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温病学论文(中医温病学论文题目)
中医温病学论文题目
弟子辛松峰,参与《中医养生学》第一版的编写,1992年在日本成立国际中医综合研究所,成为日本中部地区的名医,将赵绍琴先生的医术发扬光大。
弟子董宜华,著有《四库全书一家类消渴症治全录注疏》二百余万字,《名医经方验案》等八部专著,论文数十篇,参加美国九五化学年会获卫生部科技三等奖,2009年度和谐中国十大领军人物。
赵绍琴,北京市人,生于1918年,卒于2001年。
三代御医之后,赵氏幼承家学,后又拜师于太医院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尽得三家真传。1934年,悬壶北京。1950年,参加卫生部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到北京中医学院任教。曾任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顾问,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等。
中医温病学论文题目怎么写
《温病条辨》
此书为温病学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共六卷,系清·吴瑭撰,嘉庆三年(1798)完成,前后花了六年时间。
卷首,引《内经》原文计十九条,以溯温病学说之源。
卷一,为上焦篇,论述各种温病的上焦证。
卷二为中焦篇,论述中焦的各种温病及寒湿证的证治方药。
卷三为下焦篇,阐明了温病下焦证的证治方药。
卷四为杂说,设短篇论文十八篇,分论与温病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善后有关的问题。
卷五为“解产难”。
卷六为“解儿难”,结合温病理论研讨产后调治、产后惊风、小儿急、慢惊风和痘症等。
含大小标题、标点,116,684字;含大小标题、去掉标点后统计,约100,582字。
温病学论述题
中医四大经典名著:《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
1:《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2.《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
3.《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
4.《温病条辨》最主要的成就在于吴氏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由上及下、由浅入深,旨在“认证无差”。
关于温病学的论文
裴正学主要著作有《血证论评释》、《新编中医方剂学》、《大黄的药理与临床》、《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裴慎医案选》、《新编温病学》、《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等。
另外,在全国各地医学刊物共发表医学论文60余篇,多年来共获国家级优秀论著一等奖一项,省级优秀论文奖五项,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三个,获省科技
温病学的辩证方法
你看的是哪个网友的文章?放屁!!!!不同的地域特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致病因素,不同的治病经验和方法当然会造成中医的多元化,百家齐放的局面。但是《伤寒》、《温病》。。都是中医的一块块基石,也是我们临床借鉴用方的宝库,哪里有偏执于一面的医生?现在,中医偏向于以八纲辨证为基础的一套治疗体系,即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方面辨证解决问题。对于流行病,传染病,在现代医学(西医)控制的基础上,以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温病辩证为基础,组方治疗。这些都是中医宝贵的经验。至于所谓的“派系”,只是在临床上,根据外界的大环境,地域和季节等背景,偏向于某个治疗思路和方向。比如滋阴派,补土派。。。比如我的师傅临床倾向于套用陈修园的方剂加减。这只是一种风格,一种经验,也是西医不具备的中医特色。总的来说,还是要多看,多想,开有自己临床特色和疗效的方子,我是这样认为的!!!
温病辨证理论的运用
清代温病四大家有: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土雄(王孟英)
指导意见:
1,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
2,薛生白蓍《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
3,吴鞠通蓍《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4,王孟英著《温热经纬》
中医温病学论文题目大全
邓老在抗非典SARS中功勋至伟,足承得起全体中国人的三鞠躬和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