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医大事件(中医历史事件)

近年中医大事件(中医历史事件)

来源:网友投稿 更新时间: 2023-05-08 阅读

近年中医大事件(中医历史事件)

中医历史事件

一、《伤寒杂病论》的历史功绩

中医基本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时期,并有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流传于世,但是从理论到临床再到理论的首次巨大飞跃,要属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撰于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当时战乱频繁,疫疾大作,尤其是伤寒之类外感疾病严重侵害人类健康,造成病亡无数。因此仲景苦研医理,以《内经》等理论为基础,以临床实践为真知,对东汉以前的临证医学作了全面总结,并写就《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提出了具体明晰的辨证方法和准确有效的治疗原则,是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医学的极大发展,故后世对其有“启万世之法程,诚医门之圣书”的尊誉。

二、金元四大家医学理论的突破

自仲景之后,中医学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后世名医辈出。但是论及巨大的发展创新,还属金元时期的医家们。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变迁、动荡的社会环境造成疾病丛生,医学面临挑战。二是某些多发疾病对医家有所启发。

如《儒门事亲·疟篇》曰:“内火与外火俱动,在侯伯官吏尤甚,岂可与夷静之人同法而治哉?”孙一奎《医旨绪余》云:“当金元扰攘之际,人生斯世,疲于奔命,未免劳倦伤脾,忧思伤脾,饥饱伤脾……脾胃一伤,则脏腑无所受气,故东垣孜以保脾胃为急。彼虚怯伤肾阴,乃燕居安闲淫佚之疾,又不可同日而语也。”三是在前人经验理论的基础上,诸医家因时、因地、因人而宜,提出相应理论。

刘完素《三消论》说:“叔世不分五运六气之虚实,而一概言热为实……凡脏腑诸气,不必肾水独当寒,心火独当热,要知每脏每腑诸气和同,宣而平之可也……五运六气有所更,世态居民有所变”,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六气皆能化火”之说。张从正则创立“邪去正安”之说,临床善用“汗、下、吐”三法,特别提出了“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的观点。

李杲亲见病者多因战乱、劳倦、饥饱伤及脾胃,据“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创立脾胃内伤学说。丹溪则根据“西北之人,阳气易于降;东南之人,阴火易于升”力倡“相火论”,旨意“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后世孙一奎《赤水玄珠》说:“丹溪阳有余阴不足之论,盖为当时《局方》温补之药害人,故著此以救一时之弊。”还有说:“东垣北人,故著《脾胃论》以补中益气,升阳散火为主治,丹溪南人,故创‘阳有余阴不足’之说,以滋阴降火立法。”

金元医学学术争鸣,推动了医学发展,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医家类》说:“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三、温病理论的创新

史料中所载“疫”、“温疫”属中医温病范畴。早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就有“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论述,但温病理论的形成却迟至温疫频作的明清时代。当时医生大多墨守伤寒成方,非但不效,病反而愈危。正如吴有性曰:“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简古书,原无明论,则以投剂不效,医者彷徨无措,病者日近危笃,病愈急,投药愈乱,不死于病,乃死于医,不死于医,乃死于圣经之遗亡也。”因此吴有性辨其为温病而非伤寒,按疫施治,大获奇效。于是深入探究,知源明理,建立温疫学说。由此,温病学得到迅速发展。

清代温病学大师叶桂创立温病卫气营血辨治大纲,极大地提高了温病的论治水平。吴瑭强调以上、中、下三焦为纲统论温热、湿热与温疫,著《温病条辨》,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了叶氏的理论。薛雪则详细论治湿热性疾病,完善了温病学说。王士雄集前人之大成,“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著《温热经纬》,总结和完善了温病学理论。至此,温病学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彻底改变了人类对温病的认识,发展了中医理论,丰富了中医学宝库。可以说,温病学说的建立是临床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医历史事件简介

1、1月1日国民政府为整编全国军队,在南京召开国民革命军编遣会议。蒋、冯、阎、李矛盾加剧

1929年1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全国编遣会议,整编全国军队。蒋介石藉此消弱地方实力派,独揽军事大权。图为参加会议的全体委员。

2、1月21日比利时同意中国政府收回天津比利时租界。

3、1月14日湘赣军阀“会剿”井冈山。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从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开辟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

4、2月10日本日为旧历正月初一,国民政府决定从1929年起,中国旧历新年正式改名春节。

5、2月27日外交部照会英、美、法、荷、挪威、巴西六国公使,宣布中国将取消领事裁判权。

6、3月29日蒋介石同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战争(史称蒋桂战争)爆发,桂系败退。

7、5月28日孙中山灵梓抵南京。

8、6月1日孙中山灵梓奉安南京紫金山。

9、7月3日共产国际召开第十次全会,中共代表瞿秋白等出席。

10、7月10日东北军以武力强行接管中东铁路,并将苏方人员驱逐出境。随后苏俄向边境调集红军,中国吉、黑两省军队亦向绥芬河、满洲里一带出动,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11、8月26日北平公布人口调查结果,总数为1,242,728人。

