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间种植防风药材(防风药材最佳种植季节是几月)
防风药材最佳种植季节是几月
一、关防风种植技术
1、种子繁殖
(1)播种时间:种子繁殖主要可以分为春播和秋播,春播一般可以在4月份中下旬进行,秋播一般可以在土壤被封冻前进行。
(2)播种方法:进行春播时需将种子放入35℃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以便让其充分吸水(提高发芽率),待捞出晾干后即可播种;秋播时可在整好的垄上开沟,然后将种子均匀地播于沟内并覆土2厘米左右(稍微压实)即可。
(3)播种量:一般每亩使用2-5千克种子即可。
(4)注意事项:遇到干旱天气时要盖草保湿并对其浇透水。
2、插根繁殖
(1)种植方法:在收获的时候取0.7厘米以上的根条将其剪成长度为3-5厘米的根段(作为插穗),然后开穴栽种,穴深以6-8厘米为宜(每个土穴以垂直或倾斜的方式栽入1个根段),行距以30厘米为宜,株距以15厘米为宜,栽后覆盖一层厚度为3-5厘米的土壤即可。
(2)用根量:一般为每亩50千克左右。
(3)注意事项:栽种时要注意根的形态,不能倒栽。
二、种植关防风的效益
人工种植的关防风一般需要经过2-3年后才能收获,其亩产量一般为600斤(干货)左右,按7.5元/斤计算,其效益大约为4500元左右/亩。
防风药材种植最主要的技术是什么
防风
对大规格和新移栽的苗木进行加固,如三角撑、四角撑或联排支撑,支撑强度和长度必须符合苗木的需要;及时修剪。对主干过高、枝叶过密的苗木进行修剪,保持合适的高冠比,以增强抗风能力。地势较低的地方应设置排水沟,以利于排水,以避免苗木被水淹没窒息而死。同时加强巡逻,对整个苗木基地内的苗木、设施设备进行巡视,检查苗木的支是否稳固,大棚及电力通讯系统等是否有异常现象,如有应及时维修或更换。在大风来临之前必须密切关注天气,做好一切预防措施。
防风种植几年可采收
防风可在春季或秋季播种,春播在4月中旬进行,将种子种皮搓破,放到35℃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后捞出晾干播种;秋播在9月下旬至上冻前进行,翌春出苗,以秋播出苗早而整齐。
整地前需施足基肥,每667米施厩肥3000千克,过磷酸钙15~20千克,深耕30厘米以上,耙细整平,做长宽适度、高15厘米的高畦。播种行距20厘米,覆土2厘米,播种量每667米 2~2.5千克。 防风种子发芽率较低,寿命较短,隔年种子不发芽。新种子发芽率为50%~75%。贮藏1年以上的种子,发芽率极低,不能作种。种子在20℃、水分充足时1周出苗,15~17℃时2周出苗。水分不充足时需一个多月才能出苗,同时出苗不整齐,种子以当年采收当年播种为好。
中药材防风的季节
秋播的防风要在上冻前浇一次冻水,上冻后盖一层牲畜粪或圈肥,以利保暖越冬,第二年化冻后,发芽前将火粪块砸碎搂平,及明浇水。幼苗期不宜松土太深。立夏至立秋期间是防风生长的旺季,应停中耕,以防伤根。但这时需适应追肥油质肥料或磷肥,施肥后增加浇水次数。将要枯萎时停止浇水。当年种植的防风不开花结实,留各需各行栽植。
防风什么时候种植最好
防风可在春季或秋季播种,春播在4月中旬进行,将种子种皮搓破,放到35℃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后捞出晾干播种;秋播在9月下旬至上冻前进行,翌春出苗,以秋播出苗早而整齐。
整地前需施足基肥,每667米施厩肥3000千克,过磷酸钙15~20千克,深耕30厘米以上,耙细整平,做长宽适度、高15厘米的高畦。播种行距20厘米,覆土2厘米,播种量每667米 2~2.5千克。防风种子发芽率较低,寿命较短,隔年种子不发芽。新种子发芽率为50%~75%。贮藏1年以上的种子,发芽率极低,不能作种。种子在20℃、水分充足时1周出苗,15~17℃时2周出苗。水分不充足时需一个多月才能出苗,同时出苗不整齐,种子以当年采收当年播种为好。
防风什么季节种植
春季 一般是3月底至4月初是最佳时期,不过现在随着全球环境的影响,气候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建议4月中旬更好。
西北地区环境恶劣,不是任何一种苗木栽到这里都能茁壮生长的,在西北地区种树,要遵循适地种树、突出地域特色、兼顾生态效益和观赏效果的原则。
一、绿化以生态造林为主
西北地区是水土流失、荒漠化情况极为严重的地区。特大沙尘暴是这里的常客,并且随着西部大开发的程度逐渐加深,西北地区的污染和中心城市用水负担日益加重,种种因素加重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因此,西北地区绿化更加侧重生态修复,绿化用苗以生态造林苗为主。西部地区缺水、风大、盐碱地面积大,栽种的树种必须具备抗干旱、抗寒冷、耐盐碱的特性,同时这些树以中小规模常规乔木为佳,尤其是胸径6-10厘米的规格苗木未来需求量会很大。
