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方剂详解(中医经典方剂31首精选之)

中医经典方剂详解(中医经典方剂31首精选之)

来源:网友投稿 更新时间: 2023-04-24 阅读

中医经典方剂详解(中医经典方剂31首精选之)

中医经典方剂31首精选之

周杰伦有一首歌多次提到中医、中药,这首歌的名字是《本草纲目》

周杰伦的歌曲《本草纲目》细数了16位中药材,歌名也取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他用嘻哈的方式完美演绎了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本草纲目》是周杰伦演唱的中国风美式嘻哈歌曲。歌曲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收录在2006年发行的周杰伦个人专辑《依然范特西》里 。2009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他与宋祖英合唱了这首《本草纲目》。

此前,周杰伦创作这首歌是他对“中国风”和中国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周杰伦说:“我为了表达这种民族精神,讽刺那些崇洋媚外的人,我想告诉他们,我们中国的祖先非常了不起。“”周杰伦认为其实中医药文化就能代表中国人,这也是除了中国功夫以外最能代表的,中药方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是值得大家骄傲。

中医经典方剂31首精选之3

关于中国古代的医学经典著其实有不少,这里就说下传统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一、《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算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了,其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主要分成《灵枢》与《素问》两个部分。

《黄帝内经》总共有18卷,分成两个部分每部分9卷,其中一部分名为《素问》,另一部分本来是无名的,后来汉晋之时,有人将没有名字的那部分称为《九卷》或《针经》,直到唐代以后其又被称作《灵枢》,一直沿用至今。《黄帝内经》的18卷中每一卷有9篇,所以每一部分就为九九八十一篇。全部加起来为162篇。

关于《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与作者目前已经无从考证了,据传其为黄帝所留,所以其以“黄帝”命名。不过传说终究是传说,后人公认的观点是,其成书于西汉时期,作者也并非是某一个人所著,而是由当时众多医师根据各自的传承与心得各自补充与记录而成的。

二、《难经》

《难经》的原名为《黄帝八十一难经》。

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也是众说纷纭,很多人都认为其是属于东汉前的作品,其成书作者可能与扁鹊有一定的关系。但事实究竟怎样,却也无从考证。

《黄帝八十一难经》与同属于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的《黄帝内经》一样,都以“黄帝”命名。至于其“难经”二字则有着“问难”与“疑难”之意。其主要用问答的方式,探讨与表达了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多方面的中医理论。

其内容篇幅也如其名《黄帝八十一难》中“八十一”所表达的一样,全书总共包含“八十一难”(也就是八十一部分)内容。

三、《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作者是张仲景。其在张仲景去世之后,在世间流传的过程中一度亡失!直到晋朝之时,一位名叫王叔和的太医令意外的见到了《伤寒杂病论》的残章,书中的内容与理论引起了王叔和的注意同时也使得王叔和极为兴奋!于是王叔和就像着了魔一样的利用其太医令的身份全力搜集《伤寒杂病论》的相关抄本,并加以整理。

终于,在王叔和的努力之下,《伤寒杂病论》的全部内容得以整理完全,王叔和为其命名《伤寒论》。

时至今日,《伤寒杂病论》已经成为我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而且其在2003年的非典期间重新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书中对伤寒的原因、症状与发展及处理方式都有作了详细而系统的分析。

四、《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虽以“神农”为名,也据传是神农所作,但其实际上成书于汉代,是属于汉代时期众多的医学家根据各自的临床研究与传承,合力记录创作而成的。

《神农本草经》主要是记载了各种药物的功效与作用,全书分成三卷共记录了365种药物之多。传说中《神农本草经》的内容是从神农氏时期就开始一代代往下传下来的,一直传到了秦、汉代时期,才由不同时期的各个医家多次整理而成!!

2015年8月,《神农本草经》被翻译成英文与法文,在全世界流传!!

