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党参、甘草怎么种植?谁知道
黄芪栽培技术
1、在海拔较高的山水川地,二阴地种植。
2、选择茬口:不宜与马铃薯、菊花、白术连作,避免与豆科作物轮作,忌连茬重作。
3、施肥整地
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碱性沙质壤土或绵沙土地块,耕翻整地时每亩施充分腐熟细碎的圈肥5000公斤以上,饼肥50公斤(按照GAP标准少用或不用农药与化肥,地块规模区域应选择没有污染源的地区),将土壤耙细整平,多雨易涝地应做高畦。
4、种子处理
种子外皮有果胶质层,种皮极硬,吸水力差,出苗率低。播前必须对种子进行处理,下列方法根据具体条件可任选其中之一。
(1)沸水催芽:先将种子放入沸水中急速搅拌1分钟,立即加入冷水将温度降至40度,再浸泡2小时,然后把水倒出,种子加麻袋等物焖12小时,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播种。
(2)硫酸处理:对晚熟硬实的种子,可用浓度为70-80的硫酸浸泡3-5分钟,取出迅速置于流水中冲洗半个小时后播种。
(3)细砂擦伤:在种子中掺入细砂摩擦种皮,使种皮有轻微磨损,以利于吸水,能大大提高发芽率,处理种子置于30-50度温水中浸泡3-4小时,待吸水膨胀后播种。一般常用此方法种植。
5、种植方式:有直播与育苗移栽两种。
(1)直播方法:经过人工处理的上年生产的新种子,在3月底至4月初土地解冻后进行春播,亦可在当年冬季11月份土地封冻前冬播,冬播种子不进行任何处理。在整好的地里按行距30厘米,株距12厘米,撒种覆土厚2厘米,稍加镇压,亩用种量3公
(2)育苗移栽:直播一般产量低,质量差,保苗难度大,因此生产上应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进行栽培。春季或夏季,种子前置处理后,按每亩7公斤的用种量,均匀撒入田内,覆土厚度2厘米,铺一薄层细沙,干旱时应多次进行喷洒水,30天时间苗可出齐,苗期要间苗锄草二次,行、株距6-8厘米,注意防治病虫害,当年10月上中旬挖出埋土保温贮藏,或在第二年春季萌芽前挖苗移栽到大田中去;移栽时按20厘米开沟,按株距10厘米斜平摆放芪苗,使苗头上部直立向上,距地面3-4厘米,整平表面稍加镇压。
6、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直播前当苗高3-4厘米时,进行间苗和移苗补缺,苗高10厘米左右时,按株距12厘米定苗。结合间苗定苗进行锄草松土,特别干旱时,可适当浇水。
(2)追施肥料:黄(红)芪比较喜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每年还需追肥2-3次,第一次苗齐或返青后,每亩追施农家肥;第二次中耕锄草后,亩追圈肥;第三次对多年生芪在冬季枯苗后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公斤,饼肥150公斤混合均匀后在行间开沟施入,施后培土。
(3)灌水排涝:定苗后一般不浇水,保持地面稍干,进行适当蹲苗,以利根条伸长。当天气特别干旱时,可适当浇水。雨季应及时注意排涝,防止烂根。
(4)病虫防治:生长期发现蛴螬等地下害虫时,用90%固体敌百虫配成1000倍液滴灌植株;对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在在青果期喷施兼有防治黄芪种子小蜂的作用;豆荚螟初孵幼虫期用50%马拉硫磷1500-2000倍液,白粉病可用波美度为0.1-0.3度的石硫合剂喷雾,或亩用70-100g三唑酮配成500倍液喷雾。
7、选留良种
收获黄(红)芪时,选地上部茎矮而细弱,地下部肥大而长、侧很少,当年不开花的根留作种栽用。芦头下剪去次根,栽植于施足基肥的畦田中,行距40厘米,株距26厘米,开沟深度20厘米,将种根垂直放于沟内,芽头朝上,芦头顶离地面2-3厘米,压实。7-9月开花结籽,待种籽变为褐色时采摘荚果,随熟随摘。晒干后脱离种子,去掉杂质,装入布袋或麻袋,放入通风干燥处贮藏备用。
8、收获加工
管理措施正确,黄(红)芪冬季播种或春季移栽的当年即可收获,亦可三年采收。一般1月上旬,当植株茎叶枯萎时,将地上部分茎叶割掉,在畦地一端开60-70厘米深的沟,然后用长铁叉翻土,将根扒出,除去泥土,剪掉芦头,晒至7-8成干时,剪去侧根及须根,分等捆成小把,此后晾晒至全干,即可上市出售。多年生鲜货出口作脱皮加工处理。晾晒干即可。
党参种植技术
【生长习性】党参系深根性植物,喜凉爽湿润气候。喜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的填土上生长,积水、涝洼、盐碱地和黑粘性土质不宜栽种,忌重茬。
