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与乾隆(乾隆 人参)

人参与乾隆(乾隆 人参)

来源:网友投稿 更新时间: 2023-05-08 阅读

人参与乾隆(乾隆 人参)

1. 乾隆 人参

第三部的33集,也就是山东贪污案的尾声。这一段看的是挺爽的,以前我也挺喜欢看的,但是现在不爱看了,因为这一段是后面特别修改的。

实际上,第三部刚刚拍出来那会,也就是轮播的时候,这一段是乾隆直接给纪晓岚跪在地上求其放过和珅(第三部刚开播那会,在网上看的朋友们可能知道这一段),不过后面制作方从新的拍摄了这一段。

2. 乾隆吃了多少人参

这种糕点的名字就叫做八珍糕

用料:

人参5g,茯苓50g,薏仁50g,建莲子50g,淮山药50g,白扁豆50g,芡实50g,

辅中叶

粳米粉100g,糯米粉100g。糖适量

做法:

(1)将全部用料打磨成粉末。用密一点的漏勺将磨好的粉末过滤一下,把没有打碎的倒入料理机中继续打。加入白糖、粳米粉、糯米粉,用手把所有的食材拌匀。

(2)倒入适量的水,用手搅拌搅拌,用手揉成团后,再继续揉面,把面团揉至没有干粉的状态。

(3)搓成长条,分成35g左右的小剂子,搓圆。用月饼模具压出好看的花型。

(4)放入蒸锅内蒸15到25分钟。蒸好以后就可以取出食用了,做好的八珍糕冷热皆宜,软软糯糯的,

3. 乾隆同意了

有一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访,一天到了尚田普济寺,见天色已晚,就在普济寺投宿。厨子端上饭菜,饭是普通的米饭,菜是菠菜豆腐汤(寺院中常有的素菜),可乾隆却吃得津津有味,连说:“好吃,好吃!”乾隆心想:京城御厨哪及民间普通厨子,民间真有这样“色美、味香”的菜肴。

就问厨子:“师傅,请问这菜叫什么菜名?”

厨子说:“这菜名叫‘红嘴绿鹦哥,金杯白玉汤’。”

乾隆牢记此菜名,心想回京后定要御厨做这道菜,才配胃口。

乾隆私访江南结束回到京都,提拔贤人,惩治贪官,处理了部分国事后,就要御厨作“红嘴绿鹦哥,金杯白玉汤”这道菜。

御厨按照乾隆描绘的菜的形状、颜色、味道,白玉块的形状、颜色、味道,着手烹饪。午饭时做好端给乾隆吃,乾隆一尝,把筷子往地上一扔,怒斥道:“这哪是‘红嘴绿鹦哥,金杯白玉汤’,欺君可恶,给我推出去砍了!”吓得别的厨师头上直冒冷汗浑身发抖。

第二天,御厨房换别的名厨做这道菜,也同样给杀了。一连几天,御厨都做不出能适合乾隆胃口的“红嘴绿鹦哥,金杯白玉汤”,而乾隆却非要吃这道菜不可。

一连几天,杀了好几个御厨。军师和大臣们急了,奏曰:“万岁若定要吃这道菜,只有请江南普济寺厨子来京,未知圣意如何?”乾隆点头同意。

军师忙派得力助手随带金银日夜兼程,到浙江奉化普济寺来请厨师。

普济寺厨子到京后先去拜见军师。军师问厨子做此菜的奥妙,厨子说:“红嘴绿鹦哥,金杯白玉汤”原是“菠菜豆腐汤”,是各家寺院都有的寺院素菜,烧饭的人也会做,根本不是什么“名菜”,我当时见他是远道的客人,根本不知道他是皇帝,只把菜名说得好听一点罢了。至于这道菜的味道也是一般,并无特异之处。万岁口口声声说“好吃”,可能是因为当时腹中饥饿,故吃起饭菜来特别香的缘故吧!我的厨艺哪及京中名厨,我今若再做此素菜,肯定也会被杀头的。一席话说得军师恍然大悟。军师叫普济寺厨子暂时住下,先不要去做此菜,待后再说。

第二天,军师把普济寺厨子的话跟大臣们说了。大臣们都说,得设法让皇上腹中饥饿,再吃此菜,免得有人再遭杀身之祸,于是大家定下劝皇上到几百里外围猎的妙计。

几天之后,军师和部分文臣武将陪同乾隆去远处狩猎,直到红日西沉才回来吃饭。军师命普济寺厨子端出菠菜豆腐汤让乾隆吃,乾隆连说:“好吃,好吃,这才是我以前吃过的‘红嘴绿鹦哥,金杯白玉汤’!”军师趁乾隆高兴之时,把普济寺厨子说过的一席话告知乾隆,乾隆这才恍然大悟,懊悔莫及,命令厚葬以前被杀的御厨,好好安排死难御厨家小的生活,还说:“今后再不乱杀人了!”

