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叶有哪些形态特征和功效?
白背叶,以叶背面白色而得名,我们广西人称它为“野桐”,“白背木”,实际上有一些荨麻科的植物,它们也有“白背叶”之称,真正记录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中的植物正是这种野桐。农村人进山砍柴时,白背叶就很常见了,只有在野生环境中才寻得到这种植物。
我的家乡在广西的大石山区,我可以说是自幼就识得这种植物,一些农村的小伙伴儿时在野外方便,白背叶就成了实用的厕纸,给人提供了方便。
老邪说说白背叶的形态特征。这种植物叶子辨识度较高,除开叶背为白色,它还有其他的特点,叶子为偏心形的轮廓,沿着基部的方向,叶子逐渐由尖变得浑圆,边缘会有点粗糙,却没有很明显的齿痕,叶子正面一般为黄绿色,如同毛桐树。
根据我的观察,这种植物枝条上有黄色的绒毛以及小点点,我还经常刮下那层东西,就像是灰尘一样。
秋季是白背叶的果期,浆果是球形,农村孩子就喜欢从那些穗条中取出它的果,拿来玩耍。
白背叶是药用植物,不同部位均有药用价值,就拿它的根部来说,有健脾化湿的功效,主要针对的是肝脾两个脏器,同时还能收敛固脱,对痔疮的人有所帮助,出现脱肛之时可以用它,还能用于女性脱垂等等。
这种植物有个趣闻,说的是华佗收治一名女病人,束手无策,以为她没救了,没想到一年之后这个病人依然健在,后来才知道,女病人用了白背叶,自此,白背叶的药用价值开始被人研究。
白背叶不能小看,它的叶子也可以入药,有止血的功效,对外伤出血效果不错,还有一些痈肿,也是有用的,需要用药的话,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小时候用来擦屁股的东西,可是价值高的中药材,白背叶在大山里顽强生存,经过这么多年的变迁,依旧被人记住,您不妨采回家,或许用得上。以上就是老邪的文章了,觉得不错的话,不妨关注,收藏以及点赞,和老邪一起探讨农村花草。
白背叶为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白背叶的干燥叶,又名白毛树、 野芙蓉、白林树、白面虎等;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江苏、 安徽、江西、福建、河南、广西、海南、陕西、云南等地;
叶全年可采集, 根可在夏、秋季采集, 种子可榨油, 供制肥皂、润滑油、油墨与鞣革等工业用;茎皮为纤维性原料, 织麻袋或供作混纺。
一 白背叶的形态特征白背叶叶的主要性状特征如下:
1.叶的下表面灰白色或白色, 被星状毛, 基出脉3条, 叶基具2斑状腺体。
2.显微特征主要有叶横切面主脉向下显著凸起, 下表皮细胞小, 密被星状毛茸, 主脉上、下表皮内侧有数层厚角组织细胞, 主脉维管束成环, 外韧型, 在韧皮部外侧, 有数列纤维断续成环,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二 白背叶的功效及临床应用白背叶的根、叶入药。
味微苦涩,性平,具有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收敛固脱、消炎止血等功效;
主要用于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子宫脱垂、 脱肛、白带、妊娠水肿、耳炎、疖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疾病;
三 白背叶的药理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背叶有一定的抗菌、保肝、抗肿瘤、止血等药理作用。
从白背叶中分离及鉴定出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萜类、苯并吡喃类、黄酮类、香豆素类、二肽类、醛、酮、羧酸类等几十种化合物。
其主要的药理作用有以下几种:
1.止血作用
研究复方白背叶水煎剂和醇提物的止血作用发现,两者均能缩短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复钙时间,增加血栓重量,加速ADP诱导血小板的聚集作用,表该药具有止血作用。
2.消炎抑菌
其抑菌试验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背叶各部位抗菌活性强度顺序为:叶>果实>根>茎。
3.保肝作用
白背叶根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均可降低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白蛋白(ALB)、球蛋白(G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氨酸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前三型胶原(PⅢC)和四型胶原(CollagenⅣ)的水平,说明其对肝脏起保护作用;
另发现血清中MDA、NO和肝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降低,说明白背叶根通过抗氧化作为保肝途径之一。
更多中药学知识,请关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