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疯湿中医偏方(去疯湿的中药)
去疯湿的中药
独活是在中药学上属于祛风湿类的中药,对于风湿类的患者,独活在临床应用上非常广泛,那么独活有什么作用以及其药性如何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 独活的功效及其药性特点
1.独活的功效
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列属《神农本草经》上品
独活性味辛、苦,性微温,归肾、膀胱经。
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功效。
2.独活药性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独活药性辛散苦燥,微温能通,药力较羌活缓,作用偏里偏下,主散在里伏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尤善治少阴伏风头痛及下半身风寒湿痹,主用于风寒湿痹,要洗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独活是治风湿痹痛之要药,凡风寒湿痹,无论新久,均可应用。
独活辛能发散,苦能燥湿,温能祛寒,主入足太阳膀胱经,能祛除肌表风寒湿邪,有解表之功,适用于外感风寒夹湿之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者。
此外独活止痛之功,亦可用于头风痛、牙痛等症。兼有祛风止痒之功,可用治皮肤瘙痒,内服或外洗皆可。
二 独活名方-独活济生汤
说到独活,其著名的独活寄生汤不得不谈。
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治腰背痛,独活寄生汤。夫腰背痛者,皆犹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也,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
独活寄生汤的主要作用不仅仅是祛风湿、止痹痛,还有益肝肾、补气血的作用。
适用于痹症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临床以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辨证要点。而现代研究发现,独活寄生汤可用于治疗慢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的患者。
独活寄生汤由独活, 细辛,桑寄生、牛膝、杜仲、秦艽、防风、肉桂、川芎、当归、芍药、干地黄、人参、茯苓、甘草组成。
《医方考》这样评价道:“独活、寄生、细辛、秦艽、防风、桂心,辛温之品也,可以升举肝脾之气,肝脾之气升,则腰膝弗痛矣;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杜仲、牛膝者,养阴之品也,可以滋补肝肾之阴,肝肾之阴补,则足得血而能步矣;人参、茯苓、甘草者,益气之品也,可以长养诸脏之阳,诸脏之阳生,则冷痹去而有力矣。”纵观全方,奇妙之处在于,这个方子以祛风寒湿邪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更多中医药知识,请关注作者!
祛湿快的药
湿气重吃黄芩、黄连、藿香、佩兰、葛根、生薏米,这些都是清利湿热的。健脾利湿的药物。如果是寒湿,在用健脾利湿的同时,需要温补脾阳、温补脾阳,常用有附子理中丸。所以针对不同类型给予不同的药物,且不能用反。
祛湿最快的中药
可以吃一些参苓白术丸,健脾祛湿的还不错。湿气重责之于脾脏,因此健脾祛湿的药物能较好的祛除湿气。日常生活中,健脾利湿的食物和药物都非常多。其中,部分食物也是药物,药食同源,进行适当的食补也能够起到健脾利湿的,常见的药膳有山药莲子粥、红豆羹、冬瓜排骨汤、薏苡仁赤豆汤等。
治湿毒的中药
要去除湿气,可以服用以下中药,西洋参,西洋参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可以滋养脾胃,帮助脾胃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其次,白术和白术具有健胃健脾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因水分过多引起的四肢无力等疾病。第三,土茯苓和土茯苓能促进体内水分的流动,具有良好的除湿效果。
祛湿药中药
祛湿药,适用于湿浊所致的腹胀、恶心、呕吐、厌食、口干、流涎过多、四肢沉重、大便稀薄、舌苔厚腻、脾胃湿滞、运化失调。藿香生食两用,具有燥湿解暑、止呕的功效。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湿的功效。厚朴是行气除湿、消积平喘、茯苓的良药。也是利水除湿、健脾宁心、安神定志的良药。
专门祛湿的药
体内湿气重,可以口服参苓白术散,有利于尽快的祛除湿气,使用赤小豆和薏米煮水喝,也有利于除湿,不要吃油腻、生冷和刺激性的食物,适当的增加体育运动,不要熬夜和劳累,饮食的口味要清淡,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有利于补充维生素。
去疯湿的中药有哪些
去风寒湿:独活、威灵仙、川乌、金钱白花蛇等。祛风湿热药:防己、桑枝、雷公藤、穿山甲等。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等。
治湿的中药
中药排湿是一种非常好的排湿气方法,在阴雨天会积累大量的湿气,而三伏天则是排湿的最好的时间,可以使用红豆薏米等中药食材,同时茯苓和芡实也是排湿的佳品,可以用红豆,薏米,茯苓以及芡实,同时煮粥,每日喝一碗,就可以帮助排出湿气。还应该加强运动,使汗液将湿气带出体外。
去湿气的药最快的中药
去湿气的药物可以选择中药,具有化湿、利湿、散湿之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藿香正气软胶囊、五苓散、胃苓汤、茵陈五苓散、真武汤等药物,在临证使用中,可以根据其症情的不同选择一种药物进行治疗,以祛除身体中的湿浊之气,使之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