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论人参(人参本草经)
1. 人参本草经
人参在《神农本草经》里位列上品。气味甘微寒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但是,人参不能大补元气,更不能补阳。如果一定要分阴阳,那么人参应该补阴。一般在汗吐下阴伤 之后。临床上见病危的时候灌独参汤,是敛阴以救阳。
2. 本草经疏人参
人参一般生长在阴凉、湿润的地方。例如是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到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
人参喜冷凉湿润气候。喜斜射及漫射光,忌强光和高温。土壤要求为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腐殖质层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
人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叶片无气孔和栅栏组织,无法保留水分,温度高于32度叶片会灼伤,通常3年开花,5到6年结果,花期5到6月,果期6到9月。生长于北纬33度到48度之间的海拔数百米的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产于中国东北、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东部。
人参介绍:
在人参为多年生宿根草本,人参主根高30到60厘米,肥厚,肉质,黄白色,圆柱形或纺锤形,下面稍有分枝;根状茎(芦头)短,直立。
在中国,人参历来被视为百草之王。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记载着中国4000年前就已经形成的人参药用的精髓:“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3. 《本草纲目》人参
萝卜紫里透红的茎又粗又壮,叶子长得绿油油的,就像大公鸡的尾毛。
有人把萝卜叫“小人参”,人参难得吃得到,但是萝卜对我们来说,却是冬天里随时可以享受的美味。据专家说:“萝卜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出。还有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的功效”李时珍则在《本草纲目》中也写道:“生吃,乃止渴消胀气;熟食,乃助消化。”
4. 人参 本草
野生人参的生长稳定、缓慢,与其环境特点紧密相关。
1、林相特点
野生人参的生长地域多是原始的针阔叶混交林,高大的乔木、众多的灌木及密集的草本植物形成了高、中、低三层自然屏障,拦截吸收了绝大部分的太阳光能,人参只能在少址的散光环境下生长发育。由于长期的光照不足,野生人参光合作用非常缓慢。
2、土壤温度低
野生人参生长在深山密林,树木密度高,光能照射到地面少,土壤温度偏低,也导致其生长速率缓慢。
3、土壤根系复杂
野生人参靠周围的植物遮光而生存,这些植物的根系与人参根系交织在一起,共同竞争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常导致野生人参营养不足而影响其生长。
(二)野生人参的生长规律
《本草纲目》对人参释名曰“人薓,音参,或省作蓡” “人蓡年深,浸渐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蓡”,说明了野生人参的生长过程是一个稳定、缓慢的生长历程。
1、野生人参生长年限与植株形态的变化
受到光照弱、土壤温度低及土壤中其他植物根系掠夺养分的影响,野生人参植株形态的变化非常缓慢。1 ~ 5年的野生人参,地上部分多是三花,个别为巴掌;5 ~ 10年的野生人参,多数是三花、巴掌,个别为二甲子;10 ~ 15年的野生人参多数是二甲子、巴掌,少数为灯台子。
2、野生人参的根系分布
野生人参在三花和巴掌阶段,根系均纵向生长,三匹叶以后支根和须根向水平方向生长。一般情况下,根系均生长在5 ~ 18cm的腐殖土层中,这与表层土壤疏松、肥沃、温湿度适宜有关。随着野生人参的生长,其根系在土壤中的扩展直径可达30 ~ 50cm。
5. 本草纲目论人参
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作黄参、神草、地精、百草之王等。
根据甲骨文记载,三千五百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古人就有关于人参的记载,并发明了象形文字“参”。
东汉永宁二年(公元121年),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记载:“人参,药草,出上党(今属晋中东南)。”
这是关于人参产地的最早记录。
《神农本草经》记载: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由此可知,人参还有“人衔”、“鬼盖”等别称。
人工最早栽培人参的记录,在东晋时期。
《晋书》记载:“初,勒家园中生人参,葩茂甚盛。”
十六国时期,后赵高祖石勒家的园中,培育了人参,长势喜人。
野生的人参十分难得,南北朝时期,野生人参仍属于罕见植物。
《梁书》记载:南梁文学家阮孝绪的母亲王氏得了病,医生说需要人参配药。
当时民间相传钟山有人参,阮孝绪就“躬历幽险”,来到山中寻找,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
有一天,阮孝绪忽然发现“一鹿前行”,于是就跟着鹿,后来果然发现了人参,回家后给母亲服用,病很快就好了。
正因为野生人参稀有,古人对人参的记载极为神秘。
《异苑》记载:“人参,一名土精,生上党者佳。人形皆具,能作儿啼。昔有人掘之,始下数铧[huá] ,便闻土中有呻声。寻音而取,果得一头,长二尺许,四体毕备,而发有损缺处。将是掘伤,所以呻也。”
人参又名“土精”,产地在上党的属于上品,这种植物不仅长得像人,还能像小孩一样啼哭。
从前,有个人用犁铧挖人参,听到地里有呻吟之声,循着声音,挖出来一看,原来是犁铧弄伤了人参。
随着帝王贵族对人参需求量加大,“上党真人参”成了御用之物。
野生人参就越来越少了,负责采挖的百姓非常艰辛——“以为患”。
《本草纲目》记载:“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
上党人参在明朝时期就已经绝迹,当时多食用“辽参”。
人参根据产地不同,分为上党的“紫团参”、东北的“辽东参”、朝鲜半岛的“高丽参”、“新罗参”等等。
6. 本草纲目人参原文
“千年人参”不存在,有毒蛇猛兽守护,也是假的。
几千年来,人参作为一种中药,其功能被严重夸大,并且神密化了,尤其是在一些武侠小说,古装剧中,被夸得神乎其神,成了包治百病的万能神药。但是,在《本草纲目》等古代典籍和现代医药著作中,对人参的介绍并没有这么神奇,只是一味常规的中药材。
7. 人参 中华本草
人参是被子植物,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属多年生宿性根双子叶植物,寿命最长可达4000余年。人参具有强壮兴奋的作用,是一种优良的补品和珍贵中药。为“东北三宝”之首。是驰名中外的名贵药材。东北是我国出产人参最有名的地方,而真正人参的老家又在长白山上,这里出产的野生人参(称为山参)和栽培的人参(称为园参)几乎占全国的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