【繁殖方法】党参用种子繁殖,要用新采收的种子,因隔年种子发芽率很低或失去发芽力。常采用育苗移栽。育苗地应选半阴半阳坡,土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距水源较近的地方,每亩施撤肥或堆肥1500公斤左右,然后翻耕、耙细、整平 做成平畦或高畦。播种期从早春解冻后至冬初封冻前均可播种,一般常在 7、8月份雨季或秋冬封冻前播种,出苗率高,幼苗生长健壮。春播常因春旱,较难出苗或出苗不齐,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春播。为使种子提早发芽,可用 温烫浸种处理。即用40-50℃ 的温水,边搅拌边放人种子,至水温与手温差不多时,再放5分钟,然后将种子置于纱布内,用清水洗数次,再放在温度15-20℃ 室内砂堆上,每隔3—4小时用清水淋洗一次,5—6天种子裂口即可播种。 采用撒播或条播。撒播,将种子均匀撒手畦面,稍盖薄土,以盖住种子为度,随后轻镇压使种子与上紧密结合,以利出苗,每亩播种量约1公斤;条播,按行距10厘米开1厘米深浅为,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同样盖以薄土,每亩播种量0.5-1公斤。播后畦面用玉米秆、谷草或松杉枝等覆盖保湿,以后还需适当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当苗高约5厘米时将盖草逐渐揭掉,不可一次揭光,以防烈日晒死幼苗。当苗高约地厘米时已逐渐锻炼,增强了对光的适应力,可全部揭掉。也可与玉米、小麦等作物间作。玉米不宜种太密,若过密应把玉米下部叶打掉。亩高约10厘米时可间去过密的小苗弱苗,使保持株距1—3厘米。幼苗生长缓慢,应注意及时松土除草,以免草大根深,拔草时伤害参苗,或把旁边幼苗也一起投出。育苗地一般不施肥,要适当控制水分,幼苗期应少浇勤浇,苗长大后可减少浇水次数,雨季注意排水。
【田间管理】 参苗生长一年后即可移栽。大田生产地应选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上,地形向阳。整地时每亩施厩肥或堆肥3000公斤,或加过磷酸钙30—50公斤,然后深耕25-30厘米,耙细整平,做成约120厘米宽的畦,山坡地一般不做畦,顺坡向整平即可。地整好后于秋季10月中旬至11月封冻前,或早春地化冻后,幼苗萌芽前移栽。按行距20-30厘米开 15-20厘米深的沟,山坡地应顺坡横向开沟,将林根按株距 6—10厘米斜摆于沟内,然后盖上约5厘米厚,每亩用种根 约25公斤。 栽后按一般管理,党参为草质藤本,应塔架使茎蔓攀架生长。当苗高30厘米时搭架,一般可用竹竿搭“人”字架,目的是使通风透光,增加光合作用面积,促进生长,据高抗病能力和提高参报产量。
【病害防治】 1.锈病感病叶背略隆起(夏抱子堆),后期破裂散出橙黄色的粉末(夏抱子),严重时叶片枯死,影响生长,一般秋季发病较重。防治方法:收获后清除枯株病叶并集中烧毁;发病初期喷50%二硝散200倍液或25%粉锈宁1000倍液,每隔 7-10天一次,续喷2-3次。 2.霜霉病叶面生有不规则褐色病斑,叶背有灰色霉状物(分生拖子梗及分生拖子),常致植株枯死。防治方法:清除病株枯残叶集中烧毁;发病期喷40%霜疫灵300倍液或70%百菌清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
【采收加工】 党参一般于移栽二年后秋季收获,也有3、4年后收获的。将挖出的党参,剪去藤蔓,抖去泥土,摊于晒场,晒至三、四成平呈柔软状,按粗细、大小,用手顺握成把,置木板上,用手揉搓后再晒,这样反复3—4次至晒干。南方多雨可用炭火炕,炕内温度控制在60℃ 左右,经常翻动,炕至根条柔软时,取出揉搓,再炕,同样反复数次直至炕干。揉搓的目的是使报条顺直,干燥均匀。皮肉紧,质柔润。一般2公斤鲜党参可加工1公斤干货,亩产干250—400公斤, 高产者可达500公斤。
甘草种植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3.1种植地选择 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下甘草的产量和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甘草对温度条件适应性较强,水分条件对甘草产量具有决定性作用。据笔者研究,在我国温带降水300~500mm的地区,其降水量一般年份可基本满足甘草生长,可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土地上进行栽培,为获得优质移栽秧苗,育苗地应具有灌溉条件。在年降水量200mm以下地区,要获得优质高产,在没有充足地下水直接供甘草利用的条件下(地下水位2~3m),无论是育苗地还是移栽地都要具备灌溉条件。在降水量小(200mm以下)又不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区,种植地应选在地下水位2~3m以上的河流两岸或聚水条件好的低洼地段。另外,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要避免雨季积水的地段。甘草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宽,以PH在8.0左右,含盐量0.3%以下,深厚疏松无石砾的沙壤至轻壤质的土地为好。在自然分布区以外的地区引种栽培应特别注意,应在完成一个栽培试验周期的基础上,根据药材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再决定是否进行基地化规模栽培。
