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中医,怎样入门呢?
学医开始,以前人习惯:药房3年,先学认中药、炮制中药(也有人说是抄方3年)但是抄方3年基本也是在药房。 伺候先生3年(就是在老师旁边帮忙磨墨水、端茶水),这个3年其实就是在老师旁边学习怎么看病。抄书3年(抄先生的书籍),这个时候,可以在先生的授意许可下,接诊一些患者,并拟方,方拟好后再给先生过目(这个时候也叫牛犊3年)。
如果没有一点中医基础,而先读伤寒论,未必能理解。(伤寒论不但辨证深奥,就连药物炮制都严格。很多方都有说法,如“杏仁去皮尖”等…这些就关系到中药学)因此,我个人认为还是循循渐进,先学中医基础、诊断、中药学、方剂学……这样比较好。
中医的学习有两种方法:一是:由简入深;一是:经典入手。
由简入深是说先看一些浅显得中医入门的书。如秦伯未的《
中医入门 》,陈修圆的《医学三字经》等等。
经典入手是说:初学中医即看〈黄帝内经〉;〈伤寒论〉;
〈金贵要略〉;〈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辩〉,等等。
自学中医最好有人指点。
很重要得是要分析自己是不是合适学中医!
建议最好先看一些中医入门的书,比如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增加对中医的信心和兴趣,然后精读四大经典(可参阅一些注解的书),多读几遍,有些基础后再浏览以下后世的医书(包括医案医话)。几年下来,可以学一些真正的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