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头痛有哪些类型?吃什么药有效又没副作用?
头痛偏方六则:
【白萝卜治偏头痛法】仰卧、用白萝卜汁滴鼻、右痛滴左 ,左痛滴右。每次 3~ 4滴 ,每日 2~ 3次 ,可治偏头痛。
【冷敷治偏头痛法】偏头痛发作时 ,取湿毛巾敷在痛处 ,毛巾捂热后就随时更换 ,一般 20分钟左右就能减轻疼痛。
【按穴治头痛法】用一只手的拇指和中指使劲按两边的太阳穴 ,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按揉后颈部的颈窝 ,可治头痛。
【荞麦治头痛法】将 250克荞麦面和适量米醋制成面饼 ,放入铁锅烘热 ,包在毛巾内趁热包扎患处 ,可治头痛。
【热水浸手治偏头痛法】双手浸入热水中让水没过手腕 ,每次浸半小时。在浸泡过程中 ,要保持水温。连续浸泡数次,偏头痛症状可消失。
【盐治头痛法】用食盐轻擦舌尖 ,并且喝一杯盐开水 ,头痛症状可望减轻。
【梳头治头痛法】每天反复梳头 ,再用木梳齿轻轻叩击头皮 3~ 5分钟 ,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等。若能针对头部穴位和疼痛部位叩击 ,疗效会更好。
【葱白治头痛法】将 25克葱白掏烂如泥 ,将白附子、川芎各 25克研成细末 ,与葱白调和 ,摊于牛皮纸上 ,敷于两太阳穴 , 1小时后取下 ,可缓解头痛。
头痛一症,临床最为常见,病因较为复杂。若以表里分,有外感、内伤之别;以虚实论,则有虚、实、虚实夹杂之分;以部位言,有巅顶、前、后、两侧之殊。故头痛临床辨证用药,大有区别。且头为诸阳之会,高巅之上,风邪最宜袭之。故治头痛药,多可祛风。
辛夷:有鼻部疾患而又兼头痛者为宜。
葛根:入太阳经,善治头后痛,且对头痛有肌肉痉挛者最为适宜。
蔓荆子:适用于太阳穴周围疼痛,常配沙参增加疗效。
防风:防风乃风药,微温不燥,甘缓不峻,通治寒热,故有头痛用防风之谓。
柴胡:主入少阳,善治偏头痛,常作引经药。柴胡性寒,热性头痛用之为宜。
独活:走少阴经,治头痛及齿者为宜。
藁本:走太阳经,直达头顶,以巅顶及脑后头痛为宜。
白芷:走阳明经,治前额、眉棱骨痛最佳。
羌活:走太阳经,其气味雄烈,善行人之上半身,头痛属寒湿者用之为宜。
细辛:主入少阴经,其性走窜刚燥,寒甚者宜用,尤善治头痛连齿者,与独活相较,独活性缓力弱,而细辛性烈力强。
川芎:主入少阳,俗谓其辛温走窜,走而不守,上行巅顶,下达血海,外透皮毛,内及筋骨,旁及四肢,为血中气药,对各种部位的头痛均有良好疗效,尤善治偏头痛。
一、偏头痛:发作时可尽早采用下列方法之一止痛:口服麦角胺咖啡因0.1-0.2g,半小时后如无效可再服0.1g,一日总量不超过0.6g。肌注麦角新碱0.2-0.5mg,无效时1小时后可重复一次。肌肉注射樟柳硷4-5mg或缓慢静注2-6mg(放入50%葡萄糖40ml中)。0.5%奴佛卡因皮下封闭扩张的颞动脉周围等等。动脉硬化、心脑或末梢血管疾患以及妊娠者忌用麦角制剂。间歇期为防止发作可选用谷维素(20-30mg)、心得安(10-20mg)、樟柳硷(1-4mg)或苯噻啶(0.5-1mg),三次/d。也可服用麦角胺丁醇酰胺(首剂0.5mg,逐渐增加为1-2mg,2次/d,不超过6个月,禁忌症同麦角胺)、樟柳硷(1-4mg)、苯噻啶(0.5-1mg),三次/d。葛根片、川芎注射液、活血化瘀中药、静脉注射0.5%奴佛卡因(每次10ml,共20-30次)等,也均有一定的疗效。对病程较长、发作频繁、药物治疗无效和颞动脉扩张明显的严重患者,也可酌情试行颞浅动脉结扎手术。
二、丛集性头痛:发作时可使用麦角制剂。间歇期也可试用上述药物,或用泼尼松30mg顿服,连续3天后改为5-20mg,每天或隔日一次,3次后停药。
三、颈性偏头痛:颈椎牵引,同时服用扩张血管药或活血化瘀中药,并治疗并存的颈胸神经根炎。亦可试用星状神经节封闭。保守治疗无效而症状严重者,可考虑作椎勾关节切除术。
四、肌收缩性头痛:按摩、热敷、电兴奋疗法以及服用安定、安宁片等肌肉松弛剂和镇静剂。也可在肌肉压痛点处用2%奴佛卡因1-2ml封闭。急性颈肌劳损引起者可用醋酸可的松1ml(加1%奴佛加因1-2ml)封闭。因颈椎增生或损伤引起者应加颈椎牵引,并加用颈托以巩固牵引疗效。
五、神经炎性头痛:除按神经炎原则治疗外,可在眶上切迹、“风池”穴等处多次用2%奴佛加因0.5-1ml(或加入Vi.t B1 50mg或Vit.B12 100μg)封闭,或一次用无水酒精0.5ml封闭。口服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也对止痛有效。对颈椎增生引起的枕大神经痛应加用颈椎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