二、西北地区树木需求特征
在西北地区种树,这些树没有点本领是不成的。西北地区沙尘暴肆虐,主要时段发生在每年的3-5月和11-12月。第一阶段落叶树木尚未展叶或才开始展叶;第二阶段落叶树已经全部落叶。因此,这里尤其需要配置常绿树种,或者培育耐盐、抗寒、抗旱等抗逆性较强的树种。
在西部地区城市绿地规划中,往往需要选择降尘、吸附悬浮物颗粒强,且又能吸收硫化物的乡土树种作为城市森林绿化的主要树种,建立草、灌木、乔木,常绿叶与落叶结合的有效抗风沙多层次园林绿地系统。在城市主害风口地区,应该选择防风固沙、枝条不易折断、抗旱耐寒的树种栽植。
防风种植周期是多长时间
防风在春季或者是秋季的时候种植。因为防风一年是可以种植两次的,所以在春季和秋季都是适合种植的。播种方法比较简单,均匀撒播后浇水就好。
一、播种前浸泡种子
在播种防风种子以前,一定要先在水中浸泡一天,然后再去播种,一般在播种后15到20天的时间就可以发芽了。
二、防风生长环境
防风的生长,喜欢在温暖的地方,不喜欢在较为阴冷的地方,更加的不喜欢那些水域充足的地方,种植的时候要选择在山地,山坡,比较高一点的地方。
三、土壤要求
因为在防风生长的过程中,根系是一直要向下延伸的,所以对土壤的松软度也是要求很高的。
四、温度要求
防风生长的温度一般在15到20度之间,只要是温度合适了,生长就会很快,选择种子播种的时候,等到种子发芽,长出幼苗以后,一定要将多余的幼苗拔除掉,确保幼苗育幼苗之间的距离在10到15厘米之间,这样长大以后的防风才能长得更好。
五、生长期间注意事项
另外在防风生长的期间,需要注意施肥和除虫,如果发现有病虫害了,一定要及时的治疗,使用的农药也要选择无残留的农药,否则会对防风的种子有影响,生长期间注意浇水,不需要太勤劳,否则容易将长好的幼苗都冲刷倒。
中药材种植季节
紫苏zǐsū
是一种可药用的植物的名称,也是一位台湾小说作者的名字
药用植物紫苏
别名: 赤苏、红苏、黑苏、红紫苏、皱紫苏等。
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Perillafrutescens(L。) taBenth。Hand。-Mazz。
」的带叶嫩枝。以茎、叶及子实入药。紫苏属于综合交叉商品即可药用,是临床常用药,又能食用,入药形式以茎称紫梗,叶又称苏叶,解表,子又称苏子、黑苏子、赤苏子,是苏子降气汤的重要成分。散寒解表,理气宽中。主治感冒发热,怕冷,无汗,胸闷,咳嗽,解蟹中毒引起的腹痛,腹泻,呕吐等症。
我们做平菇拟菌实验时,发现紫苏拟菌效果很好。全国各地均有栽培,长江以南各省有野生,见于村边或路旁。
植物特性
[编辑本段]
紫苏高60~180厘米,有特异芳香。茎四棱形,紫色、绿紫色或绿色,有长柔毛,以茎节部较密。单叶对生;叶片宽卵形或圆卵形,长7~21厘米,宽4.5~16厘米,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先端渐尖或尾状尖,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紫色,或面青背紫,或两面绿色,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脉上被贴生柔毛;叶辆长2.5~12厘米,密被长柔毛。
轮伞花序2花,组成项生和腋生的假总状花序;每花有1苞片,苞片卵圆形,先端渐尖;花萼钟状,2唇形,具5裂,下部被长柔毛,果时等膨大和加长,内面喉部具疏柔毛;花冠紫红色成粉红色至白色,2唇形,上唇微凹,下唇3眩恍廴?枚,2强;子房4裂,柱头2裂。
小坚果近球形,棕褐色或灰白色。
生长特性
[编辑本段]
紫苏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排水良好,沙质壤上、壤土、黏壤土,房前屋后、沟边地边,肥沃的土壤上栽培,生长良好。前茬作物以蔬菜为好。果树幼林下均能栽种。
----------------------------------------------------------
紫苏
紫苏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frutescensL。
的嫩叶,又称白苏。一年
生草本植物,嫩叶凉拌或作汤。
紫苏嫩叶每百克含水分85。7 克,蛋白质3。8 克,脂肪1。3 克,碳水化合
物6。4 克,磷44 毫克,铁2。3 毫克,胡萝卜素9。09 克,维生素B10。02 毫克,
维生素B20。
35 毫克,尼克酸1。3 毫克,维生素C47 毫克,还有挥发油等物质
具有特异芳香。
