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名物图解》里的植物你最喜欢哪一种?里面有葡萄吗?
《诗经名物图解》是一本有趣的书。
许多常见的东西,在诗经中,在古文里,在中药店里,都有一个令人啧啧称奇的名字。
比如莱菔子,就是萝卜籽呀,紫河车,胎盘而已。
少时,读《诗经》中的句子——
“采采卷耳,不盈倾筐,
嗟我怀人,賓彼周行”。
一直很纳闷,很纳闷,这卷耳,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直到今天,看到《诗经名物图解》植物手绘图,才悟然大悟,呀,卷耳,原来就是车前草啊。
农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
连我家水井旁的水泥地缝隙里,也长着一丛丛苍绿的车前草。
一棵棵车前草绿油油的,肥大而厚实的叶片间,会渐渐地抽出几穗青绿色草种子。
我们乡间叫它“猪耳朵”,因为它叶子胖大,呈椭圆卵状,真的像猪八戒的大耳朵。
据说嫩株可食,可清炒,可炖汤,但我小时候从没有吃过。
长大后,曾经在酒店吃过一盘清炒车前草穗。味道还不错哟。
车前草也是一味中药,具有清热利尿、治疗痰热咳喘等功效。
车前草名字来源于汉代。
名将马武带兵征服羌人,战败困于荒野。
祸不单行,很多士兵还得了尿血症,急得马武团团转。
正好此时发现马车前有一种植物,有人采食之,尿血症竟不治而愈。
后遂称此草为“车前草”。
我最喜欢车前草,它生命力顽强。
一粒草种,随便落在哪里,它就在哪儿生根长叶开花,不开花也无所谓,拼尽全力结几穗朴实的草种子吧。
至于葡萄嘛,《诗经》中有云:“六月食郁及薁”。
“薁”就是野葡萄。
殷商时代的人们就已经知道采集并食用各种野葡萄了。
但是,它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葡萄。
我们现在吃的是欧洲葡萄,那是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引入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