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的脾(关于中医的脾胃的书籍)

关于中医的脾(关于中医的脾胃的书籍)

来源:网友投稿 更新时间: 2023-05-08 阅读

关于中医的脾(关于中医的脾胃的书籍)

关于中医的脾胃的书籍

脾胃虚弱的调理

1.重要的就是饮食有节。

《说文解字》:“脾主信藏志,信生于土”。“脾主信”说的是脾的功能是有节律的,到时间该吃饭就吃饭,然后让它去消化吸收,不能不停地吃,老让它工作,也不能有一顿没一顿的,这样就是“失信”了。

2.适当的药物调理。

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近代中医第一人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记载了一个补脾温中、健胃消食的良方,这个方子就是益脾饼:

治脾胃湿寒,饮食减少,长作泄泻,完谷不化。

白术(四两)干姜(二两)鸡内金(二两)熟枣肉(半斤)。

上药四味,白术、鸡内金皆用生者,每味各自轧细焙熟(先轧细而后焙者,为其焙之易匀也)。再将干姜轧细,共和枣肉,同捣如泥,作小饼。木炭火上炙干,空心时,当点心,细嚼咽之。曾为友人制此方,和药一料,服之而愈者数人。后屡试此方,无不效验。

一妇人,年三十许,泄泻数月。用一切治泻诸药皆不效。其脉不凉,亦非完谷不化。遂单用白术、枣肉,如法为饼,服之而愈。此证并不用鸡内金者,因鸡内金虽有助脾胃消食之力,而究与泻者不宜也。

益脾饼张锡纯的制作方法:

生白术120克,生鸡内金60克,研成细末,烘培干,将干姜60克也研成细末,混入去核的250克大枣中同捣如泥,作成小饼,放在木炭火上炙干,空腹当点心,细嚼慢咽。

益脾饼改良制作方法:

【配方】

生白术120克,去核红枣250克,生鸡内金60克,干姜60克,面粉500克,菜油50毫升,盐3克。

【制作】

1.白术、干姜用纱布包成药包扎紧,放入锅内,加入红枣(掰开去核),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煎煮1小时,除去药包,把枣肉搅拌成枣泥待用。

2.鸡内金粉与面粉混合均匀.再将枣泥倒入,加盐、水适量,合成面团。

3.面团分成若干小团,擀成薄片饼状,用文火烙热即成。

【食法】

正餐食用,每日1次,每次50~100克。

这个益脾饼为何治疗泄泻的效果这么好呢?关键还是在于这个配方十分严谨,可别小瞧这个方子只有仅仅四味药,但是其中的搭配却暗藏玄机。比如说白术健脾止泻,干姜温中健胃,鸡内金消食开胃,大枣健脾益气。

简简单单的四味药,能将健脾益气、开胃消食都照顾到。用于中医辨证为脾虚寒型者,表现为:胃痛绵绵,喜温喜按,纳食减少,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腹泻,食滞不化,四肢不温等,有较好疗效。

本方可作病后体弱或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贫血患者之膳食。若脾脘灼热疼痛,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属于肝胃郁热型者,则不宜食本饼。

我是@瑞耀医生,三甲中医院40年中医临床经验。

想了解更多常用药的正确使用方法??欢迎关注「中医瑞耀」

讲脾胃的中医书籍

书名:《养胃就这么简单》,作者石永革,该书从饮食养胃、生活护胃、运动健胃和医药治胃等方面,介绍了生活中数百个经典的养胃护胃的方法。定价29元。

书名:《脾胃论》,作者李东垣,比较权威地解说养胃的方法。

书名:《养胃吃什么》,作者:王作生,张燕主编。本书详细讲解了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15种养胃食物及其营养成分、养生功效、烹调应用、搭配宜忌,及以这些食物为主料烹制的150道家常菜肴,这些菜肴均介绍了详细的制作方法、食用方法及功效,让您既享受到美味,又增加了营养。书中还阐述了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以及养胃原则和饮食调理方法,帮助您全方位呵护您的胃的健康。

这些书可以从当当网、亚马逊、淘宝网或者当地新华书店买到,比较实际。

有关脾胃的医书

中国古代医书繁多,主要以中医为主,其它如藏医,苗医,蒙医等,见于经书的书籍较少。

最出名的中医书籍,大概有如下几本。

1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上下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实则成书于西汉年间。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脉象,藏象,经络等学说的理论基础。也是世人最耳熟能详的医书。

2 《本草纲目》

明文林郎,医药学家,药圣李时珍所著。其书52卷,192万字。历经27年,三易其稿。其书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3 《伤寒杂病论》

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所著。其书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至今仍然是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4 《神农本草经》

其书托名神农氏,实成书于汉代。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5 《黄帝八十一难经》

其书署名秦越人,是古代中医学理论著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基本内容包括脉诊、脏腑、阴阳、五行、病能、营卫、俞穴、针灸、以及三焦、命门、奇经八脉等理论疑难问题。

6 《脉经》

西晋王叔和所作,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

7 《针灸甲乙经》

西晋皇甫谧撰,全书12卷,128篇。总结了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吸收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精华。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8 《备急千金要方》

此书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9 《温病条辨》

清代吴瑭著,为温病通论著作。其书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倡养阴保液之法,并拟订了层次分明的温病治法方药体系,被称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著作。

10 《汤头歌诀》

清代汪昂撰。古代医方著作,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

除此之外,另有藏医《四部医典》

此书又名《医方四续》,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宁玛云丹贡布所著,共四部,156章。是一部集藏医药医疗实践和理论一体的藏医药学术工具书,藏医学的主要医典。

这些古书,如果觉得文言难懂的话,可以加以”图解“两字搜索。白话加上图文并茂的方式,可能更好理解这些经典。如果想要系统的学中医,最好还是要有师傅指点。

实用中医脾胃病学书籍

《脾胃论》李杲(东垣)撰于公元1249年,三卷,是李东垣创导脾胃学说的代表著作。卷上为基本部分,引用大量《内经》原文以阐述其脾胃论的主要观点和治疗方药。

卷中阐述脾胃病的具体论治。

卷下详述脾胃病与天地阴阳、升降浮沉的密切关系,并提出多种治疗方法,列方60余首,并附方义及服用法。

所创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等至今为临床所习用。书评、序言: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八风之邪,中人之高者也。

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谓水谷入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饮食不节而病者也。

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肤筋脉,必从足始者也。

《内经》说百病皆由上中下三者,及论形气两虚,即不及天地之邪,乃知脾胃不足为百病之始。

有余不足,世医不能辨之者,盖已久矣。

往者遭壬辰之变,五六十日之间,为饮食劳倦所伤而殁者,将百万人,皆谓由伤寒而殁。

后见明之“辨内外伤”及“饮食劳倦伤”一论,而后知世医之误。

学术不明,误人乃如此,可不大哀耶?明之既著论矣,且惧俗蔽不可以猝悟也,故又著《脾胃论》叮咛之。

上发二书之微,下祛千载之惑,此书果行,壬辰药祸,当无从而作。

仁人之言,其意博哉!己酉七月望日遗山元好问序。

有关脾胃病的中医著作

《内外伤辨惑论》

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生于1180年,卒于1251年。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据《元史》记载“杲幼岁好医药,时易人张元素以医名燕赵间,杲捐千金从之学”。

★  中医 脾胃 书籍

分享到:
你觉得文章内容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