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峦起伏,海拨1000米以上高峰有10余处(海拔8611米的山峰)
一
青山不染尘埃,沐浴雨露清香。
江西省东北富饶之地浮梁,是一片宜茶之乡。
浮梁地处赣皖交界丘陵地带,属黄山、怀玉山余脉。 境内山势挺拔,峰峦起伏。 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多座。 据测算,浮梁县适宜种茶的土地约有70万亩。 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总面积的41.7%,其中许多山地平坦缓坡,富含有机质,适宜种植名优茶。 海拔100-500米的丘陵占总面积的30.6%,其中有许多坡度缓和的开阔地,可发展各种茶园。 海拔1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占总面积的27.1%。 70年代后,大量开发茶园,推广机械耕作和采收江西产什么茶,成为散茶生产的主要基地。 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形成了光、热、水复合产茶资源。 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让浮梁这座自唐以来的千年茶乡在1915年获得了国际金奖。
“晴天早晚满地雾,雨天云雾漫山。” 浮梁出好茶,好茶在浮梁。
二
才饮长江水,品浮梁茶。 浮梁茶的清香,吸引了无数茶商和茶客。
颜真卿,唐代饶州刺史,大书法家,品茶大师。 建中年间(公元780-783年),他率领文人墨客到浮梁,在昌南镇云门书院逗留数日,白天游山玩水,晚上品茗。 在他的一首《月夜品茶五言》中,他给我们留下了“素瓷铺夜静,香满闲”的千古绝唱。
白居易是喝浮梁茶长大的唐代诗人,对浮梁情有独钟。 长诗《琵琶行》中的名句“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到浮梁买茶”,将浮梁茶推向了全国乃至世界。
当然,对浮梁茶和瓷器做出全面细致评价的还是明代汤显祖。 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中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应邀来浮梁讲学。 他走遍浮梁,感受民间风土人情,考察地方生产,对浮梁瓷茶的生产和品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 其中有云:“浮梁茶闻天下,唯清唯心揉之。浮梁瓷亮如水玉;系其君也,火候足矣”。 ” 语言精辟,描写细腻,汤显祖表达了对浮梁茶和瓷器的由衷赞叹。
茶客们的精彩点评,为浮梁这座千年古县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
浮良的茶叶造就了一大批茶叶经营者。
“财富是生意,技能是工作”。 浮梁的习俗,“采叶为茶,伐木为纸,泥为器”。 宋王建武的《长江风土记》描绘了唐宋时期浮梁先民的生动生活场景。 浮梁人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实行“茶瓷互惠,农工商业并举”,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浮梁经济模式。
“中国以丝绸、瓷器、茶叶闻名,浮梁出自古以来第二。瓷器不如景德,而汾西最繁华的茶市。” 这是浮梁汾西为《王氏宗谱》作序的一篇绝妙的文字。 汾西是伏洪的发源地。 四面环山,山高雾浓,山肥水美,滋养着漫山遍野的茶叶,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经营得当的茶师傅。 其中,以王宗谦、王孔兴为代表的十大茶商尤为突出。 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3年)开海后,汾西“出口茶叶,年年获利甚丰”,促进了汾西经济的腾飞和整个浮梁茶叶经济。 汾西茶商是浮梁茶人的杰出代表。 继他们之后,巴拿马国际和平博览会金奖获得者、江村姜子富,以及从事浮粮茶研究数十年并荣获“全国杰出农业专家”称号的黄崇涛,将浮粮茶再次推向高峰.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浮梁的茶叶生产焕发出勃勃生机,重新发展成为浮梁经济的重要支柱。 目前,茶园面积已达15.66万亩,年茶叶总产量8493吨,茶叶总产值近14.7亿元江西产什么茶,茶农人均涉茶收入近9540元元。 2015年植物百科,“浮粮茶”品牌入选首批中国茶业品牌馆。 2017年中国茶区公共品牌评价显示,“浮粮茶”品牌价值达17.11亿元。
如今,茶产业已成为浮梁县的朝阳产业,浮梁人正在续写“浮梁歙洲,万国来求”的历史辉煌。
(出自:冯云龙主编。浮梁茶志。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2。)