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学详解(中医经络学详解书)
中医经络学详解书
针灸师中医的一部分。中医分为脏腑理论和经络i理论,两者相结合形成中医的生理病理理论。想自学,建议先看《中医学基础》,这是标准教材。从这个入手可以有大概了解。当然,先看看入门读物也很好,什么《走近中医啊》不错。不建议先看《求人不如求己》一类的书,只会增加神秘感和割裂感。可以看视频,讲课的视频网上有。推荐几本书《黄帝内经》必看《中药学》必看《方剂学》必看《中医内科学》必看《针灸腧穴学》必看
中医经络学书籍
你说的是针灸方面的问题吧,初学阶段建议买本科教材包括针灸学经络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各家学说等。通俗易懂,有点基础后建议读以下书籍。
1. 中医瑰宝:九灵针经 (平装)
作者 : 仿佛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2. 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
作者 : 吴绍德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3. 黄竹斋针灸医案选编
作者 : 赵寿毛/赵苏阳
出版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 魏稼针灸经验集
作者 : 邵水金 谢强
出版社 :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5. 针灸临床经验辑要(第三辑)
作者 : 焦国瑞
出版社 : 人民卫生
6. 承淡安针灸师承录.针灸临床家
作者 : 承淡安
7. 靳三针临症配穴法
作者 : 柴铁劬
8.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五辑)
作者 : 方慎庵
出版社 : 人民卫生
9. 元代珍稀针灸三种
作者 : 黄龙祥、黄幼民整理
10. 针灸大成
作者 : 杨继洲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11. 针灸甲乙经
作者 : 皇甫谧
出版社 : 人民卫生
12. 针灸聚英
作者 : 高武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13. 灵枢经
作者 : 田代华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14. 针灸资生经 针经摘英集
作者 : 王执中
出版社 : 人民卫生
15. 中医针法集锦
作者 : 刘冠军
出版社 :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
但愿对你有所帮助,感谢邀请。
中医经络学详解书籍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为佳。这些是基础,适当可以拓展看看其他相关书目,建议初学者看点小本,薄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笔记
《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医书,是中医的奠基之作,传承了2000余年,被历 代医家视为"医家之宗"。它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各81篇,共162篇。《素问》侧重于用阴 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而《灵枢》卷则更偏向于理论的实践与运用。
《灵枢》的核心内 容包括经络和针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对经络作较多论述的医学基础理论著作。经络学说是中医学 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不仅指导着 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而且是人们养生祛病的重要依据。
中医基础经络学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因此,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一、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邓氏的现代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对立统一规律是"阴阳"的上位属概念,阴阳则是对立统一的两个下位种概念
阴阳是互不相容又紧密联系的两个对立面的一对性态或属性.?阴阳的内涵互相否定,一个概念"阴"肯定对象的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则以否定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
阴阳的外延互相排斥,又相互互补,?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外延的和或并.
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中两个不同性态,属性的一对哲学或逻辑范畴的概括,就是两事物或一事物即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反相承的一对并列的种概念.(邓宇等的现代阴阳概念与定义)。
人们通过对矛盾现象的观察,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为阴阳范畴,并用阴阳二气的消长来解释事物的运动变化。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由阴阳二部分组成,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阴。因而阴阳存在两个对立面,在阴阳消长和对立统一作用下,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相互变化中构成世界万物。中医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节之间的复杂联系。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和破坏,则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
二、五行学说 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五行学说中以五脏配五行即:肝与木、心与火、脾与土、金与肺、水与肾。五脏与五行相生相克应保持相对平衡和稳定,和谐相处。如果五脏与五行发生失调,出现太过、不及或反侮,也会致疾病的发生,这对于推断疾病的好转和恶变,治疗方法,提供了充足依据。中医主要运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三、气血津液 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腑脏、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在生理上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功能。气聚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有机体,气散则形体灭亡。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全天下就是一个气。有了这个气就运动,就生生不息,就变化不止,没有这口气就完了。
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和滋润作用。血必须在脉中运行,才能发挥它的生理作用。血在脉中循环运行,内至腑脏,外达皮肉筋骨,不断对全身各腑脏组织器官起着充分的营养和滋润作用,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津液是指各腑脏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正常分泌物,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和液的性状功能及分布部位各有不同,津是指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分布于体表皮肤肌肉,并能渗注于血脉,起着滋润的作用。液是指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流注于骨节、腑脏、脑髓等组织,起着濡养作用。
气血津液都是机体腑脏、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而气血津液又依赖于腑脏、经络等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气血津液代射不正常或腑脏、经络等组织器官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
四、脏腑学说主要是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五、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脏腑相互关系密切的学说。经络被定义为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起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
六、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用来推算、预测来年的天象、气候、疾病发生流行的规律,并提供预防、养生的方法。
中医经络学基础知识书
由胡军平主编的这本《中医经络穴位》将原本较为繁琐的经络穴位内容用最精简的文字概括并配以图片说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尝试自我治疗疾病和强身健体,非常适合初学中医和热爱中医的人士阅读。 本书是步入中医殿堂的最佳入门读物。
中医经络权威书籍
中医有四大经典书籍《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从广义上讲还有《温病条辨》、《儒门事亲》、《脾胃论》、《丹溪心法》、《医宗金鉴》、《医林改错》、《本草纲目》、《张氏医通》、《临证指南医案》、《医学入门》、《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小儿药证直诀》等等,这都是中医前辈们钻研一生的结晶。
中医经络讲解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