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在教学中的作用(课程标准在日常教学中起什么作用)
课程标准在日常教学中起什么作用
幼儿园课程目标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导航和指导方向的作用,因此对于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也是一个重点。
首先,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结构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实施以及课程评价。这里我们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形式备考。
其次,我们来看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它是由大到小来制定的,我们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形式备考。
1.幼儿园课程总目标(长远目标)
2.年龄阶段目标(中长期目标)——从《指南》中对于年龄的划分得来
3.学期目标(中期目标)——即上、下学期的目标
4.月(或几周)计划(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又叫近期阶段目标,“阶段”可以省略)
5.某一具体教育活动目标(又叫近期具体目标、活动目标,“具体”不可以省略)
我们可以来看几个真题:
真题示例1.某中班一次美术活动“画熊猫”,教师制定的目标之一是让幼儿掌握画圆和椭圆的技能,这一目标属于幼儿园的( C )。
A.中期目标 B.近期目标 C.活动目标 D.远期目标
真题示例2.在幼儿园月计划、周计划中,教师制订的目标是( C )。
A.全国教育目标 B.中期目标 C.近期目标 D.行为目标
真题示例3.某个幼儿园按制度的某个月计划进行的教学活动属于幼儿园的中期目标。( × )
原因:因为月计划是近期阶段目标。
幼儿园课程总目标我们是根据两个文件来设定的,即《规程》和《纲要》。
即《规程》中阐述的幼儿园教育目标,它比较大,包括教师保育,以及其他岗位都需要遵守的目标。新《纲要》是从幼儿学习的范畴按学习领域提出五大领域的目标,强调各领域“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同样以实现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这类目标比较宏观,表述抽象、概括。
识记:目标肯定是先由国家来制定的长远目标,再到幼儿园中就会有不同年龄阶段对应的不同目标,幼儿园的教学又分为上下学期,在每个学期中又会分为几个月及几周,每周又是由一天一天组成的。
接下来有个知识点:关于布鲁姆的三维目标:认知、情感和技能,考点一就是谁提出的三维目标,考点二就是具体的目标,比如问你了解故事的内容,这属于认知目标。
真题示例4.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领域的心理学家是( B )。
A.弗洛伊德 B.布卢姆 C.皮亚杰 D.杜威
接下来我们来看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角度: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比如:培养、激发、引导等。
从儿童的角度表述,比如:喜欢、愿意、乐于、感受等。
对于这两种表述方式,更多的人倾向于使用后者。因为它可以让教师将教育活动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到儿童的发展上。所以我们一般在写教案的时候,目标的表述角度多是从幼儿出发。
二、目标表述的性质
(一)行为目标:注重操作体验的,让幼儿实际操作的行为
例如,发展动手能力→发展手部动作的灵活性→会用剪刀剪纸条;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发展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节奏感→能跟着节拍做操。
行为目标一般包括三个构成要素:
1.核心行为:期待孩子能够做到的某种行为,往往要用一个操作性动词表示。如“说出”、“比较”、“指认”、“区分”等。例如:“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
2.行为产生的条件:核心行为发生的条件或背景。例如:“能够在团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意见”。
3.行为表现的标准:指核心行为表现可接受的程度。例如:“能够在团体面前声音洪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二)表现性目标:较多注重情感,比较适合难以用具体行为来表述的那些情感态度类的目标。如:“喜欢参加什么活动,情绪安定愉快”。
最后,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基本要求,可以以简答题形式备考。
一、目标的内容要有机整合;
二、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体;
三、目标的表述要清晰;
四、目标的水平要符合儿童的实际;
五、各层次目标之间要保持一致;
六、要根据儿童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目标。
以上,是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常考考点,希望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考试的时候灵活运用,最后顺利通过教师资格的考试。
课程标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起什么作用
一、教师角色问题的提出
1、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拉开了我国第8次课程改革(被人们称之为“新课程改革”)的序幕。经过论证、试验,现在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由于课程是教育的“蓝图”和教学的依据,所以新课程改革不仅牵扯到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材的变革,同时也涉及到教学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等多个方面。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而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会流于形式。作为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可谓是这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自然成为《纲要》的九大部分之一。实际上,从新课程改革开始至今,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任务而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也一直在进行着;“教师研究”也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热门话题。
2、教师面临的挑战与角色冲突
此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观念的彻底变革,是对原有的课程哲学观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调整。新课程提出的一些新的理念对教师在传统的学校教育观念与实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其做出回应。这种回应,主要体现在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对传统的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和理解上。如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而新课程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与“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材是高高在上的“圣经”,而新课程把教材视为教学的“材料”或“资源”之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不能“唯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的处理也从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加工、改造和创造性使用。新课程已完全打破传统的管理、教育、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传统意义上的好坏之分、上下之别已不存在,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中重新“洗牌”,是优是劣、是好是坏都将由新的“游戏规则”来评判。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决定性因素,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新制度要求每位教师在新旧角色冲突中不断调适自我、塑造自我。所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的角色转换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师研究中关键话题。
二、教师角色的现状
关于教师角色研究,并非新课程改革后的话题,实际上,在上世纪下半叶,面对科技革命的挑战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冲突与转换,作为新的研究课题也不断被提出,并取得了许多成果。基于课程与教师的紧密关系,随着世纪之交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展开,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素养问题被提了出来。查阅相关文献,有关“教师培养与培训”的此类论文“举不胜举”。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不只是为了提高其知识与观念的素养,更重要的是转化其行为。这就需要关注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矛盾与角色冲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懂得教师、理解教师,从而才能采取更人性化的决策与措施去关心教师、培养教师。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新课程改革中“课程与教师”关系的真谛。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视觉审视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主张。如黄玉桂的《转变教师角色 适应现代化教学》一文中指出:“转变教师角色,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必须改革教学模式,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把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自学为主;把灌输知识为主,转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并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育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专业理论的研究者”。王树英在《角色转换——新世纪教师的必然选择》一文中对教师角色的转换进行了分析,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应该继续加强师德建设,教师应努力增加知识总量,掌握多种技能等等。本研究在梳理与整合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探究小学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角色转变和转变策略问题。