中医经典方剂31首精选

张仲景金匮要略精华是方剂,誉为“方书之祖”。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

中医常用经典方剂

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一向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称。《黄帝内经》、《难经》,阐发医理,为我国现存的两部权威理论医著;《伤寒杂病论》论述内伤外感各证的辨证施治及处方用药,肇启我国临床医学之端;《神农本草经》则载录药物性味功用,被后世奉为中药本草的祖书。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现一般认为,它不是一个时期、或某一个人的著作,而是从春秋、战国开始,一直到秦、汉几百年间,由许多医书汇集,不断增补而成,其大部分内容形成于战国。至于托名“黄帝”所作,诚如《淮南子·修务训》所分析的,是由于“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的缘故。当时托名“黄帝”的书有20多种,《内经》是其中之一。

《内经》集中反映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确立了我国医学独特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起了奠基和导向作用。历代医家的著作,有不少取材或取法于《内经》,而历史上各种医学流派的形成和倔起,其学术理论也大都滥觞于《内经》。所以《内经》是医学之宗,不但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医教学的必读教材,就是现代的高等中医院校也仍将其作为一门必修的主课。

今天中医界遵奉的一套基础理论,主要也是从《内经》中提炼发展而成。甚至当代医学科学的某些研究课题,如生命科学,气功原理,经络实质,医学心理学、气象学等,也或多或少地可从其博大精深的论述中获得新的发现或有益的启迪。《内经》包括《素问》9卷和《灵枢》9卷,两部分各列专题81篇,内容非常广泛,逐步形成了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以此渗透、贯穿到中医领域的各个方面,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和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脏腑经络学说:《内经》在长期医疗实践、活体观察和古代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讨论了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通过经络沟通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论病学说:包括邪正理论、病因、病机、疾病传变和病症5个方面,这些内容占了《内经》大部分篇幅。邪正理论,《内经》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因,讲到了六淫、七情、饮食、劳伤致病等。病机分析也很详细,特别是提出的“病机19条”,至今对临床实践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关于疾病传变,《内经》从阴阳、内外、寒热、虚实来归纳,给了后世医家很大的启迪。据初步统计,全书还有侧重地对200多种病症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作了具体的论述,为后世的临床各科发展奠定了基础。

诊法学说:《内经》诊法的主要内容为望、闻、问、切,尤详于脉诊,而且强调“四诊”合参,为中医诊法的渊薮。治则治法学说:提出了治未病、治病求本、标本论治、扶正祛邪、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等一整套治疗原则。还总结了许多治疗方法,如针灸、按摩、导引、薰熨、外敷、蒸浴、放血等。特别是针灸的很多手法,至今还在运用。

运气学说:主要内容包括在《素问》7篇大论内,着重探讨自然界气候的常变对人体生理、病理影响的变化规律,并试图按照这些规律指导人们趋利避害、防病治病。

养生学说:在“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等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内经》提出了协调阴阳、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等一系列防病健身益寿的养生方法,其中防重于治的思想尤为可贵。

综上所述,可以略见《内经》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多种译本的问世,它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难经》全称《黄帝八十一难经》,原题秦越人(扁鹊)所著。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它的成书年代,当在秦汉之际,至少也得在东汉以前,是经过较长时间不断地修改、补充而成。全书以设难答疑的形式,解释经络脏腑、疾病诊法等81个难题。具体内容为:第1~22难,论脉;第23~29难,论经络;第30~47难,论脏腑;第48~61难,论疾病;第62~68难,论穴道;第69~81难,论针法。

《难经》不但推演《内经》的微言奥旨,发挥至理,剖析疑义,垂范后学,而且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如首创独取寸口和分寸关尺的三部候脉法,一直沿用至今,为中医诊断的一大特色;系统地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和功能,弥补了《内经》经络学说的不足;提出了与《内经》不同的三焦、命门学说等等,都对中医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四库全书提要》称之为“历代以来,与《灵枢》、《素问》并尊,绝无异论”,至今仍被奉为中医重要的古典医籍。

中医经典方剂31首精选之三

  出自《金匮要略》。

它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中医经典方剂31首精选之书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共计18卷182篇。后来秦越人扁鹊著的《难经》补充了《内经》的不足,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两汉时期诞生了我过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论著:《伤寒杂病论》,后人整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该著作成书于东汉末年,作者张仲景,被后世称为“医圣”。

唐朝杰出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我国现存最早的经络著作:《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成书于晋代(成书于256-282年),由黄甫谧编著。 《脉经》全书共十卷,九十七篇,为西晋王叔和编撰。这是我国医学史上现存第一部有关脉学的专书。

《肘后救卒方》晋代葛洪著,他先著成《金匮药方》100卷,因篇幅浩繁,不便携带,将其中救急、多见、简要实用的部分,摘要编成《肘后救卒方》3卷.《肘后救卒方》现存8卷,这部书虽号“肘后”,但却包含相当多宝贵的医学史料实用的方剂方法,有不少医学史上的重要发明发现,对今天的医疗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刘涓子鬼遗方》南齐人龚庆宣著,约成书于475-502年之间,是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隋唐蔺道人著,约成书于841-846年.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很有学科价值的伤科专书.它反映了隋唐时期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水平已相当先进.书中载40余方,为伤科用药奠定了理论基础。