12、8月26日沪宁民航正式开通,每班载客以4人为限,每人限携6公斤行李。

13、8月30日彭湃在上海龙华就义。

14、10月22日沪汉民航开通,航线长864公里,飞行时间7小时。

15、11月15日陈独秀被开除中共党籍。

16、11月20日苏军攻占满洲里。

17、12月2日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房山县周口店发现首个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

18、12月28日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古田村召开,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议。

中医历史人物故事

明朝名医李时珍不仅医术精湛,而且颇有文才。

有一年,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在外面生活了5个月。在这期间,李时珍的夫人曾经给他写了一封别致的中药情书:“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在这封情书中,槟榔、半夏、当归、使君子、寄生草、芍药、天南星、忍冬藤、白芷、黄连、豆蔻、丁香都是中药。李时珍的夫人采用了连缀写法,把中药的名字串联起来,表达了自己对夫君李时珍的思念之情。

李时珍看了夫人的情书,感慨万千,心中也油然生起对夫人的思念之情,他立刻回信写道:“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菀。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有金相赠也。”

李时珍的情书中写的红娘子、桂枝、菊花、紫菀、常山、滑石、从容、急性子、苍耳子、红花、马勃、杜仲也是中药。李时珍的回信写得文辞纤巧,语意缠绵,倾吐了夫妻间纯真深切的相思之情。有趣的是,李时珍在信中写的“红娘子”这种中药与“妻子”双关,非常别致。

李时珍和夫人的两封情书巧用了24味中药名串联成篇,毫不牵强,妙趣天成,读来情趣无限。

中医历史事件有哪些

一)先秦医学成

1.战国时期扁鹊,汉族,姬姓,秦氏,名越人(秦越人),又号卢医,传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人们借用了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望闻问切,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脉学之宗。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因此,医学界说他是“中国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被世人尊为医祖。

2.《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被列为中医四大经典之首,“医学之祖”“医之始祖”之称。

(二)汉朝医学成就

1.东汉张仲景被称为“医圣”。他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该书论述四诊疗法,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被称为“万世宝典”,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

2.《医方经》是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记载了几百个药方。

3.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在李时珍出版《本草纲目》之前,该书一直是被看作是最权威的医书。

4.东汉华佗是当时的名医,被誉为“神医”。他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他精通方药针灸,擅长外科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 、“外科鼻祖”,并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剂——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他还发明了五禽戏,即虎鹿猿熊鸟,是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三)唐宋医学成就

1.孙思邈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著有《千金方》,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

2.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具有国家药典性质的本草

3.宋朝法医宋慈所著《洗冤录》又称《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它比国外最早由意大利人菲德里写的法医著作要早300多年。

(四)明朝医学成就

《本草纲目》由明代李时珍撰写,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五)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中国历史中医

王羲之,王珣,陆机,颜真卿,王献之,孙过庭,黄庭坚,卫恒,米芾,王铎,杨凝式,苏轼,怀素,张旭,蔡襄,卫铄,陶弘景,李世民,庾肩吾,羊欣,赵壹,索靖,三郑燮,陆羽,杨维桢,鲜于枢二十七、吴琚,宋克,智永,赵构,董其昌,文徵明,祝允明,李邕,锺繇,张瑞图,陈鸿寿,陆游,黄道周,吴昌硕,贺知章,赵孟頫,康里巎巎,欧阳询,虞世南,欧阳修,褚遂良,冯承素,赵佶,岳飞,柳公权,沈传师,冯京,唐寅,皇象,朱熹,傅山,李煜,裴休,徐浩,金农,翁同龢,康有为,梁启超,吴熙载,邓石如,爱新觉罗永瑆,铁保,翁方纲,刘墉,王文治,林则徐,包世臣,爱新觉罗玄烨,阮元,伊秉绶,朱彝尊,倪元璐,文田,郑孝胥,石涛,罗振玉,王国维,李叔同,齐璜,林散之,白蕉,沈伊默,潘式(用其原韵),徐生翁,,钱瘦铁,来楚生,邓散木,高二适,马一浮,苏局仙,邓散木

??

??

中医发现史

1. 1.中药的发展史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炎帝神农氏。

中医历史事件概括

药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古代到19世纪末,是天然药物利用时期,极大部分是纯天然药物医|学教育网。

第二阶段:19世纪末合成药物的兴起阶段,化学药物及其治疗的概念得以深化。eg:百浪多息、磺胺类药物等的出现。

第三阶段:20世纪40-60年代,大量化学药物的合成并上市,以及生化药物的兴起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阶段,多个学科的紧密交叉联系,更多选择性高、药效强、专一性更强的药物的快速发展,如基因靶向药物的发展,

中国中医的历史

中医是伴随着中国的文明进程的,从传说里的神农尝百草开始,但是因为没有确实的证据,只能推断为产生于原始社会,发展到春秋战国时,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同时采用“四诊”,治疗方法也有多种。 所以说中医的历史已有2千年。

★  中医 历史事件 大事件

分享到:
你觉得文章内容怎么样

最后更新

提取物标签

关注我们

官方QQ群:7xxx85d 植提业社区-网站交流

Qr code

提取物百科 是一个真实的植物提取物行业内交流社区,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最有价值的信息和最靠谱的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