3.2 育苗技术 甘草种子硬实率高,一般未经处理的种子自然发芽率不足20%。种皮的不透水性是造成种子发芽和播种出苗困难的主要原因。采用浓硫酸浸泡、增温复浸和碾米机研磨等处理方法,均可以打破种子休眠。现在生产栽培中多采用碾米机研磨进行种子处理,既用碾米机碾1~2遍,以不见种子破碎为度。此法费用少,方便可靠,适宜于大面积种植采用。
甘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30℃,低于5℃不能萌发,高于40℃易造成霉烂。种子萌发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7.5%以上。育苗的播种期应适时早播,以延长生长期,春季播种在4~5月,具体时间因地区不同而异,一般应在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为宜。大面积播种育苗,播种量一般为90~120Kg/hm2,直播栽培45~60Kg/hm2,行距10~15cm,覆土厚度2~3cm,沙地覆土厚度应较壤土地适当增加。
甘草喜光照,特别是幼苗生长缓慢,不耐蔗荫易受草遮盖,如不及时锄草,会导致大量死苗。因此加强中耕锄草十分重要。除草委除早、除小、除了。由于甘草幼苗不耐旱,有灌溉条件的地方,要及时灌水,每年视墒情应灌2~3次水。土壤粘重或盐碱重的,可在播前灌水压碱,播后不灌水,以防土表板结和返碱。为保证高产、优质,要重视科学施肥,在施用有机肥的同时配合施用复合肥、微肥,还可依土壤条件进行配方施肥,开展专用肥试验,更好地促进苗木生长。
3.3 移栽技术 育苗后第1年秋季土壤结冻前或第2年春季土壤解冻后即可起苗移栽。首先进行起苗分级,优质苗的根头直径应在0.8cm以上,根长3O~40cm。起苗至移栽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苗子失水。可采用子埋移栽(简称平植)或斜理移栽(简称斜植)两种移裁方法,平植是将苗子首尾与地面呈水平方向平放在植苗沟中,斜植是将苗子根头向上根尾向下与地面呈一定角度(10~20度)斜放在植苗沟中,然后覆土镇压。植苗深度一般以根头埋入土层5~10cm为宜,秋季移植覆土厚度宜适当增加,壤质土覆土厚度较沙质土宜稍浅。移植密度应视土壤肥力等条件而定,在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的立地条件下,植苗密度一般为行距25~30cm,株距10~13cm(可达到30~32万株/hm2)。在干旱瘠薄的土地上移栽密度可适量降低。在土壤干旱的条件下,移栽后应及时灌足透水,特别是秋季移栽应确保移栽至出苗前苗子体内的水分平衡。赤峰以东地区,土壤中存在有引起甘草根腐的致病菌,移栽前应采用不引起药材残毒的杀菌剂进行蘸根处理。
3.4甘草栽培成败的技术关键 育苗播种前深耕是关键,耕深40cm为佳,有利于甘草根系生长,形成优质的移栽苗。如果耕层较浅,甘草根系生长就会受阻,主根极易出现分叉,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播种前应灌足底水,待土壤田间持水量80%左右时进行播种。育苗播种应在春季土壤解冻,5cm土层温度稳定在10℃左右时为宜。播种前种子的处理是保证出苗的技术关键,采用碾米机轻碾3次,一般可使发芽率达到80%以上。覆土厚度2~3cm,播后镇压。选用优质移栽苗是保证高产优质的核心措施,最好选用芦头直径8mm以上,主根长度40cm左右的移栽苗。如果移植地土壤中具有根腐菌时,移栽后易于引发根腐病,移栽前应采用杀菌剂进行蘸根处理。及时除草是育苗成败的关键,也是移栽种植成败的关键。
4 采收及产量
人工种植甘草提倡3年采收(4~5年更好),因为这时已具有采挖利用的价值。而过早采挖甘草酸含量低而不稳,苗条规格(用于制作饮片)也不符合收购等级要求。目前有些农户为追求经济利益,种植2年就行采收,向市场提供了内在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这不仅严重降低了中药的疗效,而且使种植甘草的信誉受到了严重影响,对其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隐患。甘草采挖一般在春秋两季,而以秋季质量为最佳。秋季因根及根茎内贮藏养分较多,故坚实皮紧,粉性大,质量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