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生长期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茭白的病虫害)
茭白又名茭瓜、茭笋,以洁白肥嫩、味道鲜美的肉质茎供食用,它是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水生蔬菜。在生长期中茭白容易遭受病虫危害,因此必须加强管理,以提高茭白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其生长期中的主要病虫害有以下几种。
1 纹枯病
该病多在高温高湿、偏施氮肥、长势密茂、灌水过深的条件下发生。一般病株率30%~50%,重病田块发生率在80%以上。先在露出水面的叶鞘上产生椭圆形暗绿色水渍状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成云纹状,中部灰白色,潮湿时变为灰绿色。病斑由下向上扩展,逐渐增多,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灌深水的情况下,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和发展。一般在7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期,严重时叶鞘变褐、腐烂,叶片提早发黄枯死,茭肉干瘪。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灰白色蛛丝状物,并逐渐缠绕成棉絮状团,最后变成黑褐色如油菜籽大小的菌核,掉落土壤中成为下年的初侵染源。该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温度在25~31℃,相对湿度在97%以上发病重;长期深灌的茭白田发病重。茭白生长前期氮肥过于集中,引起茭白植株猛发,提早封行;后期施氮肥过量,出现生长过旺,贪青徒长,田间荫蔽,有利于病菌入侵,引发田间纹枯病的大发生。
防治方法。重病区实行3年以上的水旱轮作,防治效果在90%以上;在种植茭白前,清除田间的浪渣,特别是在下风口处的浪渣中混有大量的菌核,打捞干净有利于减少田间发病的菌源基数,防病效果很显著;在水分管理上不宜灌深水,应是前浅、中晒、后湿润,在茭白孕茭期控制水位,一般水深不宜超过20 cm;结茭以后及时清除田间黄叶、老叶,改善通风透光田间,优化田间小气候环境,减轻纹枯病的发生。在发病期间,适时开展药剂防治,发生初期用5%井冈霉素1 000~1 2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用水量80~100 kg/亩,施药时在药液中加入适量洗衣粉,提高药液的附着性,每10~15 d一次,连续防治2~3次。
2 胡麻叶斑病
近年来随着茭白栽培面积的扩大,茭白胡麻叶斑病的发生面积与危害程度也日益严重。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茭白整个生育期均可以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小点,后扩大为芝麻大小的褐斑,少数成条状,病斑周围常有一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边缘为深褐色,中间呈黄褐色或灰白色,严重时病斑密布,有的连成不规则大斑,湿度大时病斑表面上生暗灰色至黑色霉状物。该病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病菌侵染茭白不仅要求有92%以上的相对湿度,而且还需要有水滴。秋茭上始发期为6月下旬至7月初。土壤偏酸,缺钾或缺锌,长期灌深水缺氧,管理粗放的田块发病严重。高温高湿的条件下,连作田种植密度大,偏施氮肥,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更容易诱发此病。
防治方法。实行轮作栽培,将茭白与莲藕、慈姑、芋头等轮作。在茭白生长期及时打掉老叶和无效分蘖,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条件。7—8月高温期适当深灌水,保持水深14~17 cm,并做到经常换水降温,控制病害发展。在高温多雨天气,抓住晴天,放水搁田1~2 d再灌水,以增加土壤含氧量。药剂防治抓住分蘖末期,或在发病初期,用25%咪鲜胺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40%异稻瘟净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春雷霉素(加收米)水剂5 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2 000~3 000倍液等喷雾,每隔10 d一次,连续防治2~3次。
3 螟虫
危害茭白的螟虫主要是二化螟和大螟,一般发生2~3代,常常造成枯鞘或咬食茭白肉质,造成植株枯心和虫伤株。
防治方法:① 在二化螟幼虫1~2龄高峰期,先剥除老叶,再喷施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盛发期每隔6~7 d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② 在卵盛孵末期,喷施25%杀虫双水剂250~3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 000~2 500倍液,防治2次间隔期10 d左右。在生产绿色食品时,防治茭白螟虫可用必杀螟(即46%杀·苏可湿性粉剂),50 g/亩,兑水50 kg喷雾。
4 其他害虫
危害茭白的其他害虫还有蓟马、飞虱、蚜虫、叶蝉等。蓟马一年发生10多代,主要危害代在2~4代,造成叶片失水枯黄。飞虱一年发生5代,3~4代危害最大,大发生时集中危害基部,可造成全株枯黄,生长矮小。叶片失水、萎蔫、倒伏,影响茭白产量和质量。蚜虫危害使叶片萎缩发黄,生长缓慢。叶蝉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吸食叶片汁液,叶片上出现吸食后留下的白点,严重时叶片一片枯黄。
对于蚜虫和叶蝉,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 g,兑水50 kg喷雾;防治飞虱,可在飞虱1~2龄若虫高峰期,喷施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3 000倍液。防治蓟马、蚜虫、飞虱等,还可用苏阿维(即2%苏·阿可湿性粉剂)50~60 g,兑水45~50 kg喷雾防治,均可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