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在生活中的作用(红外线起到什么作用)
红外线起到什么作用
就好比黑夜里用手电筒照亮一样,手电筒相当于红外灯,摄像头相当于人眼球,道理是一致的。
红外线摄像头是指那种可以日夜24小时监控的那种摄像机。又有普通红外摄像机和点阵红外摄像机之分, 点阵红外摄像机比普通的要好,照射距离远, 画质细腻清晰 ,而且使用寿命比普通红外的长。
红外摄像头感光就是红外线,在某个波段范围内,比如800nm-1100nm。如果从光谱来讲,和普通摄像头感可见光原理类似。红外摄像头工作原理是红外灯发出红外线照射物体,红外线漫反射,被监控摄像头接收,形成视频图像。
红外线有什么效应和作用
在红光以外的、肉眼看不见的、具有热效应的光线称为红外线。 是波长比可见光还要长,肉眼看不见的光段,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德国科学家霍胥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太阳光谱上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线,波长为0.75~1000μm。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50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1.50~6.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6.0~l000μm之间。 真正的红外线夜视仪是光电倍增管成像,与望远镜原理全完不同,白天不能使用,价格昂贵且需电源才能工作。 一、红外线的物理性质 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称为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 近红外线或称短波红外线,波长0.76~1.5微米,穿入人体组织较深,约5~10毫米;远红外线或称长波红外线,波长1.5~400微米,多被表层皮肤吸收,穿透组织深度小于2毫米。 二、红外线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一)人体对红外线的反射和吸收红外线照射体表后,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皮肤吸收。皮肤对红外线的反射程度与色素沉着的状况有关,用波长0.9微米的红外线照射时,无色素沉着的皮肤反射其能量约60%;而有色素沉着的皮肤反射其能量约40%。长波红外线(波长1.5微米以上)照射时,绝大部分被反射和为浅层皮肤组织吸收,穿透皮肤的深度仅达0.05~2毫米,因而只能作用到皮肤的表层组织;短波红外线(波长1.5微米以内)以及红色光的近红外线部分透入组织最深,穿透深度可达10毫米,能直接作用到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及其他皮下组织(表8.2.1)。 (二)红外线红斑足够强度的红外线照射皮肤时,可出现红外线红斑,停止照射不久红斑即消失。大剂量红外线多次照射皮肤时,可产生褐色大理石样的色素沉着,这与热作用加强了血管壁基底细胞层中黑色素细胞的色素形成有关。 (三)红外线的治疗作用红外线治疗作用的基础是温热效应。在红外线照射下,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红外线治疗慢性炎症时,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红外线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镇痛、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痉挛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在治疗慢性感染性伤口和慢性溃疡时,改善组织营养,消除肉芽水肿,促进肉芽生长,加快伤口愈合。红外线照射有减少烧伤创面渗出的作用。红外线还经常用于治疗扭挫伤,促进组织肿张和血肿消散以及减轻术后粘连,促进瘢痕软化,减轻瘢痕挛缩等。 (四)红外线对眼的作用由于眼球含有较多的液体,对红外线吸收较强,因而一定强度的红外线直接照射眼睛时可引起白内障。白内障的产生与短波红外线的作用有关;波长大于1.5微米的红外线不引起白内障。 (五)光浴对机体的作用光浴的作用因素是红外线、可见光线和热空气。光浴时,可使较大面积,甚至全身出汗,从而减轻肾脏的负担,并可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光浴作用可使血红蛋白、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增加,轻度核左移;加强免疫力。局部浴可改善神经和肌肉的血液供应和营养,因而可促进其功能恢复正常。全身光浴可明显地影响体内的代谢过程,增加全身热调节的负担;对植物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影响。 