紫苏叶性味辛温,具有发表、散寒、理气、和营的功效。治感冒风寒、
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等。《本草纲目》载“行气宽中,清痰利
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注意:温病及气弱表虚者忌食。
紫苏子
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种子。种子出油率高达45 %左右,油中亚麻
酸占62。73 %,亚油酸占15。43 %,油酸占12。01 %。种子中蛋白质含量高达
25 %,还含有谷维素、维生素E 、B1 、甾醇、磷脂等。
紫苏子性味辛温,具有下气消痰、润肺、宽肠的功效。治咳逆、痰喘、
气滞、便秘。气虚、阴虚久咳、脾虚便搪者忌食。
【别名】赤苏、红苏、红紫苏、皱紫苏
【来源】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的带枝嫩叶。9月上旬花序将长出时,割下全株,倒挂通风处阴干备用。
【性味归经】辛,温。
【功能主治】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
【用法用量】 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紫苏
(一)概述
紫苏,别名荏、赤苏、白苏、香苏等,学名 Perillafrutescens L。
,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的芳香,原产中国,如今主要分布于印度、缅甸、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等国家。我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及台湾省均有野生种和栽培种。
紫苏在我国种植应用约有近2000年的历史,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叶 (苏叶)、梗 (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作汤,茎叶可淹渍。
近些年来,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成为一种倍受世界关注的多用途植物,经济价值很高。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对紫苏属植物进行了大量的商业性栽种,开发出了食用油、药品、淹渍品、化妆品等几十种紫苏产品。
(二)特征特性
1。
植物学特征 紫苏属植物包括紫苏一种及其两个变种,变种皱叶紫苏 ( utescens(L。) ispa Deane )又名鸡冠紫苏、回回苏;另一变种尖叶紫苏( utescens(L。) uta (Thunb) Kudo。),又名野生紫苏。紫苏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芳香,茎直立断面四棱,株高50~200厘米,多分枝,密生细柔毛,绿色或紫色。
叶对生,卵形或阔卵形,边缘具锯齿,顶端锐尖,叶两面全绿或全紫,或叶面绿色,叶背紫色。叶柄长3~5厘米,密被长柔毛;轮伞花序2花,白色、粉色至紫色,组成顶生及腋生偏向一侧的假总状花序。苞片卵形,全缘。花萼钟状,上唇3裂,宽大,下唇2裂。花冠管状,先端2唇形,上唇2裂微缺,下唇3裂。
雄蕊4枚,子房4裂,花柱着生于子房基部,小坚果卵球形或球形,灰白色、灰褐色至深褐色,千粒重0。8~1。8克。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紫苏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种子在地温5摄氏度以上时即可萌发,适宜的发芽温度18~23摄氏度。苗期可耐1~2摄氏度的低温。
植株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缓慢。夏季生长旺盛。开花期适宜温度是22~28摄氏度,相对湿度75%~80%。较耐湿,耐涝性较强,不耐干旱,尤其是在产品器官形成期,如空气过于干燥,茎叶粗硬、纤维多、品质差。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在较阴的地方也能生长。
(三)栽培技术
(1)栽培方式及栽培季节 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可于3月末至4月初露地播种,也可育苗移栽,6~9月可陆续采收,保护地9月至翌年2月均可播种或育苗栽种,11月至次年6月收获。
