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皆入药,种类多得很,识者是宝,不识是草,至于值钱,需要时必值钱,是吗?
这话不假,尤其是在山区和农村,只要能叫得上来名字的草多少都有一些药效,虽然未入《中国药典》但好多在《中药志》《中药大辞典》等古书都有记载,而且现在好多省份和地区都根据本地区的中药材的分布和应用历史编订了适用于本省或本地区《中药材炮制规范》或《中药材标准》。而且,国家鼓励各地加强中药材标准的管理和实施。
草的种类很多,毋庸置疑。“识者是宝,不识是草”也非常有道理。像农村里人见人恨的马齿苋,俗称“马生菜”,可是入了药典的中药,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的良药。一到了夏秋季节,遍地是,而且生命力顽强,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光是锄下来还不行,还得扔到地边,否则还会继续扎根生长。有识货的,到了这个季节就到田间地头捡拾,晾晒干,然后卖给药商。勤快的,光是这一种,一个季节就可以收入大几千块钱,而且除了需要体力以外,都是纯利润。一般捡拾这些的都是药材集散地周围的村民,因为有人收就有人做。其他还有野生的金银花、蒲公英、车前草、龙葵、铁蒿、苍耳子等等,只要你认识,就可以收集起来晒好了卖钱。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力物力的提升,中草药的价格也在逐年上涨,当然一些常用的大大宗药材,一般价格比较稳定。至于值钱,不仅和需要时有关系,也和产出有关系。例如2004年非典的时候,金银花、板蓝根的价格飞涨,尤其是金银花,一夜之间从几十块钱1公斤涨到三四百元1公斤,当时好多人因此一夜暴富,像安国,一夜之间多了好多百万富翁。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种药材,去年价格好,今年跟风种的可能就多,而市场需求量有限,想卖出去就会打价格战,价格就会降下来。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种药材本来产量稳定,基本满足需求,突然一年某些主要产地遭遇了自然灾害,那么这种药材的产量锐减,不能满足需求,有货的就会太高价格,价格就会上涨。所以,中药材的价格是最不稳定的。
所以,做药材生意也好,种植药材也好,捡拾野生药材也好,也讲求天时地利,都要有审时度势的经济头脑。一念发,一念赔,时有发生。当然,捡拾野生药材的可能只是浪费点汗水,因为本身发的也是小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