(581年);二是明洪武六年(1373年)至清雍正二年(1724年);三是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至2000年。将“谯”称为“亳”,多是由于亳州被降级为县后,辖区只有谯城一地,便直接把谯地称为亳县或亳州。

“谯”除被称作“亳”外,还曾有过以下称谓:王莽篡汉后,改谯县为“延成亭”;南北朝时,谯郡含陈留、小黄、浚仪(城父)三县,小黄县即在谯县境内。隋大业三年(607年)四月,小黄县又改为谯县。所以谯县也曾被称为小黄县。清代作家刘开就写过“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这样赞美亳州芍花的诗句。

大量的历史资料表明,“亳”“谯”二字均具有悠久的历史,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上曾以“亳”“谯”命名的地方也不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朝代的更迭,这些地方大多易名或消失了,现在以“亳”和“谯”命名的城市恐怕只剩下亳州和谯城了。对于今天的亳州而言,这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作为后人,我们要深入挖掘研究,大力宣传弘扬,让千年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  亳州 白芍 芍药

分享到:
你觉得文章内容怎么样
一键复制下载文档
免费下载
公众号:植物提取物百科复制
复制微信公众,搜索即可关注!

关注回复 :提取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验证码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支付
金额:
常见问题

请登录之后再下载!

下载中心

您的账号注册成功!密码为:123456,当前为默认信息,请及时修改

下载文件立即修改

帮助中心

如何获取自己的订单号?

打开微信,找到微信支付,找到自己的订单,就能看到自己的交易订单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