三、教师角色问题的解决对策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要求教师转变角色,适应新课程,发展新课程。
在新课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教师“蹲下来”看学生,教学民主。师生平等对话,学生可以随时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或向老师、学生们提出问题、要求;老师允许学生从事有意义的活动;老师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和不同见解。在课堂中,老师尊敬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双边交往互动,相互启发,相互理解,人人参与,平等对话。例如,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不小心把刚愎自用的“愎”写成了“复”,还没等我把一句话写完,就有学生立刻站起来,对着我说:老师,你写错了一个字。等我再看我刚才写的内容的时候立刻发现了自己的笔误。我对指出我错误的学生表示感谢,同时也鼓励其他学生要向他学习,相互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在这样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长期以来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将发生变化。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为学生学习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促进学生学习,建立一个接纳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评价,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素养,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说自己的话。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生一道研讨,为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沉下去”,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帮助解决。对学习中产生的“新问题”可组织学生“二次”学习讨论,把更多的学习机会留给学生。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一般我不会一上课就马上开始讲课,我喜欢花五到十分钟让学生自行看书,当然在看书之前,我会先布置一些和课文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易有难,让他们带着疑问区阅读课文,同时鼓励他们在看课文的时候,提出自己的质疑和困惑。这样在他们阅读完课文后,我会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对自己的教学目标作适当的调整,围绕他们的疑惑来组织课堂的教学。当然,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会偏离课文的中心,作为我来说,对于这些问题我会做出筛选。
教学实质上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就是一种交往互动。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传授知识上,教师是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在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时,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他不再是教师的唯一角色”。
传统的观点说:“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新课程指出:“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强调“双赢”思想。教师不仅要“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教师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反思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艺术。不断研究总结,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成为新课程实施的“研究员”。面对新知识,新科技,教师又是一名“学生”,不断“充电”,提高自我。新课程还要求教师相互合作,打破学科界限,发挥教师集体力量。教师将由负责单一学科教学成为综合型教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由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由“权威”转向“平等对话中的首席”,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成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
总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代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是一名知识全面的学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只有真正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探索,才能更好的为新课程改革服务,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课程标准在课程中的作用
《课程标准》就是原来的教学大纲,她是为教学指明了方向:每一个年级知识要达到什么程度;能力要达到什么程度。
所以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一开学总要看看《标准》有没有变。
如果教师不知道《标准》,教学就会不知道教到什么程度,有时教得过浅,考试时学生不会做了;有时教得过深,你提前教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且效果也不好;如果是出卷教师,就易超纲,达不到检测效果。
所以,只有学透了《标准》,教者才能做到心中有目标,教学有方向。
您觉得《课程标准》在您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起什么作用?
能够很好地吃透了解课标和教材,有利于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和教案不是一回事。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课程标准及其地位、作用和特点
观点正确,教学大纲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等。
有的教学大纲还包括参考书目、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教学大纲的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一般应是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2018年2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专项治理行动将重点治理无资质和有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把确保学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治理数学语文等学科类超纲教超前学等“应试”培训行为,把减轻学生校外负担放在最突出位置;治理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不良教育教学行为,把强化学校和教师管理提到更重要位置。
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
1、制订课程授课计划的技能
①、清楚本专业课程设置的种类和相互关系;
②、对自己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总体的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有正确认识;
③、能够根据教学计划制订详细的课程授课计划和教学进度计划。
2、撰写教案的技能
①、掌握撰写教案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②、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正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和重点、难点;
③、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
④、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
3、使用教学媒体的技能
①、掌握常规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
②、掌握现代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
③、掌握教学软件、课件的编制及其使用方法。
4、了解学生的技能
①、掌握了解学生的一般方法;
②、熟悉教学对象的总体思想状况和知识基础;
③、了解教学对象的个别差异(包括智力水平、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
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教师教学能力有哪些?
教师,承担教育教学任务,应具备哪些能力呢?
一,教师具有专业技术,而且还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结构,适应新形势变化,掌握一定技术特殊能力教师,这样学生才喜欢。
二,教师要有演说能力,能说会道,征服所有学生,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堂,那就是一个优秀教师!
三,教师要有侦探能力,识别各种违纪学生的小伎俩。
四,教师要有大爱,有了爱,世界变得多么美好,学生需要老师的爱,他们才茁壮成长。
五,教师具备管控能力,没有良好管控能力,课堂会变成一盘散沙,学生像猴子山上王,没有了规矩就不能成方圆!
六,教师要具备服务意思,要辅导好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从老师辅导中来提高学生成绩。
七,教师具备操作课堂的能手,会备课,备学生,写教案,批改作业等。
八,教师要具备科研能力,能写文章,能撰写论著,写作是老师另一个生命线
九,教师具备医术,孩子生病,可以急救。
十,教师要具备警察思辨能力,断案准确无误,确保事件公平公正。
最后,教师具备多种能力,教师道德能力必须具备,这些能力一定会带来美好未来,毕竟未来花朵就交到老师手中,没有这些能力,未来花朵能绽放光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