三、设备与治疗方法 (一)红外线光源 1.红外线辐射器将电阻丝缠在瓷棒上,通电后电阻丝产热,使罩在电阻丝外的碳棒温度升高(一般不超过500℃),发射长波红外线为主。 红外线辐射器有立地式和手提式两种。立地式红外线辐射器的功率可达600~100瓦或更大。 近年我国一些地区制成远红外辐射器供医用,例如有用高硅氧为元件,制成远红外辐射器。 2.白炽灯在医疗中广泛应用各种不同功率的白炽灯泡做为红外线光源。灯泡内的钨丝通电后温度可达2000~2500℃。 白炽灯用于光疗时有以下几种形式: 立地式白炽灯:用功率为250~1000W的白炽灯泡,在反射罩间装一金属网,以为防护。立地式白炽灯,通常称为太阳灯。 手提式白炽灯:用较小功率(多为200W以下)的白炽灯泡,安在一个小的反射罩内,反射罩固定在小的支架上。 3.光浴装置可分局部或全身照射用二种。根据光浴箱的大小不同,在箱内安装40~60W的灯泡6~30个不等。光浴箱呈半圆形,箱内固定灯泡的部位可加小的金属反射罩。全身光浴箱应附温度计,以便观察箱内温度,随时调节。 (二)红外线治疗的操作方法 1.患者取适当体位,裸露照射部位。 2.检查照射部位对温热感是否正常。 3.将灯移至照射部位的上方或侧方,距离一般如下: 功率500W以上,灯距应在50~60cm以上;功率250~300W,灯距在30~40cm;功率200W以下,灯距在20cm左右。 4.应用局部或全身光浴时,光浴箱的两端需用布单遮盖。通电后3~5分钟,应询问患者的温热感是否适宜;光浴箱内的温度应保持在40~50℃。 5.每次照射15~30分钟,每日1~2次,15~20次为一疗程。 6.治疗结束时,将照射部位的汗液擦干,患者应在室内休息10~15分钟后方可外出。 [附]注意事项 (1)治疗时患者不得移动体位,以防止烫伤。 (2)照射过程中如有感觉过热、心慌、头晕等反应时,需立即告知工作人员。 (3)照射部位接近眼或光线可射及眼时,应用纱布遮盖双眼。 (4)患部有温热感觉障碍或照射新鲜的瘢痕部位、植皮部位时,应用小剂量,并密切观察局部反应,以免发生灼伤。 (5)血循障碍部位,较明显的毛细血管或血管扩张部位一般不用红外线照射。 (三)照射方式的选择和照射剂量 1.不同照射方式的选择红外线照射主要用于局部治疗,在个别情况下,如小儿全身紫外线照射时也可配合应用红外线做全身照射。局部照射如需热作用较深,则优先选用白炽灯(即太阳灯)。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可用局部光浴;治疗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可用全身光浴。 2.照射剂量决定红外线治疗剂量的大小,主要根据病变的特点、部位、患者年龄及机体的功能状态等。红外线照射时患者有舒适的温热感,皮肤可出现淡红色均匀的红斑,如出现大理石状的红斑则为过热表现。皮温以不超过45℃为准,否则可致烫伤。 四、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胸膜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神经根炎,神经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痉挛性麻痹、弛缓性麻痹,周围神经外伤,软组织外伤,慢性伤口,冻伤,烧伤创面,褥疮,慢性淋巴结炎,慢性静脉炎,注射后硬结,术后粘连,瘢痕挛缩,产后缺乳,乳头裂,外阴炎,慢性盆腔炎,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溃疡等。 (二)禁忌证有出血倾向,高热,活动性肺结核,重度动脉硬化,闭塞性脉管炎等。 [附]处方举例 (1)红外线照射双膝关节 灯距40cm,30分钟,每日一次,7次。 适应证: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2)红外线照射右侧胸廓(下半部) 灯距50cm,20分钟,每日一次,8次。 适应证:右侧干性胸膜炎 (3)太阳灯照射腰骶部 灯距40cm,20~30分钟,每日一次,6次。 适应证:腰骶神经根炎 (4)全身光浴 箱内温度40~45℃,20~30分钟,每日一次,8次。 适应证: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5)左小腿局部光浴 20~30分钟,每日一次,8次。 适应证:左侧腓总神经外伤
红外线作用是什么
红外线可以用作人体的理疗。紫外线用于室内消毒、灭菌的,对人体皮肤以及眼角膜是有损害的。
红外线起到什么作用呢
红外线功能:指红外线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具有显著的温控效应和共振效应,它易被物体吸收并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红外线被人体吸收后,可使体内水分子产生共振,使水分子活化,增强其分子间的结合力,从而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使生物体细胞处于最高振动能级。由于生物细胞产生共振效应,可将红外热能传递到人体皮下较深的部分,以下深层温度上升,产生的温热由内向外散发。这种作用强度,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强化各组织之间的新陈代谢,增加组织的再生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调节精神的异常兴奋状态,从而起到医疗保健的作用。