时至今日,关于普济寺的这道菜的故事还在当地广为流传。

4. 乾隆咏人参

人参为神草,古人避其讳,又称土精,玉精,久微,人衙,鬼盖,海腴,草还丹,金井玉阑等,极信其通生死,达幽冥,竞长生的神奇功效。

历代文人墨客亦盛赞人参之神,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宋•苏轼《小圃人参》,清•杨宾《柳边纪略•参》,以及清•乾隆皇帝御制《人参》诗。上述那些人参的别名是什么意思呢?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如此解释的:“别录—名人微,微乃参字之讹也。其成有阶级,故曰人衔。其草背阳向阴,故曰鬼盖。其在五参,色黄属土,而补脾胃,生阴血,故有,黄参、血参之名。得地之精灵,故有土精、地精之名。

广五行记云:隋文帝时,上党有人宅后每夜闻人呼声,求之不得。

去宅一里许,见人参枝叶异常,掘之入地五尺,得人参,—如人体,四肢毕备,呼声遂绝。

观此,则土精之名,尤可证也。

礼斗威仪云:下有人参、上有紫气。

春秋运斗枢云:摇光星散而为人参。

人君废山渎之利,则摇光不明,人参不生。

观此,则神草之名,又可证矣。关于人参名字的来历有两种版本的民间故事,共同的特点是因为它长得像人体,所以叫人参。

一种说法是:很久很久以前,深秋的一天,有两兄弟要进山去打猎。进山后,兄弟俩打了不少野物。正当他们继续追捕猎物时,天开始下雪,很快就大雪封山了。

没办法,两人只好躲进一个山洞,他们除了在山洞里烧吃野物,还到洞旁边挖些野生植物来充饥。

一天,他们挖到一种外形很像人形的东西味道很甜,便挖了许多,充饥。

很快,他们发觉,这种东西虽然吃了浑身长劲儿,但是多吃会出鼻血。

为此,他们每天只吃一点点,不敢多吃。

转眼间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兄弟俩扛着许多猎物,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他们活着回到村里,而且长得又白又胖,人们感到很奇怪,他们就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并把带回来的根块给大家看。

村民们一看,这东西很像人,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有个长者笑着说:“它长得像人,你们两兄弟又亏它相助才得以生还,就叫它‘人生’吧!”

.后来,人们又把“人生”改叫“人参”了。

5. 乾隆的人参诗

乾隆十九年(1754年)秋,乾隆皇帝携太后、皇子、大臣等,从北京出发,经承德沿西线一路到达盛京(今沈阳市),恭谒祖陵(东陵、北陵)后,一路北上,巡幸吉林。

一天,乾隆皇帝来到磐石都林河附近,见一户人家吹吹打打在办喜事。乾隆心想,今天又不是黄道吉日,喜事是犯忌的,这家咋这么糊涂。于是派人问当地老者,老者答道:“昨日天象,今天有真天子驾到,一切事情定能逢凶化吉,今天是上上吉日。”乾隆听后大悦,进入院内,见一个简朴的木桌上放着鹿肉、野猪肉等,看到屋角的小木箱上放着山参、蚌珠等,这些都是皇家指定的贡品。乾隆看后道:“此地真是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好地方。”

乾隆酷爱汉字书法和赋诗,是中国古代题词最多、作诗最多的皇帝,到了磐石也不例外。车驾未到之前就远远望见驻跸大营高高的木烟筒,满语烟筒的发音是“摩忽郎”,音转为呼兰。见此情景,乾隆随即写《呼兰》诗一首:

呼兰

中通外直求材易,

暮爨晨炊利用均。

曲突徙薪诚上策,

焦头烂额更何人。

疏烟土锉烹蒸便,

夜雨荆筐盖覆频。

却有千年辽河鹤,

蓦疑华表话前身。

八月十八日晚,乾隆驻跸纽磨顺河大营(今磐石市牛心镇细林村,古称细鳞河,满语纽磨顺意为细鳞鱼)。当年呼兰河、都林河、纽磨顺河流域水草丛生,遍布塔头甸子。在看到弥望的塔头之后,兴致勃勃地写下《塔尔头歌》。

塔尔头歌

(一)

深林大谷大古然,

林有落叶谷有泉。

泉停叶积成锈水,

渍泥漫草相连牵。

(二)

高低罗列窣堵波,

明驼负重愁若河。

惊獐骇鹿每遁踪,

猎骑纵射还得多。

(三)

南人款遐忽见此,

下马扶奴劳步履。

岂绕舍利学苾刍,

不报无道称君子。

八月十九日,车驾一路南行,准备过辉发河到辉发城一带狩猎。这天晨起遇雨,道路泥泞难行。行至茶尖岭后岗时已是人困马乏,只得到在这一带活动的打牲乌拉的丁户那里去找些食物打尖。由于皇帝传膳进食称为“上茶”,因而在磐石留下了“茶饯岭”(后转化为“茶尖岭”)这一地名。

当时磐石一带的辉发河流域是盛产东珠的地方,皇帝必不可少的要到河边巡幸。河边有丁户使用独木船(满语称做“威呼”)渡人过河,马可泅水渡河,人则乘坐“威呼”而渡。由于这里没有“龙舟”可以乘坐,乾隆只好乘坐独木舟过河了。当年的过河处,20世纪60年代已架起了大桥。如果乾隆皇帝能够看到当今的盛景,一定会感慨万端,诗兴大发……

★  乾隆 人参

分享到:
你觉得文章内容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