(2)种子处理及催芽 紫苏种子属深休眠类型,采种后4~5个月才能逐步完全发芽,如果要进行反季节生长,进行低温及赤霉素处理均能有效地打破休眠,将刚采收的种子用100微升/升赤霉素处理并置于低温3摄氏度及光照条件下5~10天,后置于15~20摄氏度光照条件下催芽12天,种子发芽可达80%以上。
(3)播种育苗 江南地区育苗以3月中旬用小拱棚播种育苗的方法最佳。每公顷用种量3千克。按种植面积的8%~10%准备苗床,苗床播种量为10~14克/平方米。播前苗床要浇足底水,种子均匀撒播于床面,盖一层见不到种子颗粒的薄土,再均匀撒些稻草,覆盖地膜,然后加小拱棚,以保温保湿,经7~10天即发芽出苗。
注意及时揭除地膜,及时间苗,一般间苗3次,以达到不拥挤为标准,苗距约3厘米见方。为防止秧苗疯长成高脚苗,应注意及时通风、透气。进入4月份即可揭除小棚薄膜,促使植株粗壮,增强定植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4)整地定植 土壤在定植前10~15天进行深耕晒垡,每 公顷施复合肥1500千克,人粪尿45000千克,垃圾肥75000 千克作为基肥。
整地做成1。2米毛垄,净垄面0。9米,要求垄面平整。在定植前喷洒除草剂都尔,用量1500克/公顷,喷药后除定植穴外,尽量做到不破坏土表除草剂液膜。2天后进行定植,这样可使整个生长季节没有草害发生。定植一般在4月中旬,秧苗有2~3对其叶时进行。
每垄定植6行,株行距均为0。15米。除露地栽培,紫苏可根据不同食用目的,利用保护地进行栽培,如:
①芽紫苏:将种子播于用300毫克/升赤霉素溶液湿润过的苗床或一些简易的育苗盘,当紫苏长至具有4片真叶时,齐地面。剪断,收获芽紫苏。
②穗紫苏:北方冬季利用温室生产,由于日照短,可以促进花芽分化,南方地区可用黑。
膜覆盖,使日照缩短至6~7小时琦当长至6~7片真叶时抽穗,穗长至6~8厘米时可以收获穗紫苏。
(5)田间管理 生产期间看长势及时追施尿素7~8次。在整个生长期,要求土壤保持湿润,利于植株快速生长。定植后20~25天要摘除初茬叶,第四节以下的老叶要完全摘除。
第五节以上达到12厘米宽的叶片摘下腌制。有效节位一般可达20~23节,可采摘达出口标准的叶40~46张。紫苏分枝力强。对所生分枝应及时摘除。
在管理上,要特别注意及时打杈。由于紫苏的分枝力强,如果不摘除分杈枝,既消耗了养分,拖延了正品叶的生长,又减少了叶片总量而减产。
打杈可与摘叶采收同时进行。对不留种田块的紫苏,可在9月初植株开始生长花序前,留3对叶进行打杈摘心,此3对叶片也能达到成品叶的标准。
(6)病虫防治 病虫害很少出现,如出现锈病,可用50%托布津1500倍进行防治,连续喷药两次,每周一次。
为害紫苏的害虫,主要是蚱蜢和小青虫,使叶片穿孔失去商品价值。
在防治上,可采用敌敌畏、速灭杀丁等残效期短的强力杀虫剂喷治。喷药一定要在叶片采摘后立即进行,为降低农药残留量,可延后下一次采叶时间,2对叶片同时采摘。
(7)叶片的采收 菜用嫩茎叶,可随时采摘。作出口商品的紫苏,需按标准采收,其采收标准是:叶片中间最宽处达到12厘米以上,无缺损、无洞孔、无病斑。
一般于5月下旬或6月初,若秧苗壮健,从第四对至第五对其叶开始即能达到采摘标准。6月中、下旬及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叶片生长迅速,是采收高峰期,平均3~4天可以采摘一对叶片,其他时间一般每隔6~7天采收一对叶片。从5月下旬至9月上旬,一般可采收20~23对合格的商品叶,腌制后可达株产120克左右。
作药用的苏叶,于秋季种子成熟时,即割下果穗,留下的叶和梗另放阴凉处阴干后收藏。
(8)采种 以收获种子为目的时,应适当进行摘心处理,即摘除部分茎尖和叶片,以减少茎叶的养分消耗并能增加通透性。在花蕾形成前需追施速效氮肥一次,10千克,过磷酸钙一次,10千克。
由于紫苏种子极易自然脱落和被鸟类采食,所以种子40%~50%成熟时割下,在准备好的场地上晾晒数日,脱粒,晒干。如不及时采收,种子极易自然脱落或被鸟食。
(四)营养价值
紫苏全株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具有低糖、高纤维、高胡萝小时素、高矿质元素等。
在嫩叶中每100克含还原糖0。68~1。26克,蛋白质3。84克,纤维素3。49~6。96克,脂肪1。3克,胡萝卜素7。94~9。09毫克,维生素B1 0。02毫克,维生素B2 0。35毫克,尼克酸1。3毫克,维生素C 55~68毫克,钾522毫克,钠4。
24毫克,钙217毫克,镁70。4毫克,磷65。6毫克,铜0。34毫克,铁20。7毫克,锌1。21毫克,锰1。25毫克,锶1。50毫克,硒3。24~4。23微克,挥发油中含紫苏醛、紫苏醇、薄荷酮、薄荷醇、丁香油酚、白苏烯酮等。抗衰老素SOD在每毫克苏叶中含量高达106。