红外线有什么作用
作用一:主要用作屏幕背光自动控制。打电话时,人耳贴近手机距离传感器,传感器输出信号,背光灯关闭,节省不必要的电池电能损耗,延长待机时间。;
作用二:相当于发射器,用来遥控电视、空调等等电器。现代手机很多都带红外发射器,当找不到或者没有遥控器时,用手机红外遥控一下,就能随时使用空调等电器。
红外线的作用有哪些
1.主要用作屏幕背光自动控制,用与接听电话时调整亮度。
2.用来遥控电视、空调等电器
红外线有什么作用呢
远程遥控技术又称为遥控技术,是指实现对被控目标的遥远控制,在工业控制、航空航天、家电领域应用广泛。红外遥控是一种无线、非接触控制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息传输可靠,功耗低,成本低,易实现等显著优点,被诸多电子设备特别是家用电器广泛采用,并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计算机系统中。
红外遥控的发射电路是采用红外发光二极管来发出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波;红外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二极管、三极管或硅光电池组成,它们将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再送后置放大器。
发射机一般由指令键(或操作杆)、指令编码系统、调制电路、驱动电路、发射电路等几部分组成。
当按下指令键或推动操作杆时,指令编码电路产生所需的指令编码信号,指令编码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再由驱动电路进行功率放大后由发射电路向外发射经调制定的指令编码信号。
接收电路一般由接收电路、放大电路、调制电路、指令译码电路、驱动电路、执行电路(机构)等几部分组成。
接收电路将发射器发出的已调制的编码指令信号接收下来,并进行放大后送解调电路,解调电路将已调制的指令编码信号解调出来,即还原为编码信号。
指令译码器将编码指令信号进行译码,最后由驱动电路来驱动执行电路实现各种指令的操作控制(机构)。
红外线起到什么作用和功能
红外线主要特点:热作用大;应用于加热烘干物体; 紫外线主要特点:生理作用强;应用能杀菌、消毒、治疗皮肤病和软骨病等。
红外线的三大作用
红外线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光热效应,可以辐射热量,它是光谱中的最大光热效应区。能将红外辐射量的变化转换为电量变化的装置称为红外探测器或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一般由光学系统、探测器、信号调理电路及显示系统等组成
在日常生活中红外线的其它应用也非常广泛,高温杀菌、监控设备、红外体温计、红外灯控、红外烤箱等,都有红外线的影子。在医疗领域,还可以通过红外线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治疗慢性炎症。
红外线最明显的作用是什么作用
现如今,有无NFC其实并不重要,因为用NFC传输文件不方便,刷门卡或支付也并不常用,要说前几年充值或查询公交卡使用NFC还好,但现如今有乘车码,NFC越来越没有地位了;可能很多人觉得红外遥控亦是如此,因为很少厂商搭载。既然有手机厂商搭载红外遥控,说明此功能并非鸡肋;那么红外遥控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任何红外线的信号都可以由一串二进制编码翻译表达出来,手机正是利用了这种原理,通过内部遥控模块电压信号传递出一串含有二进制编码信息,转化为红外遥控器的红外线;然后发射出来,启动用电器。
很明显,红外遥控的作用就是充当万能遥控器;用过华为与小米手机的小伙伴都应该知道,手机顶部有两个大黑点,小的那个是降噪麦克风,大的那个是红外遥控传感器。只要打开遥控器的软件,然后将这个传感器对准电器,即可充当遥控器的功能。
手机上搭载红外遥控的功能其实是有好处的,因为家家户户的用电器比较多,而且相对应的遥控器也比较多,如果手机搭载了这个功能,那么就不必要到处找遥控器,非常方便。
其次是外出旅行住宿的时候,虽然现在的宾馆都配备了空调与遥控器,但有时遥控器可能出现用不了或者没电的情况,毕竟不是所有宾馆都能注意这些细节;有个红外遥控的手机就显得非常方便,不用总是麻烦服务员岂不是更好。
有个这个功能,不禁让人感慨万分;手机既可以代替电视、电脑、MP3等,还可以代替遥控器,真的很智能。其实搭载红外遥控的手机并不贵,有这个功能总比没有好。小伙伴购买手机时会有这方面的考虑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顺便点个赞鼓励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