《太平圣惠方》是宋廷编著的大型方书之一.共100卷,分1670门,载方16834首,广泛地收集宋以前方书及当时民间验方,内容颇为丰富.对方剂、药物、病证、病理都进行了论述。

《圣惠选方》,成书于1046年,由何希彭节选《太平圣惠方》中的精要部分,编辑而成.作为教本应用了数百年,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宋朝诏令太医裴宗元等人将官药局所收医方加以校订,编成《和剂局方》.全书共5卷,分21门,载方297首.后来《和剂局方》经多次增补,内容日益丰富,1151年,经许洪,定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颁行全国,为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局方之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颁行时全书10卷,附《用药指南》3卷,分诸风、伤寒、诸气等14门,载方788首。

《圣济总录》:北宋末年,政府组织医家广泛收集历代方书及民间方药,历时7年(1111-1117年)编成此书.共200卷,达200万字,分60余门,方近2万首,前代方书几乎全部被囊括。

《济生方》宋代严用和著于1253年,是严氏五十余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全书10卷,分80门,载方400首.原书已佚。

《三阴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言著,全书15卷,分180门,载方1500余首,有方有论,论后附方,使读者易于洞晓病因,论因求治,在传播方剂学上也有贡献。

金代刘完素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2卷,《宣明论方》15卷,《伤寒直格方》3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卷.可靠而价值较大的有《素问玄机原病式》与《宣明论方》二书。

金代张元素著有《医学启源》、《珍珠囊》、《脏腑标本虚实用药式》等。

金代张从正著《儒门事亲》。

金代李杲著《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

元代王好古著有《阴证略例》、《医垒元戎》、《汤液本草》、《此事难知》等。

元代朱震亨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注》、《伤寒辨疑》等。

《本草发挥》1384年徐用诚编撰。

《救荒本草》1406年朱骕编撰,它既是15世纪初我国一部药、食两用的植物学著作,也是一部植物学图谱?

《滇南本草》约1476年,兰茂编撰。

《本草集要》1492年,王纶编撰。

《本草纲要》1578年,李时珍著,共52卷.李时珍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

《证治准绳》1602-1608年,王肯堂著,全书以证治为主,每证引经据典,结合己见论述,内容丰富,条理清楚,议论持中,选方较精。

《寿世保元》1615年,龚廷贤著,共10卷。

《外科正宗》1617年,陈实功编著,此书主要是作者对其外科理论和经验的总结,书中尚有外科疾病插图若干。

《瘟疫论》1642年,吴有性著.该书创立“戾气”学说,对温病病因提出了伟大创见,对传染病方面有独到见解。

《温热论》叶桂著.书中总结了温热病的理论和经验,在温病学说的发展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温病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湿热条辨》薛雪著,此书对湿热病的病因、证侯、发展变化特点及其诊治法则,以条文形式作简要阐述,其中还注明作者自己的见解,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本草纲目拾遗》1765-1802年,赵学敏著.载药921种,其中有716种是《本草纲目》所未收载或叙述不详者。

部分资料搜集来源于网络,在此对前辈的分享表示感谢!

中医经典方剂31首精选之1

傅景华主编的《古代验方大全》,载方9819首、任健主编的《中国历代名医名方全书》,共收录古今方13000余首。

中医经典方剂31首精选之2

不朽医典是 《本草纲目》 。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

本书刊行后,促进了本草学的进一步发展,倪朱谟的《本草汇言》、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黄宫绣的《本草求真》等,均是在其学说启示下而著成的本草典籍。达尔文在其著作中亦多次引用本书的资料,并称之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

扩展资料

《本草纲目》卷一二集录各家本草学序例。卷三四以证候为纲,分述各种病证所用药物。卷五以后,将药物分为天水类、地水类、火类、土类等62类,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374种),收载方剂一万首,插图一千幅。

每种药物分列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项。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也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具有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

李氏论述药物,在很多方面体现了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思想。本书不仅是一部中药学著作,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举凡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以至于历史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成就

★  方剂 中医 经典

分享到:
你觉得文章内容怎么样

最后更新

提取物标签

关注我们

官方QQ群:7xxx85d 植提业社区-网站交流

Qr code

提取物百科 是一个真实的植物提取物行业内交流社区,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最有价值的信息和最靠谱的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