2微克。
紫苏种子中含大量油脂,出油率高达45%左右,油中含亚麻酸62。73%、亚油酸15。43%、油酸12。01%。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占25%,内含18种氨基酸,其中赖安酸、蛋氨酸的含量均高于高蛋白植物籽粒苋。此外还有谷维素、维生素E、维生素B1 、缁醇、磷脂等。
中文名称: 紫苏叶
来源: 品为唇形科植物回回苏Perilla frutescens(Linn.) ispa Decne.的干燥叶。
出处: 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 第一册
介绍
Title 简介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回回苏Perilla frutescens(Linn.) ispa Decne.的干燥叶。
原植物
回回苏为一年生直立草本,高常1米余;茎绿色或紫色,方柱形,有4钝棱,被长柔毛。叶对生,草质.阔卵形或近圆形.长7~13厘米,宽4。5~1O厘米,顶端短尖或骤尖,基部阔楔尖至圆,边缘有撕裂状粗锯齿,两面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面紫绿色,被疏柔毛,下面被伏贴柔毛;叶柄长3~5厘米。
花秋季开放.紫红色,排成腋生、密花、偏侧的总状花序;苞片阔卵形或近圆形.长约4毫米,生有红褐色腺点,无毛;花萼钟形.直伸.长约3毫米,1O脉,被长柔毛和腺点,萼檐二唇形,上唇3裂,中裂较小.下唇2裂.长于上唇;花冠长3~4毫米.冠管短,喉部近钟状,冠檐近二唇形.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特大;雄蕊4。
几与花冠裂片等高。果萼明显增大.长1。1厘米,平伸或下垂,基部一边肿胀;小坚果球形,径1。5毫米,褐色,有网纹。
我国南北各省区均有栽培,间有逸为野生。广布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采收加工 夏秋季开花前分次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 叶片多皱缩卷曲,常破碎,完整的叶片呈卵圆形,长4~13厘米.宽2。
5~9厘米或过之.顶端急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撕裂状锯齿.叶柄长2~7厘米.两面紫色至紫蓝色或上面紫绿色,疏被灰白色毛,下面可见多数凹陷的腺点。质脆易碎。气辛香,味微辛.以叶片大、色紫、不带枝梗、香气浓郁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 辛.温。归肺、脾经。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又可解鱼蟹中毒。常用量5~1O克。
附注
①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inn.) Britt.常见有两种类型;一类叶绿色,花白色,习称白苏;一类叶和花均紫色或紫红色,习称紫苏。
入药多取花叶紫色的。
②紫苏在我国栽培很广,栽培历史也很长,因而形成多个变种。除本书记载的回回紫苏外。尚有野紫苏 ula(Thunb。)Kudo和耳齿紫苏 riculato-dentataC。Y。Wu,据报道(中国植物志六十六卷)这些变种也均可入药。
附:紫苏梗
本种为回回苏的干燥茎,商品呈方柱形,角钝圆,长短不一,直径5~ 15毫米。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边均有直沟和直纹,节部稍膨大,有对生的枝和叶痕。体轻,质硬。以茎粗壮,紫棕色者为佳。辛,温。归肺、脾经。理气宽中,止痛安胎。
附:紫苏子
本品为回回苏的干燥成熟果实。
商品为小球形或卵形颗粒,直径1~3毫米,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隆起的暗紫色网纹和圆形小凸点。果皮薄,硬而脆,易压碎。种子黄白色,种皮膜质,子叶2,油性,用手搓之有紫苏香气。以粒大饱满,色黑者为佳。辛,温。归肺经。降气消痰,平喘,润肠。
功用: 归肺、脾经。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又可解鱼蟹中毒。
性味: 辛.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